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学艺术 知识点题库

唐朝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多出身于中下层,他们对社会状况有较深的了解,往往怀有济苍生、安社稷的政治抱负。下列唐诗能够反映材料观点的是(    )
A .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只相似 B . 主人有酒欢今夕,请奏鸣琴广陵客 C . 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 D . 索落庐山夜,风雪宿东林
文化艺术是一定时期社会存在的反映,下列时代风貌与文化艺术特色对应关系正确的一组是(    )
A . 魏晋时期社会动荡——道教、佛教相继兴盛发展 B . 隋唐时期盛世气象——杜甫诗歌体现忧国思家情 C . 宋代社会生活丰富——小说逐渐发展为文学主流 D . 明代商品经济发展——反映市民生活的话本流行
中国书法是一门独特的艺术。其中,笔画简约,勾连不断,线条流畅纵情,具有极高审美价值的是(    )
A . 隶书 B . 楷书 C . 草书 D . 行书
唐代是我国封建时代文化的高峰时期。下列有关唐代文化现象正确的有(    )
A . 出现世界上迄今所知最早有明确刊印日期的印刷品 B . 由隋人唐的书法家创立了“颜体”和“赵体” C . 凸显个性的文人画出现 D . 民间出现“曲子词”
字形歧异,确实是战国时期文字发展演化的一个突出问题。一个“马”字,齐有三种写法,楚、燕、三晋各有两种写法。一个“安” 字,齐、燕各有两种写法,三晋竟有四种写法。这反映出(    )
A . 书写材料发生变化 B . 文化的发展具有多样性 C . 百家争鸣局面出现 D . 政治分裂影响文化整合
书法是一种艺术。一种字体,有人谓之:“如云行流水,秣纤间出,非真非草,离方遁圆,乃楷隶之捷也。”它是(   )
A . 草书 B . 楷书 C . 行书 D . 隶书
一般认为,魏晋南北朝以前为书法的自发阶段,强调书法的实用功能(重需求),魏晋以后为书法的自觉阶段,强调书法的审美功能(重追求)书法艺术有这样的发展的主观原因是(    )
A . 笔墨纸张等文具的改进 B . 特立独行的士人群体的壮大 C . 中国汉字的发展和魅力 D . 东方审美情趣的影响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魏晋风度是魏晋时期独特的审美特征,……它使人回归到了本真与自然。魏晋士人以放旷、恣意的人生态度……把作为文人知识分子对正义的理性思辨和坚守以艺术的、哲学的、人性的方式传达于世,达到了真善美融为一体的极致之境。

——居瑢《风流蕴藉:魏晋风度的文化内涵》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在许多方面实际上已经超过了18世纪中叶工业革命前的英国或欧洲的水平。

——(英国)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小说演义之书未尝自以为教,而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

——钱大昕(清)《十架斋养新录》

  1. (1) 结合史实说明“魏晋风度”在思想、书法、绘画方面是如何体现的。
  2. (2) 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科技呈现巅峰状态的主要原因。
  3. (3) 据材料三,概括明清小说流传的特点。
它是文人雅士们的心灵事业,藉绘画以抒洩文人们胸中之逸气,并不求工整与形似,也不讲目的与价值,只是随兴所至,表之笔情墨趣,写写文人墨客心府灵境。下列绘画作品与材料密切相关的是(   )
A . 王维的诗意画图轴 B . 明人的《江城送别图》 C . 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 D . 清人的《康熙南巡图》
某学者就楷书在唐代的流行说道:“凡高文大册、殿宇庙堂之中记铭、纪功颂德之碑文,必都以楷书为主。”唐人崇尚楷书主要是因为其(   )
A . 笔画圆匀,便于装饰 B . 变化丰富,奔放跃动 C . 线条流畅,任情纵性 D . 通俗易识,端重庄严
唐诗有丰富的地方风物意象。通过检索全唐诗库四万多首唐诗,发现包含“江”字的诗有6447条,包含“舟”“船”的诗共3313条,包含“渔”“鱼”的诗共2784条,包含“莲”“荷”的诗共1827条。这反映了唐代(  )
A . 农业经济发展较快 B . 水陆交通比较发达 C . 江南经济文化兴盛 D . 现实主义诗歌盛行
韩愈谈到人生“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时,提到一些文人往往通过一种书体挥洒性情,某书法大家作品被其誉为“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堪称一代法书。韩愈所赞誉的书体是(    )
A . 小篆 B . 楷体 C . 行书 D . 草书
唐代大诗人李白曾在诗中描写一位书法家的作品:“吾师醉后倚绳床,须臾扫尽数千行。飘风骤雨惊飒飒,落花飞雪何茫茫。恍恍如闻魔雷惊,时时只见龙蛇走。”下列符合该书法作品风格的是(   )
A . 图片_x0020_3 B . 图片_x0020_1 C . 图片_x0020_4 D . 图片_x0020_5
汉代,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研究佛教对中国历史文化发展的影响,下列选项中没有参考价值的是(  )
A . 敦煌莫高窟 B . 西安大雁塔 C . 《诗经》和《楚辞》 D . 《大唐西域记》
唐传奇多辞藻华丽,文风浮夸充满想象,多描写社会上层士大夫及文人群体的社会生活与精神世界;而宋话本更强调向“俗”,题材更丰富多彩,主要篇幅是对社会背景及底层市民生活的描写。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文学风格由浪漫主义转向现实主义 B . 下层知识分子成为文学创作的主体 C . 社会主流价值观嬗变影响文学形式 D . 文学的发展具有显著的时代性特征
唐宋时期美术家地域分布统计表

