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知识点题库

阅读《再别康桥》,回答问题

第一节和最后一节,语意相似,节奏相同,构成回环呼应的结构形式,这对于表达揭示主题起什么作用?开头的“轻轻的”与结尾的“悄悄的”能不能对换?

阅读下面一首新诗,完成两题。

一朵野花

陈梦家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不想到这小生命,向着太阳发笑,

上帝给他的聪明他自己知道,

他的欢喜,他的诗,在风前轻摇。


一朵野花在荒原里开了又落了,

他看见青天,看不见自己的渺小,

听惯风的温柔,听惯风的怒号,

就连他自己的梦也容易忘掉。

1929年1月

  1. (1) 诗歌描写的是荒原上的一朵盛开的野花,认真欣赏诗句,想一想,诗人笔下的野花是个什么样的形象?
  2. (2) 野花的生存态度是诗人所礼赞的。这种生存态度究竟是怎样的,你体会到了吗?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运杨柳的骆驼

公刘

大路上走来一队骆驼,

骆驼骆驼背上驮的是什么?

青绿青绿的是杨柳条儿吗?

千枝万枝要把春天插遍沙漠。

明年骆驼再从这条大路经过,

一路之上把柳絮杨花抖落,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

人们会相信: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

1956年6月13日

  1. (1) 下列对有关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写眼前景用设问起笔,抒写情意着力于“要把”二字。 B . “骆驼骆驼”“青绿青绿”“千枝万枝”这三组叠词,直接表露出了诗人心头的喜悦。 C . “没有风沙,也没有苦涩的气味”,形象写出荒沙大漠经过绿化后的美好情景。 D . “准能把春天追着”,是说春天要来却还没有来到这里。
  2. (2) “跟着它走准能把春天追着”这句中的“追”有何妙处?此句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太阳

艾青

从远古的墓茔

从黑暗的年代

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

震惊沉睡的山脉

若火轮飞旋于沙丘之上

太阳向我滚来……

它以难遮掩的光芒

使生命呼吸

使高树繁枝向它舞蹈

使河流带着狂歌奔向它去

当它来时,我听见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

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

城市从远方

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

于是我的心胸

被火焰之手撕开

陈腐的灵魂

搁弃在河畔

我乃有对于人类再生之确信。

1937年春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阳从远古的墓茔、从人类死亡之流的那边、穿过黑暗的年代而来,诗人借此暗示光明诞生于黑暗和死亡。 B . “冬蛰的虫蛹转动于地下/群众在旷场上高声说话”,暗示了光明的到来将使万物复苏,众生一片欢欣鼓舞。 C . “城市从远方/用电力与钢铁召唤它”,暗示城市人民翘首以盼,将用他们所特有的方式欢迎光明的到来。 D . “陈腐的灵魂/搁弃在河畔”,表明诗人决心从人世苦难的感受中挣脱出来,振奋起来,去追求未来的光明。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以太阳象征光明和未来,讴歌大变革的伟大时代,以满腔激情感染读者,使人们能够预感到一个新的时代就要诞生了。 B . 第一节的中心句是“太阳向我滚来”,前面的修饰成分从时间、方位、情状等方面展现日出时动人心魄、气象恢弘的景象。 C . 诗歌通过坟茔、黑暗、死亡等意象来烘托太阳,通过一系列万物复苏的动态意象来正面烘托太阳,使其象征意义格外鲜明。 D . 诗人运用拟人手法,把以太阳为核心的一串意象有机地组接起来,太阳、高树繁枝、河流、虫蛹、城市等景物都被人格化。
  3. (3) 为什么说这首诗是浪漫主义杰作?试作分析。
  4. (4) 闻一多先生曾经认为“太阳向我滚来”一句不如改为“我向太阳奔去”,其实还是艾青的原句好,试说明理由。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食指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片手的海洋翻动;

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

一声雄伟的汽笛长鸣。

北京车站高大的建筑,

突然一阵剧烈的抖动。

我双眼吃惊地望着窗外,

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一定是

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

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手中。

线绳绷得太紧了,就要扯断了,

我不得不把头探出车厢的窗棂。

直到这时,直到这时候,

我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阵阵告别的声浪,

就要卷走车站;

北京在我的脚下,

已经缓缓地移动。

我再次向北京挥动手臂,

想一把抓住他的衣领,

然后对她大声地叫喊:

永远记着我,妈妈啊,北京!

