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小题。

重九夜偶成

黄仲则

悲秋容易到重阳,节物相催黯自伤。

有酒有花翻寂寞,不风不雨倍凄凉。

依依水郭人如雁 , 恋恋寒衣月似霜。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

【注释】①黄仲则:清代诗人。一生漂泊求仕,作此诗时短驻家中。②节物:随时节改换的事物,此指重阳节的菊花。③人如雁:谓人似旅雁,终年南北翔游,栖无定所。④差喜:幸好。⑤衰亲:老母。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以“重阳”“节物”紧扣诗题的“重九”,而“节物”又关联下一句中的“花”。 B . 颔联写重阳节饮酒赏菊,且无风无雨,这些雅事乐景与诗人内心寂寞凄凉形成对比。 C . 颈联写极目所见:水郭边还有那些身着寒衣的旅人们奔波在外,增添了诗人的忧伤。 D . 尾联的内容情感与前三联明显不同,语意与情感的突转,使得诗歌的内涵更为丰富。
  2. (2) “恋恋寒衣月似霜”一句中的“霜”,写出了幽冷、凄清、惆怅的主观感受;下列诗句中的“霜”也写出了这种感受的两项是(    )

    A . 晨起动征铎,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B . 雪色随高岳,冰声陷古塘。草根微吐翠,梅朵半含霜。(韦庄《和李秀才郊墅早春吟兴十韵》) C .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曾巩《咏柳》) D . 别叶萧萧下,含霜处处流。如何共清景,异县不同游。(皎然《山中月夜寄无锡长官》) E . 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今日把示君, 谁有不平事?(贾岛《剑客》)
  3. (3) “差喜衰亲话真切,一灯滋味异他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浪淘沙·疏雨洗天清

邓剡

疏雨洗天清,枕簟凉生。井桐一叶做秋声。谁念客身轻似叶,千里飘零?

梦断古台城,月淡潮平。便须携酒访新亭。不见当时王谢宅,烟草青青。

  1. (1) 下列有关诗歌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疏雨洗天清”指一场秋雨后,天空明净如洗,让人觉得天清朗,心舒畅。 B . 本词中“雨”“桐”两个意象和李清照的《声声慢》中的“雨”“桐”都传达出清冷之感。 C . “月淡潮平”指月色暗淡,潮水涨起,与岸齐平,可见作者心情逐渐平复了。 D . “携酒访新亭”,指作者梦醒之后,新亭饮酒,借以纾解心中的愁绪。 E . 最后两句写王谢两家的宅院如今长满了静静野草,抒发了物是人非的慨叹。
  2. (2) 词的上片两次写到“叶”,各有何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元曲,按要求作答。

双调·水仙子

【元】无名氏

夕阳西下水东流,一事无成两鬓秋。伤心人比黄花瘦,怯重阳九月九,

强登临情思悠悠。望故国三千里,倚秋风十二楼,没来由惹起闲愁。

  1. (1) 第三句借用了哪位文学家的哪句名诗?有何用意?
  2. (2) 第四,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特别传神,请找出并赏析。
  3. (3) 末句说“没来由惹起闲愁”,诗人的“闲愁”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下列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城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 (2)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九日登东山寄昌叔

王安石

城上啼乌破寂寥,思君何处坐岧峣

应须绿酒酬黄菊,何必红裙弄紫箫。

落木云连秋水渡,乱山烟入夕阳桥。

渊明久负东篱醉,犹分低心事折腰。

(选自《临川先生文集》)

【注】①本诗写于1051年,这一年作者31岁,任舒州通判。昌叔:王安石妹夫。②岧峣:高山。③分:甘愿。

  1. (1) 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第一句运用以动衬静的手法,以划破寂静的乌啼声,渲染出秋日傍晚的空寂。 B . 颔联写作者登高赏菊,“红”对“绿”,“紫”对“黄”,色彩斑斓,场面欢乐。 C . 第五句诗中有画,流云将“落木” “渡口”连成一片,画面开阔,气韵生动。 D . 第六句“乱”字,既写出了群山连绵起伏之状,也表现了作者内心的纷乱不定、犹豫彷徨之情。 E . 本诗既有东山所见实景,也有展开的联想,虚实结合,寄托情思,表达心志。
  2. (2) 这首诗的思想感情较为复杂,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 , 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 . 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 . “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 . “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2. (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 清新自然 B . 雄起瑰丽 C . 高亢豪放 D . 沉郁顿挫
  3. (3) 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各题。

