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 知识点题库

中国古代有这样一类官员,他们充当皇帝私人顾问,其权力来自与皇帝的私人关系。属于这类官员的是(     )

A . 秦朝御史大夫 B . 汉朝丞相 C . 唐朝六部尚书 D . 明朝内阁大学士
“内阁的意义就在于它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皇权的腐化,维系明代政治一个相对稳定的状态。内阁的发展实际上是内阁重新宰相化的变型发展。”上文表明明朝内阁的设立(   )

A . 对皇权有制约作用,有利于政治稳定 B . 协调了君相矛盾,是皇权弱化的产物 C . 随侍皇帝左右,实质上等同于宰相 D . 仅备皇帝随时顾问,不具有决策权力
明清时期,“(欧洲)银器、精陶和其他器皿,被送到中国作为瓷器模型之用,以致中国提供到欧洲市场上的瓷器也包括了地道的欧洲风格的器皿”。这说明(    )

A . 官窑瓷器工艺制作水平越来越高 B . 明清官窑的瓷器大量投放市场 C . 传统手工业发展受世界市场影响 D . 欧洲普遍采用中国的制瓷技艺
明清时期,私营手工业得到较大发展。以下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在手工业生产中占据主导地位 B . 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现象 C . 手工业产品开始进入海外市场 D . 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下表为明清时期各地集市数量变化统计表(单位:个),由此可推知,明嘉靖到清道光年间(    )

省区

嘉靖至万历

顺治至雍正

乾隆至道光

直隶

132

527

537

陕西(关中)

143

238

264

江西

459

545

976

福建(不含台湾)

131

205

511

广东

/

1270

1959

A . 广东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B . 经济重心已逐渐南移 C . 南北经济发展差距拉大 D . 农民与市场联系加强
东汉尚书台、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    )
A . 宰相权力不断削弱 B .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 C . 专制皇权不断强化 D . 文臣地位不断提高
留美学者黄仁宇,提出大历史观,主张要“从技术上的角度看历史”,而不能简单地以道德评价笼罩一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华文明发源于黄河沿岸……黄河的淤沙含量令人叹为观止……在帝制时代以前,各自修建的治水工程经常是彼此分开的封建国家之间发生纷争的原因,直到公元前221年统一中国的出现,这个问题才得以解决。在中国,降雨的季节性很强……导致中国频发水旱灾害……公元前221年之前的数个世纪里……农民因饥饿和食品短缺而参加战争。大自然还给中国设置另一个难题,即北方边疆的安全问题。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案,也与国家的统一和中央集权相关。

——黄仁宇《现代中国的历程》

材料二:况且提到这一段史实,尚要顾虑到一种历史名词的问题。我们无法忽略赵宋王朝期间,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和“文艺复兴”的说法。这些名目由少数日本学者发起,渐有西方即中国历史家效尤。

——黄仁《中国大历史》

材料三:我们再问:为什么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其答复则是“一只走兽,除非脱胎换骨,否则不能兼任飞禽”。中国是大陆型国家,重农抑商已久,是传统政策,重生产而不重分配。不仅整个领域自给自足,而且各府县也要遍种桑稻。加以中央集权,长期实行科举取士,使中国这个国家与社会表现出它独特的性格,所有知识分子的人生观也要根据这个高层机构之需要而调整。

——黄仁宇《资本主义与二十一世纪》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出现中央集权统一国家的原因?
  2. (2) 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代中国“开展了一种‘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
  3. (3) 依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不能产生资本主义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世界历史上,开创庞大帝国的帝王之中,排名没有比得上秦始皇的,因为无论是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居鲁士、古马其顿帝国的亚历山大大帝、还是古罗马帝国的凯撒,他们的帝国早已不存在了,对世界的影响远无法与秦始皇相比。其实,即使他们在位时,其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也远远小于秦始皇。

——《影响世界的100帝王排行榜》

材料二:“唐兴,初未暇于四夷,自太宗平突厥,西北诸蕃及蛮夷稍稍内属,即其部落列置州县。其大者为都督府,以其首领为都督、刺史,皆得世袭。虽贡赋版籍,多不上户部,然声教所暨,皆边州都督、都护所领,著于令式……大凡府州八百五十六,号为羁縻云。”

——《新唐书,地理志》

材料三:康熙二十七年五月,在商讨与沙俄谈判方针时,索额图提出:“……雅克萨系我达呼儿总管倍勒儿故墟……黑龙江上下,及通此江一河一溪皆属我地,不可弃之于鄂(俄)罗斯。”……康熙二十八年四月……根据出发前康熙帝的指示,与沙俄代表艰苦谈判,终于签订了以格尔必齐河和额尔古纳河,以及沿大兴安岭(即外兴安岭)为两国边界为主要内容的《尼布楚条约》。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1. (1) 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秦始皇“对帝国统一性的重组”的措施。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主要做法。结合所学知识对其进行简要评价。
  3. (3) 根据材料三,阐述《尼布楚条约》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所起的作用
如表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

