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边疆压力与财政危机 知识点题库

“夏四月庚申朔,大风吹石折木。金人以帝及皇后、皇太子北归”。《宋史•本纪第二十三》的这段记载反映的历史事件史称(    )


A . 七国之乱 B . 安史之乱 C . 八王之乱 D . 靖康之变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北宋前期东南茶主要实行官购商销的交引法,嘉祜四年后,实行了四十余年的通商法。崇宁元年,蔡京废除通商法,恢复了官购商销的禁榷制。崇宁四年再次改创,允许商人购买茶引和官造的盛茶笼筇,官府通过垄断茶引印卖权达到专卖目的。崇宁四年茶法已经具备了已引榷茶的模式,但尚不严密。政和二年蔡京对茶法进一步改革,创立了系统严密的合同场法,茶引的印造和发卖权统归中央,由太府寺印造,都茶务发卖。商人贩萘先向官府买引,再向茶户买茶,用官造笼筇盛装,由官府合同场秤量、点检、封记,在茶引和笼筇靥面盖底用纸题写合同场年月日,商人姓名、茶叶指定贩卖去处、茶色、斤重、字号、料数等。商人到了指定的贩茶地,当地官员再次验证数量、等第等,然后启封贩卖,贩卖还要请卖茶人在茶引上批写所买数量。商人卖茶还有时限,商人限期售罄茶货,缴回茶引、笼筇。

                                        ——黄纯艳《论北宋蔡京经济改革》

  1. (1) 根据材料,概括指出蔡京历次茶法改革的核心举措,并指出其举措的本质共同点。

  2. (2) 根据材料,分析说明蔡京茶法改革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狄青(1008—1057),北宋名将,出生贫寒,但为人慷慨,尚节义,慎密寡言。宋仁宗宝元初年,西夏李元昊反,狄青随军出征,屡立战功,“出入贼中,皆披靡莫敢当”。范仲淹曰:“此良将材也”,以《左氏春秋》授之。狄青折节读书,悉通秦、汉以来将帅兵法,由是益知名。以功累迁秦州刺史、泾原路副都总管、惠州团练使等职。皇佑中,广源州蛮侬智高反,仁宗任狄青为宣徽南院使,平定了南方侬智高的叛乱。宋仁宗先后擢升狄青为枢密副使、枢密使。

——据《宋史·狄青传》

材料二:狄青在枢密院任职的四年间,欧阳修三次上书弹劾“武臣掌国机密而得军情,岂是国家之利”。后来狄青被贬到陈州,不久即郁闷而死。狄青死后,宋仁宗为他哀悼,追赠他为中书令,赐谥“武襄”。宋神宗把狄青的画像放进宫中,并亲为他御制祭文,又派遣使者到他家,用“中牢”的高规格礼节来祭祀。宋代的《说狄青》、杂剧《狄青扑马》等均塑造了其忠孝节义的形象。

——据张春晓《从接受反差到形象神化——试论狄青形象的文学演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狄青在政坛崛起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北宋中期以后狄青形象日益受到推崇的原因。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辽、西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材料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送礼”指的是北宋统治者送给辽和西夏的“岁币” B . 宋朝向两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争失利 C . “送礼”加重了宋政府和人民的负担,导致“积贫” D . “送礼客观上有利于北方地区的安定和贸易往来
《梦溪笔谈》记载“皇佑(宋仁宗年号)二年,吴中大饥,殍殣枕路。是时范文正(范仲淹)领浙西发粟及募民存饷(粮食),为术甚备,又召诸佛寺主首,谕之曰:‘饥岁工价至贱,可以大兴土木之役。’于是诸寺工作鼎兴。”范仲淹救灾措施的主要特点是(   )
A . 救济与“以工代赈”相结合 B . 宣传佛教,要求百姓忍耐 C . 鼓励百姓生产,实行自救 D . 寺院提供饮食,救济百姓
有学者认为,庆历新政中范仲淹等人同心协力,同舟共济,有时还相互推崇。“所以,导致庆历新政失败的原因之一,也在于它抵触了宋朝的家法”。这里的“家法”最有可能是指(  )
A . 朝廷对文官的防范 B . 朝廷对朋党的防范 C . 朝廷对割据势力的防范 D . 朝廷对宰相等重臣的防范
北宋实行募兵制,兵士待遇较为优厚,应募者以此养家糊口,兵员最多时达120多万人。这一制度(   )
A . 弱化了对地方的控制 B . 提升了军队的战斗力 C . 加重了政府财政负担 D . 加剧了社会贫富分化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