终于抓住了什么东西,

管他是谁的手,不能松,

因为这是我的北京,

这是我的最后的北京。

1968年12月20日

[注]文化大革.命运动后期,按照毛.泽东的指示,大量城市“知识青年”被有组织的安排离开城市,上山下乡,到农村去劳动、定居。这场带有强制性的运动改写了一代人的命运,使知青一代滋生出文化和政治上的叛逆倾向。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此诗写知青“上山下乡”运动时,诗人自己和其他知青一起挤在列车上与北京告别的情形。这是种依依不舍的情感,跟那时整个大时代的气氛合拍。 B . “这时,我的心变成了一只风筝/风筝的线绳就在妈妈的手中”,写了依依不舍和亲情,这样的儿女情长是真情流露。 C . “剧烈地抖动”的“北京站”,作为“我”的心灵外化,强烈地表现了诗人的感情震动之巨,表现了那种“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情”的茫然与无助。 D . “我的心骤然一阵疼痛 ,一定是/妈妈缀扣子的针线穿透了心胸。”这表现了文学中源远流长的对母爱的眷恋,表露出现实的悲哀与人性的永恒的喟叹。
  2. (2) 这首诗的题目中的“四点零八分”有几层含义?请简要概括。
  3. (3) 最后一段中“抓”字很突出,诗人想抓住什么?为什么“抓”?这个动作表现了当时诗人一种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 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 .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 诗人采用由物到我、由我到物的安排、组织、观察方式,把主体“我”突入到客体中,把冷静的观察和深沉的思考结合起来,使诗作内蕴丰富,引人深思。
  3. (3) “金黄的稻束”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乡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乡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1. (1) 下列对《乡愁四韵》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选取的四组意象极具美感,奔腾的长江、火红的海棠、洁白的雪花、芬芳的腊梅,有动有静,有色有味,作用于人的视觉、嗅觉,独具匠心,别具一格。 B . “家信的等待/是乡愁的等待”一句中,家书连接乡情,信中写满乡愁。家书怎么这样难以等待?“愁”从何来?“愁”因何在?作者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思考。 C . 第二节的“海棠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很容易引发人们对中国古典诗词的相似联想,也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D . 从“醉酒”到“沸血”,说明浓郁的乡愁就像沸腾的热血炙烤着作者的心;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2. (2) 下列对《乡愁四韵》在艺术特色上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情以象抒,情感真挚。诗人依次选用了四个极具中国特色和个性风格的意象,多侧面、多角度地抒发了诗人久积于心、耿耿难忘的乡愁情结。 B . 本诗联想自然,环环相扣。诗人化抽象为具体,比如第一节由“长江水”联想到“酒”,由“酒”联想到“醉酒的滋味”,再由“醉酒的滋味”联想到“乡愁的滋味”。这些联想从属于“乡愁”而又突出“乡愁”,使人们对“乡愁”有具体而明确的感受。 C . 本诗质朴典雅,意蕴丰富。诗人的语言自然如水流,通篇使用比拟的修辞手法,使读者真切地感受到乡愁弥漫于诗人生活的点点滴滴中。字字贴切,句句传神。 D . 本诗无理而妙,富于别趣。诗人在选用量词时独具匠心,比如“张”本来不能形容“海棠红”,但诗人用“张”来强调“红”,以突出“红”的鲜艳灿烂。看似无理,实为诗心。
  3. (3) 诗人为什么选取“长江水”这一意象来表达乡愁?请简要分析。
  4. (4) 闻一多提出诗歌讲求“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请你简要分析本诗是如何体现这“三美”的。
阅读李瑛的《黄河落日》,回答后面的问题。

