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成都书事(其二)  陆游

大城少城柳已青,东台西台雪正晴。莺花又作新年梦,丝竹常闻静夜声。

废苑烟芜迎马动,清江春涨拍堤平。樽中酒满身强健,未恨飘零过此生。

注:这首诗作于陆游50岁左右,当时范成大任四川制置使,陆游在他幕下任参议官,住在成都,身居闲职。

  1. (1) 诗歌前三联描写了怎样的自然景象?请简要分析。

  2. (2) 如何理解尾联中的“未恨”的情感?请加以分析。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问题。

台城                                   台城

刘禹锡                                   韦庄

台城六代竞豪华,                        江雨霏霏江草齐,

结绮临春事最奢。                        六朝如梦鸟空啼。

万户千门成野草,                         无情最是台城柳,

只缘一曲《后庭花》。                   依旧烟笼十里堤。

【注释】①台城:旧址在南京市玄武湖旁,六朝时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②六代:即六朝,指在300年间先后在建康建都的东吴、东晋、宋、齐、梁、陈。③结绮临春:为陈后主修建的两座高达数十丈的楼阁。④后庭花:歌曲名,南朝陈后主所作《玉树后庭花》,后人称为亡国之音。

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两首诗思想情感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畏人①(杜甫)

早花随处发,春鸟异方啼。万里清江上,三年落日低。

畏人成小筑,褊性合幽栖。门径从榛草,无心走马蹄。

【注】①本诗创作于作者漂泊蜀中的第三年(公元762年)。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异方”是指异地他乡,作者指出自己漂泊异地他乡也能看到美丽动人的早春之景,内心十分欢喜。 B . 颔联以时空对举的方式,指出清江万里远离都城长安,而自己离开都城又已经多年,在这种阔大辽远的境界之中愈发地显出作者的孤独渺小。 C . 《畏人》在前两联采用了间接抒情的方式,而后两联采用了直接抒情的方式。 D . 五言律诗《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现出是作者青年时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风格遒劲峻洁、气魄雄放,而本诗的情感与风格却与之截然不同。 E . 尾联的“从”可以理解为“纵”,放任的意思;“榛草”即杂草。
  2. (2) 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在尾联所表达出来的情感。
下面对《登高》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箫箫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A . 首联“风急天高”点明了季节,“哀”字为长江的秋景增添了悲怆的意味,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B . 颔联“萧萧”、“滚滚”这两个叠词,通过形象化的描写,让人在情状的描摹中感受韶光易逝的感伤。 C . 颈联“万里悲秋”以眼前之景抒发感时之伤,“作客”描绘羁旅之悲愁,“百年多病”写年老身体之衰。 D . 全诗意象明丽,意境清新,境界阔大,感情深沉,声律和谐,对仗工整,体现了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
阅读下面的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菩萨蛮·金陵赏心亭为叶丞相赋

辛弃疾

青山欲共高人语,联翩万马来无数。烟雨却低回,望来终不来。

人言头上发,总向愁中白。拍手笑白鸥,一身都是愁。

(有删改)

【注释】①“高人”,指叶衡,即叶丞相,南宋主战派官员,对作者有知遇之恩。

  1. (1) 下列对词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青山”一句是说青山想同叶衡说话,表明词人此时此刻有攀附丞相之意。 B . “烟雨”两句写烟雨弥漫凄迷,无情地阻断了青山的脚步,使其无法前来。 C . “人言”二句是词人借用人们的一种说法,说人的头发因为愁苦可以变白。 D . 结尾两句用拟人化的手法调侃,如果愁苦能催白头发,那沙鸥就一身是愁。
  2. (2) “联翩万马来无数”化静为动来写山,颇具情趣。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
    A .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王维《山居秋暝》) B . 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       (宋祁《玉楼春》) C . 夕阳劝客登楼去,山色将秋绕郭来。       (黄景仁《都门秋思》) D .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毛.泽东《沁园春•雪》)
  3. (3) 白居易《白鹭诗》云:“人生四十未全衰,我为愁多白发垂。何故水边双白鹭,无愁头上也垂丝。”后人评价说,“白诗言愁显,辛词言愁晦。”请结合诗句简要说说你对这一说法的理解。
阅读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晚春严少尹与诸公见过