金陵怀古

(唐)许浑

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戍楼空。

松楸远近千官冢,禾黍高低六代宫。

石燕拂云晴亦雨,江豚吹浪夜还风。

英雄一去豪华尽,惟有青山似洛中。

桂枝香·金陵怀古

(宋)王安石

    登临送目,正故国晚秋,天气初肃。千里澄江似练,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残阳里,背西风,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鹭起,画图难足。

    念往昔,繁华竞逐。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千古凭高对此, 谩嗟荣辱。六朝旧事随流水,但寒烟衰草凝绿。至今商女,时时犹唱,《后庭》遗曲。

【注】①玉树:歌曲《玉树后庭花》的简称。

  1. (1) 对以上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许诗颔联描绘了远远近近的松楸掩映着荒冢、离离禾黍长满残宫的衰败之景。 B . 许诗颈联借描写石燕掠雨穿云、江豚兴风鼓浪,表达对眼前壮丽江景的赞美之情。 C . 王词上片绘景,以“登临送目”笼罩全篇,依次勾勒了水、陆、空的壮阔场面。 D . 王词下片怀古抒情,追念往昔,引发对六朝兴亡的感慨,表达出深沉的叹息。
  2. (2) 许诗与王词都运用了《玉树后庭花》的典故,各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故都

(唐)韩偓①

故都遥想草萋萋,上帝深疑亦自迷。

塞雁已侵池籞②宿,宫鸦犹恋女墙啼。

天涯烈士空垂涕,地下强魂必噬脐③。

掩鼻计④成终不觉,冯谖⑤无路学鸣鸡。

【注释】①韩偓:唐昭宗时任职翰林学士,甚得亲信。后受权臣朱温忌恨,终被贬逐出朝。朝堂上宰相崔胤与朱温勾结,后朱温掌权,杀死崔胤。这首诗是他在外地听到迁都的消息后写成的。②池籞(yù):指宫庭中池塘周围的篱笆。③噬脐:以人不能咬到自己的肚脐比喻追悔不及。④掩鼻计:楚王夫人郑袖用“掩鼻之计”除去楚王新宠的美人。⑤冯谖:孟尝君之门客,因学鸡鸣而使孟尝君脱身。

  1. (1) 下列对诗歌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开头两联展开作者所见故都冷落的画面。荒草、塞雁、宫鸦等旧城景物,表现了故都物是人非的变化,给作品笼罩了一层凄迷的气氛。 B . 前四句写景,首联取景浑融概括,颔联描写细致传神。作者将感慨苍凉的意境融入词句中,悲而能婉,柔中带刚。 C . 第三联正面抒情。“烈士”是作者自称,诗人抚今追昔,心中悲愤难抑。“垂涕”而又加一“空”字,就把这种心理表达得十分真切。 D . “地下强魂必噬脐”,写宰相崔胤引进朱温的兵力,自己也遭杀戮这一史实。此句指崔胤泉下有知,定将悔恨莫及。 E . 尾联用典。后一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希望解救君主脱离困境的决心,与“冯驩无路”形成对比。“终不觉”“无路”蕴含强烈的感情色彩。
  2. (2) 全诗表达出了作者哪些复杂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词,按要求作答。

南乡子·南北短长亭

刘秉忠①

南北短长亭,行路无情客有情。年去年来鞍马上,何成!短鬓垂垂雪几茎。

孤舍一檠灯,夜夜看书夜夜明。窗外几竿君子竹,凄清,时作西风散雨声。

【注释】①刘秉忠:元代前期政治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古诗词中“长短亭”的意象历来是与羁旅漂泊之意连在一起的,本词中作者又进而在前面加了“南北”二字,使这长长的“行路”更显得漫漫不尽令人生愁了。 B . “灯”照明的不仅是羁旅中的孤舍,实际上更有主人公那颗孤寂的心。有了这“一檠灯”,整个凄寒的词境也顿然增添了几分暖意。 C . 本词尾句与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都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的情感是一致的。 D . 羁旅之感是唐宋词中最常见的内容之一,不过这首小令不同于那类情事虚拟化的作品,词中所写实为作者数十年鞍马劳顿、漂泊天涯的生活感受,自然也就显得格外亲切和感人。
  2. (2) 全词抒发了诗人哪些情感?
下列对《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贏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A . 本词由古迹描写到古代事件和人物,用典抒情,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的愤慨和对当局者的告诫。 B .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词人感叹当前没有英雄能力挽狂澜,抵御强敌,振兴国家。 C . 下阕“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通过描写人们祭祀活动,表现百姓生活安定幸福。 D . 本词意境苍凉,辛弃疾将写景、咏史、抒情糅合在一起,将现实感受和历史交织。
阅读下面两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秦中卧病思归