等了五千年

才见到这庄严的一刻

在染红一座座黄土塬之后

太阳,风风火火

望一眼涛涌的漩涡

终于落下了

辉煌地、凝重地

沉入滚滚浊波

淡了,帆影

远了,渔歌

此刻,大地全在沉默

凝思的树、严肃的鹰

倔强陡峭的土壁

蒿艾气息的枯黄的草色

只有绛红的狂涛

长空下,站起又沉落

九万面旌旗翻卷

九万面鼙鼓云锣

一齐回响在重重沟壑

颤动的大地

竟如此惊心动魄

醉了,洪波

亮了,雷火

辛勤地跋涉了一天的太阳

坐在大河上回忆走过的路

历史已成废墟

草滩、爝火

峥嵘的山,固执地

裸露着筋络和骨骼

黄土层沉积着古东方

一个英雄民族的史诗和传说

远了,马鸣

断了,长戈

如血的残照里

只有雄浑沉郁的唐诗

一个字一个字

像余烬中闪亮的炭火

和浪尖跳荡的星星一起

在蟋蟀鸣叫的苍茫里闪烁

  1. (1) 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
  2. (2) 诗中“庄严的一刻”指的是哪一刻?
  3. (3) 诗中的“落日”象征什么?
  4. (4) 下列各项中对诗文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太阳”象征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 . 黄河上的帆影、远去的渔船、沉默的大地以及凝思的树、严肃的鹰、陡峭的土壁、充满气息的蒿艾、枯黄的草、绛红的狂涛等意象,动静对比,色彩纷呈。 C . “九万面旌旗”在中华大地上翻卷,“九万面鼙鼓云锣”在中华大地响彻,场面描写雄浑壮阔,以惊心动魄的力量撼动着大地。 D . 诗人通过马鸣的远去,长戈的断裂,暗示战火硝烟的时代已经过去。
下列对课文《红烛》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人一落笔便超越了古典诗词,他把“红烛”和诗人区别开来,没有把自我直接投入到令人欣羡的红烛中去。 B . 诗人用了整整七个诗节来抒写他对红烛的感受。从总体上看,他主要抓住了红烛的两个显著特征:自焚与流泪。 C . 对红烛悲剧性命运的疑虑也是诗人不曾直接融入自我的现实原因。严谨审慎的闻一多从不会不经理性的思考而轻率地将他物呼为同类。 D . “红烛啊!‘莫问收获,但问耕耘。’”这既是对全诗所感受到的红烛精神的总结,又是诗人对个体价值失落的哀思之集中抒发。
下面这首诗在比赛中获奖,请说明三条获奖理由。

