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组未知物的检验 知识点题库

强电解质甲、乙、丙、丁分别溶于水,电离出NH4+、Ba2+、Mg2+、H+、OH、Cl、HCO3、SO42(每种溶液中溶质电离出的离子各不相同).已知:①甲溶液分别与其它三种溶液混合,均产生白色沉淀;②0.1mol•L1乙溶液中c(H+)>0.1mol•L1;③向丙溶液中滴入AgNO3溶液,产生不溶于稀HNO3的白色沉淀.下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四种物质中一定有共价化合物 B . 四种物质中一定有Ba(OH)2 C . 丙溶液加热蒸干可得原无水溶质 D . 丁溶液中含有HCO3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铜与浓硫酸反应实验时,发现试管底部有白色固体甲并夹杂有少量黑色物质乙.倒去试管中的浓硫酸,将剩余固体(含少量浓硫酸)倒入盛有少量水的烧杯中,发现所得溶液为蓝色,仍有未溶解的黑色固体丙.过滤、洗涤后,向黑色固体丙中加入过量浓硝酸,黑色固体溶解,溶液呈蓝色,所得溶液加BaCl2溶液后有白色沉淀生成.下列所得结论不正确的是(  )

A . 铜与浓硫酸反应所得白色固体甲是CuSO4 B . 加BaCl2溶液后所得白色沉淀是BaSO3 C . 白色固体甲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乙中不可能含有CuO D . 白色固体甲中夹杂的少量黑色物质乙中含元素Cu、S
小张同学在实验室发现一瓶敞口放置的NaOH固体,他对这瓶NaOH固体的变质情况进行了如下实验探究.

  1. (1) 取少量固体于试管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由此可知该NaOH固体已变质.写出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变质的化学方程式 

  2. (2)

    该同学为进一步探究固体中是否还含有NaOH,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①滴加足量的CaCl2溶液目的是 ,生成沉淀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取少量溶液B于试管中,滴加少量 试液,现象为 ,其结论是固体样品中  (填“存在”或“不存在”)氢氧化钠.

现有五种可溶性物质A、B、C、D、E,它们所含的阴、阳离子互不相同,分别含有五种阳离子 Na+、Al3+、Mg2+、Ba2+、Fe3+和五种阴离子Cl、OH、NO3、CO32、X中的一种.

  1. (1) 某同学通过分析,认为无需检验就可判断其中必有的两种物质是 和  (填化学式).

  2. (2) 为了确定X,现将(1)中的两种物质记为A和B,含X的物质记C,当C与B的溶液混合时,产生红褐色沉淀和无色无味气体;当C与A的溶液混合时也产生红褐色沉淀,向该沉淀中滴入稀硝酸沉淀部分溶解,最后留有白色沉淀不再溶解.则X为   .

    A.SO32B.SO42C.CH3COOD.SiO32

  3. (3) B的水溶液显 性,原因为 .(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4. (4) 将0.02molA与0.01molC同时溶解在足量的蒸馏水中,充分反应后,最终所得沉淀的物质的量为  (保留一位小数)

  5. (5) 将Cu投入到装有D溶液的试管中,Cu不溶解;再滴加稀H2SO4 , Cu逐渐溶解,管口附近有红棕色气体出现.则物质D一定含有上述离子中的 (填相应的离子符号).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6. (6) 利用上述已经确定的物质,可以检验出D、E中的阳离子.请简述实验操作步骤、现象及结论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I、KCl、Na2CO3、Na2SO4、CaCl2、Cu(NO32中的一种或几种组成,为了检验所含的物质,做了以下实验:

①取少许固体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氯化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往沉淀中加入足量的稀硝酸,发现沉淀没有全部溶解且有无色无味的气体生成.

④往滤液中加入足量的新制的氯水,再加入少许汽油,振荡,静置,上层液体呈紫红色.

  1. (1) 试判断: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一定没有,可能含有
  2. (2) 对可能含有的物质,如何进行实验以进一步检验.
  3. (3) 实验④中发生的化学反应属于反应(填反应类型),主要实验操作名称叫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NaCl等混合组成,为了检验它们所含的物质,做了以下实验.

