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 知识点题库

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是:(  )
①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②坚持改革开放 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④发扬艰苦创业精神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习.平指出:“实现民族复兴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最伟大的梦想”。这一“中国梦”道出了中国近代以来历史发展的主线,描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为断求索、不懈奋斗的历史,将中国的昨天、今天和明天连成一线。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19世纪下半期到20世纪初,在经济、政治、思想三大领域,先进的中国人不断探索,先后进行了哪些重大实践活动?

  2. (2) 为了摆脱外来侵略,实现国家独立,中华民族进行了不懈的抗争。其中哪一次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一百多年中国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3. (3) 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长期斗争,战胜各种艰难险阻,终于在1949年建立了新中国。这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开辟了怎样的历史新纪元?

  4. (4) 20世纪的最后20多年至今,中国进行了一场卓有成效的社会变革。这场变革以什么历史事件为端?引领中国最终走向民富国强道路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5. (5) 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为了早日实现“中国梦”,我们当代中学生应该怎样做?

1978年我国在农副产口收购总额、生产资料销售收入总额和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政府定价的比重分别占到92%、l00%和97%。2005年,这些比重分别为1.2%、5.9%和2.7%。有人认为这一变化与1992年改革开放的新举措有关。作出这一判断的主要依据是当年

A . 制定了改革开放的基本国策 B . 肯定了私营经济的合法地位 C . 提出了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D . 确立了浦东开发的战略部署
我国在建国后首先实行“分田到户,自负盈亏”的是(    )

A . 安徽凤阳周岗村 B . 江苏省华西村 C . 河南省临颍县 D . 安徽凤阳小岗村

历史发展过程中常有危机相伴,面对危机。苏、美、中三国领导人根据国情制定合理的政策,最终迎来发展机遇。

材料一:如图

材料二:1933年5月,(罗斯福)发布《农业调整法》强制农民减少耕地面积和牲畜繁殖,以提高农产品的价格,解决农幅产品过剩的问题。国家对缩减耕地面积和缩减牲畜繁殖的人进行补帖。

──《从分散到整体的世界史•现代分册》

材料三:在土地公有制的基础上,集体所有的土地长期包给各户农家使用,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当时流传着这样的歌谣:“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北师大版历史教材八年级下

材料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看准了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

──摘自1992年邓.小平南巡谈话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 (1) 根据材料一分析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种变化得益于列宁政府实施的哪一政策?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罗斯福新政农业方面的主要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歌谣赞扬的是我国政府在农村实行的什么政策?此项政策有没有改变我国农村的所有制形式?与三大改造时期的土地政策相比,新在哪里?

  4. (4) 依据材料四,我国1992年“大胆地闯”时提出建立什么经济体制?

  5. (5) 综合三国解决危机的经验,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改革开放后,我国逐渐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此格局形成的顺序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D . 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过程中,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认识比中共“八大”更加深刻。这种深刻性集中表现在(    )
A . 认识到中国的生产力是落后的 B . 认识到中国必须走工业立国之路 C . 认识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D . 认识到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还存在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环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以毛.泽东为核心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东方。

材料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人民开创了一条适合中国发展的“建设之路”,极大地发展了生产力,增加了综合实力,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使中国走上了一条富裕安康的强国之路。

材料三:党的十五大之后,中国共.产.党高举邓.小平“建设之路”的伟大旗帜,中华民族这个“东方巨龙”一定会日益“强起来”,中国梦一定会实现。

材料四:一九七九年那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画了一个圈,神话般地崛起座座城,奇迹般聚起座座金山,春雷啊唤醒了长城内外,春辉啊暖透了大江两岸……

一九九二年又是一个春天,有一位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天地间荡起滚滚春潮,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春风啊吹绿了东方神州,春雨啊滋润了华夏故园……

——《春天的故事》

  1. (1) 根据材料一,中国人民“站起来”的标志是什么?谈谈你对“崭新的姿态”的理解。
  2. (2) 中国人民“富起来”得益于哪次会议?
  3. (3) 这次会议以后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是什么?
  4. (4) 邓.小平“建设之路”指的是什么?
  5. (5) 歌词中的画了一个“圈”喻指什么?
  6. (6) “有一位老人”这位“老人”指的是谁?请你用一句话评价这位老人。
  7. (7) 为什么说1979年“是一个春天”?这里的“春天”指什么?
  8. (8) 结合上述材料,说出老人画的圈起了什么作用?
  9. (9) 老人在中国的南海边写下“诗篇”喻指哪一件事?此事有何影响?
最早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解读如图,分析1980年以后粮食产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因素包括(   )