春日随笔

此刻,到处都是灿烂春光

阳光

温暖的洒在身上

就是冬日里最怀念的模样

这村庄

有太多的花海清香

如同儿时梦境里新鲜的芬芳

还有晚上头顶的皎洁月亮

不要让记忆泛黄

多回来走走与牵挂你的人分享

生活不止有诗和远方

还有三春晖的旧衣裳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下列小题。

乡愁四韵

余光中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酒一样的长江水

醉酒的滋味

是多愁的滋味

给我一瓢长江水啊长江水

给我一张海棠紅啊海棠红

血一样的海棠红

沸血的烧痛

是乡愁的烧痛

给我一张海棠红啊海棠红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信一样的雪花白

家信的等待

是多愁的等待

给我一片雪花白啊雪花白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母亲一样的腊梅香

母亲的芬芳

是乡土的芬芳

给我一朵腊梅香啊腊梅香

(一九七四年三月)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本诗依次选用四个极具特色的不同景物来抒发诗人久积于心、久久难忘的乡愁情结。 B . 第二节的“海紫红”和第四节的“腊梅香”极富古典韵味,含蓄而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传统文化的留恋和热爱。 C . 第三节的“雪花白”摹色绘心,以雪花的晶莹别透、洁白无瑕隐喻了游子对祖国母亲的赤子之心和挚爱之情。 D . 从“醉酒”到“沸血”,从“家信”到“母亲”,表现了诗人情感渐趋冷静与理性的变化过程。
  2. (2) 下列对本诗与《乡愁》在内容与艺术特色上的比较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两首诗歌都是乡愁诗,都表现出特定时期与特定地理条件下所具有的思乡之情和民族情感。 B . 两首诗歌中的意象单纯而有张力,邮票、船票等意象侧重于象征,红海棠、白雪花等意象侧重于写实。 C . 在意象组合上,《乡愁》以时间为线索,意象间有递进意味;而本诗则采用并列的意象组合。 D . 《乡愁》不刻意锤字炼句,语言质朴浅显;而本诗则以逆常悖理的语言达到意想不到的诗美、诗味。
  3. (3) “长江水”这一意象发人深思,说说诗人为什么会选取它来表达乡愁。
下列诗句朗读节奏有错误的一项是(    )
A . 吐出/你的心/来比比,可是/一般/颜色 B . 也救出/他们的/灵魂,也捣破/他们的/监狱 C . 灰心流泪/你的果,创造光明/你的因 D . 莫/问/收获,但/问/耕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 (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 (2) 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3. (3) “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4. (4) 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下列对《沁园春•长沙》这首词的用字的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其中“遍”字写出了红之广,“染”字则活画了岳麓山一带枫林的红色仿佛人工染成的。 B .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其中"透"字写出江水碧绿清澈和江水满溢之状,“争”活现出千帆竞发的热烈场面。 C . “鹰击长空”的“击”字准确地描绘出苍鹰展翅、矫健勇猛的雄姿。 D . “鱼翔浅底”的“翔”字精当地描绘出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状态。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水调歌头·游泳

毛.泽东

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今日得宽馀。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

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1. (1) 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作者用“长沙水”和“武昌鱼”来指代长沙和武汉,意趣盎然地叙述了行踪。“才”和“又”互相呼应,表现了时间的短暂和行程的紧促。 B . 作者通过写在长江中游泳的感受,抒发了革命豪情,讴歌了我国人民改造山河、建设祖国的伟大业绩。 C . 词的上片写游泳,表达情怀;下片重点写改造长江的宏伟图景。作者的展望如今已经变成了现实。 D . 作者发挥艺术想象力,运用丰富的联想来抒发豪情,描绘国家的建设图景,具有极强的现实主义风格。
  2. (2) “万里长江横渡,极目楚天舒”两句中,“舒”字用得最好极具表现力,试作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太阳吟

闻一多

太阳啊,刺得我心痛的太阳!

又逼走了游子底一出还乡梦。

又加他十二个时辰底九曲回肠!

太阳啊,火一样烧着的太阳!

烘干了小草尖头底露水,

可烘得干游子底冷泪盈眶?

太阳啊,六龙骖驾的太阳!

省得我受这一天天底缓刑,

就把五年当一天跑完那又何妨?

太阳啊——神速的金乌——太阳!

让我骑着你每日绕行地球一周,

也便能天天望见一次家乡!

太阳啊,楼角新升的太阳!

不是刚从我们东方来的吗?

我的家乡此刻可都依然无恙?

太阳啊,我家乡来的太阳!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

唉!我也憔悴的同深秋一样!

太阳啊,奔波不息的太阳!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

啊!你我的身世一样地不堪设想!

太阳啊,自强不息的太阳!

大宇宙许就是你的家乡罢。

可能指示我我底家乡底方向?

太阳啊,这不像我的山川,太阳!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

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

太阳啊,生命之火底太阳!

