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内容、观点态度、感情类题目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小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为客黄金尽①,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知称不能荐②,羞为献纳臣③。

【注】①《战国策·秦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黄金百斤尽”。②称,称衡,有才辩,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 (1) 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2. (2) 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游边

尚颜

边阴四顾浓,饥马嗅枯丛。万里八九月,一身西北风。

偷营天正黑,战地雪多红。昨夜东归梦,桃花暖色中。

  1. (1) 简述“饥马嗅枯丛”这一细节的丰富内涵。

  2. (2) 诗歌反映了战士怎样的艰苦生活?请简要概括。

  3. (3) 结合全诗,简要赏析尾联。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四犯令

(宋)侯寘

月破轻云天淡注,夜悄花无语。莫听《阳关》牵离绪。拚【1】酩酊、花深处。

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不似荼蘼【2】开独步,能着意、留春住。

【注释】【1】拚,也作“拼”;【2】荼蘼,花名,开于暮春,俗作酴釄,一名独步春。这里语意双关,表面是留春,实际是要留人,舍不得离人别去。

  1. (1) 下列对这首宋词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这首词先用写意手法疏笔勾勒夜景:轻风微抚云朵,月儿穿过云层,天淡如水,月光似银,呈现出一片朦胧恬淡的景色。 B . “夜悄花无语”,进一步将景与情交织在一起,“悄”,点明了夜深人静,“花无语”以花喻人,实写了离人的愁绪。 C . “拼酩酊、花深处。”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人物因无法摆脱离愁而独对花丛痛饮的状态,透露出无法慰藉的痛苦和无可告语的悲哀。 D . “莫听《阳关》”的自我劝慰,反面衬托出离愁,因为《阳关三叠》这支送别曲因其辞情、声情皆悲凄,反增离人痛苦。 E . 这首词写景抒情,虚实结合,重点通过对人物心理感受的细致描绘,曲折委婉地写出离人真挚而沉重的情感。
  2. (2) 请对词下片中“明日江郊芳草路,春逐行人去”两句加以分析鉴赏。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早上五盘岭

岑参

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①五盘岭:秦、蜀交界处峻岭、其山道曲折盘旋,故名。 ②出五盘:攀越五盘山道登上山峰。

  1. (1)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2. (2) 蜀道历来以艰险著称,为什么诗人却说“不觉蜀道难”?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清诗,完成小题。

客中闻雁

黄仲则

山明落日水明沙,寂寞秋成感物华。

独上高楼惨无语,忽闻孤雁竟思家。

和霜欲起千村杵,带月如听绝漠笳。

我亦稻粱愁岁暮,年年星鬓为伊加。

  1. (1) 下列对诗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 . 首联第一句写景,山因落日返照显得明亮,水在沙的映衬下显得明澈,营造了一幅明亮澄丽但又萧瑟凄凉的画面。 B . 首联第二句写出作者自身的感受,秋天,城里的自然景物因季节更替渐渐地由生机盎然走向枯萎凋谢,显得空寂寥落。 C . 颔联写作者登上高楼,看到自然景物失去生机,内心凄惨,这时偏偏又听见孤独的大雁发出凄凉的叫声,让作者顿起情思。 D . 颈联第一句实写眼前之景,紧承颔联的雁鸣叙述,雁鸣声伴随着霜露,千家万户都响起了捣衣声,家家为远方的亲人赶制棉衣。 E . 颈联第二句描写大雁在月亮的伴随下发出的凄鸣哀唱,就好像在一望无际渺无人烟的沙漠里传来的悲凉的胡笳声。
  2. (2) 本诗情感丰富,都表达了哪些思想情感?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王充道送水仙花五十枝,欣然会心,为之作咏

黄庭坚

凌波仙子生尘袜,水上轻盈步微月。

是谁招此断肠魂,种作寒花寄愁绝。

含香体素欲倾城,山矾是弟梅是兄。

坐对真成被花恼,出门一笑大江横。

【注】①凌波二句:曹植《洛神赋》:“凌波微步,罗袜生尘。”②山矾(fán):花名,即郑花。白色,极香。

  1. (1) 以下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洛神的形象来写水仙,化静为动,化物为人,表现了水仙的轻盈柔美。 B . 颔联进一步把花人格化,水仙花楚楚动人,仿佛心中带有“断肠魂”,使人为之愁绝。 C . 颈联之所以能拿山矾、梅花来与水仙排序,是因为这三种花都素淡清雅,香远益清。 D . 作者借用水仙花的形象来象征自己高洁的品性,表达了“众人皆浊我独清”的清高。
  2. (2) 纪昀在《书山谷集后》中评价黄庭坚的七言古诗“骨瘦而韵远,格高而力壮”,请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一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对雪