裴夷直

索索凉风满树头,

破窗残月五更秋。

病身归处吴江上,

一寸心中万里愁。

宿开元寺楼

许浑

谁家歌袅袅,孤枕在西楼。

竹色寒清簟,松香染翠帱

月移珠殿晓,风递玉筝秋。

日出应移棹,三湘万里愁。

【注释】①许浑:晚唐诗人润州丹阳(今江苏丹阳)人。②翠帱:翠色床帐。③三湘:泛指洞庭湖南北,湘江流域一带。

  1. (1) 下面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首诗都以写声为发端,用叠音词将周围的声响描写得真切可感。 B . 两首诗都点出的“秋”字,不仅明示了时节,更是各自诗眼所在。 C . 裴诗末句和许诗首联都使用了对比,极大增强了诗句的感人力量。 D . 两首诗体裁不同,但都是卒章显志的写法,先写景物,后抒感怀。
  2. (2) 两首诗都写到了“万里愁”,请说说两首诗中“愁”的内涵的异同。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送黄明府晔赴岳州湘阴任

刘三复

拟占名场第一科,龙门十上困风波。

三年护塞从戎远,万里投荒失意多。

花县到时铜墨贵,叶舟行处水云和。

遥知布惠苏民后,应向祠堂吊汨罗。

【注释】①铜墨:指铜印黑绶,借指县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本诗题目简单明了,“明府”就是县令,朋友黄晔要去岳州湘阴那里做县令,诗人在为他送行。 B . 首联“拟占”表明黄晔很有才华,志向远大,曾想着在科举考试中拔得头筹,一展抱负。 C . 尾联“苏民”是说黄晔赴任之地,那里的百姓有觉悟、好治理,他会省去不少精力与麻烦。 D . 本诗化用“鲤鱼跃龙门”和“祭祀屈原”这样的典故,使语言简洁含蓄,意蕴丰富,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有力度。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问题。

春日咏梅花二首

王初

其一

靓妆才罢粉痕新,递晓风回散玉尘。

若遣有情应怅望,已兼残雪又兼春。

其二

青帝(注)来时值远芳,残花残雪尚交光。

隔年拟待春消息,得见春风已断肠。

【注释】青帝:是位于东方的司春之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其一第一句用写实手法,描写春天来临之前,梅花逢雪后银装素裹的美丽形象。 B . 其一第二句,“散”字写出了寒风劲吹、雪花飞扬的状态,刻画出梅花生存的环境。 C . 其二中一、二句,两个“残”字与“远芳”形成对比,表现了梅花开放的环境的恶劣。 D . 两首诗诗句朴素流畅,都是“以我观物”,使得春日梅花带有“我”的主观色彩。
  2. (2) 两首诗的三、四句都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各题。

塞下曲·其六

[唐] 戎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

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

自有卢龙塞 , 烟尘飞至今。

【注释】①塞下曲:这首诗是戎昱的组诗《塞下曲》中的第六首,其他五首都是五言六句的古诗,这一首是五言律诗。此题一作《塞下曲》,唐新乐府辞,属《横吹曲》。②骎骎(qīn):马走得很快的样子。③卢龙塞:古地名,三国魏称卢龙郡,在今河北迁安县西。

  1. (1) 下列对诗歌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主要写边疆的环境:北方凛冽,白草凋敝,胡人的战马跑得快。 B . 颔联着力刻画边将的形象,表现了其夜间巡逻时赏月的愉悦心情。 C . 尾联是诗人从边将的形象中自然引发出的感叹,表达了对战争的厌恶。 D . 全诗表现了残酷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寄寓了渴望和平的美好愿望。
  2. (2) 下列对诗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的环境描写意在渲染紧张的沙场气氛,欲扬先抑,笔势凌健。 B . 颔联月与心相对,为边将出场做铺垫,简练含蓄。 C . 首尾两联互相照应,使得中间两联的边将形象更为生动,增强了艺术感染力。 D . 全诗遣词造句严整工稳,用字凝练、准确、形象。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歌子 