但是谁不知你是球东半底情热,

同时又是球西半底智光?

太阳啊,也是我家乡底太阳!

此刻我回不了我往日的家乡,

便认你为家乡也还得失相偿。

太阳啊,慈光普照的太阳!

往后我看见你时,就当回家一次;

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

【注释】①作于诗人1922年在美国留学期间。

文本二:

在中国传统诗歌里,“太阳”大多作为自然背景中的一个有机元素存在,是自然整体性质的一个符号,并未取得与抒情主人公的平等地位。曾经热衷于西方浪漫主义诗歌的闻一多抛弃了这个传统,他将“太阳”从宇宙中抽取出来,在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宇宙对于太阳,倒仿佛是它难以返回的“家乡”,这种取象、立象方式,无疑是对中国诗歌传统的一大开拓性贡献。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开篇写太阳“刺得我心痛”,诗人清晨醒来,怨恨太阳惊扰了自己的乡梦,让自己陷入苦痛之中。 B . 太阳兼有“球东半底情热”与“球西半底智光”,诗人由物悟理,有了太阳的慰藉,便觉他乡是故乡。 C . “你也好象无家可归似的呢。”诗人把太阳视为同病相怜的知己,向它倾吐自己内心的苦恼。 D . “北京城里底官柳裹上一身秋了罢?”诗人身在异国,遥想北京秋天的景象,凸显对家乡的思念。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十二节,每节三句,一韵到底,有整齐的建筑美和极富和谐的音乐美,给人以极大的震撼。 B . “可烘得干游子的冷泪盈眶?”巧妙地运用了一个反问,更能体现出诗人的游子心情,增强了感染力。 C . “六龙骖驾”“神速的金乌”以远古神话再现太阳的风采,丰富了诗歌意象,拓展了诗歌意境。 D . “这里的风云另带一般颜色/这里鸟儿唱的调子格外凄凉”,是视觉与听觉、静与动、实与虚的完美结合。
  3. (3) 请分析“我的家乡不在地下乃在天上”的含意。
  4. (4) 文本二说诗人将“太阳”置于“与自己平等的地位上互相对话”,请结合文本一谈谈诗歌是如何表现这一特点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神女峰

舒婷

在向你挥舞的各色花帕中

是谁的手突然收回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

当人们四散离去,谁

还站在船尾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

江涛

高一声

低一声

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

人间天上,代代相传

但是,心

真能变成石头吗

为眺望远天的杳鹤

错过无数次春江月明沿着江岸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

正煽动新的背叛

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

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

(注)神女峰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城以东,是巫山十二峰之一,传说神女是一个忠贞于爱情的贫家渔女,盼夫未成化成石人。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神女峰引得人们驻足瞻望,诗人选取了向神女峰挥舞花手帕的游客,将镜头对准他们。 B . “紧紧捂住了自己的眼睛”说明诗人被神女峰的神奇秀美震撼而非常激动。 C . “江涛/高一声/低一声”指江水的澎湃,其实指的也是诗人内心的澎湃,引出了下文的反思。 D . 诗歌反映了诗人对自由和解放的追求,对女性生命价值的思考,批判了约束女性的旧道德。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全诗写景与抒情完美融合,基本不着标点,形式自由,“江涛/高一声/低一声”展现了十足的韵律感。 B . “衣裙漫飞,如翻涌不息的云”中,对衣裙这个意象的描写凸显了诗人独处时环境的安静、冷清。 C . “但是,心/真能变成石头吗”这一疑问发人深省,正表达了诗人对神女峰传说中蕴含的价值的批判。 D . “金光菊和女贞子的洪流”中的“金光菊”和“女贞子”既指长江两岸的植物,又象征着新时代女性新思想的觉醒。
  3. (3) 请简要分析“与其在悬崖上展览千年/不如在爱人肩头痛哭一晚”表达的情感。
  4. (4) 善于把具有鲜明反差的意象组合在一起是本诗的一大特色,请举出两例并分析这种组合的作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死水

