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至隋唐五代文学艺术 知识点题库

东晋顾恺之“以形写神”,唐代阎立本擅长于画人物,这一时期(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绘画题材多样,手法新颖,绘画进入繁荣时代。这一时期的绘画(    )

A . 标志着“中国画”的艺术形式逐步成熟 B . 集中体现画家多方面的文化素养 C . 注重追求人物的逼真摹写 D . 反映传统文人画注重诗意的特点
“三月桃花水,江流复旧痕。朝来没沙尾,春色动柴门。接缕垂芳饵,连筒灌小园。已添无数鸟,争浴故相喧。”(杜甫《春水》)诗中提到的唐代经济情况包括(    )
A . 农民没有自己的生产资料,他们使用的耕牛、种子等,都是由地主提供的 B . 小河边有架用竹片造的水车在旋转,上面吊的许多竹筒正在灌溉“小园” C . 小农经济的基本生产经营结构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的紧密结合 D . 自然条件的完备带动了家庭手工业的繁荣
“含毫势若斩蛟蛇,挫骨还同断犀象。兴来索笔纵横扫,满座词人皆道好。一点二笔巨石悬,长画万岁枯松倒。叫啖忙忙礼不拘,万字千行意转殊。壁间飕飕风雨飞,行间屹屹龙蛇动。”此诗描绘的书法字体(   )
A . 笔画圆匀,富图案美 B . 字体方正,规范标准 C . 任情纵性,美感极佳 D . 行云流水,清晰活泼
魏晋时期,为摆脱宫斗残酷、朝廷更迭频繁造成的政局动荡,许多士人寄情山水、祟尚自然,以追求个性的真实与自由,摆脱环境对精神的羁绊,这即是后世所说的“魏晋风度”。下列能体现“魏晋风度”的作品是(   )
A . 展子虔《游春图》 B . 王冕《墨梅图》 C . 顾恺之《洛神斌图》 D . 吴道子《天王送子图》
材料:

杜佑一生主要活动在安史之乱以后,此时杜佑极意讲求经世致用之学和“富国安人之术”,虽位极将相,而好学不倦。他为学不重术数, 不尚章句, 以为诸经率多记言,罕存法制,故究心于历代典章制度的沿革得失,编纂了《通典》一书。《通典》综合历代史志中有关典章制度的资料,分门别类,竟委穷源,为史书编纂开辟了新的途径;杜佑还发展了史书自注的.方法,不但可以补正文的不足, 而且指出材料的出处,便于稽考;杜佑从“教化之本, 在乎.足衣食”这一观点出发,特别注重农业生产的发展,把关于叙述财政经济的《食货典》;放在.首要的地位;他还认为上古朴质少事,固然很好,但多鄙风微俗,不如后世文明。南宋郑樵的《通志略》、元代马端临的《文献通考》,以及清朝-再续修的“三通”都是沿袭《通典》的体例而编纂的巨著。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杜佑史学成就取得的历史条件。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通典》的史学价值。
敦煌莫高窟61号洞中的唐代壁画“五台山图”中有一座“大佛光之寺”,梁思成、林徽因按图索骥,在山西五台山地区发现了其实物——佛光寺。这一事例说明此类壁画(   )

