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能达到目的是(   )

A . ①验证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 . ②检测氢氧化钠溶液酸碱度 C . ③检验CO32-的存在 D . ④用水吸收CO
如表实验中,对应的现象以及结论都正确且两者具有因果关系的是(   )

选项

实验

现象

结论

A

将硝酸铵固体加入水中

溶液温度降低

该反应吸热

B

将一根未打磨的铝条放入硫酸铜溶液中

无紫红色固体析出

铝不如铜活泼

C

将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

紫色石蕊溶液变成红色

二氧化碳显酸性

D

高温下,将CO通过氧化铁粉末

红色粉末变为黑色

CO具有还原性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中利用提供的方案不能达到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2

将气体依次缓慢通过NaOH溶液和浓硫酸

B

鉴别NH4NO3和NaOH两种白色固体

任取一固体样品适量溶于一定量的水中,用温度计测定溶解前后液体的温度

C

证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将少量品红滴入盛有蒸馏水的小烧杯中

D

鉴别硬水和软水

任取一水样少量于试管中,滴入几滴酚酞试液,观察溶液颜色变化

A . A   B . B   C . C   D . D
我国每年报废的手机超过1亿部.废旧手机的电路板中含有铝、铁、铜、银、金等多种金属,随意丢弃既会造成资源浪费,也会污染土壤和水体.化学兴趣小组为回收其中的铜,设计并进行了如下实验: 

已知:Cu+H2O2+H2SO4═CuSO4+2H2O;不考虑金、银发生类似反应.

  1. (1) 将电路板粉碎成粉末的目的是
  2. (2) 步骤①所得滤液中的溶质除硫酸外,还有
  3. (3) 步骤②中的实验现象是:固体部分溶解,
  4. (4) 步骤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下列四个实验的两种设计方案,其中方案1合理,方案2不合理的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在探究酸和碱的化学性质时,某小组想证明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混合后,虽然无明显现象,但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试与他们一起完成实验方案的设计、实施和评价,并得出有关结论.
  1. (1) 探究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

    当滴入几滴酚酞试液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色,根据上述实验中颜色变化,可确定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 (2) 探究上述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烧杯中的硫酸是否过量:

    根据上述反应过程中溶液变成无色,不能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同学们又分别选取氯化钡溶液、紫色石蕊试液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判断并分析:

    实验方案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样,滴入适量的氯化钡溶液

    出现白色沉淀

    稀硫酸过量

    方案二

    取样,滴入几滴紫色石蕊试液

    溶液变红

    稀硫酸过量

    上述设计的实验方案中,正确的是(填“方案一”或“方案二”)另外一个实验方案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 (3) 请你设计一个确定稀硫酸是否过量的实验方案,你选用的药品是,实验现象是,化学方程式为.
下列是四位学生设计的实验方案,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 把燃着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火焰熄灭,证明原瓶中的气体是CO2 B . 向盛满CO2的塑料瓶中倒入适量水,拧紧瓶盖振荡后瓶子变瘪,则证明CO2与水反应 C . 某无色气体燃烧的产物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该气体一定是CO D . 某气体与氧气混合后经点燃发生爆炸,可说明该气体具有可燃性
下列实验方案设计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 . 将燃着的木条置于集气瓶口,判断CO2是否集满 B . 采取相互刻画的方法,比较铜片和铝片的硬度大小 C . 在蜡烛火焰上方罩一冷碟收集炭黑,证实蜡烛中有单质碳 D . 按溶解、过滤、蒸发的操作顺序分离CaCl2、CaCO3的混合物
某化学学习小组在完成“利用氯化钡溶液鉴别氯化钠和碳酸钠”的实验后,对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成分进行了探究。请完成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废液缸中溶液的溶质是什么?

  1. (1) (作出猜想)

    I.仅为氯化钠;

    Ⅱ.