比较项

中原地区

长江中下游地区

东南沿海地区

其他地区

唐朝

73%

11%

6%

10%

北宋

63%

17%

10%

10%

南宋

6%

26%

65%

3%

——据俞建华《中国美术家人名词典》(赵雅辞统计)整理

某研究者据此得出“经济重心南移导致文化重心南移”的结论。该研究者(    )

A . 能严谨地进行历史推论 B . 准确运用了唯物史观 C . 忽视了政治因素的影响 D . 所依据的史实不正确
魏晋士人将书法艺术提升到表达人生态度和展现思想文化的境界,他们的作品崇尚写意与和谐,力求从书法中寻觅人生的归宿和寄托。这一现象的出现(   )
A . 深受佛道儒思想的影响 B . 与前人的发展无关 C . 得益于书写工具的进步 D . 源于社会动荡不安
颜之推在《颜氏家训》中提到,北朝有位士大夫曾对他说:“我有一儿,年已十七,颇晓书疏,教其鲜卑语及弹琵琶,稍欲通解,以此伏事公卿,无不宠爱,亦要事也。”此时距孝文帝“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已六七十年。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
A . 北朝因民族交融呈现文化多元 B . 鲜卑语成为北方的通用语言 C . 北魏政权的制度改革很不彻底 D . 颜之推对鲜卑的习俗高度认同
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中华文化吸收异国他邦的文化,与此同时,中华文化也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古代《周易》载“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做人不可不讲正气、气节;认为“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尚书》主张“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孔子把为真理、为国家、为民族牺牲视为最大的“仁”,即所谓“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同时孔子强调“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北宋范仲淹发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感叹,南宋文天祥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名句。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儒家的仁、义、礼、智、信诸原则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

——朱西周《中华民族精神的历史演变与时代价值》

材料二

    公元前后,佛教东来,开异族文化侵入之端。五胡乱华,露异族入主中国之兆。然二者虽促成政治、社会、宗教、哲学各方面之骚动与进步,而未曾引起政治思想之转变。盖佛教为宗教而非政治思想,其消极出世之人生观又适与老庄思想有相近之处,其不能对政治思想有所贡献,亦意中事。至于晋代乱华之诸朝,其文化均低,占据中原以后,文化则自动“用夏变夷”。明清海通之后,欧洲文明随传教士而播于中土。加以闭关自守之局即破,昔日大一统之“天下”突然变为世界上列国之一。而积弱之余,更屡为外国所侵侮。如此空前之剧变,自不免激起之革命。

——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

材料三

    在从500年至1500年这一时期的大部分时间中,西方是欧亚大陆的不发达地区。我们已看到,这种不发达与中国的发达比较起来,证明是一种优势,因为中国的发达起了使自身的发展速度放慢的作用。中国人享有高度发展的文化、先进的工艺、大规模的商业、以功绩为基础的有效的官僚机构以及提供社会凝聚力和思想理论基础的儒家信仰。中国人很自然地认为他们的文明优于其他任何文明,并认为外国人是“野蛮人”。这种态度虽然是可理解的,但却使中国人在一个巨变的时代没有发生变化。相形之下,西欧人拿来中国的一些发明,充分发挥这些发明的潜能,并将它们用于海外扩张。这种扩张反过来又引发更多的技术进步和制度变化。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而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这一模式表明,历史的发展并不像通常所说的“一事成功百事顺”,人类学家们将此称为“受到阻滞的领先的法则”。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及其核心思想。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外来思想传入中国时呈现出哪些特点。分析外来文化的传入给中国带来了哪些影响?
  3. (3) 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公元500年至1500年间中国文明在哪些方面优于世界文明?材料中“最终结果是中世纪文明转变为现代文明,欧洲人则成为先驱者和受惠者”对于中国今天的发展有什么启示?
马毬是集体对抗的项目,传入中原后,唐中宗“好击毬,由是风俗相尚”。唐代许多墓葬中出土骑马击毯佣,连妇女也参与马毯娱乐。马毬项目(   )
A . 有利于民族间的民俗交融 B . 凸显唐好战厚葬的风尚 C . 说明唐代开放的社会风气 D . 推广取决于皇帝的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