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鉴赏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文后小题。

商山早行

温庭筠

晨起动征铎①,客行悲故乡。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槲叶落山路,枳花明驿墙。因思杜陵②梦,凫雁满回塘。

[注]①铎(duó):系在马车上的铃。②杜陵:长安城南汉宣帝陵墓,这里指故乡长安。

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全诗语言明净,情景交融,蕴藉有致。字里行间流露出游子在外的孤寂之情和浓浓的思乡之情。 B . 颔联没有出现一个“早”字,但仅通过茅店、鸡声、人迹、板桥四个意象,把初春山村黎明特有的景色细腻而精致地描绘出来。 C . 颈联写的是刚上路的景色。“明”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动词,为“照亮”之意。枳树白花照亮驿墙,衬托出拂晓前的暗,突出了行之“早”。 D . 尾联写旅途早行的景色使诗人想起了昨夜在梦中的故乡景色。“春天来了,故乡杜陵,回塘水暖,凫雁悠然”,与首联照应,突出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淮南卧病书怀,寄蜀中赵征君蕤(节选)

李白

吴会一浮云,飘如远行客。

功业莫从就,岁光屡奔迫。

良图俄弃捐,衰疾乃绵剧。

古琴藏虚匣,长剑挂空壁。

旅情初结缉,秋气方寂历

风入松下清,露出草间白。

故人不可见,幽梦谁与适。

【注】①征君:期廷征召不赴之人。赵蕤:字太宾,梓州人,是李白居蜀中时结识的友人。③吴会:指吴郡和会稽郡。③良图:良好的打算,即远大的政治抱负。④寂历:凋落疏离。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吴会”一句运用比喻手法,以“浮云”自比,用“飘”比喻自己客游至淮南的情形。 B . “良图俄弃捐”写作者很快放弃了政治抱负,这是因为作者功业无从成就,而岁月飞逝。 C . “古翠、长剑”句写古琴无人弹奏,长剑无人使用,“藏”“挂”二字,用词传神。 D . 本诗用词准确,比如“淸”写出了秋风的淸凉爽快,“白”突出了草露的圆润明亮。 E . “幽梦”句说因不见故人,故幽幽长梦无人相合,巧妙点题,强调朋友赵蕤与自己关系密切。
  2. (2) 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试结合诗句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楚江怀古(其一)[注]

马戴

露气寒光集,微阳下楚丘。

猿啼洞庭树,人在木兰舟。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

云中君不见,竟夕自悲秋。

(注)在唐宣宗大中初年,原任山西太原幕府掌书记的马戴,因直言进谏而被贬为龙阳(今湖南汉寿)尉。这首诗为其南渡湘江洞庭时所作。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分析和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微阳”“猿啼”“乱流”等萧瑟清冷的景色,让诗人倍感寂寞悲凉。 B . 尾联写诗人想起了屈原《九歌》中的“云中君”,于是感慨丛生。 C . 尾联中“竟夕”写自己在傍晚时分竟然产生了悲秋之情,有出乎意料的意味。 D . 全诗风格清丽婉约,感情细腻低徊,语言含蓄蕴藉,别具特色。
  2. (2) 颈联被认为是晚唐诗中的名句,除对仗外,本联还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加以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平山堂

王安石

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

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

墟落耕桑公恺悌 , 杯觞谈笑客风流

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

【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②恺悌:和乐平易。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 . 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 . 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 . 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 (2) 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书愤二首(其一)

陆游

白发萧萧卧泽中,只凭天地鉴孤忠。

厄穷苏武餐毡久,忧愤张巡嚼齿空

细雨春芜上林苑 , 颓垣夜月洛阳宫。

壮心未与年俱老,死去犹能作鬼雄。

【注】①西汉时,苏武被困于匈奴,餐毡吞雪而忠心不改。安史之乱中,张巡死守睢阳数月,被俘后仍骂敌不止,最后不屈而死。②上林苑,汉时旧苑,它和“洛阳宫”在这里都是用来代指皇宫。

