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与科学探究 知识点题库

一小组在做“蚯蚓在什么样的物体表面爬得快”的探究活动时,发现实验结果和其他小组的都不同.他们应该(  )

A . 在多次重复实验的基础上确认实验结果是否正确 B . 立即参考其他小组的实验结果进行修正 C . 承认本组的探究活动已经失败 D . 坚持本组的实验结果是完全正确的
修正液是同学们常用的一种文具,打开盖后,有刺激性的气味.我们不禁要问: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请你设计一个实验,对这个问题进行探讨.

(实验材料:修正液  小白鼠6只  老鼠的食物﹣﹣米饭  可关小白鼠的笼子)

  1. (1) 提出问题:修正液对人体有伤害吗?

    作出假设:

    设计方案:

    ①取相同量两份的米饭,其中一份拌有修正液的米饭(为A组),另一份没有拌有修正液的米饭(为B组),分别放入两个相同大小的笼子中,把笼子放在同一环境中;

    ②将6只小白鼠(体型大小和活动能力相同)分成两组,每组3只,分别放入以上的两个笼子中;

    ③观察6只老鼠进食的情况;如果不吃,可以强行将食物喂给小白鼠.

    出现的现象:吃了拌修正液的食物(A组)的小白鼠出现类似中毒的症状,而吃没有拌修正液的食物(B组)的小白鼠正常;

  2. (2) 本实验中的变量是.该实验中实验组是(填“A组”或“B组”)对照组是(填“A组”或“B组”).

  3. (3) 结论是:

某中学生物科技活动兴趣小组,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

试管编号

1

2

3

馒头碎屑或块

碎屑适量

碎屑适量

馒头块适量

清水或唾液

2ml唾液

A

2ml唾液

震荡后保温

37℃水浴中保持5﹣10分钟

加人碘液

2滴

结果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在2号试管的A处应加入,作为1号试管的实验;

  2. (2) 1号试管不变蓝的原因是唾液中含有酶,它能促进淀粉的分解;

  3. (3) 1号试管与3号试管的比较可以证明:口腔中有助于食物的消化;

  4. (4) 由此可见,口腔对淀粉既能进行性消化,又能进行性消化.

在“探究唾液对淀粉的消化作用”实验中,实验设计如表.对实验分析正确的是()

试管

加入物质

放置环境

滴加碘液

实验现象

1

淀粉糊、2ml清水

37℃、10分钟

2滴


2

淀粉糊、2ml唾液

37℃、10分钟

2滴


3

淀粉糊、2ml清水

90℃、10分钟

2滴


4

淀粉糊、2ml唾液

90℃、10分钟

2滴


A . 试管1、4可作为对照 B . 2号试管不变蓝色 C . 3号试管在该实验中必不可少 D . 温度不影响唾液对淀粉的消化
学校生物小组的同学,为探究影响豌豆种子萌发的环境因素,特设置了四组实验,实验的方法是:取40粒豌豆的种子,均分到四组垫有棉花的培养皿中,环境条件和种子萌发情况记录如表:

装置

场所

温度

棉花状态

数日后的发芽情况

日光下

23

潮湿

全部发芽

日光下

23

干燥

没有发芽

黑暗下

23

潮湿

全部发芽

黑暗下

23

干燥

没有发芽

  1. (1) 从下表记录的情况看,影响种子萌发的主要环境因素是     

    A . 空气 B . 温度 C . 水分 D . 光照
  2. (2) 如果想探究“光”是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必要条件,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选择        

    A . 甲和乙 B . 乙和丙 C . 丙和丁 D . 甲和丙
  3. (3) 如果只做丙实验来探究水是否是影响种子萌发的必须条件,其对照组应选择       

    A . B . C . D .
  4. (4) 实验证明:种子萌发所需的内部因素是应具有完整的并且储藏有丰富的营养,需要的外界条件是适量的水分、充足的和适宜的温度.

为研究植物体内有机物的运输,某同学做了如下实验:

①选取两枝带有较多不定根和叶的枝条.

②用刀片对其中一枝进行树皮环割处理.环割部位离不定根的距离约为4厘米,环割树皮时去掉约2厘米宽的树皮(如图).

③把它们的根分别浸在土壤浸出液中,土壤浸出液液面在环割处下方.

④放在阳光下培养,两周以后进行观察.

  1. (1) 实验中对两枝枝条进行不同处理的目的是

  2. (2) 实验中该同学“对树皮进行环割处理”基于的假设是

  3. (3) 两周后,可通过观察枝条上的不定根或的变化来判断假设是否成立.

