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知识点题库

戊戌变法的失败表明(     )

①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②中国近代化的道路是漫长而坎坷的

③封建顽固势力比较强大

④资产阶级维新力量弱小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发生于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明治维新与发生于19世纪末的中国戊戌变法,为什么一个成功,一个失败?试分析其中的原因。
“强国梦”是先进中国人不断求索、自主践行的目标。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技术强国】

材料一:福州船政局是当时远东第一大船厂。它起初聘请洋匠,但洋匠受雇期间,挟技居奇,唯利是图。1874年,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主要依靠自己培养出来的技术人员。后来,遇到新工艺时,也只是暂时雇佣少数洋匠。

——摘编自中学历史教材

【制度强国】

材料二: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立,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1. (1) 据材料一,指出福州船政局辞退全部洋匠的主要原因。简要分析福州船政局创办的历史意义。
  2. (2) 材料二中梁启超认为变法的关键是什么?后来变法失败说明什么?
  3. (3) 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事件在向西方学习的内容上有什么区别?
近代列强侵华给中华民族带来了苦难,中国人民积极寻求摆脱苦难的方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奕提出“自强以练兵为要,练兵又以制器为先。”曾国藩强调,购买外洋船炮并进行仿造,是“今日救时之第一要务”。李鸿章感叹西方国家“大炮之精纯,子药之细巧,器械之显明……实非中国所能及”……如果不“求富强”,中国将不能自立。

材料二:“若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交逼,不能立国。”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材料三“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梁启超《变法通议》

  1. (1) 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材料一中的人物提出什么救国主张?写出这场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运动中的地位和作用。
  2. (2) 康有为的上书最终感动了光绪皇帝,在中国历史上开始展开一场改革运动,写出这场运动名称和揭开序幕的历史事件
  3. (3) 梁启超的《变法通议》发表在当时很有影响的什么报刊上?写出康有为和梁启超领导的这场运动主要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在中国近代史上有一个非常著名的变法坛动—戊戌变法,在戊戌变法之后,中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里出现了一部分人,这一部分人对西方的社会制度、文化有很深的了解,他们主张在保存中国传统的君主政体和传统文化的基础上,部分地学习西方的文化教育。……通过上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通过办报纸来形成自己的舆论工具;通过学会把改革的力量组织起来,这样的话,维新运动就形成了群众性的政治运动形成了气候和规模……

——《戊戌变法与近代中国》内容简介

  1. (1) 材料中的“一部分人”指的是哪一派别的人?代表人物有哪些?

  2. (2) “……通过上书来表达自己的政治要求。”你知道表达“ 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这个政治要求的上书是什么吗?它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在讲述戊戌变法经过时,主讲人讲了这样几句“……维新派都是文人,和军队没有任何联系,他们在朝廷里面的职位很低。维新派唯一依靠的只有一人,就是光绪皇帝。”从此段话中,我们可以判断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4. (4) 李丽同学,详细了解了戊戌变法之后,写了一篇论文,论述戊戌变法虽然失败,但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请您为她至少提供一个论据。

某同学将课本内容整理如下,其中“谭嗣同”适合填写于哪一横线处(    )

为走救国之路,再次上书;不作亡国之君,下诏变法

反对变法维新,发动政变;以血唤醒民众,慷慨就义

A . B . C . D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戊戌变法的失败,中国失去了一批倾向在原有体制下实行改革的精英和支持者,代之而起的是主张激烈变革、推翻原有体制和政府的革命者,最后造成了清朝的覆灭。中国两千年的帝制亦画上句号。除此以外,朝廷中本来较为开明有为的大臣在政变后有些被贬,其他亦多被排挤到中央以外,间接造成了之后发生的义和团运动。

材料二 戊戌变法运动,留下的许多遗产,诸如变革观念、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等,更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民主主义成为汹涌的社会思潮,极大地改变了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面貌,正规的说,中国资产阶级新文化也是在戊戌维新变法运动时期和稍后几年初步建立起来的。

材料三 “百日维新”虽然失败了,但它毕竟触动了传统的中国政治体制,为现代国家的建立作出了有益的尝试。以后发生的历次革命运动,从现代化的进程看,都与戊戌变法有着历史的连续性。也正因为如此,史学界才会把戊戌变法视作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回顾戊戌 重温历史》

  1. (1) 依据所学知识,指出戊戌变法运动失败的标志是什么。
  2. (2) 依据材料一、二、三,概括戊戌变法运动促使近代中国社会发生哪些变化。
  3. (3) 上述材料和问题的探究主题是什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地主阶级的一部分开明人士很早就意识到了中国的危局,一部分人开始睁眼观看世界,例如魏源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感想。伴随着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程度不断加深,封建统治飘摇不定。以曾国藩、李鸿章为首的封疆大吏着手开始由上至下的改良,购买西方先进的武器提高国防能力,但是他们始终没有触及封建体制的改变,始终维护着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

