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开放的社会风气 知识点题库

有四位同学对学过的隋唐史进行概括,你认为其中较为准确的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中华民族大融合 C . 中华社会的繁荣开放 D . 中华帝国的衰弱
阅读材料,请回答

材料一:司马迁说:“孔子布衣,传十余世,学者宗之。自天子王侯,中国言六艺者折中于夫子,可谓至圣矣。”

材料二:下图为唐代诗人分布状况

材料三:(东京)街南桑家瓦子……瓦中多有货药、卖卦、贺故衣、探搏、饮食、剃剪、纸画、令曲之类。

——(宋)孟元老《东京梦华录》卷二

  1. (1) 材料一中,司马迁认为孔子是“圣人”的背景是,孔子作为教育家的主要贡献是,该贡献对形成的思想解放局面起了促进作用。
  2. (2) ①结合材料二,请简述唐代诗人分布的特点。并分析这种分布状况形成的原因。

    ②材料三中的“瓦子”又名“瓦肆”,它指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发展的主要原因。

  3. (3) 结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经济、文化的认识。
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国运鼎盛、政局安定、制度创新 B . 不允许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人参加科举考试做官 C . 受西北少数民族习俗影响,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 D . 整个社会显示出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诗史互证”是研究中国古代历史的一种方法。下列诗句能够补证唐朝中外交往的是(    )
A .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B . 开辟荆榛逐荷夷,十年始克复先基 C . 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 D .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陶瓷业在唐代手工业中占有重要地们,陶器以黑陶最为著名。
阅读材料,探究问题。

唐朝时期,中华民族以无穷的魅力向世界展现了一个和平繁荣的和谐社会景象。据此完成下列主题探究的问题。

【政通人和的盛世】

材料一:唐王朝的都城,修建历时72年,规模宏大,布局严整,全城南北中轴线两侧东西对称,棋盘式的街道宽敞笔直;拥有百万人口,不仅是国内交通的枢纽,还是各民族交往的中心,身着各式服装的边疆各族人云集到这里;西域诸国的商贾通过丝绸之路前来此城的常达数千人,是当时世界上著名的国际性大城市在当时统治者的励精图治下,该王朝出现了许多盛世局面。

【沿用千年的制度】

材料二:魏晋南北朝时期,官吏的选拔由上层权贵垄断,选官看重门第,不太注重才能,世家大族的子弟通过门第即可进入仕途。隋唐时期,废除了前朝的选官制度,采用考试的办法按照考试成绩选拔人才,这种考试选官的制度逐渐成为历代统治者选官的主要途径。

【开放开明的政策】

材料三:唐王朝曾与三百多个国家和地区交往,每年都有大批外国客人来到长安。唐王朝设有专门机构负责接待外宾,设置翻译人员,提供各种便利。唐朝高度发达的经济和文化,对很多国家很有吸引力。波斯(伊朗)曾不断派遣使者前来长安,波斯商人遍布长安、洛阳、广州、扬州等地;唐朝从贞观年间开始,日本来中国的遣唐使有十多批,同来的还有留学生和留学僧等;新罗仿唐制建立了政治制度,采用科举制选拔官吏,还引入了中国的医学、天文、历算等科技成就。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的都城是哪个城市?根据材料一,指出唐朝都城有什么特点?举出唐朝盛世局面一例。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这种考试选官的制度”是什么制度?
  3. (3) 写出唐朝对外交往的两例史实。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唐朝对外交往活跃的原因。(答出一点即可)。
唐朝时期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等活动。这表明唐朝时期(   )
A . 男女平等得以实现 B . 社会风气比较开放 C . 尚武之风盛行一时 D . 科举制度不断发展
下列材料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

A . 佛教的传播发展 B . 繁盛的中外交流 C . 多彩的文学艺术 D . 和睦的民族关系
下列图片中,不能表现“盛唐气象”这个主题的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4 B . 图片_x0020_100005 C . 图片_x0020_100006 D . 图片_x0020_100007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300年前,在唐朝的初期,在南昌曾经有过一次盛会,遗留下来了一篇名作,就是王勃的《滕王阁序》。王勃用美丽的诗句描述了当时的人力物力,其中有“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两句,很确切地道出初唐时代中国的潜力。以后1000年的历史告诉我们,中华民族发挥了这巨大的潜力创造了盛唐的文化,为当时世界之冠。

