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消化 知识点题库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

澄清的石灰水

检验氧气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碘液

使细胞各结构更加明显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检测淀粉

D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高锰酸钾

检测维生素C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中,实验材料与使用目的不相符的是(  )

实验名称

实验材料

使用目的

A

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淀粉

清水

脱色

B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组织

生理盐水

保细胞正常形态

C

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碘液

检测淀粉

D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高锰酸钾

检测维生素C的含量

A . A B . B C . C D . D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欲探究“米粉在口腔中的变化”,按照下表所示的方案进行实验,请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4

米粉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0℃

100℃

10分钟

2滴

  1. (1) 此实验的变量是,为探究“唾液对米粉的消化作用”,选用一号和二号两只试管做对照实验,在A处应加入
  2. (2) 一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 (3) 如选用1,3,4号试管进行实验,所探究的问题是对淀粉的消化是否有影响。
下表是探究唾液淀粉酶对馒头中的淀粉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加入物质

馒头碎屑

和唾液

   馒头碎屑

    和清水

  馒头块

  和唾液

馒头碎屑

和唾液

水温和时间

90℃,10分钟

37℃,10分钟

37℃,10分钟

37℃,10分钟

  1. (1) 10分钟后,分别向四组实验的试管内滴入碘液,不变蓝的是第组。
  2. (2) 该实验中共设置了组对照实验,以“唾液”为变量时,应选取两组为一组对照实验。根据已有知识,此时你的假设是
  3. (3) 实验时,取A、B两支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馒头屑,再向A试管加2 mL 唾液,向B试管加1 mL清水,分别搅拌后放于37℃温水中保温10分钟。此步骤有一处明显错误并改正是
  4. (4) 把三支试管放人37℃的温水中水浴是因为
  5. (5) 把馒头切碎是模拟口腔中的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起作用。
  2. (2) 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只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 (3) 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是
  4. (4) 有的同学提出“除了以上三个试管外,还要设置第四个试管,放入馒头块与清水不搅拌,其他处理均相同”。你认为第四个试管的设置(填“有”或“无”)必要。
下列对相关实验或探究活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探究种子的萌发条件时,种子的数量不要太少 B . 探究发生在口腔内的化学消化时,反应温度最好为37℃ C . 观察小鱼尾鳍内血液的流动时,尽量选择尾鳍颜色鲜艳的小鱼进行观察 D . 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时,同一只水蚤先在清水中观察,再在酒精中观察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在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时,进行了如下实验。请分析解答下列问题: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保温

37℃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1. (1) 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与1号试管形成
  2. (2) 为了证明“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选用两支试管进行对照试验。
  3. (3) 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遇到碘液不变蓝,原因
  4. (4) 水浴温度保持在37℃的原因是
  5. (5) 人体内参与淀粉的化学性消化的消化液有(多写少写均不得分)
七年级的同学为了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做了如下实验,请根据实验设计和现象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码

A

B

C

D

E

加入的物质(各2mL)

淀粉糊、清水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盐酸

淀粉糊、唾液

淀粉糊、唾液

温度

37℃

37℃

37℃

100℃

0℃

时间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

变蓝

变蓝

  1. (1) 若以A和B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
  2. (2) 加入碘液后,A试管中的颜色,B试管中的颜色(填“变蓝”或“不变蓝”)。
  3. (3) 若以B、D和E为一组实验,则实验目的是探究对唾液消化作用的影响。
  4. (4) 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是:唾液淀粉酶对有消化作用。
  5. (5) A和E能否构成一组科学的探究实验?
下表为“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几组实验记。

图片_x0020_100004

  1. (1) 在表格内填写实验现象(选填“变蓝”或“不变蓝”)。
  2. (2) ①号和②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3. (3) ③号试管的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
  4. (4) 此实验说明了什么?
实验探究

某中学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在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实验时,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

试管编号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适量小块

适量碎屑

适量碎屑

唾液有无

2mL唾液

A

2mL唾液

2mL唾液

2mL唾液

是否搅拌

搅拌

搅拌

B

搅拌

搅拌

温度

37℃

37℃

37℃

0℃

100℃

水浴加热

10分钟

加入两滴碘液后现象

  1. (1) 为了探究“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2号两支试管作对照试验,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
  2. (2) 为了探究“牙齿的咀嚼、舌的搅拌对馒头有消化作用”,选用1号和3号两支试管进行对照实验,那么B处的处理方法是;1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溶液不变蓝,原因是
  3. (3) 试管1、2、3放在37℃温水中,水浴加热10分钟,是模拟环境。如果选用1、4、5号试管进行实验,变量是,如果滴加两滴碘液后,预期的4、5号试管 ,分析其原因是:
  4. (4) 下图中曲线丙最终分解产物是  ;曲线 是淀粉在消化道中的消化过程,甲、乙、丙三种物质均可以在D处被消化,D器官与此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是

小明做了观察唾液淀粉酶的消化作用实验,请你帮他回答问题: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检验方法

1号

馒头碎屑+2mL唾液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2号

馒头碎屑+2mL清水

37℃水溶10分钟

加两滴碘液

1号、2号试管经过充分振荡后,出现的现象分别是1号:    2号:。(填:“变蓝”或“不变蓝”)