  1. (1) 下列对颔联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用苏武的典故写诗人晚年的困厄境况,十分准确贴切地表达了自己的一片忠心。 B . 用张巡的典故是诗人以史明志,写自己虽然被俘了,但是要坚持斗争永不屈服。 C . “久”字写出了持续困厄的时间之长;“空”字则突出了年华已逝,报国无门。 D . 连用两个典故紧承首联的自我描述,诗人情绪激昂、内心悲愤,照应了题目。
  2. (2) 本诗颈联情景交融,特色鲜明,请结合全诗赏析这一联写景的精妙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田园作

(唐)孟浩然

弊庐隔尘喧,惟先养恬素。

卜邻近三径 , 植果盈千树。

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

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晨兴自多怀,昼坐常寡悟。

冲天羡鸿鹄,争食羞鸡鹜。

望断金马门 , 劳歌采樵路。

乡曲无知己,朝端乏亲故。

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注】①三径:原指庭中小路,引申为隐士居住之所。②金马门:汉代宫门。汉武帝时,曾命学士东方朔、主父偃等待诏金马门,以备顾问。③扬雄:汉代学者,善作赋。客有荐扬雄文似相如者,帝令待诏承明殿,后随帝郊祀甘泉宫,还,奏上《甘泉赋》。

  1. (1) 本诗前四句暗引的典故,描写作者过着一种的生活。
  2. (2) 本诗题目的《田园作》,内容却反其道而行之。请简要分析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馆娃宫怀古

艳骨已成兰麝土,宫墙依旧压层崖。

弩台雨坏逢金镞,香径泥销露玉钗。

观沼只留溪鸟浴,屟廊空信野花埋。

姑苏麋鹿真闲事,须为当时一怆怀。

【注】①馆娃宫:坐落于苏州灵岩山上,为吴王宠幸西施而建。②姑苏麋鹿:吴败越后,相传越王将西施献于吴王,吴王悦,伍子胥谏吴王,吴王不听,伍子胥乃曰:“臣今见麋鹿游姑苏之台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佳人已去、宫墙依旧,物是人非,引人叹息,首联即定下怀古伤今的基调。 B . 颔联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如今馆娃宫的荒凉衰败,与往昔形成对比。 C . 颈联中“空”在句中的作用与“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相似。 D . 诗歌前三联侧重描写馆娃宫的遗迹,最后一联侧重抒情,描写与抒情紧密关联。
  2. (2) 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杜鹃花

真山民

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归心千古终难白,啼血万山都是红。

枝带翠烟深夜月,魂飞锦水②旧东风。

至今染出怀乡恨,长挂行人望眼中。

【注释】①真山民,宋朝遗民,真名不详。宋亡后隐姓埋名,好题咏,自称山民。②锦水:即锦江,在四川成都。

  1. (1) 下列对这首诗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恰当的两项是(    )
    A . 首句直写巴蜀之地愁云密布之景,暗点蜀国望帝失国后魂化杜鹃的传说,故国成空的浓重愁绪寓于眼前的愁云形象地托出,妙合无垠,且定下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第二句点题,由杜鹃鸟过渡到杜鹃花,失国的诗人和杜鹃鸟同病相怜,都空念故国却无力回天,只好把对往事的思念和满腔遗恨寄予眼前的“芳丛”,聊以释怀。 C . 颈联承上而来,杜鹃鸟声声叫曰“不如归去”,然而千年思归的苦心无处表白,竟啼叫出血,染红了万山的杜鹃花,眷恋、怨恨之情表达至此,堪称惊心动魄。 D . 颈联动静结合,前句写枝的静,深夜月色中杜鹃花的枝条在青雾笼罩下显得朦胧静美;后句写花的动,锦水之滨的杜鹃花在徐徐的东风中婀娜招摇,动人心魄。 E . 尾联明写“行人”直言诗意,一个“染”字,使诗意由鸟到花再到行人自然贯穿,层层相扣。卒章表明诗意“怀乡恨”,此恨化为满山杜鹃,长挂望眼,永无绝期。
  2. (2) 本诗和白居易的《琵琶行》中都写到杜鹃鸟,它们在诗中的作用有什么不同?请具体说明。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品令·茶词