——材料一均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二:资产阶级上层改良运动主要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倡导,(却)以下跪的方式祈求改良,最终由于触碰了封建统治阶层核心利盖和统治体质而夭折。以孙中山为首的下层资产阶级的暴力革命派,夺取了国家政权,却以袁世凯称帝断送了建立共和国的伟大主张。

——材料二均摘编自《浅论近代中国道路选择的曲折性》

材料三:“走俄国人的路”,是对“社会主义”的追求与认同。由于没有认识到国情上的差异,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后来,毛.泽东号召要立足中国国情,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材料三均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材料四:邓.小平依据对二十多年社会主义经验教训的总结,提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应当富裕……至此,中国人才彻底终结了自近代以来“走他人的路”的历史,开始独立自主地“走自己的路”。

——材料四均摘编自《近代中国社会发展道路选择的历史考察及启示》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请回答曾国藩、李鸿章等人为维护“封建阶层的利益核心”发起了哪一运动?
  2. (2) 材料二中的“改良运动”“是指哪一具体事件?作者认为“改良运动”夭折的原因是什么?
  3. (3) 根据材料三指出,什么原因导致“中国革命遭受一系列挫折与失败”?结合所学知识,毛.泽东在实践中探索“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迈出的第一步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我国为实现“富裕”的目标实行了哪一伟大决策?其中在农村和城市采取的具体措施分别是什么?
  5. (5) 百年求索路漫漫,华夏逐梦踏征程。你从中获得哪些启示?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试问今日时局如此,国势如此,若仍以不练之兵,有限之饷,士无实学,工无良师,强弱相形,贫富悬绝,岂真能制梃(tǐnɡ)以挞(tà)坚甲利兵乎(用棍棒来抵挡坚固的铠甲锋利的兵器)?

——光绪帝“明定国是”诏书

材料二: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有:裁撤冗官冗员,允许官民上书言事;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发展农、工、商业;改革财政,编制国家预算;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办新式学堂;裁减绿营,训练新式军队等。

材料三:“伯兄(康有为)规模太广,包揽太多,举行太大,同志太孤,当此排者、忌者、挤者、谤者盈衢塞巷,而上又无权,安能有成?”

——康广仁

  1. (1) 根据材料一,说说光绪帝为什么决心变法维新?
  2. (2) 结合材料二指出变法主要维护哪个阶级的利益? 哪些内容有助于思想文化的传播?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一说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当统治遇到危机时,解决的办法无非是:要么是下层被统治者自下而上的暴力革命,推翻原有的统治;要么是上层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革来缓解危机。阅读下列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两次改革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兴起于19世纪60年代,地主阶级发动的,以“自强”和“求富”为口号,通过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富国强兵,来挽救统治的自救运动,最后,一场战役埋葬了所有努力。

材料二  出现于19世纪90年代,势单力孤的皇帝,在维新派的推动下,进行了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妄图把西方的资本主义制度引进中国,结果,一场政变淹没了所有改革梦想。

  1. (1) 材料一提到的是中国近代史上的哪个事件?请写出“自强”、“求富”口号下创办的企业各一例?
  2. (2) 材料一中的事件虽然没成功,但它产生了哪些积极的影响?
  3. (3) 材料二是指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事件?列举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两位
  4. (4) 材料二所指事件失败的标志是什么?材料二所指事件有何影响?
  5. (5) 上述材料提到的两则事件的结局带给我们的启示是什么?
海关(总)税务司赫德认为:“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    )
A . 科技教育落后 B . 国力贫弱 C . 政治腐败 D . 急于求成,步伐太大
某校八年级(2)班同学以“艰难的近代化探索”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开始探索)

材料一:洋务派创办的企业

图片_x0020_100007

材料二

这是日本蓄意挑起的一场战争,这场战争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并引发了后来“瓜分”中国的狂潮。

条约规定:清政府割辽东半岛、台湾仝岛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兵费,…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等。

(转变方向)

材料三:

图片_x0020_100008

材料四:康有为等人想以日本明治维新的要义为蓝图,在中国推行变法,但是没有认识到日本与中国国情不同……维新派是在不掌握权力的情况下,只是靠不停地向皇帝条陈奏折,由皇帝颁发诏书的方式来进行维新的。维新变法运动失败了,但它却揭开了具有完整意义上的中国近代化的序幕……

  1. (1) 根据材料一,说明洋务派创办的企业在性质上有何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些企业对近代中国的影响。(危机加剧)
  2. (2) 材料二中的“战争”指的哪场战争?这场“战争”爆发于哪年?材料中的“条约”指的是哪一条约?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条约”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时务报》在当时发挥的积极作用。根据文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康有为批评洋务运动是“小变”的原因,并概括康有为的政治主张。

     

