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点题库

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

A . 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 B . 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C . 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D . 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
用盐酸可以清除铁锈(主要成分为Fe23),盐酸中主要含有H2O分子、H+、Cl . 某探究小组为探究稀盐酸中的哪种微粒能使氧化铁溶解,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得出了初步结论.

  1. (1) 请填写下表中的实验结论:

    实验过程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盛有少量Fe2O3的试管中加入NaCl溶液振荡

    固体不溶解

       

  2. (2) 是否需要做“向Fe2O3中加入水”的对比实验?为什么?

下列依据实验目的所设计的实验操作中,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2中的CO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B

除去铜粉中的铁粉

滴加适量稀盐酸

C

鉴别纯水和矿泉水

滴加适量肥皂水

D

鉴别真黄金和假黄金(铜锌合金)

滴加稀盐酸

A . A   B . C . C   D . D
有一种吹不灭的神奇蜡烛,其外形和普通的蜡烛一模一样,那么到底是什么玄机能让蜡烛持续燃烧?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查阅资料:吹不灭的蜡烛是在蜡烛芯上包裹一层打火石的粉末,打火石是由某种金属掺入少量稀土元素制成的合金,它的着火点只有150℃.

老师告诉同学们,蜡烛芯内打火石中的金属可能是镁、铁或铜中的一种,为确定该金属的成分,大家设计了以下实验方案,请你填空和回答有关问题(注:不考虑打火石中稀土元素对探究金属性质的影响).

  1. (1) 完成下列表格

    实验序号

    操 作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 验 结 论

    1

    切开蜡烛,取出打火石,用砂纸打磨

    打火石的颜色为

    该金属一定不是铜

    2

    取少量打磨后的打火石于试管中,滴加②

    该金属一定不是铁,而是镁

  2. (2) 反思交流:

    (i)实验2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④

    (ii)蜡烛吹不灭的原因是⑤

    (iii)小天认为只做实验2便能确定该金属不是铜,理由是⑥

如下表有关物质的检验、鉴别、分离和除杂所用的试剂或方法不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所用试剂或方法

检验生石灰中是否含有杂质碳酸钙

稀盐酸

除去CO2中含有的杂质CO

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鉴别氢氧化钠溶液和饱和石灰水

升高温度

分离C和CuO的固体混合物

加水溶解后过滤

A . B . C . D .
下列实验操作、现象与结论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操作

现象与结论

A

用黄铜片在铜片上刻画

铜片上有划痕说明黄铜的硬度比铜大

B

用小木棍蘸少量浓硫酸

木棍变黑说明浓硫酸有吸水性

C

向某溶液中滴入无色酚酞试液

无色酚酞试液不变色说明无色溶液一定是酸

D

向某固体中滴入稀盐酸

有气泡产生说明该物质中一定含CO32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和目的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用小刀切割蜡烛,以研究石蜡的硬度 B . 将石蜡放入水中,研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 C . 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以研究白烟能否燃烧 D . 将火柴梗迅速平放入火焰中(如下图所示)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火柴梗能否燃烧
我国古代将炉甘石、赤铜和木炭粉混合加强热,制得外观似金子的黄铜(铜锌合金),现取一定量含少量木炭粉的黄铜粉末样品,测定其中铜、锌的质量比,设计如下实验流程和装置。

  1. (1) 气体X是 ,步骤I的目的是:
  2. (2) 步骤II中,若通过测定铜的质量来确定黄铜中铜、锌的质量比,简述从黄铜中分离出铜的实验操作。
  3. (3) 步骤II中,若不测定铜的质量,某同学认为,结合上图提供的装置进行实验,即使装置气密性不良,也能达到实验目的,写出实验过程中需要测量的数据。
请根据下列装置,回答问题:

  1. (1) 标号①、②的仪器名称:①,②
  2. (2)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以选择的发生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写出用大理石和盐酸制取二氧化碳的文字表达式;若要收集较干燥的二氧化碳,可选用的收集装置是(填写装置序号)。
  3. (3) 在学习二氧化碳性质时,做了如图G所示的实验: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下层蜡烛先熄灭,上层蜡烛后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性质是
  4. (4) 一氧化氮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一氧化氮在人体内具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一氧化氮只能用排水集气法。据此我们推测出一氧化氮具有的性质是(答出一点即可,但不可回答一氧化氮是一种气体)。
  5. (5) 实验室用稀硫酸与锌粒反应制取氢气时,装置B、C均可用作发生装置,相对于装置B来说,装置C具有的优点,图中可供选用的收集装置有(填序号)。
下图为实验室制取某些常见气体的装置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1922510321