    Ⅲ.氯化钠和碳酸钠;

  2. (2) (设计方案)

    实验操作

    现象

    结论

    取少量废液缸中上层清液,向其中加入一定量的溶液(填化学式,限填一种)

    无明显现象

    猜想Ⅰ正确

    有白色沉淀生成

    猜想Ⅱ正确

    猜想Ⅲ正确

  3. (3) (交流反思)

    学习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含有可溶性钡盐的废液,若加入过量的碳酸钠溶液处理,请写出氯化钡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充分反应后,溶液pH7(填“>”或“<”或“=”),此时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有

某化学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设计如下装置验证碳酸钙的性质的同时,探究氧化钙与二氧化碳在加热的条件下是否也能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

  1. (1) C中的反应方程式为
  2. (2) 实验后小组同学对E中固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猜想与假设]E中的固体可能为a氧化钙; b氧化钙与碳酸钙; C 碳酸钙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现象

    结论或化学方程式

    ①取一定量的E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振荡。

    有白色不溶物

    能否证明猜想c成立(填能、否),理由是

    ②取一定量的E中固体于试管中,并加入一定量的水并滴加试液。

    试管中液体显红色

    试管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③再在上述试管中滴加足量的稀盐酸。

    试液中有气泡产生

    证明所取一定量E中固体的成分是(填化学式)。

  3. (3) 煅烧含碳酸钙50克的石灰石,完全分解则产生氧化钙的物质的量是多少?(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
碳酸钠在实际生产、生活中有着广泛的用途,如制造玻璃、造纸和纺织等。
  1. (1) 碳酸钠俗称苏打或。如图为侯氏制碱法的流程图,通过步骤I后得到的悬浊液中有小苏打(在该溶液中难溶)和一种氮肥,请写出步骤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上述过程中得到的氮肥遇碱会生成具有刺激性气味的(填化学式),该气体能使;从流程图中可得出小苏打的一条化学性质是

  2. (2) 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容易变质生成碳酸钠,现有放在空气中一段时间的氢氧化钠溶液,其中溶质的成分可能是:猜想①:NaOH;猜想②:Na2CO3;猜想③:。请设计实验证明猜想③正确。(写出相关的步骤和现象)
  3. (3) 某海洋化工集团生产的碳酸钠产品中含有少量氯化钠杂质,其产品包装袋上标明:碳酸钠≥96%。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取11.0g碳酸钠样品放入烧杯中,称得烧杯及所盛碳酸钠样品的总质量为158.0g,然后向烧杯中加入100g稀盐酸,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反应时间/min

    3

    6

    9

    12

    烧杯及所盛物质的总质量/g

    255.8

    254.0

    253.6

    253.6

    请你据此分析计算,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是、否)符合标准。(写出计算过程,结果精确到0.1%)

  4. (4) 小强同学想在社区宣传栏出一期“低碳减排·绿色生活”专刊,内容之一是汽车耗油量与二氧化碳排放量间关系。已知:①汽油密度约为0.7kg/L;②汽油(假定其为纯净物,根据汽油中C、H组成关系,其化学式可简单表示为CH2 , 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可表示为:2CH2+3O2 2CO2+2H2O;请计算4升汽油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为探究盐酸的化学性质,某化学小组做了如下实验:

将反应后两只试管中的废液倒入一个洁净的烧杯中,观察到烧杯中先有气泡产生,后有白色沉淀出现。将烧杯中的混合物过滤,得到白色沉淀和无色滤液。同学们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进行探究。

[提出问题]滤液中溶质的成分是什么?

[假设与猜想]猜想一:NaCl

猜想二:NaCl和CaCl2

猜想三:NaCl、Ca(OH)2和HCl

猜想四:

[讨论与交流]经讨论同学们一致认为猜想是错误的。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解释)

[实验与结论]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碳酸钠溶液

无现象

猜想四成立

取少量滤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

[拓展与迁移]稀盐酸和稀硫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是因为它们的溶液中都存在

某化学兴趣小组在进行酸碱中和反应的实验时,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稀盐酸,并滴加几滴酚酞溶液,然后用滴管慢慢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并不断搅拌,一会儿后停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观察到烧杯中溶液为无色。同学们对反应后的溶液M的成分进行如下探究:
  1. (1) (猜想假设)猜想Ⅰ:氢氧化钠过量,溶液M呈碱性。猜想Ⅱ:氢氧化钠与盐酸恰好完全中和,溶液M呈中性。猜想Ⅲ:

    同学们经过讨论后认为猜想Ⅰ不正确,其理由是

  2. (2) (实验探究)(1)为了验证自己的猜想,小明设计了实验方案一: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紫色石蕊溶液

    溶液显

    猜想Ⅱ正确

  3. (3) 小强设计了实验方案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滴加硝酸银溶液和稀硝酸

    产生白色沉淀

    猜想Ⅲ正确

    (分析评价)同学们对小强的实验方案进行了分析,认为他的实验结论不正确。如果猜想Ⅱ正确,按照方案二的实验操作,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此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再次探究)如果要验证猜想Ⅲ正确,可以设计实验方案三:取少量溶液M于试管中,然后分别加入下列物质进行实验,能观察到明显现象并得出正确结论的是(填序号)。

    ①锌粒    ②铜丝    ③二氧化碳    ④氧化铁    ⑤氢氧化钾    ⑥硫酸铜    ⑦碳酸钙    ⑧硝酸铵

    (拓展应用)若将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钾溶液与硝酸溶液混合,充分反应,则所得溶液中含有的溶质是

下列各选项中,实验操作一定能够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是(   )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除去CO中的少量H2O和CO2

先通过浓硫酸,再通过氢氧化钠溶液

B

证明酸碱中和反应是放热反应

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稀盐酸,并测量温度变化

C

配制5%的Na2CO3溶液

将5gNa2CO3固体加入到100mL蒸馏水中,搅拌

D

鉴别稀盐酸和稀硫酸

在两种溶液中分别滴加氯化钡溶液,观察现象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的是(    )

A.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B.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C.过滤水

D.探究物质溶解性的影响因素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根据现象能得到相应结论的是(   )

选项

实验装置

现象

结论

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了,红磷没有燃烧

燃烧需要可燃物和氧气

B

烧杯内下层的蜡烛先熄灭,上层的蜡烛后熄灭

二氧化碳气体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且不助燃

C

红磷燃烧冒出白烟,待其熄灭后打开弹簧夹,水从烧杯倒流入集气瓶

氧气占空气体积的1/5

D

加热后观察到澄清石灰水中有气泡冒出

木与氧化铜反应生成了铜单质

A . A   B . B   C . C   D . D
高氯酸(HClO4)可用于生产高氯酸盐、人造金刚石提纯、电影胶片制造、医药工业等方面。工业上用以下工艺流程生产高氯酸,同时得到副产物亚氯酸钠(NaClO2)粗品。

已知:NaHSO4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适当条件下可结晶析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NaClO2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价。
  2. (2) “冷却、过滤”的目的是
  3. (3) 反应器Ⅰ中反应物以化学计量数之比为1:1发生反应,且产物中还有一种生活中常见的物质,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A.比较同一物质在不同溶剂中的溶解性

B.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

C.证明燃烧需要温度达到着火点

D.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A . A   B . B   C . C   D . D
对比实验是实验探究的重要方法,下列对比实验设计不能实现相应实验目的是(   )

实验设计

选项

A.探究温度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探究硝酸铵溶解时吸热现象

C.探究温度达到着火点是燃烧的必要条件

D.探究Cu和Ag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A . A B . B C . C D . D
氯化钠是重要的化工原料,用于生产氢氧化钠、碳酸钠等,模拟流程如下。

  1. (1) 通过海水晒盐得到的粗盐中常含有NaCl、MgCl2、CaCl2等物质,“精制”过程中需要加入NaOH,目的是
  2. (2) 将饱和食盐水装入电解槽,可制得氢氧化钠,写出“电解槽”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制得的氢氧化钠中常含有Na2CO3 , 原因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检验氢氧化钠样品中是否含有Na2CO3 , 下列试剂中可选择使用的是(填序号)。

    A.酚酞             B.稀盐酸             C.澄清石灰水

  3. (3) 将NH3、CO2先后通入饱和食盐水(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制得NaHCO3 , 进而获得Na2CO3.先通NH3后通CO2的原因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