  4. (4) 根据材料四概括指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综合上述探究你从中获得了什么启示?
有一位清朝官员曾说:“你老是变法呀,变法呀,可你知道不知道,祖宗之法是不能变的!”从这番话你判断这位官员应是哪一个派的代表:(   )
A . 顽固派 B . 维新派 C . 革命派 D . 激进民主派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经沉沦、抗争、奋斗与崛起,不断追逐同个梦想——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阅读以下材料,结合所学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19世纪70年代,洋务派创办了一批民用工业。如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张之洞创办汉阳铁厂。这些企业虽由官府控制,但吸收私人资本,产品投放市场。当时外商企业垄断民用工业,洋务派希望兴办民用工业同外国人意争“分洋商利”,同时给军事企业提供资金、燃料。

——摘自《中国近现代史》上册

材料三:变法之本,在育人才;人才之兴,在开学校;学校之本,在变科举;而一切要其大成,在变官制。

——梁启超《变法通议》

材料四:1840年到1949年的中国历史经历了“沉沦”、“谷底”、“上升”三个阶段。在1840年——1901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沉沦”;1901年——1920年期间,中国历史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为“谷底”,即黑暗和黎明的交错,是为上升积聚力最的时期;1921年以后,中国历史发展主要趋势据变现为“上升”了,可以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1. (1) 根据示意图,首先完成相应的填空A、B处。为镇压中国人民的哪一反帝斗争八国联军发动了侵华战争?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洋务运动创办的民用工业的特点和创办民用工业的目的。
  3. (3) 材料三中,梁启超认为变法成败的关键是什么?
  4. (4) 根据所学,结合材料四,中国开始“沉沦”与哪一主要条约的签订有关?材料认为“谷底”时期有什么特点?
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面对西方列强的侵略,中国从经济、政治到思想文化进行一系列探索,开始中国的近代化艰难起步。下列图片分别反映了相应的四个重大历史事件。

  1. (1) 上述图片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分别是什么?
  2. (2) 从上述四个事件中,我们可以看出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趋势?思想主张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3. (3) 概括这四次运动对中国近代化进程产生的共同影响?
  4. (4) 请为上述图片拟一个恰当的主题。
范文澜在《中国近代史》中评说,“光绪帝是满洲皇族中比较能接受新思想的青年皇帝,颇想有所作为”。能支撑这一结论的史实是光绪帝(   )
A . 提倡办洋务,推进全盘西化 B . 提倡办实业,奖励发明创造 C . 提倡兴共和,推行民主政治 D . 提倡新文学,倡导文学革命
赫德于1898年10月24日在《致马士函》中说:“皇帝的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他的顾问康有为和其他人等都缺乏工作经验,简直是以好心肠扼杀了‘进步’——他们把足够九年吃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内都填塞给它吃了。”赫德认为戊戌变法失败的主要原因是(    )
A . 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B . 维新派政治经验不足且急于求成 C . 顽固守旧势力过于强大 D . 将变法的希望寄托在光绪帝身上
1840年以来,一些先进的中国人为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强盛进行了积极的探索,虽然遭遇了各种挫折,却仍然在孜孜以求。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场持续了约三十五年的运动,是一种浮于表面的近代化尝试;它只采纳了西方文明中那些具有直接实用价值的东西,而另一些更为可取的东西,却完全被忽略了。”

——徐中约《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从1898年6月到9月,光绪帝按维新派意图,发布了一系列变法法令,主要内容有:改革政府机构,裁撤冗官,任用维新人士;鼓励私人兴办工矿企业,训练新式军队等。

  1. (1) 结合材料一并联系所学知识,说出这场运动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的口号是什么?
  2. (2)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次探索有什么积极作用?
  3. (3) 结合材料二说出先进的中国人进行了哪一救国运动并说出该事件的两位代表人物。
  4. (4) 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洋务派在近代化探索道路上有什么不同?
阅读图示,回答问题。

  1. (1) 图示中A指的是哪一次列强侵略战争?这次战争清政府战败,签订的哪一条约促使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
  2. (2) 图示中B这一历史事件,是资产阶级维新思潮转变为爱国救亡政治运动的标志,请说出 此事件的名称。
  3. (3) 图示中C这一事件,导致了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这一事件指的是什么?
  4. (4) 图示中D指的是戊戌变法运动所起到的重要作用,请你试着用简短的语言进行填充,并叙述戊戌变法运动产生的影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甲午延续到戊戌,那场昙花一现式的改革,没有触及帝制的灵魂,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然而,当时的人们,依旧可以在胡同的深处看到一缕新生的曙光。

——摘编自马勇《重寻近代中国》

材料二:陈独秀从美国引来的这把火,把北大烧得通红,推动了北大的变革。李大钊从俄国也“盗来”了火种。这两把火,前后交映,足以改变古老的旧中国。

——摘编自汪兆骞《民国清流;那些远去的大师们》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如何理解“改革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一条死胡同”?谈谈你对“一缕新生的曙光”的认识。
  2. (2) 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俄国之火”的精髓。结合史实分析两把火是如何改变中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