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 知识点题库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小题

雨巷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丁香一样的颜色/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在雨中哀怨,/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 /默默行着,冷漠,凄清,又惆怅。

                                她静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她飘过 /像梦一般地,/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一枝丁香地,/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到了颓圮(pi匹)的篱墙。/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消了她的颜色,/散了她的芬芳,/消散了,甚至她的/太息般的眼光./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飘过/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


代赠  李商隐

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

  1. (1) 对诗歌品悟有误的一项是(   )

    A . 整首诗将象征主义手法与中国古典诗歌意象完美结合,凄清宛转,朦胧恍惚。 B . 整首诗体现出多愁善感的气质,充满了失望和迷惘的情绪,让人肝肠寸断。 C . 诗人以“雨巷”为题,含蓄的揭示出了内心的苦闷、惆怅以及对理想的渴望。 D . 诗中运用了复沓、叠句冯手法,营造出回环往复的旋律感和宛转悦耳的音乐性。
  2. (2) 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渴望见到情人但又不得见、心情复杂、失望而孤寂的主人公形象。 B . “楼上黄昏”,点明时间是薄暮时分,地点在高楼之上,离愁与相思的情愫暗寓其中。 C . 蕉心未展的芭蕉,团结的丁香花,共同对着黄昏时清冷的春风,此处仅为景物实写。 D . 这首诗寓情于景,抒情色彩浓厚,情景跃然纸上,读来令人缠绵回肠,回味无穷。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题。

冰凉的夕阳

桑恒昌

断脐

从我的脚下

蜿蜒到母亲坟前

攥满满一把土

直至攥出我的体温

继而

攥出我的心跳

若掘地为井

一定会得到

母亲为我

积攒了四十年的乳汁

离墓地越来越远了

母亲怀中

从春抱到夏

从夏抱到秋的蒲公英

还翩翩地追在后面

后面的后面

伸手可及

是冰凉的夕阳

  1. (1) 对这首小诗解读有误的一项是(    )
    A . 第一节诗中,诗人人到中年,却设想自己是一个“断脐”的婴儿,“断脐”延伸到母亲的坟前,减少了时空跨度,缩短了母子之间的距离。 B . 第二、三节诗中,诗人祭扫于坟前,“攥土”攥出体温和心跳;母亲长眠于地下,积攒下四十年的乳汁:奇特的想象,状写了儿子对母亲的爱。 C . 题目“冰凉的夕阳”是全诗抒情的线索,夕阳是冰凉的,诗人的心也是冰凉的,全诗感情的基调是哀婉悱恻的。 D . 第四节诗中,诗人以夕阳下的“蒲公英”“翩翩地追”暗示母子亲情永远相连。
  2. (2) 在诗歌的结尾,诗人说“伸手可及/是冰凉的夕阳”,“夕阳”给人的印象一般是温暖的,是遥远的,为什么诗人说夕阳是“冰凉的”,是“伸手可及”的?
  3. (3) 仿照下面画横线的句子,另写两个句子,使之与画线的句子构成一组排比句,并与首句尾句相照应。

    一首好诗,往往只给你一缕春风,就能叫你去想象春天的清新;好诗总是能最大限度地刺激和调动你的想象。

阅读下面这首现代诗,完成小题。

偶  成

戴望舒

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

古旧的凝冰都哗哗地解冻,

那时我会再看见灿烂的微笑,

再听见明朗的呼唤——这些迢遥的梦。

这些好东西都决不会消失,

因为一切好东西都永远存在,

它们只是像冰一样凝结,

而有一天会像花一样重开。

1945年5月31日

  1. (1) 下列对诗歌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二句中“古旧的凝冰”喻指中华民族因历史悠久和专制暴政而被冻结、窒息的生命力。 B . 诗歌第一节给出想象中的美好情境,第二节再写其中道理,这种结构使传达的信念更富说服力和感染力。 C . 诗歌通过抒写“如果生命的春天重到”的“梦”,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深情呼唤和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念。 D . 不同于《雨巷》的创作,《偶成》在低回徘徊和飘忽凄美中,更多地流露着欣喜、希望与坚定。
  2. (2) 诗人通过抒写“梦”来表达怎样的思想感情?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下面小题。