①将固体溶于水,搅拌后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硝酸钡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置于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1. (1) 试判断:固体混合物中肯定含有,肯定没有,可能含有
  2. (2) 对可能有的物质,可采用往滤液中滴加(填试剂名称)来检验,如果含有该物质,其现象是
有一包白色粉末,其中可能含有NaNO3、CaCl2、K2CO3 . 现做以下实验:①将部分粉末加入水中,振荡,有白色沉淀生成;②向①的悬浊液中加入过量稀硝酸,振荡,白色沉淀消失并有气泡产生;③取少量②的溶液滴入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根据上述实验现象,完成下列各题:

  1. (1) 原白色粉末中肯定含有的物质为,可能含有的物质为
  2. (2) 写出步骤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3. (3) 写出步骤②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4. (4) 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由Al、(NH42SO4、MgCl2、FeCl2、AlCl3中的两种或多种组成,现对该混合物做如下实验,所得现象和有关数据如图所示(气体体积数据已换算成标准状况下的体积):关于该固体混合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一定含有Al,其质量为4.5g B . 一定不含FeCl2 , 可能含有MgCl2和AlCl3 C . 一定含有MgCl2和FeCl2 D . 一定含有(NH42SO4和MgCl2 , 且物质的量相等
由A、D、E、G四种微粒组成的复盐W的化学式为xAaDd•yE2D•zG.4.704g W溶于水得一澄清的弱酸性溶液,其中溶质总量为3.408g.同质量的W与5.13g氢氧化钡充分混匀后加热,生成的气体以足量铝盐溶液充分吸收得Al(OH)3 0.624g,加热后的残渣用水充分溶解后过滤,滤液以酚酞为指示剂用0.400mol/L H2SO4滴定至终点,用去H2SO4 15.0mL,滴定完毕后,溶液中检测不出任何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滤渣用硝酸洗涤时部分溶解,得一遇石炭酸显紫色的黄色溶液,依据推理和计算判断:
  1. (1) 依次写出D、E、G三种微粒符号
  2. (2) a、d的比值为
  3. (3) 复盐的化学式为.(写出计算步骤)
酒精、乙酸、葡萄糖三种溶液,只用一种试剂就能区别开来,该试剂是(   )
A . 金属钠 B . 新制的氢氧化铜悬浊液 C . 石蕊试液 D . NaHCO3溶液
Ⅰ.有一无色透明溶液,欲确定是否含有下列离子:K+、Mg2+、Al3+、Fe2+、Ba2+、NO3、SO42、Cl、I、HCO3 , 取该溶液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①取少量该溶液,测定溶液pH

pH=0

②取少量该溶液加热浓缩,加Cu片和浓 H2SO4 , 加热

有无色气体产生,气体遇空气变成红棕色

③取少量该溶液,加少量BaCl2溶液

有白色沉淀

④取③中上层清液,加足量AgNO3溶液

有白色沉淀,且不溶于稀HNO3

⑤取少量该溶液,加NaOH溶液

有白色沉淀,NaOH过量时沉淀部分溶解

由此判断:

  1. (1) 溶液中肯定不存在的离子有

    溶液中肯定存在的离子是

  2. (2) 请设计实验验证其中可能存在的阴离子的方法(写明操作、现象、结论)

  3. (3) Ⅱ.已知一定量的铁粉与某浓度的硝酸反应,其离子方程式如下:

    aFe+bH++cNO3═dFe2++eFe3++fNO+gN2O4+hN2O+iH2O

    试确定以下关系

    ①a、d、e的关系

    ②c、f、g、h的关系

    ③b、c、d、e的关系

    ④d、e、f、g、h的关系

    ⑤b、f、g、h的关系

只用一种试剂可以区别Na2SO4、MgCl2、FeCl2、Al2(SO4)3、CuSO4五种溶液,这种试剂是( )
A . 氨水 B . NaOH溶液 C . 硫酸 D . NaNO3溶液
某水溶液中可能含有Na、Al3、Fe3、Mg2、Ba2、NH、Cl、SO离子中的若干种。某同学取200 mL该溶液分成两等份依次进行如下实验:①向第一份溶液中加过量的NaOH溶液后加热,充分反应后生成0.02 mol气体(标况),无沉淀产生,同时得到溶液甲;②向溶液甲中通入过量的CO2 , 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经过滤、洗涤、灼烧至恒重得到1.02 g固体;③向第二份溶液中加入足量的BaCl2溶液,充分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用盐酸充分洗涤、干燥,得到11.65 g固体。据此,该同学得到的结论正确的是(   )
A . 实验①中产生的气体为氨气,并可得原溶液中c(NH4+)=0.02 mol·L-1 B . 实验③中的沉淀里一定有BaSO4 , 可能有Mg(OH)2 C . 若要确定原溶液中是否含有Cl , 无需另外再设计实验验证 D . 原溶液中一定含有Na , 且c(Na)≥0.2 mol·L-1
有一固体混合物,可能由Na2CO3、Na2SO4、CuSO4、CaCl2、KCl等混合而成,为检验它们,做了如下实验:

①将固体混合物溶于水,搅拌后得无色透明溶液;

②往此溶液中滴加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

③过滤,将沉淀物置于足量稀硝酸中,发现沉淀全部溶解.