①土地改革的实施

②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实行

③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④人民公社化运动。

A . ②③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②④
习.平总书记指岀,“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历史性决策的会议是(    )
A .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 B . 中共十二大 C . 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 D . 中共十五大
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召开了一次重要的会议。有外电评论道:“这是一次加速和外国接轨的会议,中国必然会进一步影响世界。”外电评论的是(    )
A . 中共十二大 B . 中共十三大 C . 中共十四大 D . 中共十五大
复兴•改革•自信

材料一:

①毛.泽东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

③天津盛锡福帽厂挂上公私合营后的新厂牌

材料二:

1978年,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

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到户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贷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这一做法,在中央的支持和倡导下,成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

材料三:2019年8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深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的意见》正式发布。明确:“党和国军作出兴办经济特区战略部署以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我国改革开放的重要窗口,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支持深圳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行示范区,有利于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

﹣﹣摘自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材料四:“判断(改革开放)的标准,应该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

﹣﹣(1992年)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国事统计局数据(部分)

序号

项目

1978年

2018年

1

国内生产总值

3654亿元

91928.1亿元

2

人均国民收入

190美元

4073.43美元

3

外汇储备

1.67亿美元

30727亿美元

4

经济总量世界排位

第10名

第2名

5

医院个数

9293个

33009个

6

人均寿命

67.77岁

77岁

7

城镇人口总人口比例

17.9%

59.58%

8

普通高等学校数

598所

2663所

材料五:改革开放之后,我们党曾提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目标,即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基本实现现代化。前两个目标已提前实现。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党提出,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强调的不仅是“小康”,更重要、更难做到的是“全面”……全面小可能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

﹣﹣《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

  1. (1) 在材料一中任选一图,说出其反映的史事名称;并结合所学,说出该史事产生的历史意义。(仿照示例完成,不得选用示例内容)

    示例:①,开国大典。意义:标志着新中国的成立。

  2. (2) 阅读材料二并结合所学,说出“全国推广的农业生产制度”的名称及其作用。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把如图示意图补充完整;并说出深圳经济特区的作用。

    我国对外开放过程:

  4. (4) 有学者称“邓.小平是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设计师”,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请阅读材料四并结合所学,说出你的理由。
  5. (5) 阅读材料五,说出其中“全面小康”指的是什么。谈谈你对此的启示。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50年6月,中共中央通过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土地改革的决议,实行土地改革是为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1993年十四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讨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若干重大问题,并作出如下决定: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为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方针……采取切实措施。

——摘编自新华社网

材料三   经过全党各族人民共同努力,在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时刻,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12.8万个贫困村全部出列,区域性整体贫困得到解决,完成了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创造了又一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

——习.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讲话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央人民政府为开展土地改革所颁布的法令,并概述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的变化历程。
  2. (2) 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指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和方针?
  3. (3) 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实现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重大任务,首次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在哪次大会上?
  4. (4) 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你认为推动我国经济建设不断取得成功的因素有哪些?
下列党代会与其对应关键词表述最恰当的一组是(    )
A . 中共十二大——改革开放 B . 中共十三大——中国特色 C . 中共十四大——初级阶段 D . 中共十五大——邓.小平理论
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作用。
“三农”问题是贯穿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基本问题。中国共.产.党自诞生之日起,始终引领农村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大作用。

[农民●革命主力]

材料一:(革命)根据地虽小却有很大的政治上的威力,屹然和庞大的国民党政权相对立,军事上给国民党的进攻以很大的困难,因为我们有农民的援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农村●坚实阵地]

材料二:1938年开始,中国共.产.党领导八路军、新四军等抗日武装力量,在农村建立了多个巩固的抗日根据地,开展游击战。

1944年部分抗日根据地攻势作战统计

抗日根据地名称

作战次数

歼灭日伪军

攻克、逼退日伪军据点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400余次

4.1万余人

1785处

山东抗日根据地

3514次

5.9万余人

1265处

——整理自卢毅等《抗日战争与中共崛起》

[农业●发展基础]

材料三:

——整理自《新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重要文献选编》

  1. (1) 运用史实说明中国共.产.党在国共对峙时期贏得农民支持的原因。
  2. (2) 联系材料二,阐述抗日根据地的历史贡献。
  3. (3) 分析上述中共中央文件对当时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下列关于我国开放格局形成的过程,正确的是(    )
A . 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B . 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内地——经济开放区 C . 经济特区——经济开放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D . 经济开放区——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到2020年底,中国如期取得脱贫攻坚战的全面胜利。这是践行(    )
A . 十三大决议 B . 邓.小平理论 C . 科学发展观 D . 十五大决议
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
  1. (1) 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
  2. (2) 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3. (3)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
  4. (4) 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就次全国代表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