图1

图2

  1. (1) 结合图1及所学知识,说明唐朝中后期政治、经济状况。
  2. (2) 比较图1和图2,指出图2中北宋政治所发生的变化。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图2的变化给北宋统治带来的主要问题,并说明为解决上述问题,王安石采取了哪些变法措施。
下面是唐至元之间民族政权并立的示意图,其正确的演变顺序是(    )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① C . ③④①② D . ①③④②
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西夏、金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B . 民族政权并立 C . 诸侯争霸 D . 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下方为中国古代某朝政策调整与变革示意图。其中①②③分别对应的是(    )

A . 颁布“推恩令” 设节度使  庆历新政    B . 实行“削藩”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C . 设置中书省  王安石变法  庆历新政        D . 派文官任知州  庆历新政 王安石变法
据考证,杭州小笼包源自古代开封灌汤包,而西湖醋鱼与历史更悠久的开封糖醋鱼的做法几近相同。这一现象的发生很可能在下列哪一事件之后(  )
A . 赤壁之战 B . 澶渊之盟 C . 宋夏和议 D . 靖康之变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是《水浒传》部分引文

引文

出处

嘉佑三年瘟疫转盛。仁宗天子闻知,龙体不安,复会百官计议。向那班部中,有一大臣越班启奏。天子看时,乃是参知政事范仲淹(989﹣1052年)。

《水浒传》楔子

(宋江)清晨醒来较早,出来街上从县前过时看到了一盏明灯,仔细一看是卖汤药的王公来到县前赶早市,宋江撒谎道:“便是夜来酒醉错听更鼓”。

《水浒传》第二十回

卢员外攻打东昌府,因遇没羽箭张清,吃了败仗。宋江前去助战,被张清用石子打中一十五员大将。

《水浒传》第七十回

燕青和李逵入东京城看灯,两个手厮挽着,正投桑家瓦来。来到瓦子前……李逵定要入去。

《水浒传》第一百一十回

材料二:中国自汉武帝开始启用年号,并以年号纪年,此后皇帝即位都要改变年号,称为“改元”,同一皇帝在位时也可改元,如汉武帝改过十一次年号,唐高宗用过十四个年号。1056年9月,宋仁宗废止了使用两年的年号“至和”,启用第九个年号“嘉祐”,直至嘉祐八年宋仁宗病逝。

——据《中国历代帝王世系与年号总表》

材料三:东昌府,元东昌路,直隶中书省,洪武初为府。领州三,县十五。东距布政司二百九十里。

——据《明史•地理志》卷四十八

  1. (1) 从材料一中任意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加以阐释。
  2. (2) 综合上述材料,评析《水浒传》的史料价值。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北宋进一步改革了医疗福利制度。设立翰林医官院为中央最高医疗行政管理机构,地方也设有医官,政府要求这些机构“散药饵以救民”。医疗福利制度主要由政府建立,而宗族、邻里等组建的民间机构也发挥了辅佐作用。北宋医疗福利机构主要服务于皇族、官员、军人和处于贫苦状态的平民百姓。其中皇族、官员、军人享有较高水平和较为全面的医疗福利保障,而对贫民则通过安济坊提供最基本的医疗服务。北宋还通过法律的形式保障病者利益不受侵害。王安石新法中的“市易法”,将药品纳入国家统一管理,禁止不法商贩操纵药物,以假药、次药牟利坑害百姓。

——摘编自杜菁《宋代医疗福利制度研究》

  1. (1) 根据材料,概括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北宋医疗福利制度改革的时代背景。
某学习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他们搜集了“擅渊之盟”“宋夏和议”“宋金和议”等有关资料,由此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
A . 中华文明的起源 B . 国家对外交流 C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 . 政权分立和民族交融
下表所示是宋元文献的部分记载。由此可认定的史实是(   )

记载

文献

(赵)普曰:“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责天下自安矣。”上(宋太祖)曰:“卿无复言,吾已喻矣。”于是召集石守信等饮酒,释其兵权。

[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

宋太祖即位后,禁军将帅自恃功高,所以“多银赛(傲慢无礼)”,太祖收其兵权

[宋]王巩《闻见近录》

“艺祖(赵匡胤)革命,首用文吏而夺武臣之权,宋之尚文,端本乎此”

[宋]脱脱《宋史》

A . 宋太祖强化了对军队的控制 B . 宋太祖以和平方式收回兵权 C . 北宋初期武将危及君主集权 D . 宋太祖制定了重文轻武策略
中国古代,皇帝一般不在晚间进行专门的君臣奏对议事,从宋高宗开始,君臣议政增加了“晚朝”制度。这一变化在当时应对的重要问题是(   )
A . 加强皇帝权力 B . 解决军事困局 C . 提升行政效率 D . 缓和阶级矛盾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一千年前,宋辽通过经济手段唤醒了雄州的边贸潜力。一千年后,在这里拨地而起的雄安新区,正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开创着中国北方的经济新奇迹。