(唐)杜甫

北雪犯长沙,胡云冷万家。随风且间叶,带雨不成花。

金错囊徒罄,银壶酒易赊。无人竭浮蚁 , 有待至昏鸦

【注】①浮蚁:指酒

  1. (1) 下列关于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用“北雪”、“胡云”是因北方多雪,长沙属南方,偶有雪。 B . 颔联写雪随风而飞,间有未落之叶,在雨雪之中诗人不能赏花. C . “金错囊徒罄”句写作者已经囊中羞涩,已经没有买酒的钱了。 D . “银壶酒易赊”是诗家常用语,藏一字于其中,“易”实“不易.
  2. (2) 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
    A . 清新自然 B . 雄起瑰丽 C . 高亢豪放 D . 沉郁顿挫
  3. (3) 结合全诗赏析画线句。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春夕旅怀

崔涂

水流花谢两无情,送尽东风过楚城。蝴蝶梦中家万里,子规枝上月三更。

故园书动经年绝, 华发春唯满镜生。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

【注】①崔涂:唐代诗人,浙江人。公元888年举进士,终生飘泊,自称是“孤独异乡人”,此诗是诗人旅居湘鄂的时候写的。②五湖:春秋时越国大夫范蠡的归隐之处。这里诗人指他的家乡浙江桐庐一代的大好山水。

  1. (1)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 颔联第二句视听结合,子规啼声与三更月色,一声一色,构成一片清冷、凄凉、愁惨的气氛,令人触目伤怀。 B . 颈联“故园书动”写自己长久在外,因而家中的书一直没有被翻动过,充满寥落之意。 C . 诗中前四句都是对春夕之景的描绘,写春景之寥落;后四句重在抒情,抒发了凄婉动人的愁绪。 D . “自是不归归便得,五湖烟景有谁争?”两句运用设问,言外之意是,故乡五湖美好的风光是没有人跟我争的。
  2. (2) 全诗除了浓浓的思乡之情外,还表达了哪些思想感情?请结合诗歌内容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观魏博何相公猎

张祜

晓出禁城东,分围浅草中。

红旗开向日,白马骤迎风。

背手抽金镞,翻身控角弓。

万人齐指处,一雁落寒空。

【注释】①:何相公,即魏博节度使何进滔。《旧唐书》说他“居魏十五年,民安之”。

  1. (1) 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前两句叙事,既点明围猎的时间是清晨,又写出围猎地点禁城东的壮阔场面,为全诗铺写出晨猎的背景。 B . 领联中“红”、“白”二字色彩鲜明耀目,“向日”、“迎风”烘托了晨猎的氛围,为人物的出场做了铺垫。 C . 尾联中的“寒”字,虽有点出时令的作用,但主要在表现高飞鸿雁虽凌绝苍穹,何相公却一箭命中的神奇。 D . 整首诗在选材方面,干净利索地只写一个人物,取材之精确,描写线条之明快,凸显了何相公的惊人绝技。
  2. (2) 这首诗与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题材相似,请简要分析两首诗主人公形象的不同之处。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时牧欲赴官归京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①本诗作于开成四年(839),当时杜牧在宣州(今安徽宣城)为官,即将离任回京;在宣州任判官的裴坦中进士不久,要前往舒州(今安徽潜山)。②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去舒州的必经之处。③清弋江:长江下游支流,在宣州城西。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色调明快,笔触简洁,交代了送行时间和环境,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 B . 颔联通过“云遮寺”“柳拂桥”这些景物,点明了诗人离任归京途中所见的景象。 C . 颈联“君意如鸿”“我心悬旆”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与诗人分别时的不同心境。 D . 尾联写两人同到宣州任职,现在却要各奔东西,抒发了作者与友人离别的依依不舍之情和离任回京、仕途未定的惆怅不安之情。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韵曾吉甫题画屏风