黄庭坚

凤舞团团饼。恨分破、教孤令。金渠体净,只轮慢碾,玉尘光莹。汤响松风,早减了、二分酒病。

味浓香永。醉乡路、成佳境。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口不能言,心下快活自省。

【注释】孤令:孤零。金渠:茶碾,金属所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茶饼上印着团团起舞的凤凰,将茶饼分开,凤凰好像各自分飞,让人遗憾。 B . 词人将茶饼用洁净的金渠细心碾成琼粉玉屑,月光映照,清亮晶莹。 C . 词人听着茶水的沸腾声如掠过松林的风声,心中感到十分惬意。 D . 词上阕主要写碾茶、煮茶过程,下阕着重写品茶的感受,语言清丽,情感真挚。
  2. (2) 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词人是怎样表现对茶的喜爱之情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又送别

李峤

岐路方为客,芳尊(注)暂解颜。

人随转蓬去,春伴落梅还。

白云度汾水,黄河绕晋关。

离心不可问,宿昔鬓成斑。

(注)芳尊,是指精致的酒器。亦借指美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从题材上看是一首送别诗,诗题中的“又”字加重了离情别绪,读来令人感慨。 B . 首联前句的“歧路”照应诗题“送别”,后句则写以醉酒来释愁,使离愁更进一层。 C . 颈联用地点的转换,从空间上突出了离别后距离的遥远,“度”与“绕”十分贴切。 D . 末句运用了夸张的手法,写自己旦夕之间鬓发变斑白,表现了诗人漂泊天涯的悲苦。
  2. (2) 本诗的颔联富有意蕴,请结合诗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江南春暮寄家

(唐)李绅

洛阳城见梅迎雪,鱼口桥逢雪送梅。

剑水寺前芳草合,镜湖亭上野花开。

江鸿断续翻云去,海燕差池拂水回。

料得心知寒食近,潜听喜鹊望归来。

  1. (1) 这首诗是作者从洛阳返回故乡无锡途中寄出的家书。前四句描写,后四句想象。两个角度相互渲染,描绘出诗人与家人相互思念的动人情景。
  2. (2) 前人评价“逐程纪景”是这首诗突出的艺术特色,请结合诗歌的前两联赏析这一特色。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寄公度

(北宋)舒亶

芙蓉落尽天涵水,日暮沧波起。背飞双燕贴云寒,独向小楼东畔倚阑看。

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

【注释】“故人”二句:用南朝宋陆凯折梅题诗以寄好友范晔之事。陆凯与范晔交善,自江南寄梅花一枝,诣长安与晔,赠诗曰:“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

  1. (1) 词的上片描绘了日暮的景象,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感?
  2. (2) 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赏析词中划线的诗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山兰若试茶歌(节选)

刘禹锡

山僧后檐茶数丛,春来映竹抽新茸。

宛然为客振衣起,自傍芳丛摘鹰觜。

斯须炒成满室香,便酌砌下金沙水。

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

悠扬喷鼻宿酲散,清峭彻骨烦襟开。

【注释】①鹰觜:茶名。②宿酲:醉酒过夜仍然精神困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始二句,僧房、青竹、新茶几个意象的呈现给人以超凡脱俗的感觉。 B . 见客人到来,主人振衣而起,亲自采茶,表现了主人热情好客的特点。 C . 茶香刚刚入鼻,便使昨夜的酒意消散了,以夸张手法表现茶的清香。 D . 从采茶、炒茶再到品茶,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写出唐代制茶的大致过程。
  2. (2) 请对“骤雨松声入鼎来,白云满碗花徘徊”这两句进行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蒲类津