求乞的女孩,阳光跪在你面前

张烨

淡黄的长发披散着

宛如玉蜀黍的缨穗遮掩

珍珠般的脸盘

为着小小的愿望

你低垂着稚嫩的脖颈

默默地跪在阳光下

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

就像树跪在落叶的苦难面前

选自《诗人之恋》,花城出版社1986年版

  1. (1)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珍珠般的脸盘”,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与下文“稚嫩的脖颈”一同刻画了一个幼小可爱的生命。 B . 诗歌前六行,诗人用工笔描绘阳光下跪着求乞的女孩,观察细致,感受深切 C . “你是否觉得阳光也跪在你面前”,诗人用拟人手法写跪着的阳光,构思大胆新奇。 D . 在这首诗中,“阳光”与“女孩”“落叶”形成强烈的对比,然而诗中的“女孩”却是“阳光”的衍生物,就像树和落叶一样。阳光则是女孩的“上帝”,是“母体”。
  2. (2) 诗歌中的“跪”字,极富情感穿透力,请分析其作用,并探讨其深刻内涵。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写给当炮兵的儿子

丁    芒

信里先不寄家乡一撮土,

也不寄亲友故旧的叮咛,

不寄屋前杏花三两瓣,

不寄水井旁的笑语殷殷。

既然跨出了家乡的门槛,

既然帽子缀上了红星,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

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

我只寄你一缕硝烟,

和电一样的刀光,霞一样的血影,

寄给你,我的战友的雄姿,

寄给你,战壕里泥土的温馨。

也寄给你春天的溪流,

饮饱冰雪的柳芽已经发青,

寄给你雷霆似的脚步,

寄给你汗气熏蒸的白云。

让你去把握革命未来的节奏,

让你去呼吸时代飞迸的火星,

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

让千山万水都来向你叮咛。

你再去寻觅家乡的云树,

像从百花园中采一朵芳馨,

你才会有深沉壮阔的爱,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

(选自《解放军文艺》1981年第5期,有删改)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第一节中的四个“不寄”,意味着儿子参军后曾写信表达对家的思念,诗人让他放下这种思绪。 B . “你还是收拾起纤细的锚链,把心儿碇泊在祖国边境”,诗人委婉告诫儿子要踏下心来保卫祖国边疆。 C . 第三节和第四节都写到要“寄”什么,但内涵有所不同,第三节侧重激励儿子要有军人的血性。 D . “激发你炮弹样饱孕着的热情”中的“炮弹”体现了儿子的军种,暗示儿子要做一名技术过硬的炮兵。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开始说“不寄”,接下来又说“寄”,在“寄”与“不寄”的鲜明对比中,表达了深沉的情怀。 B . 与“寄”和“不寄”搭配的多为抽象的名词或形容词,这就增强了让读者求索回味诗意的情味。 C . 诗人开始说不给儿子寄家乡的什么,最后却让儿子“寻觅家乡的云树”,形成矛盾纠结的呼应。 D . 诗歌每四句构成一节,不少地方又反复某个词以连带一组句子,强化了诗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3. (3) 如何理解“让辽阔的国土贴紧你的胸膛”?
  4. (4) 诗歌采用家书的形式有什么好处?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我是—条小河

冯至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

你无心把你彩霞般的影儿投入了河水的柔波。

我流过一座森林,

柔波便荡荡地把那些碧绿的叶影儿

裁剪成你的衣裳。

我流过一座花丛,

柔波便粼粼地把那些彩色的花影儿

编织成你的花冠。

最后我终于流入无情的大海,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吹折了花冠,击碎了衣裳!

我也随着海潮漂漾,漂漾到无边的地方;

你那彩霞般的影儿,也和幻散了的彩霞一样!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是一条小河,我无心从你的身边流过”,诗句隐喻“一见钟情”,这位姑娘使诗人钟情。 B . ”海上的风又厉,浪又狂”,此诗句寄寓了对社会丑恶现实与人们险恶心机的批判。 C . “小河”流过“森林”,淌过”花丛”,最终归于大海,大海暗喻风平浪静的理想社会现实。 D . 借自然景物“大海”的厉风狂浪,暗示社会的险恶,从而造成“我”与恋人情爱的悲剧。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借小河流动和映入河水岸边自然景物的变化,象征时间空间变易,从而反衬”我”感情不变。 B . 岸景幻化为恋人的“衣裳”和“花冠”与最后被“吹折”击碎”幻散”等词的运用产生了浓烈意境和诗情,体现了诗人用心。 C . 本诗以自由体的形式写爱情诗,诗行、诗节和诗韵的安排都服从于抒情的需要,既自由舒展又有形式约束。 D . 本诗语言特点为注意遣词用字,如“荡荡”粼粼”等叠字,形成轻柔的旋律;爱用对比,显得韵味悠长。
  3. (3) 简述诗作的抒情线索。
  4. (4) 简析诗作比拟手法的抒情作用。
阅读下面这首新诗,完成各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解说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富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地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D .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2. (2) 赏析诗句“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而你们,站在那儿,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作为抒情诗《峨日朵雪峰之制》与《红烛》的抒情方式有较大不同,请试谈一二。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边界望乡