韩元吉

何许江山发兴长,浑疑庐阜对彭郎。

胸中丘壑元萧爽,笔下烟波故渺茫。

落落疏松长映座,冥冥飞雨欲侵床。

冷然已作华胥梦,便有群仙到枕旁。

(注释)①庐阜对彭郎: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②华胥梦:梦境的代称。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写屏风上画作的诗将画面与主观想象结合起来,给人身临其画之感。 B . 面对画面上的江、山,诗人猜出画家画的是庐山对着江中澎浪矶的景色。 C . 江、山是这幅画的两个主要元素,山重在丘山沟谷,江则重在烟波浩渺。 D . 诗人领略了画面疏松的逼真,又感受到了松下有似飞雨入室带来的清凉。
  2.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江上吟

李白

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

美酒樽中置千斛,载伎随波任去留。

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

屈平辞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

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

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注释】①枻,同“楫”,船桨。②沙棠,一种名贵的树木。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头四句,描绘了一个超世绝尘、自由美好的理想化世界,令人向往。 B . 五、六句诗人自比海客,堪称仙人,借黄鹤之典,表达陶然忘机之情。 C . 七、八句将屈原、楚王的两种典型人生做了鲜明的对比,语有警意。 D . 九、十两句,表现了诗人摇笔赋诗时藐视一切、傲岸不羁的形象。
  2. (2) 本诗最后两句,有人认为有消极之嫌,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看法。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题许道宁画[注]

陈与义

满眼长江水,苍然何郡山?

向来万里意,今在一窗间。

众木俱含晚,孤云遂不还。

此中有佳句,吟断不相关。

(注)许道宁:北宋画家。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题画诗写景兼抒情,并未刻意进行雕琢,却能够于简淡中见新奇。 B . 山水是这幅画的主要元素,特别是江水,占据了画面上大部分的篇幅。 C . 诗人透过一扇小窗远距离欣赏这幅画作,领略其表现的辽阔万里之势。 D . 颈联具体写到苍茫暮色中的树木与浮云,也蕴含了欣赏者的主观感受。
  2. (2) 诗的尾联有什么含意?从中可以看出诗人对这幅画有什么样的评价?
阅读下面这两首唐诗,完成问题。

田园乐(二首)

王维

其四

萋萋芳草春绿,落落长松夏寒。

牛羊自归村巷,童稚不识衣冠。

其五

山下孤烟远村,天边独树高原。

一瓢颜回陋巷,五柳先生对门。

  1. (1)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萋萋”“落落”使用叠词,不仅表现了春草的茂盛和青松的高直,而且韵律和谐。 B . “绿”用赏心悦目的颜色、“寒”用诗人的舒适感受来表现诗人生活在此间的愉悦。 C . “山”是远处的山峰,因山下有“远村”;“孤烟”衬托出人,写此处人烟稀少。 D . “独树”“孤烟"相对.“高原”“远村”比邻,营造出孤寂冷清、高远深邃的意境。
  2. (2) “牛羊自归村巷”和“一瓢颜回陋巷”两句分别通过“巷”体现了描写对象怎样的特点?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渡,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①,平海夕漫漫。

【注释】①“迷津欲有问”化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首联选用落叶、大雁、北风等景物,渲染出了寒冷的氛围。 B . 首联刻画景物,颔联抒发思乡之情,正是触景生情的手法。 C . 在古代诗文中,“雁”是可以传递书信的,本诗中的“雁”,取的却是“鸿雁南飞”之意。 D . 颈联是工整的对偶句。“归帆天际看”指作者希望能有船自天际驶来,载自己回家。
  2. (2) 第二联中“隔”字最有表现力?请简要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秋风(其二)

杜甫

秋风淅淅吹我衣,东流之外西日微。

天清小城捣练急,石古细路行人稀。

不知明月为谁好,早晚孤帆他夜归。

会将白发倚庭树,故园池台今是非。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的前四句重在写景,诗人身上所感到的,眼中所见到的,耳中所听到的,天地四方,暮景处处,寒冷凄绝。 B . 第一句直陈题目,写秋风的声响,又以“我衣”二字引人入境,让人似感身上寒意,为全诗奠定基调。 C . 第二句为诗人远望所见,逝水滚滚东流,残日西坠,光线微弱,让人顿生暮年如是、桑榆晚景的感伤。 D . 第三、四两句写秋风起天气清,风中传来声声急促的戍军练兵之声,山高路窄,小径少人行,四周一片寥落。
  2. (2) 有人说,诗歌的后四句诗人抒发思归之情,“悲中有乐,乐而更悲”,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冬至留滞舒州有怀岁旦泊舟平江门外