骆宾王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戍楼。

龙庭但苦战,燕颔会封侯。

莫作兰山下,空令汉国羞。

【注释】①次:在途中停留。②汉班超曾在蒲类津打过仗,在西域立下不朽的功勋。③二庭:指匈奴的南庭和北庭。④燕颔(hàn):形容相貌威武,有封侯之相。颔:下巴。据《后汉书·班超传》记载,班超自幼有立功异域之志,相士说他“燕颔虎颈”,有封“万里侯”之相。后奉命出使西域,因功封定远侯。后遂以“燕颔”为封侯之相。⑤兰山:兰皋山。李陵战败投敌之处。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二庭归望断,万里客心愁”,说明此次战争进展的不顺利,未能旗开得胜,不能凯旋;归期遥遥,不能不令人哀愁。 B . “山路犹南属,河源自北流”,山中之路依然向南延伸,黄河之水从北面流来。这两句寓情于景,情境交融。 C . “晚风连朔气,新月照边秋”,抒写的是征人眼中的景色,渲染出一种边塞战场特有的悲凄、肃杀气氛。 D . “灶火通军壁,烽烟上成楼”,写一场战斗过后的休整时间,灶火连成一片,营垒相接,声势浩大。
  2. (2) 本首诗以其积极的思想内容和完美的艺术形式,历来被诗论家所称道。结合全诗作简要的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奉和袭美抱疾杜门见寄次韵 

陆龟蒙

虽失春城醉上期,下帷裁遍未裁诗

因吟郢岸百亩蕙 , 欲采商崖三秀芝

栖野鹤笼宽使织,施山僧饭别教炊。

但医沈约重瞳健 , 不怕江花不满枝。

【注释】①袭美,即陆龟蒙的好友皮日休。②下帷:放下室内悬挂的帷幕,指教书。裁诗:作诗。③《楚辞·离骚》:“余既滋兰之九畹兮,又树蕙之百亩。”比喻培养人才。④商崖:这里泛指山崖。⑤沈约,南朝诗人,史载其眼中有两个瞳孔。这里以沈约代指皮日休。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写作此诗之时,皮日休正患病居家,闭门谢客,但仍与友人以诗来互通音讯。 B . 由于友人患病,原有的约会被暂时搁置,作者游春的诗篇也未能写出。 C . 作者虽然身在书斋从事教学,但心中盼望能投身官场,做出一番事业。 D . 尾联使用了关于沈约的典故,可以由此推测皮日休所患的疾病是目疾。
  2.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问题。

夜泊水村

陆游

腰间羽箭久凋零,太息燕然未勒铭。

老子犹堪绝大漠,诸君何至泣新亭

一身报国有万死,双鬓向人无再青。

记取江湖泊船处,卧闻新雁落寒汀。

【注释】①这首诗作于淳熙九年(1182)秋,作者时年五十八岁。②新亭:又名劳劳亭,在今南京市南。东晋时中原沦陷,王室南渡,有一些过江的士大夫在新亭宴饮,席间有人慨叹江河沦丧,于是众人相对涕泣。独有王导不以为然,说:“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耶?”(《晋书.王导传》)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燕然未勒”意虏敌未灭,大功未成,与范仲淹《渔家傲》中“燕然未勒归无计”意思类似。 B . 颔联的“犹堪”二字道出诗人的无奈,国难当头,年老的诗人只能想像着如霍去病那样浴血沙场。 C . 尾联写诗人闲泊水村,卧听新雁落在汀州上的声音,景象寂寥,以景结情,结构上也呼应了诗题。 D . 本诗用典贴切,对比明显,出语自然,感情充沛,虽有失意悲愁之情却又不失沉雄浑厚的气象。
  2. (2)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哪些复杂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古代诗歌阅读