试判断:

  1. (1) 固体混合物中肯定有,肯定没有,可能有
  2. (2) 写出有关的离子方程式:实验②;实验③
某小组探究酸化条件对0.1mol/LKI溶液氧化反应的影响。

序号

操作及现象

实验1

取放置一段时间后依然无色的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立即变蓝

实验2

取新制的0.1mol/LKI溶液,加入淀粉溶液,溶液不变蓝;向溶液中继续加入2滴6mol/L的稀硫酸,溶液10s后微弱变蓝

  1. (1) 溶液变蓝,说明溶液中含有 。结合实验1和实验2,该小组同学认为酸化能够加快I-氧化反应的速率。
  2. (2) 同学甲对滴加稀硫酸后溶液变蓝速率不同的原因提出猜想:放置一段时间后的0.1mol/LKI溶液成分与新制0.1mol/LKI溶液可能存在差异,并继续进行探究。

    实验3:取新制0.1mol/LKI溶液在空气中放置,测得pH如下:

    时间

    5分钟

    1天

    3天

    10天

    pH

    7.2

    7.4

    7.8

    8.7

    资料:

    ⅰ.pH<11.7时,I能被O2氧化为I。

    ⅱ.一定碱性条件下,I2容易发生歧化,产物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5。

    ①用化学用语,解释0.1mol/LKI溶液放置初期pH升高的原因:

    ②对比实验1和实验2,结合化学用语和必要的文字,分析实验1中加稀硫酸后“溶液立即变蓝”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3. (3) 同学甲进一步设计实验验证分析的合理性。

    序号

    操作

    现象

    实验4

    重复实验2操作后,继续向溶液中加入 

    溶液立即变蓝

  4. (4) 该组同学想进一步探究pH对I2发生歧化反应的影响,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5:用20mL 4种不同浓度的KOH溶液与2mL淀粉溶液进行混合,测量混合液的pH后,向其中加入2滴饱和碘水,观察现象。记录如下:

    实验组

    A

    B

    C

    D

    pH

    11.4

    10.6

    9.5

    8.4

    现象

    无颜色变化

    产生蓝色后瞬间消失

    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

    从实验5可以看出pH越大,歧化反应速率越(填“快”或“慢”)。

    解释pH=8.4时,“产生蓝色,30s后蓝色消失”的原因:

有一包固体粉末,由CaCO3、Na2SO4、KNO3、BaCl2、CuSO4中的三种物质组成,取样品进行如图实验,从实验可以判断:(   )

图片_x0020_1276373088

A .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不含有BaCl2 B . 该固体粉末中一定含有KNO3 C . 它的组成可能是CaCO3、BaCl2、Na2SO4 D . 它的组成一定是CaCO3、Na2SO4、KNO3
某固体混合物可能含有NaOH、NH4Cl、AgNO3、AlCl3、MgCl2中的若干种,加足量的水充分搅拌,得到澄清溶液A。取A逐滴加入稀硝酸至过量,一开始有沉淀生成,后沉淀部分溶解,过滤得到沉淀B和溶液C。下列推测正确的是(   )
A . 原固体中可能含有NaOH B . 溶液A中一定含有银氨离子 C . 原固体中可能含MgCl2 D . 沉淀B中一定含有AgOH
研究小组探究Na2O2与水的反应。取1.56g Na2O2粉末加入到40mL水中,充分反应得溶液A(溶液体积几乎无变化),进行以下实验。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由实验ⅲ中现象可知,Na2O2与H2O反应有H2O2生成 B . 由实验ⅱ、ⅲ、ⅳ可知,实验ⅱ中溶液褪色与H2O2有关 C . 由实验ⅳ、ⅴ可知,实验ⅳ中溶液褪色的原因是c(OH-)大 D . 向实验ⅱ褪色后的溶液中滴加盐酸,溶液最终变为红色
某白色粉末样品,可能含有 . 取少量样品进行如下实验:

①溶于水,得到无色透明溶液

②向①的溶液中滴加过量稀盐酸,溶液变浑浊,有刺激性气体逸出.离心分离.

③取②的上层清液,向其中滴加溶液有沉淀生成.

该样品中确定存在的是(   )

A . B . C . D .
下列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目的

操作

A

降低液溴的贮存与使用风险

稀H2SO4酸化n(KBrO3):n(KBr)=1:5的混合液替代溴水

B

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3+、Cl-

用滤纸将待提纯的Fe(OH)3胶体包好,放入盛有蒸馏水的烧杯中,更换蒸馏水,重复几次

C

除去NO中的NO2

先后通过盛有蒸馏水、浓硫酸的洗气瓶

D

验证浓H2SO4具有脱水性

将胆矾晶体悬挂于盛有浓H2SO4的密闭试管中,蓝色晶体逐渐变为白色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