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识中国近代最早“开眼看世界”的人 知识点题库

鸦片战争后,一些先进的中国人开始睁眼看世界,寻求强国御侮之道。魏源在右图所示著作中提出的思想主张是(     )

A . 自强与求富           B .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C . 师夷长技以制夷   D . 民主与科学
某电视剧摄制组布置清朝著名思想家魏源的书房场景,对于书架上摆放的书籍你认为合适的有(    )

①《海国图志》   ②《天演论》   ③《制碱》   ④《四洲志》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③④  D . ①④
《海国图志》一书在当时的直接作用是(    )


A . 引导人们了解外部世界     B . 探索救国救民之路 C . 批评了封建社会的闭关政策  D . 介绍了西方先进技术
“师夷长技以制夷”中的“技”是指(    )


A . 军事技术      B . 政治制度  C . 科学技术   D . 文化制度
写下“流传百代千龄后,定识人间有此人”这句诗的是(    )


A . 郭嵩焘 B . 魏源  C . 容闳      D . 林则徐
郭嵩焘将去伦敦途中的见闻日记命名为(    )


A . 《西行记》   B . 《使西纪程》    C . 《西学东渐记》  D . 《四洲志》
与明朝以来以往的“西学东渐”的情况相比,鸦片战争以来源于西方的工业文明是怎样进入中国的(    )​

A . 通过利玛窦等传教士在传播宗教的同时传播到中国的。 B . 近代中国是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下,被迫汇入工业文明的。 C .  是林则徐、魏源等先进中国人通过向西方学习主动引进的。 D . 在明清以来手工业、商业的繁荣的基础上,自然过渡到工业文明的。
1872年到1875年,清政府每年派30名幼童赴美国留学。这些留美学生回国后,绝大多数热心报国,成为栋梁之材。酝酿派遣留学生计划多年,并成功促成此事的是(    )​

A . 魏源 B . 郭嵩焘 C . 林则徐 D . 容闳
近代中国以“师夷长技以制夷”为编写目的的著作是 ( )       

A . 《海国图志》 B . 《天演论》 C . 《新青年》 D . 《每周评论》
魏源编著的《海国图志》说:“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对此三点极力推崇。从中可以看出魏源(      )

A . 救国主张是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 B .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 C . 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思想文化 D . 认为西方“火器”是雕虫小技,奇技淫巧
《海国图志》中记载“……国中有大事,王及官民俱至巴厘满(议会)衙门公议乃行。且城邑居民,各选忠义之士一二赴京会议。大众可则可之,大众否则否之。”魏源在这里介绍的是(    )

A . 城邦共和制 B . 君主立宪制 C . 贵族共和制 D . 总统共和制
阅读材料,思考问题。

材料一  道光帝对签订《南京条约》的原则性指示是“广东给过银两,烟价碍难再议……将香港地方暂行赏借,并许(允许)以闽浙沿海,暂准通市。该逆既来诉冤,经此次推诚(开诚布公)晓谕(使明白圣意),当可就我范围(应该可以懂得和尊重我方的立场)”。

材料二  随着西学东渐,近代中国人逐渐认识到与外国交往的重要。在一系列战败之后,中国读书人逐渐被战胜者改变了思想方式,……对西方的认知,也从“夷务”到“洋务”再到“时务”,由贬义的“夷”到平等的“西”再到尊崇的“泰西”。说是天翻地覆的转变,也不为过。

  1. (1) 材料一反映了道光帝怎样的外交思想?

  2. (2) 写出你对材料中“西学东渐”的理解。

  3. (3) 由“夷”到“西”再到“泰西”,近代中国人对西方的认知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历程?这说明了什么?