(唐)王维

松菊荒三径,图书共五车。

烹葵邀上客,看竹到贫家。

鹊乳先春草,莺啼过落花。

自怜黄发暮,一倍惜年华。

  1. (1)     王维,字摩诘,世称“王右丞”,与合称“王孟”。他们的诗大多以描写为主要内容。
  2. (2)     诗中一词与标题中“晚春”二字相照应。
  3. (3)     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情感?
  4. (4) 苏轼评价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请依据画线句,合理想象,作两段不同的景色描写(各30字以内)。
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各题。

邯郸冬至夜思家

(唐)白居易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宿渔家

(宋)郭震

几代生涯傍海涯,两三间屋盖芦花。

灯前笑说归来夜,明月随船送到家。

  1. (1) 下列对两首诗内容和手法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两诗均为七言绝句,诗歌内容都是写诗人夜宿他乡的情景,第一首诗写夜宿邯郸驿站,第二首诗写夜宿海边渔家。 B . “冬至”是我国传统的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古代,这是一个重要节日,这样的节日而诗人白居易却羁旅在外,更显示出他对家人的思念。 C . 第一首诗的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来写“思家”。夜深时诗人抱膝灯前,想象家里人应该同样还没有睡,在“说着远行人”。至于“说”了什么,则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 D . 第二首诗的最后一句,通过写渔人不畏全天打渔的辛苦,在明月之夜还驾船送我回家,写出了海边渔家人的淳朴善良、善解人意的性格特点。
  2. (2) 两首诗都写到了“灯”这一意象,请联系诗歌内容,分析这个意象在两首诗中表达的不同意思和情感。
阅读下面的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月夜与客饮酒杏花下

苏轼

杏花飞帘散余春,明月入户寻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间置酒清香发,争挽长条落香雪。

山城酒簿不堪饮,劝君且吸杯中月。

洞箫声断月明中,惟忧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风恶,但见绿叶栖残红。

  1. (1) 下列关于这首诗的赏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    )
    A . 诗歌开头两句描写暮春景物,富有动感和意趣。夜晚寂寞多情的诗人邀请明月共聚,月亮为诗人的盛情所感。 B . “褰衣”二句是说诗人揽衣举足,移步户外,踱走在花影之中,静赏眼前月光清澈如流水的夜晚景致。 C . “花间”两句与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的意趣迥然不同,不是寂寞孤独,而是兴致勃勃。 D . 全诗紧扣题目,不断变换笔墨,围绕花、月、酒三者,人景情相互依存,于完美统一中见错落之致,妙趣横生。
  2. (2) 有人评价这首诗“人因物而情迁”,意思是人物的情感随景物的变化而变化。请结合全诗,在“杏花”与“月”中任选一个物象,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思越人  紫府东风放夜时①

贺铸

紫府东风放夜时。步莲秾李伴人归。五更钟动笙歌散,十里月明灯火稀。

香苒苒,梦依依。天涯寒尽减春衣。凤凰城阙知何处,寥落星河一雁飞。

【注释】①贺铸青年时期曾在京城度过一段少年侠气、无忧无虑的美好时光,此后却长期辗转在偏僻之地任一些微小官职,有志难展,郁闷在心。回首往昔,梦绕魂牵,这首词就是作者在此境况下写出的。

  1. (1) 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上片首句“放夜”点明时间,正月十五前后几日解除宵禁,可以让人们尽情观灯游赏。 B . 上片第二句写词人与佳人归来时的情景,这位佳人步态似莲,容貌娇美如秾艳的桃李。 C . 上片三、四句通过“五更”和“十里”写曲终人散之后,借灯火阑珊暗示喧闹时间之长,点明欢度佳节范围之广。 D . 下片前两句为虚写,写梦中炉香袅袅,处境孤凄,醒来后脑海中梦境历历,回味无穷。
  2. (2) 本词表现了词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渐渐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B .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C .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D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2. (2) 这首诗的后两联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悲伤之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睡觉闻子读书 陆游