——杨振宁《在广州粒子物理讨论会开幕式上讲话(1980)》

材料二  

唐朝的中国文化由于印度文化的输入,获得了飞跃的发展.不但在中国文化史上已达到了登峰造极之境,在世界文化史上也罕与伦比。最近有位美国外交官员参观了武后陵墓,看到峙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已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摘自《文化冲突与时代选择》

请回答:

①材料一、二两段的共同点是什么?你能提供证据吗?

②比材料一认为中华民族创造出盛唐文化,材料二的观点是什么?

③材料一中王勃这两句诗句我们认为也很确切地道出了今天中国的巨大潜力,这个潜力在哪里?

下图为“唐三彩骑驼乐舞俑”,高大的骆驼上四个人俑分坐两侧,其中两人为汉人乐俑,另两人为胡人(注:中国北方和西方的少数民族或外国人的泛称)乐俑。左侧前乐俑手托琵琶,后乐俑做吹笛状,右侧前乐俑着圆领长衣,中国胡人俑正翩翩起舞。这件乐舞俑饱含浓郁的异域情调。从图片和材料中我们可以获取的历史信息有(    )

①唐朝陶瓷业发达

②唐朝民族交融的盛况

③唐人服饰的特点

④唐朝和日本交往频繁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古代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措施各具特点,政治家们用自己的智慧推动着社会向前发展。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史实,回答问题。

材料一  对后世的中国文人来说,唐太宗代表了一个文治武功理想地结合起来的盛世国家由一个精力充沛但聪明而谨慎的皇帝治理,他牢固地掌握着他的帝国,同时又一贯谦虚耐心地听取群臣——这些大臣本人也都是卓越的人物的意见。太宗的施政作风之所以被人推崇,不仅由于它的成就,而且由于它接近儒家的纳谏爱民为治国之本这一理想,另外还由于它表现了君臣之间水乳交融的关系。

——《剑桥中国隋唐史》

材料二  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与他们真心相待,与他们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材料三  宋太祖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有意重用文臣掌扳军政大权。后继的宋太宗继续采用抑制武将、提升文官地位的政策,使文臣统兵的格局逐渐形成。当时的文官担任中央和地方的要职,甚至主持军务,地位和待遇高于武将。武将受到多方面的牵制,带兵打仗要按照朝廷预授的“阵图”行军布阵,这严重束缚了统军的指挥权。

材料四  1260年,忽必烈继承汗位。他接受了汉族儒臣提出的“行汉法”“行仁政”“不啫杀”的建议,施行“治国安民”的方略,整顿吏治,注重农桑。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于大都。

——摘自部编教材人教版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反映了唐太宗怎样的治国理念?并举出这段时期出现的一对相处融洽的君臣。
  2. (2) 阅读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办法”是什么?举出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的史实。
  3. (3) 从材料三中可读出宋朝的治国之策是什么?简述这个政策给国家带来的积极影响?
  4. (4) 材料四中忽必烈采纳汉族儒臣的建议,推行的一系列治国措施,对他完成统一大业有什么作用和影响?
  5. (5) 你认为上述统治者在治理国家中的共同之处有哪些?
对外交往是从古到今任何朝代都无法避免的主题。政策得当,国家可以发扬光大;政策不当,会使国家落后于世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大唐国者,法式备定,珍国也,常须达。

材料二  2000多年前,亚欧大陆上勤劳勇敢的人民,探索出多条连接亚欧非几大文明的贸易和人文交流通路,后人将其通称为“丝绸之路”,它成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桥梁……是促进沿线各国繁荣发展的重要纽带。

材料三  宋朝时,随着中国南方的进一步开发和经济重心的南移,面对北方好战民族的侵袭、围困,从广州、泉州等地出发的海上航路日益发达,越走越远,宋朝发展出中国航海史上的一个高峰。