  1. (1) 若选用A装置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则有一处需要改进,其目的是;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原因;收集氧气可用D装置的原因是;若用C装置收集氧气,请简述判断氧气已收集满的方法;采用这种集气法收集的氧气不纯的原因可能是(答出一点即可)。
  2. (2) 实验室用分解过氧化氢制氧气的文字表达式为;该方法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装置序号);如需随时控制反应速率可将B装置中的(填仪器名称)换成(填仪器名称);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氧气应从端(选填“a”或“b”,下同)通入;若选用F装置用于排水法收集氧气,瓶中先装满水,则氧气应从端通入。
  3. (3) 用C装置收集一瓶氧气用于铁丝燃烧实验,应在集气瓶底预留适量的水,目的;铁丝绕成螺旋状,原因;铁丝下端系一根火柴的作用;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
下图是实验室常见的发生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 (1) 写出图中仪器的名称:a
  2. (2) 实验室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万程式是;可用B、C作发生装置,C与B相比的主要优点是
  3. (3) 某小组对KClO3分解反应的催化剂进行研究,在相同的加热条件下,用下图装置完成表中实验:

    编号

    KClO3质量 (g)

    催化剂种类

    催化剂质量(g)

    收集50mLO2所需时间(s)

    实验1

    5

    170

    实验2

    5

    MnO2

    0.5

    49

    实验3

    5

    Fe2O3

    0.5

    60

    实验4

    5

    KCl

    0.5

    152

    Ⅰ设置实验1的目的是

    Ⅱ表中催化剂的催化效果最佳的是(填化学式)。

    Ⅲ由实验1和实验4可知,KCl(填“有”或“无”)催化作用。维持加热条件不变,用实验1继续收集50mLO2 , 所需时间明显少于170s。解释原因:

    Ⅳ要比较KClO3分解反应中不同催化剂的催化效果,除了测量收集50mLO2所需时间外,还可以测量

经过一年的学习,同学们的化学探究能力得到了明显提升。兴趣小组想深入探究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如下活动:

  1. (1) (活动一)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是否含有CO2

    向装有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滴加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后观察到,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含有CO2

  2. (2) (活动二)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

    兴趣小组同学用图1所示装置进行实验。(锥形瓶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实验前注射器内液体体积为50mL,向锥形瓶内注入少量液体后,注射器内的液体开始被自动吸入锥形瓶,充分反应后,注射器内NaOH溶液的体积为30mL。

    小亮同学提出疑问:锥形瓶内CO2是否反应完?

    同学们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设计实验并证明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中确实含有NaOH,得出锥形瓶内CO2已反应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取少量锥形瓶内无色溶液于试管中,加入

    ②过滤,向滤液中滴加几滴酚酞溶液

    无色溶液中含有NaOH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CO2的体积分数为

  3. (3) (活动三)探究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兴趣小组同学用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注射器及玻璃管内充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①实验中需反复推拉注射器的目的是

    ②在操作中如何判断装置中的O2是否反应完?

    结论:人体呼出气体中O2的体积分数为16%。

    (实验反思)活动三所用方法与教科书上“测定空气里O2的含量”的方法相比,其优点是:(答一点即可)。

某同学对探究分子性质的实验(如图1)进行了改进(如图2所示),试管丁、戊中各有一张每隔2厘米滴有一滴酚酞溶液的滤纸条,装有适量浓氨水的小药瓶固定在橡胶塞上,试管丁中小药瓶上的瓶塞已塞紧,试管戊中的小药瓶上无瓶塞。回答下列问题

图片_x0020_2134355497

  1. (1) 图2与图1的实验相比,其优点是什么?
  2. (2) 烧杯B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图2中的实验现象是什么?
  3. (3) 两组实验的结论均是什么?
“对比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根据下列实验示意图回答问题:

  1. (1) 实验一中所用红磷必须过量的目的是
  2. (2) 实验二中能体现 CO2的物理性质是
  3. (3) 实验三可得出燃烧的条件之一是
  4. (4) 实验四中(填“左”或“右”)边试管发烫。
俗话说“碱去油污、酸除锈”,纯碱(Na2CO3)能做日常生活中的去油污剂。
  1. (1) Ⅰ.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

    (进行实验)室温下,取8个大小相同涂有0.5g植物油的玻璃片,分别浸泡在100g试剂中15分钟,取出干燥后观察实验现象。实验结果如下:

    第1组

    第2组

    第3组

    实验编号

    温度

    20℃

    20℃

    20℃

    20℃

    30℃

    30℃

    40℃

    40℃

    试剂

    1% Na2CO3溶液

    5% Na2CO3溶液

    10% Na2CO3溶液

    10% Na2CO3溶液

    10% Na2CO3溶液

    去油污效果

    5%

    16%

    20%

    27%

    60%

    90%

    75%

    97%

    已知:去油污效果=去除油脂质量/初始油脂质量

    (解释与结论)

    配制100g 10% Na2CO3溶液,需要称量Na2CO3固体g。

  2. (2) 设计实验①的目的是
  3. (3) 欲探究“浓度对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的影响”需对比的实验是(填实验编号)。
  4. (4) 对比实验④⑥⑧可得到的结论是
  5. (5) Ⅱ.探究温度和浓度对Na2CO3溶液碱性的影响

    (查阅资料)相同温度下,溶液的pH越大,碱性越强。

    (进行实验)

    实验⑨:20℃时,用pH传感器测定不同浓度Na2CO3溶液的pH(结果如图1)。

    实验⑩:用pH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测定不同温度下10% Na2CO3溶液的pH(结果如图2)。

    (解释与结论)

    结合第1组实验和图1数据分析,欲得出“溶液的碱性越强,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越好”的依据是

  6. (6) 由图2可知,10% Na2CO3溶液的pH与温度的关系是
  7. (7) (反思与评价)

    (查阅资料)相同浓度下,Na2CO3溶液的温度越高,碱性越强

    综合以上实验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A 热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可能与“温度升高,水的去油污能力增强”有关

    B 热Na2CO3溶液去油污效果更好可能与“温度升高,溶液碱性增强”有关

    C 10% Na2CO3溶液在不同温度时,pH可能相同

    D 溶液碱性增强,pH一定增大

84消毒液和H2O2溶液都是常用消毒剂,兴趣小组对两种消毒剂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1. (1) (查阅资料)84消毒液的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钠,化学式为(NaClO)

    (实验1)取少量84消毒液于试管中,滴加 H2O2溶液,发现有大量气泡产生,然后,(填写实验操作和现象),证明产生的气体是氧气。

  2. (2) (提出问题)在上述反应中,NaClO的作用是什么?

    (作出猜想)猜想一:做反应物,NaClO 与 H2O2溶液发生化学反应;

    猜想二:作,类似分解 H2O2溶液制氧气时二氧化锰的作用。

  3. (3) (实验2)

    ①按如图所示,组装实验装置,并

    ②向锥形瓶中加入30mL84 消毒液,注射器中吸入 30mLH2O2溶液

    ③将注射器中的H2O2溶液平均分6次推入锥形瓶中;每次推入H2O2溶液,待不再产生气泡后,记录收集气体的总体积(忽略其他因素对测量结果造成的影响),见下表。

    实验编号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第六次

    收集气体体积/mL

    103

    206

    257

    262

    267

    X

  4. (4) (分析讨论)

    ①X的值为。分析表中数据得出“”正确(填“猜想一或猜想二”),

    ②次氯酸钠与 H2O2溶液反应,除生成氧气外,还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探究影响溶解性的因素 B . 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氧气 C . 证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 D . 比较Fe、Ag、Zn的金属活动性
           
  1. (1) 实验室有两瓶没有贴标签的无色溶液,只知道是氢氧化钙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各一种,小雪同学想利用化学试剂,用化学方法确定各是哪种物质。

    ①小雪所选的鉴别试剂最好是下列选项中的(填选项序号之一)。

    A 无色酚酞                 B 碳酸钾溶液               C 硫酸铜溶液 D 氯化钡溶液

    ②取两种无色溶液各少许,分别放在两只试管中,各倒入适量所选鉴别试剂,观察到一个试管中有沉淀生成,可证明这个试管中放入的是(写化学式)溶液。

  2. (2) 现欲探究一固体混合物A的成分,已知其中可能含有NaCl、Na2CO3、NH4Cl、NH4NO3四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图所示进行实验,出现的现象如图中所示(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试根据实验过程和出现的现象做出判断,填写以下空白:

    ①固体混合物A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

    ②若将气体F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试液显色。

    ③溶液G中,一定存在的酸根离子是(写离子符号)。

    ④写出一个实验过程②中可能发生的一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下列实验操作符合题意且能达到其对应实验目的的是(   )
A . 测溶液的pH B . 验证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证明CO2的密度比空气大 D . 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除去CO2中的少量CO:通入O2 , 点燃 B . 区别化肥KCl与NH4Cl:取少量化肥加入熟石灰研磨,闻气味 C . 分离BaCl2和BaCO3的固体混合物:加入足量稀硫酸 D . 除去氨气中混有的少量水蒸气:将气体通入足量的浓硫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