梦回闻汝读书声,如听箫韶[注]奏九成。

且要沉酣向文史,未须辛苦慕功名。

人人本性初何欠,字字微言要力行。

老病自怜难预此,夜窗常负短灯檠。

【注释】箫韶,相传为大舜所制音乐。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如听”一句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诗人听到孩子读书声时的喜悦之情。 B . 颔联中诗人告诫儿子:学习本身就很快乐,不一定要以求取功名为目的。 C . “人人本性初何欠”与荀子《劝学》中“君子生非异也”表达意思相近。 D . 颈联中诗人叮嘱儿子:理解书中平易的字句不难,但努力实践才更加重要。
  2. (2) 有人评价最后一联“苦乐杂陈”,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这一联表达了诗人怎样的复杂感情。
下列对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内容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总领全词,为下文描写周郎埋下伏笔,营造出雄浑的气氛。 B .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用词生动形象,绘声绘色地描绘了赤壁奇景。 C . “江山如画”承上总括,“一时多少豪杰”呼应“千古风流人物”,再为赞美周郎蓄势,自然过渡到下阕。 D . “小乔初嫁”“羽扇纶巾”“谈笑间”等词句从正面多角度赞美周郎的少年得志、指挥若定的从容神态。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猛虎行

张籍

南山北山树冥冥,猛虎白日绕村行。

向晚一身当道食,山中麋鹿尽无声。

年年养子在深谷,雌雄上下不相逐。

谷中近窟有山村,长向村家取黄犊。

五陵年少不敢射,空来林下看行迹。

【注释】这首诗创作于中唐时代,正值安史之乱结束不久后的藩镇割据时期。地方政治不稳,官府与地方势力狼狈为奸,人民生活困苦。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乐府体的寓言诗,全诗以写猛虎危害村民来影射当时的社会,比喻贴切,叙述简洁。 B . 第二句借猛虎竟敢在光天化日之下绕村寻衅,喻指如猛虎般的恶势力凶恶残暴,胆大妄为。 C . 第四句写慑于猛虎的淫威,山中的麋鹿全都不敢有半点动静,喻指劳动人民战战兢兢地生活。 D . 第五、六句,写百姓为逃脱虎患,年年在深山中抚养孩子,孩子怕招来老虎,不敢相互追逐。
  2. (2) 本诗“寄思遥远,不言胸中正意,自见无穷感慨”,请简要分析本诗抒发了作者哪些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释】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怎奈。

  1. (1)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 . 颔联承首联似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 . 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 . 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2. (2) 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北戍琅邪城

江孝嗣

驱马一连翩,日下情不息。

芳树似佳人,惆怅余何极。

薄暮苦羁愁:终朝伤旅食。

丈夫许人世,安得顾心臆。

按剑勿复言,谁能耕与织!

[注]①琅邪城:东晋在南京北所建。②江孝嗣:南北朝时南朝齐人。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通过描述诗人北赴边城途中的典型情节和内心活动,刻画出一位戍边者形象。 B . 职责在身,诗人策马急赴戍所,风餐露宿,昼夜兼程,日落西山也毫无止歇之念。 C . 离家渐远,更兼路途辛苦,诗人见路旁的芳树不禁念起为牵挂自己而惆怅的佳人。 D . 诗歌最后四句以“安得”“谁能”两处反诘,以及按剑的动作,卒章明志,表情强烈。
  2. (2) 诗中人物的情绪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请结合诗句分析。
阅读

寓驿舍

陆游

闲坊古驿掩朱扉,又憩空堂绽客衣。

九万里中鲲自化,一千年外鹤仍归

绕庭数竹饶新笋,解带量松长旧围。

惟有壁间诗句在,暗尘残墨两依依。

(注)①驿舍;作者题下自注云“予三至成都。皆馆于是”。②晋代陶潜《搜神后记》卷一:“丁令威,本辽东人,学道于灵虚山。后化鹤归辽,集城门华表柱。时有少年,举弓欲射之,鹤乃飞,徘徊空中而言曰:‘有鸟有鸟丁令威,去家千年今始归。城郭如故人民非,何不学仙冢垒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闲坊”“古驿”“空堂”,对“驿舍”进行描写,营造了一种荒凉幽寂的气氛。 B . 颔联用鲲化鹏和丁令威化鹤的故事,指出自己重来旧地,亦表明诗人不与世俗同流的归隐之志。 C . 颈联中“数竹”“量松”指出了岁月如流,时光飞逝,间接抒发了“木犹如此,人何以堪”的感慨。 D . 尾联回应首句,写壁间题诗旧迹,以“暗尘残墨”回应“闲坊古驿”,使得全诗感情沉郁而强烈。
  2. (2) 本诗不含“情”字,却感情强烈。作者是如何做到的?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列小题。