江南25个市镇桥梁建造情况统计表(单位:座)

 时期

宋代

元代

明初

明中后期

清前期

清中期

 数量

 10

27

 27

99

30

59

注:官建与民建的比例是1:12

A . 宋代商品经济落后 B . 民间建桥技术更高 C . 政府财税收入下降 D . 商贸贩运逐渐发达
明神宗年幼即位,内阁首辅高拱为使“政归内阁而不旁落”,欲弹劾司礼秉笔太监冯保。冯保接到高拱的奏疏后并不转送内阁,而是留中不发。高拱再上第二疏,冯保只得发下内阁拟票,高拱草拟皇上批语“俱依议行”后,指使门生弹劾冯保。这体现了当时(   )
A . 中枢政务运作的制度化 B . 党争导致政局动荡 C . 内阁成为议行合一机构 D . 专制皇权受到侵夺
黄宗羲、唐甄等人提不出新的社会方案,而只能用扩大相权、限制君权、提倡学校议政等办法来修补封建专制制度。这说明明清时期的启蒙思想(   )
A . 根植于高度繁荣的农耕经济 B . 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 本质上是传统思想的继承发展 D . 动摇了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
明末清初学者黄宗羲在大力汲取西方科学成果乃至方法的同时,却提出了西方数学源于中国勾股之学,全祖望将其概括为“中学西窃”说。黄宗羲这一观点(   )
A . 有利于增强民族自信 B . 客观上利于人们接纳西学 C . 缺乏事实依据毫无价值 D . 成为洋务运动的理论基础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中说道,万历皇帝一方面依赖内阁,另一方面以司礼监太监对其加以牵制,后来创造了近30年不上朝的“荒诞奇迹”。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A . 主权力受到制约 B . 君主权力至上 C . 央集权遭到破坏 D . 内阁权力至上
明代刻书中心在福建建阳,与传统志怪小说表现鬼神、追求怪异的叙事趣味不同,建阳刊刻神魔小说通过神仙佛道的修行故事,达到教人向善的目的,与讲史小说实为异途同归,为儒教之补;公案小说还与法律文书分上下栏刊刻。这说明当时 (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小说的繁荣 B . 活字印刷的推广巩固了儒学的地位 C . 建阳刊刻神魔小说符合理学精神 D . 公案小说极大地普及了法律知识
明代小说集“三言二拍”的两百个故事中,超过三分之一取材于商人,《喻世明言》中引用了“一品官,二品贾”的新谚语,《二刻拍案惊奇》中有“徽州风俗以商贾为第一等生业,科第反在次者”的记载。这反映出当时(   )
A . 科举选官制度僵化 B . 重义轻利思想盛行 C . 小说成为主流文化 D . 社会崇富氛围浓厚
据清《养吉斋丛录》载:凡军机大臣只准在军机处输(处理)本日所奉谕旨,部院稿案不准在军机处输,司员不准至军机处启事。这是说军机处(    )
A . 效率高 B . 机构干练 C . 保密性强 D . 决策权有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为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筑牢坚实根基。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董仲舒对策贤良,请表章(彰)六经,罢黜百家,凡非在六艺之科者绝勿进,自兹以往,儒学之尊,迪绝百流,遂乃兴学校,置博士。……二千年来国教之局,乃始定矣。

——梁启超《饮冰室文集》

材料二:黄宗羲在《原君》中宣称皇帝乃是“天下之大害”,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认为“世儒不察,以工商为末,妄议抑之”;顾炎武在《辛林文集》中提出“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徒以诗文而已。所谓雕虫篆刻,亦何益战!”

材料三:自汉以来,以儒学为中心的文化架构,成为我们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中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取得的科技文艺成就也充实和丰富了传统文化的词汇和功能,构成了光耀千秋、辉煌灿烂的中华传统文化,陶冶了勇敢智慧的中华儿女,是中华民族自立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之根。

——摘編(编)自王志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当代中国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董仲舒的思想主张并分析其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清之际的思想家们的主张及提出的背景。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利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的认识。
明清之际,中国专制社会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但也出现了许多有别于传统的新社会因素和现象。下列选项中体现明清“新社会因素和现象”的有(   )

①黄宗羲提出“工商皆本”   
②取士不问家世,婚姻不问阀阅

③江南地区“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④康雍乾三朝君主乾纲独断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有学者在明清之际提出“夫天下之大,非一人之所能治,而分治之以群工”“夫治天下犹曳大木然”“君与臣,共曳木之人也”的主张。这些主张出自(   )
A . 《朱子语类》 B . 《明夷待访录》 C . 《日知录》 D . 《变法通议》
宋朝的地主与佃农有上下尊卑之分,“主犯佃照凡人减一等,佃犯主照凡人加一等”;到了清朝,租佣制进一步发展,佃农与地主“系平等相称,并无主仆名分”。这一变化反映了(   )
A . 佃农的政治权力大大提高 B . 社会经济发展冲击等级秩序 C . 新社会经济关系正在孕育 D . 程朱理学的影响在逐渐减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