春生【注】

白居易

春生何处暗周游? 海角天涯遍始休。

先遣和风报消息,续教啼鸟说来由。

展张草色长河畔,点缀花房小树头。

若到故园应觅我,为传沦落在江州。

【注】:白居易任江州司马期间作《浔阳春》三首,这是第一首,题为《春生》。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作此诗时,正被贬到江州,所以他笔下的春天有些忧郁的色彩。 B . 首联运用设问修辞,一问一答,表现了春天要走遍天涯海角的决心。 C . 春天每到一处,都会送来和风,都会让鸟儿啼叫出自己到来的缘由。 D . 本诗整体风格偏向于轻灵、跳脱、活泼,表现了白诗哀而不伤的特点。
  2. (2) 认真阅读全诗,分析尾联是如何抒发情感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泊岳阳楼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近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取的一项是(   )
    A . 开篇一平视一仰视,写作者对岳阳的初识:浩瀚的江河之国有千里之大,层峦的山城将近百层之高。画面宏大,气势磅礴,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 . 诗的前两联由远及近,由大及小,既是对比,又是承辅,以浩瀚开篇,续写冷风寒灯,一远一近,一壮一冷,衬托出别样的悲怆。 C . 诗歌结尾“鲲鹏”“图南”都典出于《庄子。逍遥游》,诗人以鲲鹏的变化无常来暗示自己前途的不可预料。 D . 本诗沉郁顿挫,有跌宕之效,首联开篇写景,境界阔大;颔联承前而境界凄冷,是承中见转;颈联转至抒情,情绪高亢,又是一转;尾联写鲲鹏图南,与颈联毫不相干,更见突转变化之妙。
  2. (2) 本诗与《登高》相比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酬金华山人春日见寄之什

文彦博

漠漠鲜云习习风,谷莺娇啭小园中。

谢塘初长如裀草,湘渚难留避弋鸿。

轻雨落花红扑地,惹烟垂柳绿萦空。

寻芳好伴高阳侣 , 深忆东山采药公

法释:①鲜云:轻云。②裀:通“茵”,指褥垫、毯子之类。③高阳:《史记·郦食其列传》中有郦食其投奔刘邦自称“高阳酒徒”,终被重用的典故。④东山采药公:指东晋的谢安,隐于东山后又复出,淝水之战中一战而胜,于狂澜中挽救了东晋王朝。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由题目中“酬”可知这是一首酬答诗,是因为金华山人曾经于春日赋诗一首送给文彦博,文彦博作此应和友人。 B . 首联“谷莺娇啭小园中”一句领起下文对小园春景的细致描绘,为全诗写景抒情奠定了轻松活泼的感情基调。 C . 颔联“谢塘”句是诗人化用谢灵运梦见谢惠连而作“池塘生春草”的典故,来描摹谢塘春草如茵的状态。 D . 颈联中“红”“绿”色彩对比鲜明,而“惹”字将婀娜轻柔的杨柳作人格化描述,展现出杨柳如烟的迷人神韵。
  2. (2) 诗人想向友人传递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诗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

宿王昌龄隐居①

常建

清溪深不测,隐处唯孤云。

松际露微月,清光犹为君。

茅亭宿花影,药院②滋苔纹。

余亦谢时去,西山鸾鹤群。

【注释】①此诗为常建辞官归隐途经王昌龄出仕前居所时所作。常建和王昌龄是同科进士及第的好友,但在出仕后的经历和归宿却不大相同。常建“沦于一尉”,只做过盱眙县尉,此后便辞官归隐于武昌樊山。王昌龄出仕前虽有短暂隐居,但此时已登仕路。②药院:种药草的庭院。

  1. (1) 下列对本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 . 诗人细致地描绘了王昌龄隐居之处的自然景色,赞颂了王昌龄的清高品格和隐居生活的高尚情趣。诗歌语言风格绚丽飘逸。 B . 首联写清溪水流入石门山处,见不到头,在隐居的地方只看见一片白云。“溪水”“白云”是隐者居住的象征,“清”“孤”写出了此地的凄清。 C . 中间两联写夜宿王昌龄隐居处所见所感。王昌龄住处清贫优雅,一座孤零零的茅屋,屋前有松树,屋边种花,院里种药草,可见王昌龄独居而情不孤,遁世而爱生活。 D . 尾联写自己的归志。“鸾鹤群”用江淹《登庐山香炉峰》“此山具鸾鹤,往来尽仙灵”语,表示将与鸾鹤仙灵为侣,隐逸终生。 E . 诗人用“茅亭”“花影”“药院”等意象,写出了隐者的清高品格和高雅情趣,描绘出了一幅清高不俗的隐居图。
  2. (2) 颈联两个动词“宿”“滋”用得生动传神。请结合诗歌意境简要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