洛夫

说着说着

我们就到了落马洲

雾正升起,我们在茫然中勒马四顾

手掌开始生汗

望远镜中扩大数十倍的乡愁

乱如风中的散发

当距离调整到令人心跳的程度

一座远山迎面飞来

把我撞成了

严重的内伤

病了病了

病得象山坡上那丛凋残的杜鹃

只剩下唯一的一朵

蹲在那块“禁止越界”的告示牌后面

咯血。而这时

一只白鹭从水田中惊起

飞越深圳

又猛然折了回来

而这时,鹧鸪以火发音

那冒烟的啼声

一句句

穿透异地三月的春寒

我被烧得双目尽赤,血脉贲张

你却竖起外衣的领子,回头问我

冷,还是

不冷?

惊蛰之后是春分

清明时节该不远了

我居然也听懂了广东的乡音

当雨水把莽莽大地

译成青色的语言

喏!你说,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

故国的泥土,伸手可及

但我抓回来的仍是一掌冷雾

后记:

1979年3月中旬应邀访港,十六日上午余光中兄亲自开车陪我参观落马洲之边界,当时轻雾氤氲,望远镜中的故国山河隐约可见,而耳边正响起数十年未闻的鹧鸪啼叫,声声扣人心弦,所谓“近乡情怯”,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境吧。

【注释】洛夫,台湾诗人。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手掌开始生汗”传达的是一种紧张的情绪,表达的是渴望看见却又害怕看见的心态 B . 白鹭“飞越深圳/又猛然折了回来”写出了诗人渴望飞到故国而不得的无可奈何的哀痛。 C . “惊蛰之后是春分”借传统节令,在时空和心理距离上营造出“伸手可及”的家乡氛围。 D . “福田村再过去就是水围”一步步逼近故国的泥土,表明游子的故乡便是广袤的祖国大地。
  2. (2) 洛夫说“慎选语言,并进而将其锤炼成精粹而鲜活的意象”诗人是如何使其意象精粹而鲜活的?请结合诗中两处画线的诗句简要分析。
阅读

(甲)                            (乙)                      (丙)

大堰河,已死了,               我听见回声,来自山谷和心间   《积雨辋川庄作》

她死时,乳儿不在她的旁侧。     以寂寞的镰刀收割空旷的灵魂         王维

大堰河,含泪的去了!           不断地重复决绝,又重复幸福    积雨空林烟火迟,

同着四十几年的人世生活的凌侮, 终有绿洲摇曳在沙漠            蒸藜炊黍饷东菑。

同着数不尽的奴隶的凄苦,       我相信自己                    漠漠水田飞白鹭,

同着四块钱的棺材和几束稻草,   生来如同璀璨的夏日之花        阴阴夏木啭黄鹂。

同着几尺长方的埋棺材的土地,   不凋不败,妖治如火            山中习静观朝槿,

同着一手把的纸钱的灰,         承受心跳的负荷和呼吸的累赘    松下清斋折露葵。

大堰河,她含泪的去了。         乐此不疲                      野老与人争席罢,

……                            ……                         海鸥何事更相疑。

注释:辋川庄:在今陕西蓝田终南山中,是王维隐居之地。菑(zī):已开垦一年的土地,这里泛指田亩。

  1. (1) “悲悯下层人民的困苦,忧伤祖国的命运”是艾青早期诗作的主要内容。结合甲诗写出节选段的诗名和内容。

    题目:

    内容:

  2. (2) 下面两小题任选一题。

    ①乙诗是印度诗人 写的。其中与这首诗相关的一句是(a死如秋叶般静美   b树木求他天空的寂寞 )

    ②“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从诗歌的题材来看,丙诗属于(a边塞行旅b山水田园 )类,按诗歌体裁分,属于律诗,请写出这首诗的颈联。

  3. (3) 阅读丙诗,从“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两句中,我们仿佛看到:在一片广漠空旷的水田之上,白鹭翩翩飞舞;在之中,。画面开阔而深邃,意境和谐而又生机勃勃。
  4. (4) 有人说,丙诗表达了诗人对幽雅清淡的禅寂生活与辋川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的热爱,也有人说这首诗表现了诗人隐居山林、脱离尘俗的闲情逸致。你是怎么认为的?请从诗中举出一例简要分析,加以印证。
阅读下面诗歌,完成问题。

立在地球边上放号

郭沫若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啊啊!好幅壮丽的北冰洋的晴景哟!

