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分析我国宋代至清代不同性质书院比例状况表(下表)可知,从宋代至明清,官办书院比例总体上升并超过民办书院。这一变化可以说明(    )


官办%

民办%

其他%

不明%

宋代

15.28

70.69

0

14.03

元代

17.23

61.15

0.33

21.29

明代

57.21

29.84

0.24

12.71

清代

56.67

24.11

0.56

18.66

A . 官办书院比例上升制约着古代文化的发展 B . 封建政府对思想控制呈现不断强化的趋势 C . 书院比例变化是商品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D . 西方殖民侵略导致了明清民办书院的衰落
针对明末法治的乱象,黄宗羲提出“有治法而后有治人”;王夫之则认为“民气之不可使不静,非法而无以静之……法者非必治治者其人也”。据材料可知(    )
A . 黄宗羲重视治法忽视治吏 B . 王夫之忽视治法重视治吏 C . 黄宗羲主张先治吏后治法 D . 王夫之重治法也重视治吏
李贽在评价《藏书》时说:“盖我此书,此乃万世治平之书,经筵当以进读,科场当以选士,非漫然也……凿凿皆治平之事与用人之方。”李贽认为《藏书》(   )
A . 是应对科举的参考书 B . 利于辅佐君主治理天下 C . 具有经世致用的价值 D . 否定了程朱理学的地位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廷尉李斯议曰: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

——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知封建(分封制)之弊变而为郡县,则知郡县之弊而将复变。然则将复变而为封建乎?曰:不能……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

材料三   政治制度是现实的,每一制度,必须针对现实,时时刻刻求其能变动适应。任何制度,断无二三十年而不变的,更无二三百年而不变的。但无论如何变,一项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处则仍可不变,于是每一项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轨道而发展。此即是此一项制度之自然生长。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1. (1) 概述材料一反映的历史现象。简要分析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顾炎武对两种政治制度的评价。
  3. (3) 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钱穆的观点,并指出其“本原精神”是什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时期,白银货币化在整个社会全面铺开,孕育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同时也在基层民众中浇灌出以奢侈和时髦为导向的欲望之花。对“人欲”的肯定成为这个时代精神最突出的标志。庶族地主和富裕农民的心声体现在士大夫们“农商皆本”的舆论中,李贽对程朱理学大加鞭挞,称“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通过对人之私欲的肯定,明朝人否定了皇帝一己之私的所谓天理之公。以黄宗羲为代表的文化反思派对君主进行了最严厉的批判,提倡君臣平等,主张限制君权。明清思想家的主张,由于阶级和历史的局限,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文化的束缚,最终在文化专制政策的高压下黯然失色。

——摘编自李宪堂《明清思想的背景、线索与问题》

材料二  15-18世纪,是西方新的自我意识和人类自主观念兴起和发展的阶段。…当文艺复兴的个人精神进心中学领域时,马丁路德以《旧约》严谨的道德力量为武器,挑战罗马教皇的权威…启蒙思想家在科学、理性和经验事实的武装下投身到与教会教条和中世纪黑暗的斗争中去石孟德斯鸿试图找到孕育政治自由的原则。伏尔泰宣扬个人自由,讽刺法国君主和罗马天主教会。启蒙运动的遗产对欧洲和欧裔美洲社会产生了旷日持久的影响力

——摘编自理查德・塔纳斯著《西方思想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明清思想家的基本主张,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出现的原因。
  2. (2) 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该时期西方思想的特点。
  3. (3) 综合上述材料分析中西方思想对当时社会发展有何不同影响。
李贽的“离经叛道”主要体现在(   )
A . 反对君主专制 B . 反对迷信孔子思想 C . 主张工商皆本 D . 主张物质第一性
明清时期,士大夫群体中主体性相对鲜明的人士形成了一种代表天下公论的政治意识或理念,他们在政治价值观念上趋近,思想取向具有同一性,往往基于志同道合而结成“朋党”。在实际社会政治生活中,他们有时还能操控政治舆论,令皇帝不得不有所退让。这反映出当时的士大夫群体 (    )
A . 惯于结党营私和相互倾轧 B . 引领社会主流价值观走向 C . 共同批判君主专制的弊端 D . 政治意识抗争性日益凸显
有学者说:“清初大儒黄宗羲虽宗阳明,但主张多读书以穷理之变化,并以实践为归;顾炎武不谈心性,他的治学范围,以典章制度、社会经济为主。”由此可知,该学者认为黄、顾二人的共同思想是(    )
A . 倡导经世致用 B . 主张工商皆本 C . 批判君主专制 D . 挑战儒学正统
明朝时期,国内的文化知识界出现了诸如泰州学派及李贽等进步思想家,他们提倡人的个性,肯定人们的物质欲望,强调独立思考的精神。这些思想出现的背景是(   )
A . 儒学的厚重底蕴 B . 西学东渐的影响 C . 小农经济的繁荣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黄宗羲肯定" 三代之法"是"天下之法",批评三代以下之"法"为帝王"一家之法",是"非法之法",主张用"天下之法"取代"一家之法"。这体现了黄宗羲的哪一思想(   )
A . 反对君主专制 B . 工商皆本 C . 倡导法律至上 D . 人民主权
顾炎武认为“今之所谓理学,禅学也”“古之所谓理学,经学也”,他重申宋人的见解,认 为“理具于吾心,而验于事物”,要破除今之理学“空谈心性”的弊端,必须重新回归经 学。据此可知顾炎武(   )
A . 主旨在于批判君主专制 B . 具有近代启蒙意识 C . 批判理学杂揉佛道思想 D . 强调经世致用之学
以下是—份不完整的某历史人物表,据信息判断此人是(   )