材料:澶渊之盟达成不久,雄州知州何承矩一面奏请开设椎场,一面与辽朝新城榷场都监刘日新密切接触,商议重开双边贸易事宜。…通过榷场,宋朝的农产品、手エ业品和海外香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塞外,而辽国的牲富、皮货、草药、井盐等也陆续进入中原百姓人家。双方官府也开辟了新的财税来源。……榷场贸易受官府保护,为了保护既有的游戏规则,防止商人进行非法交易和走私活动,以政府指定的“牙人”为代表的中介就应运而生。…边贸,改变了宋辽对对方的态度,使世代仇敌化身商业伙伴,剑拔考张变成了称兄道弟,商业的力量可谓强大。……辽国从宋朝进口了关乎国计民生各方面的物资,时间一长,对宋朝的依赖性越来越强;辽国对宋朝出口中马匹占得比重很大,久而久之,宋军先前薄弱的骑兵部队渐成规模,机动性和战斗カ大为改进…与此同时,大量中原书籍由植场流入辽国,潜移默化地改变着辽国人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方式,使其更接近中原汉族士民。

——摘编自唐博《千年雄安:宋辽时代的榷场边贸》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州榷场开设的原因及権场贸易呈现出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雄州榷场设立的影响。
岳飞《满江红》词有一句“靖康耻,犹未雪”,其中的“靖康”本是(   )
A . 地名 B . 人名 C . 年号 D . 谥号
中华文明是人类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中华文明多元一体,源远流长,生生不息,展现了自身发展道路的独特魅力。

材料一:①夏、商、周三代文明的特征是以青铜礼器为中心形成一整套礼仪制度,代表国家权力与等级秩序。三星堆的考古发现则显示出,中原地区形成的这套礼器制度也影响到遥远的古蜀地区。从 1986 年两个祭祀坑出土的 112 件青铜器中,便有尊、瓶、盘等礼器的存在,而且在器形和纹饰上也模仿了中原青铜器。但三星堆同时还存在着以黄金“权杖”、象征权力与威望大小不等的青铜人像、神像、黄金面具等来表达和显示等级与权力的另一套体系,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形成过程中的文化内涵。

——摘编自霍巍《三星堆祭祀坑发掘的世界性意义》

材料二:辽宋夏金对峙时期,北方少数民族饮茶成风,对农耕民族提供的茶叶、丝绢等手工业产品具有较大的市场需求。而对两宋王朝来说,由于战争和农业生产的需要,中原地区也离不开游牧民族的马匹、牛羊和毛皮原料。例如“澶渊之盟”后,宋辽达成协议,在河北沿边陆续开放榷场,用中原地区的茶叶、绢帛、漆器、瓷器等换取契丹的牛羊、马匹等。汉族建立的两宋王朝通过设置榷场、和市和朝贡等形式与周边民族进行经贸往来,将中原农耕经济区与北方游牧经济区两种经济类型较为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并互为补充。在各民族经济贸易的促进下,一张全国性的市场网络逐渐发展,加速了中国各民族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进程。

——摘编自段红云《略论辽宋夏金对峙时期中国民族的一体化进程》

材料三:同盟会成员刘揆一于 1911 年撰写《提倡汉满蒙回藏民党会意见书》。他认为应该“使满人而知断送满洲桑梓地者为满洲皇族也,知汉族不强满族亦随而亡也”,“现今之君主政治,无论其为专制,为立宪,无论其为满人,为汉人,皆当排去之者也”。他提出中国内有分裂之虞,外遭欺压之迫,需要达到真正的民族团结,共同“挽救今日中国瓜分之局”,与列强并立于世界。1912 年元旦孙中山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明确宣布,“国家之本在于人民,合汉、满、蒙、回、藏诸地为一国,即合汉、满、蒙、回、藏诸族为一人,是曰民族之统一”。

1912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民国成立,五族一家,凡属国民,均为主人保此大好河山”,“五族共和,平等自由之幸福,汉族与满蒙回藏共享焉”。

——摘编自王正文《近代中国“中华民族”观念的嬗变》等

材料四:“十四五”时期,要充分发挥新疆区位优势,以推进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建设为驱动,打造内陆开放和沿边开放的高地;要积极推动培育壮大新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当地群众增收致富;要始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决守住生态保护红线,统筹开展治沙治水和森林草原保护工作。

——摘编自《紧贴民生推动新疆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日报》2020 年 9 月 30 日2014—2020 年新疆经济状况(部分)

  1. (1) 材料一中②属于哪种类型的史料?依据材料一,概括三星堆文化与中原文化的关系,并说明三星堆考古在认识早期中华文明方面的重要意义。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宋辽榷场贸易发展的条件和作用。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概括资产阶级革命派民族观念的内容、背景及影响。
  4. (4) 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以新疆为例,列举现代中国促进各民族共同发展的举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