闻一多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清风吹不起半点漪沦。

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

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也许铜的要绿成翡翠,

铁罐上锈出几瓣桃花。

再让油腻织一层罗绮,

霉菌给他蒸出些云霞。

让死水酵成一沟绿酒,

飘满了珍珠似的白沫。

小珠们笑声变成大珠,

又被偷酒的花蚊咬破。

那么一沟绝望的死水,

也就夸得上几分鲜明。

如果青蛙耐不住寂寞,

又算死水叫出了歌声。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

这里断不是美的所在。

不如让给丑恶来开垦,

看它造出个什么世界。

  1. (1) “这是一沟绝望的死水”中“绝望”一词的含义和作用是什么?
  2. (2) 如何理解“不如多扔些破铜烂铁,爽性泼你的剩菜残羹”?
  3. (3) “丑恶”指什么?如何理解“造出个什么世界”?
  4. (4) 闻一多创作诗歌讲究“三美”,即“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本诗就体现了他的“三美”主张,请举例分析其中的一美。
阅读下面诗歌,回答问题。

良宵

昌耀

放逐的诗人啊

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

这新嫁娘的柔情蜜意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这使月光下的花苞

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

但即使是这样的雨夜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

是的,全部属于我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

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

而我的爱情却如夜色一样羞涩

啊,你自夜中与我对语的朋友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放逐的诗人啊/这良宵是属于你的吗”,这似是对他者的诘问,又如同喃喃自语;既点出了诗人被放逐的处境,又表现出对命运的思索。 B . “我的手指染着细雨和青草气息”,写在一个小雨霏霏的夜晚,青草散发着清香,诗人受伤的心灵被大自然拥抱着、安慰着。 C . “但不要以为我的爱情已生满菌斑/我从空气摄取养料,经由阳光提取钙质”,“爱情”不会因放逐而心灰意冷,诗人经历了命运的折磨,仍能在空气和阳光中获得新生。 D . 本诗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爱情诗,诗人所抒发的不仅是爱情的情感,也是借“爱情”表达自己对当年被流放所遭遇苦难经历的回忆与哭诉。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不,今夜没有月光,没有花朵,也没有天鹅”,一连用了四个否定词,对浪漫的想象进行了否定,再次暗示了自己身处困境的遭遇。 B . “也完全是属于你的吗/是的,全部属于我”,对白是本诗的主要形式,诗人面对“朋友”的又一次提问,给出了更坚定更豪迈的回答。 C . “我的须髭如同箭毛”,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同时以华丽清新的笔调,表达了诗人不屈服于命运的刚毅情怀。 D . “请递给我十指纤纤的你的素手”,化用古诗中的“纤纤擢素手”,这既是诗人对爱情的真挚与渴望,也是对自己命运的更高呼求。
  3. (3) 本诗在抒情时,多次进行诗人和“朋友”之间的人称变换,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4. (4) 本诗在网上的通行版本中,没有“这在山岳、涛声和午夜钟楼流动的夜是属于你的吗/这使月光下的花苞/如小天鹅徐徐展翅的夜是属于你的吗”三句。你认为这三句话的存在是有必要的吗?请结合诗歌谈谈你的看法。
朗读《致云雀》节选,完成下题。

你好啊,欢乐的精灵!

你似乎从不是飞禽,

从天堂或天堂的邻近,

以酣畅淋漓的乐音,不

不事雕琢的艺术,倾吐你的衷心。

向上,再向高处飞翔,

从地面你一跃而上,

像一片烈火的轻云,

掠过蔚蓝的天心,

永远歌唱着飞翔,飞翔着歌唱。

  1. (1) 诗歌第一节,以一声喜悦的问候开篇,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2. (2) 诗歌第二节,描写了云雀的哪些方面?主要表现了云雀怎样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