许多历史人物为国家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崇高品质值得我们继承与发扬。下列与其他各项有明显区别的是(    )
A . 林则徐虎门销烟 B . 左宗棠收复新疆 C . 邓世昌血战黄海 D . 魏源编《海国图志》
读下列“历史人物话发展”主题探究活动,回答问题。

图1

____①______提出的②_____学说,深刻影响了美国宪法的制定者,划分了新诞生的美国政府权力组成。

图2

在西班牙国王的支持下,向西驶向梦想中的印度。美国人把他当做英雄来纪念,但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他是一个恶魔。

图3

③____曾经高中状元,但为国家现状忧虑,于是倡导“实业救国”,放弃高官厚禄,积极投身于创办实业,被誉为“状元实业家”。

  1. (1) 请写出表中①②③处相对应的内容。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和图1人物有关的思想解放运动及其影响。
  3. (3) 说说图2人物“对于美洲印第安人和非洲黑人来说,是一个恶魔”反映的历史事件。结合史实,从影响角度说说为什么图2历史人物被作为英雄纪念又被称为恶魔?
  4. (4) 说说图3人物所处时期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
李克强总理在参观严复故居时赞誉他“放眼世界又葆有纯正中国心”,严复译著的哪本书在当时影响最大?(    )
A . 《海国图志》 B . 《物种起源》 C . 《四洲志》 D . 《天演论》
1840年,鸦片战争的隆隆炮声第一次震撼了中华帝国,列强的炮舰冲开了清政府闭关自守的大门。沉睡的封建帝国中,一部分人开始醒来,“开眼看世界”,看到了中西之间存在着的巨大差距,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到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时,中国遭到了更为沉重的打击和失败,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使更多的中国人觉醒了。根据上面材料回答问题:

被誉为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指(    )

A . 林则徐 B . 魏源 C . 孙中山 D . 康有为
区域联系日益密切是历史发展的趋势。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早期的“西学东渐”,尤其是引入西方文艺复兴以后的科学技术,在中西文化交流史上具有积极意义。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窥见一个原先全然无知的西方世界。

——王家范等主编《大学中国史》

材料三:伏尔泰在他的工作室里挂了一幅孔子像,写过一部戏剧《中国孤儿》;而清朝统治者和士大夫固守华夷有别的观念,尽力阻止留学生计划,断言接受教育的中国学生纵能学成回国,非特无益于国家,并且有害于社会。1881年,清政府下令留学生一律调回国内。

  1. (1) 根据材料一的图1和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表格。

    反映的历史事件

    主要代表人物

    事件的积极作用

    图1

    郑和

    图2

    新航路开辟

    开辟D航线:③

  2. (2) 阅读材料二,试举出早期“西学东渐”的一则事例,并说明它使“不少中国人藉此开阔了眼界”。
  3. (3) 从材料三中可知,中西方对于文明的交往的态度有什么不同?试简要说说这两种态度导致什么结果?
探究题

某校八年级的历史研究性学习小组,围绕“近代仁人志士的寻梦之旅”,在全班展览他们准备的相关成果资料,请你也参与进来,完成探究任务。

①林则徐:“若鸦片一日未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②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③李鸿章:“中国文武制度,事事远出西人之上,独火器万不能 及。”

④洪秀全:“相与正已正人,相与作中流之砥柱,相与挽已倒之狂澜。行见天下一家,共享太平。”

  1. (1) 任务一:根据下列表格中的类别,填写对应内容的序号

    改革家

    农民起义领袖

    民族英雄




  2. (2) 任务二:通过以上近代各阶层仁人志士的名言名句,说说他们探索救国之路的目标是什么?
  3. (3) 任务三:该小组同学在展示中,在对比洋务运动和戊戌(维新)变法异同点时遇到的困难,请结合相关史实,帮助他们决定。

  4. (4) 综合以上探究内容,你对近代中国人民的抗争与探索有何认识?
林则徐被誉为近代“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要体现在(   )
A . 在广州支持禁烟,1839年6月领导主持了虎门销烟。 B . 在担任钦差大臣期间,招募水勇,积极筹备海防,使得英军在广州无隙可乘。 C . 设立译馆,翻译一些西方书籍,组织编译《四洲志》,向西方学习。 D .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瘾祸福避趋之”,在国家危难时敢于担当的精神
自鸦片战争以来,部分先进的中国人从“天朝上国”的迷梦中惊醒,面对中国数千年未有的大变局,他们开始重新认识外部世界。下列用来佐证这一观点的史实正确的有(    )

①林则徐组织编写了《使西纪程》

②魏源写成《海国图志》,主张学习西方的长处

③容闳促请清政府派遣官费留学生

④郭嵩焘出任驻英公使,编译《四洲志》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