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与北宋的和战 知识点题库

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融合是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唐宋时期是我国民族接触频繁的时期,有战有和,民族融合的速度不断加快。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吐蕃赞普给唐朝皇帝的书信

材料二   “(辽)与朝廷和好年深,蕃汉人户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

                                                  ——苏辙《栾城集》

材料三   撼山易,撼岳家军难!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和同为一家”指哪两“家”的关系?(2分)该事件产生了什么积极影响?

  2. (2) 材料二中的现象是在哪一次议和后出现的?你如何看待这次议和?

  3. (3) 材料三中的“岳家军”的首领是谁?要“撼岳家军”的又是谁?

  4. (4) 你认为岳家军的首领是民族英雄吗?为什么?

判断分析题。


史实

结论

A

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清明,经济空前繁荣,仓库充实,人口明显增加,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史称:贞观之治

B

隋炀帝时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标志者科举制的正式诞生

C

杜甫生活在盛唐由盛转衰的时代。他的诗,深刻地反映了那个复杂、动荡的历史时代。

后人称为“诗史”

D

宋真宗时,辽军大举进攻宋,一直打到黄河岸边的澶州城下,宰相寇准力劝皇帝亲征,打退辽军,宋辽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

史称“澶渊之盟”

  1. (1) 上表A—D四项中,史实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不正确的一项是(      )

  2. (2) 理由分析

下列连线正确的一项是(     )

A . 北宋——赵匡胤——澶渊之盟 B . 明朝——戚继光——抗击倭寇 C . 南宋——毕昇——雕版印刷术 D . 清朝——宋应星——《天工开物》
识图题

            

  1. (1) 看图一回答:它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叫什么?最早产生于什么时期?

  2. (2) 图二:把下列字母填在图二的方框里。

    A  北宋       B  西夏       C 辽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1005年,辽宋议和,辽朝撤兵,宋朝给辽岁币,史称澶渊之盟。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下册》

请回答:

  1. (1) 材料中的辽是由哪个少数民族建的政权?
  2. (2) 根据材料指出,澶渊之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3. (3) 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澶渊之盟?
  4. (4) 京剧《澶渊之盟》中的剧词“将舟船暂驻中流,寡人要一观黄河夜景”中的寡人是指历史上的哪位皇帝?
对以下大事年表解读正确的是(   )

A . 各民族政权始终处于战争状态 B . 北宋政权存在不超过一百年 C . 辽与南宋维持相对和平的局面 D . 各民族政权并立且更迭频繁
区分以下场景,是属于中华民族内部交往的表现,还是中国与外国交流的体现。在答题卡填上相应的“A”或“B”选项。

A.中华民族内部的交往      B.中国与外国的交流

  1. (1) 一艘满载着占城稻的船在广州港靠岸。
  2. (2) 一位宋朝农民与契丹牧羊人在榷场贸易。
  3. (3) 一位金朝皇帝在阅读苏轼留下的诗词。
  4. (4) 一位阿拉伯商人在使用指南针指导航船。
  5. (5) 一位日本僧人收藏汉字书写的佛经。
  6. (6) 一位蒙古士兵掠占一件景德镇出产的瓷器。
宋辽和议与宋夏和议的共同点是(   )

①都加重了北宋人民的负担

②都加重了少数民族人民的负担

③都有利于北宋边贸的发展

④都是在北宋军队取得重大胜利的前提下订立的。

A . ①③ B . ③④ C . ①② D . ②④
宋辽议和与宋夏议和,从本质上看反映了(   )
A . 历史上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民族和平共处、共同繁荣的主流民族关系 B . 宋、辽和西夏都想在三个政权中趋利避害 C . 北宋政府腐败无能,软弱可欺 D . 三个政权谁都吞并不了谁
澶渊之盟后,宋辽边境“生育蕃息,牛羊被野,戴白之人,不识干戈”(人们休养生息,牛羊遍布田野,白发老迈的人,都不识打仗的武器了)这说明(   )
A . 北宋的军事力量遭到极大的削弱 B . 宋辽之间维持了长久的和平局面 C . 北方社会经济出现了繁荣的局面 D . 宋辽双方建立了平等友好的关系
辽宋夏金时期,政权并立,民族融合是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下面能正确反映当时政权位置的图形是(    )?
A . B . C . D .
在北宋与辽的澶州之战中,坚决请求皇帝亲自率兵征讨辽军的宋朝大臣是(    )
A . 赵普 B . 宋璟 C . 寇准 D . 史思明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大宋皇帝谨致誓书于大契丹皇帝阙下:共遵诚信,虔奉欢盟,每岁以绢二十万匹、银一十万两……送至雄州交割。”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二:“是月,与金国和议成,立盟书,约以淮水中流画疆,割唐、邓二州界之,岁奉银二十五万两、绢二十五万匹,休兵息民,各守境土。”

