结晶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 知识点题库

如图是甲、乙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t℃时甲和乙的溶解度相等 B . t℃时30g乙加到100g水中形成饱和溶液 C . 从甲的饱和溶液中得到甲可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 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如图是A、B、C三种固体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是 克.

(2)当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吋,通常可采用的方法提纯A物质.

(3)将t1℃时A、B、C三种物质饱和溶液的温度升高到t2℃后(升温过程中溶剂的质量不变),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填字母).


如图是甲、乙两物质(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曲线,据此回答以下问题:

(1)t1℃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g;
(2)a点的含义是
(3)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小的物质是
(4)从A、B的混合物中分离A物质,一般采用的方法.

溶解度是解决溶液相关问题的重要依据,请根据右图溶解度曲线解决下列问题(M、N均不含结晶水):



  1. (1) 温度为℃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t1℃时,将20gM加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g.保持温度不变,向该溶液中再加入10g水充分搅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 (3) 若M中混有少量N,可采用的方法提纯M.

如图是溶解度曲线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甲乙两种溶解度在t1时相等 B . 从含有少量乙的溶液中将乙分离出来,应用降低温度 C . 从t2降温到t1时,乙析出的固体比甲多 D . 甲可能是氯化钠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

  1. (1) 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2. (2) t1℃时,将30g的甲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溶液的质量为
  3. (3) 除去甲中混有少量丙以获得纯净甲的方法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溶剂结晶”).
  4. (4) 在不改变溶剂的质量的前提下,将丙的不饱和溶液转化成丙的饱和溶液的一种方法是
  5. (5) 分别将甲、乙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t2℃降温至t1℃时,析出晶体的质量(填序号,下同),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A.甲>乙B.甲<乙C.无法确定     D.甲=乙.

把食盐从溶液中析出,适宜的方法是(   )
A . 升高温度 B . 降低温度 C . 蒸发溶剂 D . 增大压强
将含有少量NaCl的KNO3 , 固体样品提纯,某同学进行如下实验操作,回答下列问题:
  1. (1) 将样品置于烧杯中,加入适量的水溶解,同时用玻璃棒搅拌,搅拌的作用是
  2. (2) 将溶液制成较高温度的饱和溶液,然后再,使硝酸钾大量析出;
  3. (3) 混合液进行过滤,过滤装置和操作如图,指出图中三处错误.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t1℃时,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40% B . t2℃时,甲、乙两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相等 C . 欲从含有少量乙的甲溶液中提纯甲,可采用降温结晶法 D . 分别将t3℃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则所得三种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大小关系是乙>丙>甲
如图表示氯化钠、硝酸钾、硫酸镁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

  1. (1) t2℃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两种物质是
  2. (2) t3℃时,溶解度最大的是
  3. (3) t4℃时,其它条件不变,把硫酸镁饱和溶液升温到t5℃,观察到的现象是
  4. (4) 氯化钠溶液中含有少量硝酸钾杂质,提纯的方法是(填“蒸发溶剂”或“冷却热饱和溶液”).
回答下列问题:
  1. (1) 从海水中提取食盐的方法主要为盐田法,这是一种古老而至今仍广泛沿用的方法.海水晒盐的流程如图1:

    海水晒盐后得到的母液是当时温度下氯化钠的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2. (2) 图2是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①t2℃时,A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t2℃时,若将50gA配成饱和溶液,至少加水g.

    ②若A物质中含有少量B物质,可用的方法提纯A(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之一).

    ③将t2℃时B的饱和溶液降低温度,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根据如图中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P点表示在t1℃两物质的溶解度关系为bc(填“>”、“<”或“=”).
  2. (2) t2℃,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
  3. (3) t2℃时,50g b物质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
  4. (4) b中含有少量的a,若要提纯b,可采用结晶的方法.
如图是M、N两种固体物质(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M的溶解度大于N的溶解度 B . M中混有少量的N,可用蒸发结晶提纯M C . a、b两点对应N的溶液均为饱和溶液 D . t℃时,M、N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据图回答问题:

  1. (1) 80℃时,甲物质的溶解度是
  2. (2) t2℃时,把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到t1℃,溶质质量分数不变的是
  3. (3) t2℃时,把20g 乙物质加到50g水中,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若要让乙物质从它的饱和溶液中全部结晶析出,应采取的方法是
请根据如图a、b、c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时,a、c两种物质的溶解度相等。
  2. (2) 在t2℃时,向盛有50ga物质的烧杯中加入50g水,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g。
  3. (3) 若a物质中混有少量b物质,最好采用的方法提纯(填“降温结晶”或“蒸发结晶”)。
  4. (4) 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各100g,所含溶剂的质量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5. (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 . 将a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B . 将t1℃时c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其溶液的质量一定减小 C . 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b物质溶液,若量取水时俯视读数,其它操作均正确,则配制的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将偏高。
  6. (6) 用某规格的量筒量取液体时,每次都会残留0.2mL的液体(量筒在划分刻度值时已将该误差剔除)。使用该量筒量取10%的氢氧化钠溶液倒出后,若每次在量筒内加入蒸馏水至10mL刻度线洗涤量筒,冲洗第二次后,量筒内残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假定以上所有溶液溶液密度均为1g/mL)
如图1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

  1. (1) t1℃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最大的是
  2. (2) 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后所得溶液的质量是g。
  3. (3) A物质中混有少量的B物质,若提纯A物质,可采用的结晶方法是
  4. (4) t1℃时,取等质量的A、C饱和溶液分别置于甲、乙两支试管中,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中加入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解后,A、C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
水是生活中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实验室常用的试剂。请用所学的化学知识回答问题并完成以下实验。

  1. (1) 如图中甲、乙实验可观察到的现象是,此实验说明
  2. (2) 从丙图溶解度曲线能获取有关物质的信息是(写出两条),T3℃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是
  3. (3) 根据丙图信息,将甲溶液从状态B改变为状态A有多种途径。试设计并简述一操作简单、结果最准确的实验途径:
实验室里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以及下列仪器和用品,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 (1) 实验室利用上述药品制取O2应选用的仪器用品是(填序号,且在①至⑩中选择),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请简述检查此发生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
  2. (2) 若将仪器⑪内装满水,再将(填“a”或“b”)端连接量筒,就可以粗略测定收集的O2体积,若仪器⑪内不装水,而倒置变成仪器⑫,此时用排空气法收集O2 , 则气体应从端(填“a”或“b”)通入仪器⑫中。
  3. (3) 加热KClO3固体制氧气(1.5gMnO2作催化剂),并对KClO3完全分解后的残留固体进行分离(KCl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将残留固体冷却至室温(20℃),称得其质量为4.8g。欲在室温下将KCl全部溶解,至少应加入蒸馏水的体积约(填字母)。

    A 5 mL             B 10 mL         C 20 mL         D 30 mL

    对溶解所得混合物进行过滤,滤渣经洗涤、干燥处理得MnO2:从滤液中获得KCl晶体的最佳方法是

图1是三种常见物质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以下问题。

  1. (1) 由图1可知,同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由50℃降温到10℃时,析出晶体质量最多的物质是(填名称)。
  2. (2) 图1所示三种物质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填名称)。
  3. (3) 若硝酸钾固体中混有少量氯化钠、提纯硝酸钾的方法是(选填“降温结晶”、“蒸发结晶”)。
  4. (4) 现有40℃时等质量的硝酸钾、氯化钠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后恢复至4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硝酸钾的氯化钠的(选填“>”、“=”或“<”)。
  5. (5) 若a、b、c分别代表上述三种物质,图2是在室温下,烧杯中a物质的溶液、试管①中b物质的溶液和试管②中c物质的溶液的状态。当从室温升至60℃时,发现烧杯中a物质没有明显变化,试管①中b物质全部溶解,试管②中有c物质析出,写出a、b、c三种物质的化学式:abc
  6. (6) 20℃时,欲测定Ca(OH)2溶液的pH,若先将pH试纸用蒸馏水润湿,再进行测定,则所测溶液的pH(填“偏大”、“偏小”或“不受影响”)
下图为我国古代“布灰种盐”生产海盐的部分场景,其过程为“烧草为灰,布在滩场,然后以海水渍之,俟晒结浮白,扫而复淋”。

温度/℃

20

60

100

溶解度

(g)

NaCl

36.0

37.3

39.8

MgCl2

54.8

61.3

73.0

  1. (1) “晒结浮白”指海水浸渍草灰,日晒后出现白色盐颗粒的过程,化学上称之为
  2. (2) 经“扫而复淋”,获得“上等卤水”(NaCl的质量分数为15%)用于煎炼海盐。

    ①1000g“上等卤水”蒸干后,可得到氯化钠的质量约为g。

    ②从燃料利用角度分析,用“上等卤水”而不直接用海水煎炼海盐的原因是

    ③将“上等卤水”在100℃恒温蒸发至刚有晶体析出,所得溶液组成为:150g溶液中含水100g、NaCl39.8g、MgCl27.65g及其他成分2.55g。将150g此溶液降温至20℃,有gNaCl析出(溶解度见上表)。此时,(选填“有”或“没有”)MgCl2析出,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