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与文化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农民说:“吃饭靠‘两平’,一是邓.小平,二是袁隆平。”

材料二 安徽凤阳县粮食产量连续三年增产表:

1980年

5.02亿千克

1981年

6.70亿千克

1982年

7.15亿千克

材料三 籼型杂交水稻自1976年开始推广,至2000年底,已占全国水稻种植面积的50%,累计增产稻谷3 500亿千克。这项领先世界的科技成果,不仅给中国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惠及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引种了这种杂交水稻。

  1. (1) 材料二现象的出现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   

  2. (2) 材料三中的“籼型杂交水稻”又被称为什么?它的发明与材料一中的哪一人物有关?这位人物被国际农学界誉为什么?   

  3. (3) 联系材料,你认为发展农业生产关键的条件是什么?

杰出人物对社会进步贡献巨大,请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①举世闻名的美国电学家和发明家,被誉为“发明大王”: ;

②他在1885年试制汽车成功,被称为“汽车之父”: ;

③1973年,他首次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一粒小小的种子改变了世界,他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 ;

④中国核武器研制与发展的主要组织者、领导者,被誉为“两弹元勋”: ;   

如图人物是一位著名的农业科学家,他的杰出贡献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光辉论断,他是(    )

A . 王进喜 B . 邓稼先 C . 焦裕禄 D . 袁隆平
“如果将他(袁隆平)的发明申请专利,他将会成为与比尔盖兹比肩的富豪”。袁隆平的专利是(    )
A . 原子弹 B . 东方魔稻 C . 电子计算机 D . 东方红一号卫星
1964年,我国成功地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下列图片中为此作出重大贡献的人物是( )       
A . 王进喜 B . 袁隆平 C . 邓稼先 D . 焦裕禄
1964年的秋天,中国______,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与核讹诈。(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成功发射了第一枚近程导弹 C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入太空
张爱玲曾说:“历史能供给卡通数不尽的伟大美丽的故事。”如果要给卡通《现代中国辉煌的科学》提供素材,可以选取的改革开放前的是(    )

①“两弹”成功研制                  ②“神舟十号”载人飞船

③籼型杂交水稻                      ④“东方红一号”卫星

A . ①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
中国近代史既是一部屈辱历史,又是一部探索史、抗争史,记录了中华民族在西方列强坚船利炮的逼迫下,坠入近代的屈辱、彷徨与困惑,无数仁人志士不断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最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了新中国。如今我们在社会主义探索中已经走上了一条国富民强的道路。
  1. (1) 【探究一:民族伤痛】中国近代史开端的标志是什么?哪一条约的签订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 (2) 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壮烈牺牲的民族英雄是谁?
  3. (3) 【探究二:不懈探索】洋务运动中前期的口号是什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4. (4) 我国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标志是什么?
  5. (5) 【探究三:英勇抗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的标志是什么?请写出抗日战争中,取得抗战以来重大胜利战役的领导人是谁?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的最大规模战役是什么?
  6. (6) 三大战役大大加速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其中辽沈战役的意义是什么?
  7. (7) 【探究四:创新发展】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哪个地方的农民首先实行分田包产到户,自负盈亏,走上了富裕之路?
  8. (8) 首批建立的四个经济特区位于福建省的是哪一座城市?
  9. (9) 【探究五:辉煌成就】第一个五年计划中,什么的建成连接了长江南北的交通?1964年哪一科技成就的取得,加强了我国的国防力量,也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

  10. (10) 依据“一国两制”这一伟大构想,今年回归祖国20周年的是哪一城市?
  11. (11) 【探究六:感悟历史】从国弱民辱到国富民强,你对中国的伟大巨变有何感想?
我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国家。为解决我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的吃饭问题和保障我国粮食安全作出巨大贡献的是(    )
A . 袁隆平 B . 邓稼先 C . 屠呦呦 D . 钱学森
他被誉为当代神农,不畏艰难,甘于奉献,呕心沥血,苦苦追求,为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是(    )
A . 钱学森 B . 邓稼先 C . 袁隆平 D . 屠呦呦
2000年,袁隆平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他的主要成就是(    )
A . 较早地把数学研究应用到生产领域 B . 首先用人工方法合成牛胰岛素 C . 主持建造我国第一台质子静电加速 D . 首先培育成“籼型杂交水稻”优良品种
2012年10月11日,瑞典文学院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宣布,获得2012年诺贝尔文学中国作家是(    )
A . 袁隆平 B . 屠呦呦 C . 莫言 D . 丁玲
“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当他名满天下的时候,却仍然只是专注于田畴。淡泊名利,一介农夫,播撒智慧,收获富足。”最适合以上颁奖词的人是(    )
A . 屠呦呦 B . 钱学森 C . 袁隆平 D . 邓稼先
“细看稻菽千重浪,要数风流是此翁。”人们常用这句话来赞扬一个人“用一粒种子改变了世界”。这个人就是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    )
A . 侯德榜 B . 邓稼先 C . 杨振宁 D . 袁隆平
1964年10月16日,随着一声巨响,硕大的蘑菇云腾空升起,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了!与这一成就直接有关的人物是(    )
A . 詹天佑 B . 钱学森 C . 邓稼先 D . 袁隆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1964年10月16日,我国成功爆炸第一颗原子弹,“东方巨响”震惊了世界。这一成就集中代表我国科学技术当时所能达到的新水平,有力地打破了超级大国的核垄断和核讹诈,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材料二:原子能工业是在苏联单方面终止合同、撤走专家的情况下,自力更生发展起来的。在核原料生产方面,中国科技人员和工人克服了难以想象的困难,先后建成了衡阳铀水冶厂和兰州气体扩散厂,解决了浓缩铀的核心制造工艺,确保了原子弹的试验密成功。

当中国工人阶级和科学技术人员创造出这一伟大业绩的时候,他们的工作环境、生活条件极端困难。自然灾害和严重的经济困难,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条件下降到最低点;为在1965年以前偿还苏联14亿新卢布以上的债务,所有中国人都勒紧裤带;西方大国对中国的经济封锁、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不但基本断绝了国家最需要的先进设备和技术交换,而且也促使我国必须做好应对外敌的准备。中国人民就是在这种恶劣环境下,默默地创造着奇迹。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中国共.产.党历史》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东方巨响”与原子弹的首次使用相距多少年。并据材料一,指出“东方巨响”在当时对中国国际地位的影响。
  2. (2) 综合上述材料,探究我国从“东方巨响”中得到的经验。
有人说,当今中国有一半的水稻种植面积和60%的水稻产量要归功于他的杂交水稻。“他”是( )           
A . 焦裕禄 B . 邓稼先 C . 钱学森 D . 袁隆平
他的研究被国际水稻研究所长斯瓦米纳森誉为“第二次绿色革命”,联合国粮农组织曾授予他“世界粮食安全保障奖”“他”是( )           
A . 黄伯云 B . 邓稼先 C . 钱学森 D . 袁隆平
2021年6月17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追溯历史,20世纪70年代,我国在同一领域取得的成就是(    )
A . 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B . 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 C . 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 D . 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
小严同学准备撰写历史小论文,为此他搜集了钱学森、邓稼先、王进喜、雷锋的事迹材料。以下最适合作为论文标题的是(    )
A . 科技报国的“两弹元勋” B . 石油战线的时代标兵 C . 甘当螺丝钉的好战士 D . 建设社会主义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