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探究淀粉在口腔中发生的变化与牙齿的咀嚼、舌头的搅拌以及唾液的分泌是否都有关,加碘后是否还有淀粉的存在,做了以下实验:

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项目内容

①号试管

②号试管

③号试管

馒头

馒头碎屑

馒头碎屑

馒头块

唾液或清水

清水

唾液

唾液

是否搅拌

充分搅拌

充分搅拌

不搅拌

37度,水浴保温10分钟

加入碘液后的现象

变蓝色

结论

  1. (1) 在实验中,将三支试管放入37℃温水中,10分钟后取出,滴加碘液后,

    ②号试管的现象是

    ③号试管的现象是

  2. (2) 请你列举实验中的一组对照变量:
  3. (3) 实验中设计了是否搅拌的实验对照,探究的是对实验的影响。
  4. (4) 通过探究实验,你能得出什么结论?
在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时,先向试管中加入适量的馒头碎屑,然后按照表的设计进行实验,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片_x0020_100001

A . 试管①和试管④可作为对照 B . 滴加碘液后不变的是试管② C . 试管②和试管③可以证明温度影响馒头的消化 D . 实验证明,部分淀粉在口腔内被分解为葡萄糖
对如图探究实验的操作,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该实验可以探究胃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 B . 37℃时唾液淀粉酶的活性较强 C . 在唾液的作用下淀粉可以被消化为葡萄糖 D . 若实验成功,现象是①不变蓝,②变蓝
某生物兴趣小组为探究“食物在口腔内的消化”,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请分析并回答:

图片_x0020_100019

  1. (1) 若要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应选择号试管置于烧杯中作为①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的变量是
  2. (2) 水浴后向试管内滴加,①号试管的实验现象是,原因是唾液中含有,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 (3) 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
为了探究暴饮暴食引起消化不良的原因,有同学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其结果是1号试管不变色,2号试管变蓝。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由图甲、乙可知,该实验的变量是淀粉糊和唾液 B . 步骤丙中的两支试管应放入70℃的热水中保温    C . 该实验原理是唾液淀粉酶能将淀粉分解为甘油     D . 该实验的结论是食物数量过多会引起消化不良
下列有关生物实验叙述正确的是(  )
A . 探究“温度对种子萌发的影响”实验时,除温度外,其他变量都应不同 B . 观察小鱼尾鳍内三种血管的血液流动情况时应使用高倍镜观察 C . 制作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载玻片中央滴加的液体、漱口的液体和染色用的液体分别是生理盐水、凉开水和碘液 D . 将一试管内加入适量淀粉糊和2mL唾液并充分振荡,放入37℃水浴保温10分钟后滴加碘液就会变蓝
食物的消化从口腔开始。食物入口,首先要经过牙齿切断、撕裂、磨碎,同时舌把食物与唾液搅拌混合,形成食团,才容易下咽。唾液中的唾液淀粉酶可促使淀粉分解。为了探究“口腔对淀粉的消化作用”,某生物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表所示的实验方案。请分析回答:

组别

1

2

3

4

5

馒头碎屑或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块

适量馒头碎屑

唾液或清水

2 mL唾液

2 mL清水

2 mL唾液

2 mL唾液

温度

37 ℃

0 ℃

100 ℃

加入碘液

每支试管2 滴

(注:馒头中的主要成分是淀粉;淀粉遇碘会呈现蓝色,可用此颜色反应来鉴别淀粉。)

  1. (1) 若将1号和2号试管进行对照,这两组实验的变量是。根据唾液淀粉酶的作用推测,1号和2号试管中加入碘液后,呈现蓝色的是号试管。
  2. (2) 要探究牙齿的咀嚼作用对淀粉分解的影响,应该选用1号和号试管进行对照实验。
  3. (3) 若要利用1号和4号、5号试管进行对照,探究温度是否对唾液淀粉酶分解淀粉有影响,请对上表实验方案中的①②两处进行补充完善:①;②
  4. (4) 每组实验都严格规范操作,实验结果符合预期。滴加碘液后,1号试管不呈现蓝色,4号、5号试管都呈现蓝色,比较这三组实验结果能得出的结论是
下列实验中关于碘液使用目的的叙述,正确的是(  )

选项

实验名称

使用目的

A

探究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

验证绿叶在光下制造了淀粉

B

探究馒头在口腔中的变化

验证淀粉在口腔中被合成

C

观察玉米种子的结构

便于观察细胞核

D

观察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便于观察叶绿体

A . A B . B C . C D . D
某同学在探究“馒头中的淀粉在口腔内的变化”时,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试管

加入物质

控制条件

滴加碘液检验

1

馒头碎屑+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恒温10分钟

2滴,摇匀

2

馒头碎屑+2毫升清水

充分搅拌,37℃水浴恒温10分钟

2滴,摇匀

3

?+2毫升唾液

充分搅拌,37℃水浴恒温10分钟

2滴,摇匀

  1. (1) 试管1与试管2进行对照实验,探究的问题是:?变量是
  2. (2) 向试管1和试管2中各滴加2滴碘液,实验结果是号试管中的物质不变蓝,其原因是
  3. (3) 如果要进一步探究口腔中牙齿的咀嚼对淀粉是否具有消化作用,需要设置试管3,该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应为+2毫升唾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