曹彦约

舒郡惊冬节,吴门忆岁时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

再拜为兄寿,同声念母慈。

穷年终是客,至日始题诗。

[注]①舒州:位于安徽省西南部、皖河上游。岁旦:一年的第一天。②曹彦约:南宋大臣、诗人,江西人。③吴门:指苏州或苏州一带,即诗题中的“平江门外”。岁时:每年一定的季节或时间,此指春节。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天寒城闭早,冻合水行迟”两句,写诗人回忆去年在吴门]时,城门早早关闭,江面结冰,回家的行程被延误的情景。 B . 诗歌标题中的“冬至”交代了诗人写这首诗的时间,“留滞舒州”点明了这首诗的写作地点及缘由。 C . 这首诗采用虚实结合的手法,将对往事的回忆和现实的担忧融为一体,扩大了诗歌的内涵。 D . 诗歌第五句中的“再拜”是古代一种隆重的礼节,是指拜两次,诗中表达的是诗人对兄长的敬意。
  2. (2)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观于舍人壁画山水

王季友

野人宿在人家少,朝见此山谓山晓。

半壁仍栖岭上云,开帘欲放湖中鸟。

独坐长松是阿谁,再三招手起来迟。

于公大笑向予说,小弟丹青能尔为[注]

【注释】尔为:犹言如此。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首句看似平淡,实则言简义丰,“野人”既是身份的自谦,又暗含了一种脱俗的品味。 B . “朝见此山谓山晓”中的“山晓”一词,构词法如同“春晓”,写山中黎明破晓之景。 C . 颈联描写一个独坐松下的人,他被壁画吸引,诗人再三招手示意,他才不舍地站起来。 D . 尾联于舍人的“大笑”,既有对“我”的逗趣之意,也有对自己高超画技的得意之情。
  2. (2) 钟惺在《唐诗归》中评价此诗“看他字字是真,却字字是画”,请结合此诗颔联谈谈你对此评价的理解。
阅读下面这首诗词,完成问题。

秋兴八首•其一

杜甫

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江间波浪兼天涌,塞上风云接地阴。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

寒衣处处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注释】①塞上:指巫山。②故园:此处当指长安。③砧:捣衣石。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首联点明时间地点,用“凋伤”、“萧森”描绘败落景象,气氛阴沉,定下全诗感情基调。 B . 颔联“江间波浪兼天涌”与《登高》“不尽长江滚滚来”一样,都摹写长江汹涌之势,构建雄壮的意境。 C . 颈联与颔联交叉承接,“丛菊”承“塞上”句,“孤舟”承“江间”句,由描写景物转入抒发感情。 D . 尾联中的“砧”,意指妇女制裁棉衣时槌捣衣服的声音,它是古诗中的传统意象,常用以表达游子思乡之情。
  2. (2) 这首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古代诗歌阅读

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杜审言

独有宦游人,偏惊物候新。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

淑气催黃鸟,晴光转绿蘋。

忽闻歌古调 , 归思欲沾巾。

[注]①淑气:和暖的天气。②古调:指陆丞写的诗,即题日中的《早春游望》。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是一首和诗,杜审言与僚友陆某同游唱和,诗人用原唱同题抒发自己宦游江南的感慨和归思。 B . “梅柳渡江春”一句,运用了比喻手法,新春伊始,北方是残冬未消,只能雪里寻梅,遥看柳色,但是到了江南,梅红柳绿,春意盎然。 C . “淑气催黄鸟”一句“黄鸟”即黄莺,又名仓庚,仲春二月“仓庚鸣”,南北皆然,但江南的黄莺叫得更欢,一个“催”字,便突出了这一特点。 D . “晴光转绿藏”一句,由上旬的描写春鸟转为描写水草,晴朗的阳光下绿蘋颜色转深,和上句一样呼应首联中“物候新”。
  2. (2) 江南早春和朋友一起游览风景,本是赏心乐事,但诗人却赏心而不乐,请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一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