—《宋史·高宗本纪》

  1. (1) 材料一反映的是中国历史上的哪一事件?该事件发生在哪两个政权之间?
  2. (2) 材料二反映的是哪一事件?该事件有什么意义?
  3. (3) 谈谈对材料一、二事件的看法。
请指出下列四幅两宋与辽、西夏、金并立示意图中,错误的一幅是(    )
A . 图片_x0020_100003 B . 图片_x0020_100004 C . 图片_x0020_100005 D . 图片_x0020_100006
请列举与下列提示相对应的内容。
  1. (1) 战国时期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
  2. (2) 秦朝时在全国流通的标准货币
  3. (3) 唐朝的鼎盛时期在历史上称为
  4. (4) 宋真宗时的宋辽盟约被称为
两宋时期民族关系复杂,各民族政权之间和战交错。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如图所示

材料二:两宋存续期间,一方面与辽、夏、金及蒙元之间的民族战争几乎伴随始终……另一方面各民族与各政权之间通过榷场贸易、使团聘问与其他民间途径,推进着相互间经济、文化等领域的交流与融合。 

——摘编自虞云国《大宋史视野下的民族关系》

  1. (1) 写出图中A、B两处政权名称及其所属民族。据图指出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当时民族关系呈现的基本状态。写出南宋时期最杰出的抗金将领,并指出其优秀品质。
下列有关中国古代少数民族的史实,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岳飞抗金 ②澶渊之盟 ③土尔扈特回归 ④蒙古政权建立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④③② C . ②①④③ D . ②④③①
辽宋夏金元时期,辽、西夏、金等少数民族政权迅速崛起后,大都效仿唐宋制度,制定官制,还创制了自己的文字。这些现象最能说明(   )
A . 制度差异进一步拉大 B . 民族交融进一步加强 C . 统一的趋势更加明朗 D . 各族政权消除了隔阂
民族团结、民族交往交融是中华民族发展的主线。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步辇图》

材料二: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之间战争频繁,屡战不胜,最后与辽、西夏、金议和。这使得宋和其他少数民族政权之间保持了长时间的友好交往。

材料三:八思巴为十三世纪西藏杰出的宗教领袖,他在元朝统一西藏过程中,曾起过积极的推动作用,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促进西藏与各族人民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重要贡献。

——薛学仁《八思巴在元朝统一西藏中的作用》

材料四:明朝人方孝孺曾言:“在宋之时,见胡服、闻胡语者犹以为怪……至于元,百年之间,四海之内,起居、饮食、声音、器用,皆化而同之。”

——摘编自《中国通史》

材料五:2015年9月30日,习.平总书记会见基层民族团结优秀代表时强调,民族团结就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船的力量在帆上,人的力量在心上。做民族团结重在交心,要将心比心、以心换心。各民族同胞要手足相亲、守望相助,共同维护民族团结、国家统一。

  1. (1) 材料一中的《步辇图》与哪一历史事件相关?该事件见证了哪两个民族之间的友好往来?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两宋与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议和”在内容和影响上的共同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元朝在中央设置的管理西藏的机构是什么?该机构的设置,有什么重要的历史意义
  4. (4) 材料四反映了元朝在民族关系上出现了什么现象?元朝时期形成的一个新的民族是什么?
  5. (5) 综上所述,你认为今天我们应该怎样处理民族关系?
学习历史需要关注单元主题,从而把握内容的主旨。与下图目录相关的单元主题是(    )

A .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 . 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C . 早期国家的产生与社会变革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