姓名

籍贯

所处朝代

主要主张

著作

福建

明朝

①“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    ②反对盲从孔子

《藏书》

《焚书》

A . 李贽 B . 王夫之 C . 顾炎武 D . 黄宗羲
明清之际形成的进步思想,最能体现时代发展趋势的是(   )
A . 经世致用 B .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C . 工商皆本 D . 天下为主,君为客
《明夷待访录》中载:“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这从根本上体现出(   )
A . 农民反封建的强烈愿望 B . 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的愿望 C . 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 D . 资产阶级对民主政治的要求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白蛇传说是中国民间四大传说之一,下表是白蛇故事演变历程中不同文本对主要人物白娘子、许仙、法海艺术形象的描写:

时期和文本(传奇、话本、小说、戏曲、影视作品)

唐传奇《李黄》和宋代话本《西湖三塔记》

明代冯梦龙短篇小说《白娘子永镇雷峰塔》和清代方培成戏曲《雷峰塔》

1924年鲁迅杂文《论雷峰塔的倒掉》和1943年田汉京剧《白蛇传》(1958年修改)

人物形象特点

白娘子

令人恐惧的蛇精

向往世俗婚姻生活、贤妻良母、精通商道

悬壶济世、自由婚恋、救济贫弱的“新女性”

许仙

出生将门或仕宦家庭

经营药材生意、趋利避害、自私薄幸,法海收伏白娘子后表示忏悔

抗争、追求爱情的“战斗者”

法海

正义除妖人、慈悲渡众者

封建势力的代表

——摘编自高艳芳《中国白蛇传经典的建构与阐释》等

从表中任选一个或多个人物,提取其艺术形象演变的相关信息,结合中国思想史的相关知识,从艺术形象的时代性角度进行论述。(说明:观点明确、史论结合、史实准确)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表6       中国古代思想的演进

夏商

受天命而王、听命于神

西周

敬天保民,“人无于水监,当于民监”、“惟王子子孙孙永保民”

春秋战国

为政以德、仁政、隆礼重法、无为而治、兼爱非攻、以法治国

秦朝

焚书坑儒,“以法为教,以吏为师”

汉朝

黄老无为,与民休息;尊崇儒术

魏晋

佛、道盛行,贵儒尊道,玄学产生

隋唐

三教合归儒,三教并行

宋元

“存天理,灭人欲”,“格物致知”

明清

致良知,陆王心学;李贽等活跃儒家思想

——摘编自李丹《论中国古代治国思想的嬗变》

社会思想与经济、政治、文化、教育等关系密切。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中的两条或两条以上信息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自宋以来,各大宗族均设有义田、义庄、义学、义宅等族产资助族中贫困者。至明清时期,义庄作为宗族的经济实体,已经超越了偶发的、单纯的济贫性质,而具备了初级形态的社会救济性质。这说明(   )
A . 世家大族掌控着地方救济 B . 宗法制度得到进一步加强 C . 政府的救济政策发生变化 D . 民间力量承担着社会功能
明末清初,顾炎武等思想家批判“无道昏君”,期望“有道明君”,近乎一致地认为设置宰相分割君权,是达到他们理想中的“君明”“相好”的最佳途径。这反映出,明末清初思想家(    )
A . 政治改革主张具有建设性 B . 成为社会加速转型的助力 C . 坚持固有的儒家治世之道 D . 对传统政治体制予以否定
[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袁枚(1716~1798),字子才,浙江钱塘(杭州)人,乾隆四年进士。挚友蒋士栓讥讽西施、杨妃误国误民,袁枚以诗力驳“女祸论”,追问男性在亡国中的责任。袁枚把戕贼儿女之手足为美的行为比作“火化父母之骸骨以求福利”。朋友托他代为访美,却拳拳于弓鞋大小。他讥讽友人:“仆见乞丐之妻,担水之妇,其脚无不纤小平正,使足下见之,其皆认作西施毛嫱,而纳之后房呼?”章学诚对袁门女弟子吟诗作诵极为反感。袁枚则回击:“陋哉言乎!圣人以《关雎》《葛覃》《卷耳》冠《三百篇》之首,皆女子之诗”。袁枚反对“女子无才便是德”,又感叹才女多无寿或婚姻不幸。鉴于此,袁枚在娶妾之事上力求美貌,家中粉黛成行,却很少能解吟咏者。

——据宋燕《袁枚两性关系观与女性观研究》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枚的女性观。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袁枚的女性观产生的背景,并简要评价。
黄宗羲提出“夫二十一史所载,凡经世之业,亦备矣”,他赞颂古代学者“大者以治天下,小者以为民用,盖未有空言无事实者也”。由此可知,黄宗羲强调(   )
A . 君主以民为本 B . 反对君主专制 C . 经世致用思想 D . 实行以德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