为探究“温度对唾液淀粉酶催化作用的影响”,小丽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步骤一:收集唾液并与蒸馏水按1:1的体积比制成唾液稀释液;

步骤二:取可溶性淀粉1克,放入烧杯中,加入99毫升蒸馏水,搅拌,缓慢加热,溶解,制成1%的淀粉溶液并冷却至室温;

步骤三:取4支洁净的试管编上号,按表中物质的量依次加入各试管并振荡,放置在一定温度下的水浴中保存10分钟;

步骤四:取出试管,分别滴加1滴体积分数为0.4%碘酒溶液,然后摇匀,观察并记录各试管中溶液颜色的变化情况如表.

试管编号

A

B

C

D

加入

物质

淀粉溶液/毫升

4

4

4

4

蒸馏水/毫升

2

0

0

0

唾稀释液液/毫升

0

2

2

2

保存温度/℃

37

37

100

0

保存时间/分

10

10

10

10

溶液颜色

变蓝

不变蓝

变蓝

变蓝

  1. (1) 设置A组实验的目的是

  2. (2) 收集唾液的方法是

  3. (3) 根据实验记录分析,实验结果所支持的实验假设是

研究动、植物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叫做生物学.(判断对错)

当我们细细咀嚼馒头时,会感觉到有甜味.李阳同学猜测:在牙齿的咀嚼和舌的搅拌下,是唾液使淀粉变甜的.为了验证这一猜测,他做了如下实验:

Ⅰ:取适量新鲜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将口漱净,取4毫升唾液放入小烧杯中备用.

Ⅱ:取一支洁净的试管,进行如下实验操作.

  1. (1) 李阳同学将馒头切成碎屑并做成浆糊,这是为了模拟,此过程为物理性消化过程.

  2. (2) 李阳同学滴加碘液后观察到的现象是试管中物质.(填“变蓝”或“未变蓝”)

  3. (3) 刘明同学认为李阳的实验设计不完善,应该改进:再取一支试管,编号为2号试管,进行相似的操作,其中,过程B中的“滴加唾液”改成滴加,其余步骤不变.刘明同学的实验主要起作用.

下列有关进化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进化论就是研究生物进化发展的理论 B . 进化论的核心内容是生物的遗传变异理论 C . 进化论是达尔文在他的著作《物种起源》中首先提出来的 D . 细胞学说、进化论、能量守恒与转化定律合称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
下面是某实验小组在探究“蚂蚁是否喜欢甜食”的实验设计:

材料用具:一截劈开的竹筒(长15cm)、一只蚂蚁、一杯浓糖水、一杯清水、一个放大镜、两支滴管

实验步骤:

①在竹筒的两端,分别用两支滴管各滴上一滴浓糖水和一滴清水,将一只蚂放在两滴水之间的中点.

②用放大镜观察并记录蚂蚁的觅食行为.

③重复多次.

请根据以上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本实验的假设是

  2. (2) 本实验的变量是

  3. (3) 对实验结果的预测和分析:

    预测①: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清水一端或停留在原处不动或不定向爬动,则说明

    预测②:若实验结果是蚂蚁爬向浓糖水一端取食,则说明

  4. (4) 本实验设计的不足之处主要是

  5. (5) 一窝蚂蚁由不同的成员组成,蚂蚁是具有明显的行为特征的动物.

李明家种植的百合花大部分植株的叶子出现了发黄现象,他的父母十分焦急。李明上网查找资料,并将发黄的和颜色正常的百合花叶子送到某科研单位检测,得到的数据如下表。

发黄的叶子与颜色正常的叶子铁元素含量(单位μg/g)


发黄的叶子

颜色正常的叶子

22.0

30.3

请回答问题。

  1. (1) 根据检测结果,你猜测李明家百合花叶子发黄的原因是:
  2. (2) 为了验证这一猜测,李明做了以下实验。

    ①在自家一个花棚中选取了两个同样大小的实验区,编号为1号和2号(这两个实验区百合花叶子发黄程度基本一致);

    ②在1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添加了铁元素的某种化学肥料,而2号实验区的百合花叶子上喷施等量的同种化学肥料;

    ③两个实验区除了上述变量不同外,其他条件必须且适宜;

    ④观察记录两个实验区百合花新叶的颜色。

  3. (3) 如果两个实验区的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如果1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而2号实验区百合花新叶仍然发黄,则说明百合花叶子发黄与铁元素含量低有关。
解决下列问题与生物学发展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   )
A . 资源匮乏 B . 导弹发射 C . 粮食短缺 D . 环境污染
下列科学家与其科学成就对应正确的是(   )
A . 巴斯德-创建细胞学说 B . 林奈-发现ABO血型 C . 达尔文-提出自然选择学说 D . 列文虎克-提出巴氏消毒法
科学探究中作出假设时不能(  )
A . 有据可依 B . 有逻辑推理 C . 凭空想象 D . 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
科学探究是我们认识科学知识、应用科学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的重要手段和途径。
  1. (1) 图为人体胰腺和一段小肠的形态结构示意图。胰腺由内分泌部和外分泌部两部分组成。科学家为了验证“调节血糖浓度的胰岛素是否由胰岛细胞分泌?”的观点,做了如下实验:通过手术切除一只正常狗的胰腺,观察其出现的症状。现在让我们重温科学家的研究思路。

    Ⅰ.发现问题:切除正常成年狗的胰腺后,尿液的成分中出现了葡萄糖,并出现了糖尿病的一些症状。胰腺由两个部分组成,那么是胰腺的哪一部分起作用呢?