乌江项王庙

严遂成

云旗庙貌拜行人,功罪千秋问鬼神。

剑舞鸿门能赦汉,船沉巨鹿竟亡秦。

范增一去无谋主,韩信原来是逐臣。

江上楚歌最哀怨,招魂不独为灵均

(注)①巨鹿:项羽曾率各路义军在巨鹿大破秦军。 ②韩信:刘邦开国大将。投奔项羽,未得重用,转而投奔刘邦。 ③招魂:《楚辞》中有《招魂》诗,据传是宋玉为屈原而作。 ④灵均:屈原字灵均。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自己看见项王庙得到后人拜祭,以此引出对项羽功过是非的叩问。 B . 颔联借用“赦汉”和“亡秦”,突出了项羽的一些作为对时势的巨大影响。 C . 颈联以范增和韩信为例证,对项羽在楚汉之争中的得与失作了全面评价。 D . 尾联说江面的楚歌切合了招魂的情绪,从中也可见出作者对项羽的态度。
  2. (2) 同样是凭吊项羽,下面这首《夏日绝句》与《乌江项王庙》所抒发的情感有相近之处,又有不同之处。请结合具体诗句,作简要分析

    夏日绝句注。

    李清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注)此诗作于宋室南渡之后。宋汴京沦陷后,康王赵构带着臣僚南逃,偏安于临安(今杭州)。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玉壶吟中(节选)

李白

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②。

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

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

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杀人③。

[注]①这首诗大约写于诗人供奉翰林的后期,赐金还山的前夕。②东晋大将军王教酒后常吟唱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悲壮诗句,一面唱,一面用如意敲打吐痰用的玉壶,结果壶口都被敲缺了。③这两句化用屈原《离骚》中的诗意,美人见妒。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中以古意写今情,“壮心惜暮年”化用曹操诗句,表达了诗人的雄心壮志。 B . 西施的美是由其内在品德气质所决定,丑女效颦矫揉造作,自然不美。 C . 托言美人见妒,暗寓士怀瑾握瑜而不见容于朝,含蓄蕴藉,寄慨过深, D . 本诗用典切合诗人身世与心情,形神俱出,虚实相生,表现出悲壮之美。
  2. (2) 请简要概括本诗所蕴含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听蜀僧濬弹琴

李白

蜀僧抱绿绮①,西下峨眉峰。

为我一挥手,如听万壑松。

客心洗流水②,馀响入霜钟③。

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

【注释】①绿绮:古代著名的琴。②流水:语出《列子•汤问》“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③霜钟:《山海经•中山经》“丰山……有九钟焉,是知霜鸣”。郭璞注:“霜降则钟鸣,故言知也。”

  1. (1) 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写琴师怀抱绿绮名琴,来自四川名山峨眉山,凸显了琴师气派十足,来历不凡。 B . 颔联中“为我”二字体现了琴师与听琴之人的友情,“挥手”是描摹琴师弹琴的动作。 C . 尾联乐终声歇,诗人举目四望,不觉青山已暮,秋云重重,以景结情,余味无穷。 D . 本诗语言华丽典雅,“霜钟”“碧山”等意象色彩丰富,“洗”“入”等动词凝练准确。
  2. (2) 诗人是如何描写蜀僧弹琴的?请结合颔联和颈联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晚寄张十八助教周郎博士

韩愈

日薄风景旷,出归偃前檐。

晴云如掣絮,新月似磨镰。

田野兴偶动,衣冠情久厌。

吾生可携手,叹息岁将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通过诗题可以明确,这首诗是韩愈傍晚时分写给自己的两个好朋友的。 B . 首联紧扣标题中的“晚”字写起,首句交代时间,第二句交代人物行为。 C . “擘絮”用拟人的手法,形象传神,苏轼“岭上晴云披絮帽”与之相似。 D . 颈联中“田野”指田园,“衣冠”借代官场,“兴偶动”“情久厌”直抒胸臆。
  2. (2) 这首诗情感意蕴丰富,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