A . 创作源于艺术想象 B . 能完整还原历史真实 C . 可与文化遗存互证 D . 价值来自学者的发掘
“敦煌飞天就是画在石窟中的飞神,它是印度文化、西域文化、中原文化共同孕育成的……中国文化特色的飞天是不长翅磅的不生羽毛、没有圆光、借助彩云而不依靠彩云,主要凭借飘曳的衣裙、飞舞的彩带而凌空翱翔的飞天。”根据上文,无法推出的结论是(    )
A . 敦煌飞天的形象在唐朝时期开始形成 B . 敦煌飞天文化体现了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 C . 飞天文化可能是经丝绸之路传入中国 D . 飞天文化进入中国后经历了本土化的过程
繁荣的唐代传奇,大多由科考士人创作,分神怪、爱情、历史、侠义诸类,描写了各种世态,生活气息浓厚,主人公有社会上层的,也有下层的。这反映出当时 (    )
A . 开放且丰富的社会风貌 B . 士人多需文为生 C . 现实主义文学风格流行 D . 传奇为科考内容
请说出中国汉字的起源、发展脉络、并列举出你所熟悉的书法家(至少两位)。
魏晋时期,人们不再相信所谓的“天命”,转而追求“越名教而任自然”,诗歌中训勉的内容减少了,自由抒情和绮文丽藻的成分却日益增加。据此可知,魏晋时期 (    )
A . 文学创作的政教性有所减弱 B . 士族强化了对文化话语权的掌控 C . 儒家思想受到佛道思想冲击 D . 文学才能是评判人才的重要标准
在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字混乱现象十分严重,汉字讹变丛生,异体纷呈;唐朝书法强调书写的规范、统一,注意规范和法度。这一变化反映了 (    )
A . 政局影响文化的走向 B . 文化发展的多样性 C . 魏晋书法神韵荡然无存 D . 汉字形成完整体系
汉字是世界上使用时间最长、范围最广的文字之一,其形体演变的总趋势是(    )
A . 由象形到发音 B . 由繁到简 C . 由象形到会意 D . 由符号到图画
有学者指出,在《诗经》所展示的世界中,桃花灿烂地盛开着,麋鹿呦呦地叫着,成群的牛羊在吃着草,君子乘着矫健的马走来。由此可见,《诗经》反映了(    )
A . 春秋战国的社会面貌 B . 现实主义的创作风格 C . 周代国人的审美意识 D . 古代人民富足的生活
下图为唐代著名画家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李世民接见吐蕃使臣的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 .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 .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 .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 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的融合
安史之乱历时八年,大唐王朝由盛而衰。在这一特殊时期,唐朝老百姓有可能经历到的是(   )
A . 科举考试局限于四书五经的内容 B . 争相传诵白居易的《卖炭翁》 C . 老百姓不能幸免于战火,被火炮炸伤炸死者无数 D . “天下第二行书”《祭侄文稿》是对叛军行为的强烈控诉
唐诗中有大量关于歌舞、球类、龙舟、武艺、踏青、爬山等运动的描写,并有大量描写女性运动的作品。王维有诗云:“蹴鞠(指足球)屡过飞鸟上,秋千竞出垂杨里。”这说明唐代(   )
A . 社会生活充满活力 B . 女性社会地位降低 C . 诗歌出现衰败迹象 D . 统治者推崇力量美
如图是唐朝画家阎立本作《职贡图》。这幅图反映的是外国使节和我国边远少数民族使臣携着贡品来唐朝进贡的生动情景。该作品体现了(   )

A . 西域风情与中土文化的交汇 B . 文人意趣与市井风情的杂糅 C . 艺术审美与史料价值的统一 D . 浓郁的中原文化色彩
某同学整理了关于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两个时期的思想文化艺术科技演变的时间轴,空格中应填入的内容是(   )

A . 《黄帝内经》《本草纲目》 B . 道教产生无为而治 C . 《桃花源记》《早发白帝城》 D . 玄奘西游法显求佛
曹植由于出身高贵,故其少年时创作的诗赋,极富文采地描述了斗鸡走马、饮宴游乐的闲适生活;曹植成年后,曹操偶尔会带着他行军作战,故其青年时期作品中不乏慷慨激昂,渴望力挽狂澜,建功立业之作。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 . 曹植的诗歌创作走向功利化 B . 曹植的社会阅历呈现多样化的态势 C . 曹植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D . 曹植的诗歌创作受到生活环境影响
如下图,左图为北魏前期的佛像,唇厚、鼻高、肩宽,有雄健的气概;右图为唐朝时期的佛像,更有亲切感,充满生活气息。佛像的变化体现了(    )

A . 唐朝与大食的文化交流 B . 艺术创作逐渐地生活化 C . 佛教逐渐居于正统地位 D . 民众需求决定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