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来要把地球推倒。

啊啊!我眼前来了的滚滚的洪涛哟!

啊啊!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啊啊!力哟!力哟!

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

  1. (1) 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运用的通感的手法写出了空中的壮阔景象,写出了诗人极目远望的开阔眼界。 B . 诗人紧扣“立在地球边上”这一着眼点,借助丰富的想象,把地球北极的北冰洋和居于地球腹地的太平洋联结起来。 C . “无数”“无限”这些词语,写出了具有异乎寻常的规模、威力的自然形象,显示出它们的宏伟、壮观和伟力。 D . 这首诗的主体形象是横跨两大洋的巨人,也是诗人的自我形象。表达了诗人渴望破坏旧世界、创造新世界的热情和决心。
  2. (2) 本诗开篇写了自然景色,有什么特征?有何作用?
  3. (3) 请你联系全诗,说说这首诗的最后一句“力的绘画,力的舞蹈,力的音乐,力的诗歌,力的律吕哟!”有什么深刻的含意。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发   现

闻一多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

我来了,不知道是一场空喜。我会见的是噩梦,哪里是你?

那是恐怖,是噩梦挂着悬崖,那不是你,那不是我的心爱!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我问:拳头擂着大地的赤胸,

总问不出消息,我哭着叫你,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

  1. (1) 诗人借助哪些意象描写自己的发现的?这些意象说明了什么?
  2. (2) 为什么作者要一再重复“我来了”“那不是你”?
  3. (3) “噩梦”本来就够压心的了,为什么作者还要说“噩梦挂着悬崖”?
  4. (4) 下面对诗句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 . “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对’”——诗人怀着美好的希望自美国返回,但看到的却不是理想中的祖国,因此“迸着血泪”,痛心到了极点。 B . “我来了,因为我听见你叫我;鞭着时间的罡风,擎一把火”——前一句表达了诗人听到祖国召唤,要为建设祖国而奋斗的感情,“时间的罡风”“火”都比喻返回祖国的急切心情。 C . “我追问青天,逼迫八面的风”——“追问”的内容是祖国为什么会变得如此黑暗,“逼迫”表达诗人急于知道这原因的心情。 D . “呕出一颗心来,你在我心里!”这句诗表达了诗人热爱祖国和希望把祖国建设得美好的赤胆忠心。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炉中煤

郭沫若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

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祥!

啊,我年青的女郎!

你该知道了我的前身?

你该不嫌我黑奴卤莽?

要我这黑奴的胸中,

才有火一样的心肠。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想我的前身

原本是有用的栋梁,

我活埋在地底多年,

到今朝才得重见天光。

啊,我年青的女郎!

我自从重见天光,

我常常思念我的故乡。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

燃到了这般模样!

  1. (1) 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我不辜负你的殷勤,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殷勤”是殷切之意,写祖国对诗人的关爱。“我不辜负你的殷勤”是说诗人热爱祖国,愿报国济民。“你也不要辜负了我的思量”是说,游子思念家国,更希望家国也体会到他的爱,两者心心相印。 B . 诗的第二节从煤的外形与内心的比较,进一步诉说自己的衷情,表白自己虽然卤莽直率,但胸怀中却有“火一样的心肠”。 C . 诗的第三节交代煤的来历出身,隐喻自己怀才不遇,报国无门的愤懑。 D . 诗的第四节进一步说出自己的心愿。“自从重见天光”隐喻革命将起的中国;“燃到了这般模样”,表达了诗人渴望为祖国献身的精神。
  2. (2) 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这首诗采用拟人的手法,用“炉中煤”的口吻向“心爱的人儿”——祖国倾诉衷肠,抒发了对祖国强烈的热爱之情,表达了甘愿为祖国献身的愿望。 B . 诗人把祖国比喻成“年青的女郎”,把自己比喻成为年青女郎燃烧的“炉中煤”。通过“炉中煤”对年青女郎倾诉衷情,表达出诗人对祖国的眷恋深情。 C . 诗人运用浪漫主义的独特想象,以煤自况,表明诗人虽然地位和人格卑贱,但愿意积极进取、以身许国,表现了当时知识分子的自我觉醒。 D . “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要我这黑奴的胸中,才有火一样的心肠”等诗句,生动形象地塑造了炉中煤”的忠贞形象,贴切地表达了诗人真挚、热烈的思想感情。
  3. (3) “啊,我年青的女郎!”这句话反复出现,造成了什么效果?首尾两节的呼应又有何作用?
  4. (4) 怎样理解“炉中煤”的前身、过去和今朝?“炉中煤”今朝的心理如何?
下列语句朗读节奏错误的一项是(   )
A . 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 B .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C . 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 D . 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金黄的稻束