  1. (1) 中国唐朝时期,日本派遣了大批使者来中国。根据材料一判断,这些使者来中的目的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这一时期中外交往的史实还有哪些(试举一例)。
  2. (2) 从材料二中找出“丝绸之路”的主要历史作用。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概括宋朝“海上航路日益发达”的原因。
  4. (4) 根据上述材料谈谈你的感悟。
唐朝是一个开拓进取、兼容并蓄的时代。下面有关唐朝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当时的社会风气兼容并蓄 B . 刚健豪迈的尚武风气盛行一时 C . 一些妇女受过文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 D . 人们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多受东北少数民族习俗的影响
习.平主席在2017年北京举行“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发表主旨演讲,强调将“一带一路”建成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开放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汉代)以商队运输形式从中国到古罗马,连接了欧亚大陆的两端。流通着大量的、品种多样的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商人、传教士和其他一些旅行者,也带着他们的信仰、价值观念和宗教信念来自远方。

——《新全球史》

材料二:隋唐时期是中国古代社会的盛世,特别是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上继承了汉魏以来的传统并加以总结、凝聚、提高,又接受了南北王朝民族融合、疆域开拓的新局面。唐朝以其强大的政治军事实力,把势力扩张到中原王朝前所未至的地区,又以宽广的胸怀,吸收东西方各种文化的成就。东西方文化的汇聚使得隋唐文化绚丽多彩,经过整合的唐朝制度文化又强烈地影响着周边各国。以唐朝为中心,自此时开始形成东亚文明的特征,影响深远,以至于今。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三: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清政府以为“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下令关闭沿海基地口岸,只留广州一个口岸对外通商,并以《防夷规条》限制外国人在华活动。

——《简明中国史》

材料四:“把党和国家的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1980年,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深圳在短短的几年内,建设成为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和对外开放的‘窗口’”。

——《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

  1. (1) 根据材料一写出连接亚欧大陆两端通道的名称。
  2. (2) 材料二反映了唐朝采取什么样的对外政策?并依据材料回答唐朝实行这种政策的原因。(答出两点)
  3. (3) 材料三反映清朝的对外政策是什么?
  4. (4) 材料四中的“战略决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定?
  5. (5)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写出中国从古至今对外政策的变化。
贞元四年(788年),新罗也以《左传》《礼记》《孝经》为主考科目,仿唐设“读书出身科”。这一内容显示新罗受到唐朝影响的领域是(    )
A . 唐诗 B . 历算 C . 天文 D . 科举制
唐朝时期的社会风气比较开放,社会充满活力,人们多显示出一种昂扬进取,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当时的一些妇女受过诗书、音乐等方面的教育,喜好骑马、打球、拔河、射箭、弈棋等活动。下列对唐朝出现这种现象原因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 国力强盛 B . 民族政策开明 C . 男女平等的理念 D . 对外交流频繁
唐朝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自古皆贵中华,践狄夷,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步辇图》,画幅描绘的是唐太宗李世民在宫内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吐蕃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材料三:“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1. (1) 材料一中的“朕”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中的“中华”和“狄夷”分别指的是什么?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 (2) 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事例。
  3. (3) 根据以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你对唐朝的少数民族政策有什么看法?对我们今天处理民族关系有何启示?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步辇图(唐太宗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求婚使者)

材料二

  1. (1) 根据材料一,简述其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历史意义。
  2. (2) 根据材料二,概述中外交往的史实,并简述其历史贡献。
  3. (3)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唐朝民族关系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图是辛向阳教授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制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部分)。

——改编自辛向阳《中国历代兴衰曲线图》

  1. (1) 阅读材料,写出曲线图中A处对应的朝代名称。根据材料,任选两个因素,结合史实说明其成就。
  2. (2) 在材料中任选一个朝代,简析其兴衰的原因。
  3. (3) 如果你来绘制“中国历代兴衰图”,你想添加什么因素?谈谈你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