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强化皇权 知识点题库

“时京官每旦入朝,必与妻子诀,及暮无事则相庆,以为又活一日”的记载可能和哪些史实有关(  )
①胡蓝之狱的株连②廷杖制度的严酷③锦衣卫的无孔不入④文字狱的无中生有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

A . 考试目的 B . 考试手段 C . 考试内容 D . 考试管理
后金建立时的都城在(  )

A . 中都 B . 大都 C . 上京 D . 赫图阿拉
明朝时期科举制与唐朝时期科举制的最大差别是()
A . 考试目的 B . 考试手段 C . 考试内容 D . 考试管理
我们常用“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来形容宰相的地位。我国宰相制度的设立和废除分别是在(    )

A . 秦朝与明朝 B . 汉朝与宋朝 C . 秦朝与清朝 D . 唐朝与明朝
中国古代历史上,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理,中央政权特别设置了一些行政机构,下列选项中不具备这一特点的是(    )

A . 澎湖巡检司 B . 宣政院 C . 西域都护府 D . 锦衣卫
乾隆时,有人写到“一把心肠论浊清”的句子,乾隆看了竞说:“加‘浊’字于国号‘清’之上,是何肺腑?”.自己和族人都被杀,还罪及师友。这反映了统治者(    )

A . 设立军机处 B . 实行八股取士 C . 制造文字狱 D . 设置厂卫机构
从废丞相到设立内阁制度,再到放弃内阁之都到设立军机处,这样的变化趋势反映的实质是(    )

A . 封建制度的完善 B . 生活习惯的变化 C . 社会文明的进步 D . 君主权力的强化
历史人物总是与历史事件相联,下列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搭配不正确的是(    )

A . 唐玄宗——将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B . 戚继光——抗击倭寇 C . 雍正帝——设立军机处 D . 明太祖——废丞相,权分六部
下列文字是一位同学的课堂记录。遗憾的是这位粗心的同学把一些史实之间的关系搞乱了,出现了多处错误。请你在文中标出其中的错误之处,并说明理由。

明统治者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专制统治。

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在中央设立军机处,使君权空前加强。②设立厂卫特务机构,对百官和百姓进行监视。明太祖时,设立特务机构东厂,由宦官统领;明成祖时,又特别设立了锦衣卫专门侦缉官民言行。东厂和锦衣卫合称“厂卫”。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以后,采用“皇帝”称号,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同时,建立起一整套官僚机构。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丞相帮助皇帝处理政事,……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材料二:朱元璋夺取政权以后,对功臣严加防范,不就就打开杀戒,……胡惟庸较早投靠朱元璋,后来做了丞相。朱元璋害怕丞相的权力过大,威胁皇权,就借口他谋反,把他杀掉,……(之后)废除实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使六部直接受皇帝指挥。

材料三:清朝皇帝继承明朝制度,继续加强皇权。雍正时期,中央设立军机处,……军机大臣参与内政外交、军政大计、审理重大案件等机要、并带皇帝拟写谕旨、发布政令。但他们品位不高,不得私自交接官员,日夜轮流在乾清宫旁低矮简陋的平房值班,受皇帝召见,只能跪受笔录。

——以上均摘自初中历史教材(北师大版)

  1. (1) 材料一体现出的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基本内容和本质特征分别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二,分析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的主要原因。
  3. (3) 有人认为清朝的军机大臣相当于丞相,请依据材料三判断该说法是否妥当?为什么?
  4. (4) 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指出我国古代政治制度发展的趋势。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如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管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管制变化。
  2. (2) 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 (3)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如表是一位同学整理的关于明朝加强专制统治措施的学习笔记。请你从下列选项中帮他再补充一项(   )

明朝加强专制统治的措施

1

废丞相,权分六部

2

设内阁大学士

3

A . 完善三省六部制 B . 建立行省制度 C . 设立军机处 D . 设厂卫特务机构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是我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内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从独相到群相到兼相,相权在历代皇权组织下的改革和裁抑过程中逐步萎缩,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而皇权也在逐步集权的过程中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

——怀仁国《资治通鉴一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

材料二:君主专制确立后,最高统治者希望尽量加强中央集权,而弱化地方权力;尽量简化行政层级,而不设高级政区(无法简化时,即尽量使之不享有完全权力,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但是,……事实上中央集权往往与地方分权主次兴替,相间而存。即便在理想状态下,中央集权也不得不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

——袁行霈严文明等主编《中华文明史》

材料三:“天下英雄,尽入吾彀中矣!”

——李世民

材料四: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以秦汉、隋唐为例分别指出“独相”“群相”的制度名称。结合所学,指出相权何时“最终从体制上被废除”。皇权“达到登峰造极的境地”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说明北宋使地方成为“不完善的政权形态”的在经济方面的主要措施。元朝为了使“中央集权……建立在地方适度分权的基础之上”在地方行政制度上有何重要创新?
  3. (3) 材料三所反映的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李世民的话从本质上说明这一制度有何作用?请用史实说明这一制度演变至明清时期在思想领域的严重弊端。
  4. (4) 据材料四结合所学,分析概括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本原精神”体现出怎样的规律?
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关的内容。
  1. (1) 为三国鼎立局面出现打下基础的战役
  2. (2) 北魏时期著名的改革
  3. (3) 明太祖设置的特务机构
  4. (4) 雍正在位时期设置的强化君主专制的机构
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写道: “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在明代,不但不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君臣关系从坐而站而跪这一现象说明(   )
A . 丞相权力被六部分割 B . 中央的权力日益向帝王集中 C . 设立了锦衣卫、东厂 D . 中央对地的管理日益加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4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撒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1. (1) 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请写出元朝突出加强管理的两处边疆地区的名称。
  2. (2) 材料二记载的是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 (3) 根据材料分析古代官制变化的趋势。
明朝时期,在地方,废行省设“三司”,其中按察使司负责的是(    )
A . 地方的民政 B . 地方的财政 C . 地方的军务 D . 地方的司法
唐朝官员下朝回家后的私人活动受到锦衣卫监控。
明太祖废除长期存在的中书省和丞相制度,权归六部,提升六部的职权。其根本目的是(    )
A . 提高办事效率 B . 扩大统治基础 C . 强化皇权 D . 控制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