    Ⅱ.作出假设:胰腺的胰岛部分有调节血糖浓度的作用。

    Ⅲ.制定计划:

    ①取三只品种、体重、年龄、性别、健康状况都相同的狗,编号为A、B、C。

    ②A狗不做任何处理,B狗切除胰腺,C狗的处理方法是

    ③在同等条件下喂养一周,观察并作好记录。

    Ⅳ.预测实验结果:A狗正常;B狗表现出糖尿病的症状;C狗表现为:①尿液成分中(填有或无)葡萄糖,消化功能。②组织切片观察:胰腺外围大部分组织萎缩,只有还活着。

    Ⅴ.实验结论:

    Ⅵ.加拿大科学家班廷从狗的胰岛中提取出了一种物质,用来治疗患糖尿病的狗并获得成功。物质是

  2. (2) 为了探究空气中PM2.5的浓度与车流量是否相关,我市某中学的同学在广场周边对空气进行采样,采样时段与统计结果如表:

    组别

    PM2.5(微克/立方米)

    清晨

    (车流量最少)

    上班时段

    (车流量大)

    中午

    (车流量小)

    下班时段

    (车流量最大)

    第1组

    19

    89

    43

    97

    第2组

    22

    83

    38

    98

    第3组

    20

    86

    41

    99

    Ⅰ.在该探究实验中,同学们将“采样时段”设置为该实验的,而其他条件都相同。

    Ⅱ.为减少实验误差,应对表中3个小组同学的数据做怎样的处理?

    Ⅲ.该小组的同学将处理后的数据绘制成柱状图(如图),请你将表格中“下班时段”的数据也进行相应处理,并用柱状图在下图中表示。

    Ⅳ.根据上述统计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车流量越大,空气中PM2.5的浓度

    Ⅴ.人体吸气时,PM2.5不易被鼻等器官阻挡,可直接经气管、支气管进入。其壁很薄,和毛细血管壁都是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PM2.5随气体经作用进入循环系统,而分布到全身。

    Ⅵ.根据上述实验结论,请你为我市空气质量的改善提一条合理化建议:

在进行科学实验时,若实验结果与实验预期不相符则应该(   )
A . 放弃实验,不再探讨此问题 B . 修正实验结果,以符合假设 C . 重新提出假设后再进行实验 D . 不再做此实验,直接作出结论
有同学说柚子皮的提取液有明显的杀菌作用,究竟这种说法对不对呢?某生物兴趣小组采摘了同一品种、大小相近的新鲜成熟樱桃番茄做了以下探究实验:

组别

实验材料

浸泡溶液及时间

其他条件

保存时间

变质个数

樱桃番茄50个

2L蒸馏水,2小时

相同

10天

40个

樱桃番茄50个

①,2小时

10天

8个

请分析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表格中①处应填写的内容是
  2. (2) 选取甲、乙两组新鲜樱桃番茄的品种、大小、成熟状况、个数及其他环境条件均相同,其目的是控制
  3. (3) 设置甲组的作用是
  4. (4) 每组不是选用1个而是50个樱桃番茄的原因是,每组还应在相同的条件下进行实验。
从(  )开始,人们才将植物学和动物学统一称为“生物学”。
A . 林奈 B . 拉马克 C . 达尔文 D . 哈维
近几年,人们主要采用粉碎后堆肥还田的方法处理城乡公共绿地上大量枯枝落叶等垃圾。在堆肥的过程中,细菌和真菌的作用是不可低估的,某兴趣小组同学在老师的帮助下开展了“细菌对落叶的分解作用”的实验研究,实验方案及实验现象如表所示:

组别

实验材料及数量

实验材料处理

控制条件

实验现象

甲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

②置于无菌环境

适宜的温度、湿度

一周后杨树叶无变化

乙组

形状,大小相似的杨树落叶10片

①清洗,灭菌②接种细菌③置于无菌环境

A

一周后杨树叶出现腐烂

根据上述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 (1) 该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
  2. (2) 补充实验记录表:表中A处填写的内容是
  3. (3) 该实验的变量是。实验时取10片树叶,而不是1片,目的是
  4. (4) 通过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