 苏轼 

 带酒冲山雨,和衣睡晚晴。不知钟鼓报天明。梦里栩然蝴蝶、一身轻。 

 老去才都尽,归来计未成。求田问舍笑豪英。自爱湖边沙路、免泥行。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两句既写了天气由雨转晴的变化过程,又写了作者归来后疲惫而又自在的状态。 B . 本词化用庄周梦蝶及许汜贪恋置产的典故,既增添了思想容量,又使其显得典雅含蓄。 C . “笑豪英”是说自己讥笑某些所谓的英豪,只知置办产业,谋求私利,无远大志向。 D . 本词具体写了词人冒雨回家、和衣而睡、酣然入梦,再到湖边漫步的过程,因事抒情。
  2. (2)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的情感变化过程。 
古代诗歌阅读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恰当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接着写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堕,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之情。 B . 第二联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C . 秋风起而动归思,对着眼前的风中衰景,诗人期待有朝一日回归故里,安慰家中倚树盼归白发苍苍的老人 D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壮阔悠远,心中豪迈。
  2. (2) 请结合诗句分析诗歌后四句中蕴含的悲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荷花

林景熙

净根元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乘露醉肌浑欲洗,无风清气自相吹。

制裳香冷微云护,倾盖盟深独月知。

却笑满城纷绣毂 , 濂溪此意更同谁?

[注]①倾盖:车上的伞盖斜靠在一起。②绣毂(gǔ):华贵的车子。③濂溪:宋代理学家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先用拟人手法写荷花不与百花媲美,后对其亭亭玉立的娇姿进行描绘。 B . 颔联分别从视觉、嗅觉角度描摹荷花的清雅高洁、清香袭人,极其生动传神。 C . 五句用屈原“制芰荷以为衣兮”之典,拓宽了诗境,并以微云烘托荷花形象。 D . 六句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形容荷叶密密层层,似订盟于月下的亲密姿态。
  2. (2) 请赏析这首诗尾联所运用的手法。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长安夜雨

  薛逢

滞雨通宵又彻明,百忧如草雨中生。

心关桂玉天难晓,运落风波梦亦惊。

压树早鸦飞不散,到窗寒鼓湿无声。

当年志气俱消尽,白发新添四五茎。

【注】①薛逢,字陶臣,历侍御史、尚书郎。因恃才傲物,屡忤权贵,仕途颇不得意。②桂玉:桂与玉,形容生活费用昂贵。

  1. (1) 这首诗的诗眼是首联中的哪个字?全诗围绕诗眼写了哪些内容?
  2. (2) 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两种,并简要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感愤

[宋]王令

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大见天心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释】①玉蜺:长虹。②天心:君主的心意。③浑:简直,几乎。④夸俗:超凡拔俗。

  1. (1) 下列对这首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体裁上属于七言律诗,主要通过委婉含蓄的抒情方式,来表达极为深沉的精神力量。 B . 首联欲扬先抑,二十男儿本应容光焕发,诗人却是面色似冰,而嘘气成虹则显示出诗人内心的堂堂正气。 C . 颔联表明诗人的志向,身世虽微但不甘虚度岁月,时刻等待被君主任用,为国纾难,使乱世回到太平盛世。 D . 颈联“狂”字是诗人兴酣落笔的自我写照,“过人声”表面指歌声美妙,实则指诗人有过人才学、远大志向。
  2. (2) 请简要分析本诗尾联与曹操《短歌行》中“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两句相同的表现手法及不同的思想情感。
古代诗歌阅读

春日山中对雪有作

杜荀鹤

竹树无声或有声,霏霏漠漠散还凝。

岭梅谢后重妆蕊,岩水铺来却结冰。

牢系鹿儿防猎客,满添茶鼎候吟僧。

好将膏雨同功力,松径莓苔又一层。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散”“凝”二字准确凝练,将春雪“时散时凝”的特点表现得十分生动形象。 B . 颔联写春雪到来时的山中景色:岭梅似乎再次开放,岩石上融化的雪水也开始结冰。 C . 颈联从“鹿儿”“吟僧”可见诗人孤独寂寞,身处山中苦寒之地,只有麋鹿为伴,偶有僧人光临。 D . 诗歌尾联写春雪滋润万物的功力可以与春雨相等,将给山间松径带来一片生机。
  2. (2)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简要概括并加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