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生活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有线电报的出现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下列内容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商人用来传达生意信息  B . 使人们留下许多珍贵的历史镜头 C . 记者用来发送新闻报道    D . 亲朋好友用来传递亲情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 火车、轮船的出现,极大地促进了商品的交流 B . 在传人中国的交通工具中,最受青少年青睐的是自行车 C . 19世纪末,清政府大力建造铁路,火车随之传人中国 D . 随着新型交通工具的传人,城市公共设施建设止步不前
在政府以法令形式强制推行后,男子剪掉辫子和女子停止缠足的做法逐渐被人们接受。这种情况最早应该发生在(     )

A . 辛亥革命后 B . 戊戌变法后 C . 新文化运动后 D . 五四运动后
孙中山是海峡两岸共同尊崇的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他一生中最突出的贡献是领导了辛亥革命。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为此海峡两岸将要举行盛大的纪念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

                                                          ——《同盟会革命纲领》

材料二  1911年10月10日,工程营革命党人正在为起义做准备,被一位反动排长发现后提前起义,迅速占领了楚望台军械库,夺取枪支弹药,随后,起义军汇集起来猛攻湖广总督衙门…… 

                                        ————摘自人教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上

材料三  孙中山认为“帝制从此不存留于中国之内,民国的目的亦已达到”,遂向参议院请辞临时大总统,并推荐说:“清帝退位,南北统一,袁君之力实多。”

                                                       ———《大汉报》历史记略

(1)依据材料一,说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2)材料二中的这次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你知道它的名称吗?

(3)根据材料三,你能得到哪两个历史信息?

(4)你知道下列哪些旧习俗是辛亥革命后被废除的吗(     )

①跪拜礼  ②女子缠足  ③男子留发辫  ④“老爷”“大人”的称呼

A. ①②              B. ①②③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电视台拍摄了一部反映我国辛亥革命后人们社会生活的电视剧,以下镜头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人们坐在家中看报纸 B . 男主角上街被剪掉了辫子 C . 剧中人物穿着中山装、西服、新式旗袍     D . 人们见面就叩头,口中称着“大人”“老爷”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 . 图中的交通下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 . 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 .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 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在近代,随着国门被打开,许多外国人来到中国,目睹了中国社会的变迁,他们可能看到的情况有(    )

①坐轮船出国留学

②陪朋友看电影

③在家看电视

④西装革履的男子在吃西餐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洋务运动期间修筑了当时中国最长的一条铁路,这条铁路是(    )
A . 京张铁路 B . 唐胥铁路 C . 沪杭铁路 D . 京九铁路
下图所示为某乡村知识分子1913年的一则日记(部分),由此可见         大清宣统五年,正月初三自变乱以来,一切新党竞袭洋夷之政治,改阴历为阳历,即服饰亦效洋服,而外洋各国之夷蚕食鲸吞,日甚一日……来拜年者五十余人,皆系便衣便帽,无一顶戴之人,间有洋帽之人,较上年之情形迥然不同。(    )

A . 作者对辛亥革命不认同 B . 作者主张全面学习西方 C . 当时乡村社会习俗彻底变化 D . 当时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如图是清末河北邢台火车站人们乘坐蒸汽火车的场景,当时的报纸写到:“乘车者面带喜色,旁观者亦皆喝彩。”这反映出(    )

A . 图中的交通工具从根本上改变了当时人们的出行方式 B . 人们对新的交通下具火车有敌视态度 C . 中国社会具备接纳新事物的能力 D . 工业文明对当时的中国社会进行了彻底的改变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讽刺女性地位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妇女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同学们在学习中经常使用《新华字典》,出版它的是近代中国人创办的规模最大的集编辑、印刷和发行为一体的出版企业,他就是(    )
A . 京师同文馆 B . 商务印书馆 C . 新华书店 D . 三联书店
近代以来,人们的社会生活发生了显著变化。下列现象不可能发生的是(   )
A . 1909年,张某通过邮政寄了一封信给朋友王某 B . 1910年,李某赴京参加了科举考试 C . 1911年,王某通过《申报》获得了武昌起义的消息 D . 1912年,赵某和妻子在纪念结婚日去看了电影还拍了照片
1840年后,随着中国闭关自守大门的打破和是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闯入,近代文明也传入中国。下列属于近代文明的是(    )

①轮船、火车 ②电报、电话 ③照相、看电影、跳交谊舞 ④三跪九叩之礼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④
近代社会的政治革新与风俗变迁是紧密相连的。辛亥革命后,哪种社会风尚慢慢消失不见了(    )
A . 结婚证书当堂读,请个前辈来证婚 B . 大脚姑娘长统袜,走出家庭谋自强 C . 斜拖辫线三尺短,作揖跪拜大人前 D . 先生女士西式装,读报听戏看电影
“粉丝”是现在年轻人中的时尚语言,它来源于英语的fans,有追随者、崇拜者的意思。中国近代文化生活追随西方文明,出现的新变化表现在(    )

①看戏    ②照相术的传入    ③电影的传入    ④电脑的使用

A . 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②③④
近代中国社会习俗发生了巨变。下列社会生活现象的出现与辛亥革命直接相关的是(   )           
A . 吃西餐 B . 住洋房 C . 剪发辫 D . 看电影
某导演筹拍电影《1912年北京故事》,反映中华民国的新气象。以下场景能够入选的是(    )           
A . 徐先生到东交民巷看望父母 B . 一男子因为剪掉辫子遭到抓捕 C . 人们相见大多行握手鞠躬礼 D . 进京赶考的学子在读《新青年》
辛亥革命后,人民既按夏历进行农事活动和过传统节日,又按阳历进行政治活动和新节日纪念,甚至过年也是“新历之新年,系政治之新年,旧历之新年,乃社会之新年”。可谓“你爱摩登,可遵新历;我是老朽,且从夏制”。可见(    )           
A . 辛亥革命没有彻底摧毁封建制度 B . 政治变革后新旧文化冲突十分激烈 C . 传统文化仍然需要全盘继承下来 D . 传统文化的存续仍有一定的必要性
1912年1月11日,《民立报》提出“天下兴亡,匹妇有责”,一字之差,表明中华民国(    )

①提倡男女平等 

②讽刺女性地位 

③倡导女子关心国事 

④强调妇女社会责任感

A .   ①②③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