郑敏

金黄的稻束站在

割过的秋天的田里,

我想起无数个疲倦的母亲,

黄昏的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

收获日的满月在

高耸的树巅上,

暮色里,远山

围着我们的心边

没有一个雕像能比这更静默。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你们

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

秋天的田里低首沉思,

静默。静默。历史也不过是

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

而你们,站在那儿,

将成为人类的一个思想。

【注释】本诗选自《诗集1942—1947》,作者郑敏是40年代后期出现的“中国新诗派”(也叫“九叶派”)的代表诗人之一。

  1. (1)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金黄的稻束站在/割过的秋天的田里”一句涉及的时间,从全诗看,除了“秋天”外,还隐指“暮色”降临之前。 B . “黄昏路上我看见那皱了的美丽的脸”,把“皱”与“美丽”并列,寓有讴歌母亲的劳动和感叹时光流逝之意。 C . “历史也不过是/脚下一条流去的小河”,这实际上就是稻束“低首沉思”的内容。 D . “你们/在这伸向远远的一片……”的诗句中,“你们”指诗歌的主要形象“金黄的稻束”。
  2. (2) 下面对这首诗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诗歌以“金黄的稻束”为中心形象展开联想。通过稻田、路上、天空、远山等空间性的位移变化,传达一个时间性的主题——对劳动中生命力的消逝的沉思。 B . 诗歌赋予“金黄的稻束”以积极、强烈的视觉印象和消极、“静默”无言的听觉感受,意在利用两者的不协调,把关注点从外在画面转向内在的生命感受。 C . “金黄的稻束”、“收获日的满月”等形象都具有圆满意味,但诗歌未写收获日的快慰和满足,却引人思考劳动者母亲的“疲倦”。 D . “肩荷着那伟大的疲倦”一句中的主体,应该是美丽的母亲,而不是如雕像一样站在“秋天的田里”沉思的“稻束”。
  3. (3) 诗中“稻束”与“母亲”有哪些相同点,请简要分析。
试推敲“鹰击长空”“鱼翔浅底”句中“击”和“翔”的精妙之处。
这首词为我们塑造了少年毛.泽东什么样的形象?
这首词上阕写暮秋景色,词中哪些词语突出了秋色之深?
阅读下列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漫江碧透,百舸争流。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

  1. (1) 前三句点明了全词所写的时节是,地点是
  2. (2) 加粗的“看”涉及的范围从第句到第句,这样的词在诗词中称为
  3. (3) 加粗的“看”所涉及的内容表明作者的视线是从,自,再从,自
  4. (4) “万类霜天竞自由”中“万类”指的是
  5. (5) 上段中的对偶句是
  6. (6) 诗词讲究炼字,如宋祁的诗句“红杏枝头春意闹”,一个“闹”字写尽了春天的勃勃生机,前人评为“卓绝千古”。《沁园春•长沙》上片中,锤炼得十分精彩的字是哪一项?()
    A . 立  看  染  争 B . 染  争  击  翔 C . 立  透  竞  问 D . 看  流  击  竞
下列选项中,对诗词中表现手法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   《致云雀》中,作者将云雀比作诗人、少女、萤火虫、绿叶,使云雀更加美丽、生动、形象地展现在读者前。 B . 《沁园春•长沙》里,“怅寥廓,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的设问句,由写景转入抒怀,自然带出下半阕的抒情乐章。 C . 《红烛》在表现手法上重幻想和主观情绪的渲染,大量使用了抒情的感叹词,以优美的语言强烈地表达了心中的情感。 D . 《立在地球边放号》中,关于“力”的句子在诗中出现多次,全诗采用间接抒情的方式,描绘了太平洋的浪潮,吟唱了一曲惊心动魄的力的颂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