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时期思想领域的变化 知识点题库

变革与创新是世界文明进步的重要体现。

材料一:根据《明神宗实录》记载,当时的苏州呈现出这样的境况:“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相依为命久已。”

    至武宗正德末、世宗嘉靖初,“出贾既多,土田不重,操赀交捷,起落不常”。至嘉靖末、穆宗隆庆初,“末富居多,本富尽少,富者愈富,贫者愈贫”。到万历时,“则迥异矣,富者百人而一,贫者十人而九……金令司天,钱神卓地,贪婪罔极,骨肉相残”。

——《中国古代史》

材料二:不习六艺之文,不考百王之典,不综当代之务,举夫子论学、论政之大端一切不问,而曰一贯,曰无言,以明心见性之空言,代修己治人之实学。

——《日知录》

材料三:20世纪30年代,美国成立了国家计划署、国家资源管理署等研究机构,对罗斯福的执政方针产生影响。在工业政策方面美国政府制定公平竞争法规,规定该行业的生产规模、价格水平、信贷条件、销售定额和雇佣工人的条件。并规定工人有权自由参加工会,推选自己的代表与资方签订集体合同,规定了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在财政方面,政府增加公共事业支出。1933—1942年公共工程共花费170多亿美元,临时吸收200万—400万名失业工人。1933年5月,通过《紧急救济法》,成立联邦紧急救济署,拨出5亿美元作为直接救济金。1935年提出《社会保险法》,在全国范围内推行养老金制和失业保险制度,最初这一制度只是为退休人员和难民提供补助,后来扩大到残疾人和未成年子女家庭。

    二战结束后,美国政府拨巨款兴办原子能工业和宇航工业等新兴工业。1946年颁布《就业法》,该法令责成联邦政府负责最大限度的就业、生产和购买力。在财政方面,美国的政府采购在国民生产总产值的比重是发达国家中最高的,其中大部分为军事订货。

2015年习.平主席出访活动一览表

时间

国家和地区

会议活动

2015年4月20日至24日

巴基斯坦、印度尼西亚

习.平对巴基斯坦进行国事访问,并赴印度尼西亚出席亚非领导人会议和万隆会议60周年纪念活动。

2015年5月

7日至12日

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习.平出席俄罗斯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并访问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白俄罗斯。

2015年7月

8日至10日

俄罗斯


习.平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七次会晤和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十五次会议。

2015年9月22日至28日

美国


习.平对美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联合国成立70周年系列峰会。

2015年10月19日至23日

英国


习.平应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邀请,对英国进行国事访问。

  1. (1) 概括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并说明其与明清之际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

  2. (2) 阅读材料三,以“挑战与应对——美国经济政策的调整”为主题,对材料进行解读。

  3. (3) 依据表中材料,概括新时期中国外交政策的特点,并分析这一特点的原因。

古典文学作品也是研究历史的一种特殊史料。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这文嫂方说道“县门前西门大老爹……家中放官吏债,开四五处铺面,缎子铺、生药铺、绸绢铺、绒线铺,外边江湖上又走标船,扬州兴贩盐引,东平府上纳香蜡,伙计主管约有数十……家中田连阡陌、米烂陈仓、赤的是金,白的是银,圆的是珠,光的是宝……”林氏被文嫂这篇话说的心中迷留摸乱,情窦已开……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

材料二:金有余了解周进痛哭的原因。向众人解释:“列位老客有所不知。我这舍舅本来原不是生意人。因他苦读了几十年的书,秀才也不曾做得一个,今日看见贡院,就不觉伤心起来。”……“这也不难,我这几个弟兄都是商人,每人拿出几十两银子借给周先生,让他捐个监生,不就能参加乡试了吗?”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

材料三:李贽还同样以不留情面的态度解剖自己,指责自己缺乏诚信:“志在温饱,而自谓伯夷叔齐;质本齐人,而自谓饱道饶德。”……如果李贽在某种程度上表现了言行的一致,那么唯一合理的解释是他在追求个性与行动的自由,而不是叛离他衷心皈依的儒家宗旨。

——黄仁宇《万历十五年》

  1. (1) 概括材料一小说中所描述的经济发展现象及其带来的影响。
  2. (2) 材料二反映出了怎样的社会现象。
  3. (3) 综合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层面,简要评析材料三所述观点。
刘梦溪在《文化传统的流失与重建》中说,在理念上,研究中国的思想文化,“三晚”最重要:一是晚周、一是晚明、一是晚清。晚周——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思想的源头。晚明——是一个文化冲突非常剧烈的时期。晚清——是从传统到现代的转折点、东方和西方的撞击点和交汇点,是中国历史、文化与社会的大转变时期。其共同的时代特征是(    )
A . 社会动荡思想活跃 B . 分裂割据思想流派纷呈 C . 改朝换代百家争鸣 D . 社会转型新思想萌发
《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作者意在说明明朝(    )
A .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 C . 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 . 闭关锁国导致东西文化的隔绝
萧公权在《中国政治思想史》中评论道:“夫专制之威至明而极,故专制之至明而显。梨洲(黄宗羲)责民之古义,不啻向专制天下之制度作正面之攻击。使黄氏生当清季,其为一热烈之民权主义者,殆属可能。然而吾人细绎《待访录》之立言,觉梨洲虽反对专制而未能冲破君主政体之范围。故其思想实仍蹈袭孟子之故辙,一未足以语于真正之转变。”萧公权在此认为黄宗羲(    )
A . 具有近代民权主义思想 B . 没有超越传统儒家思想的范畴 C . 彻底否定君主专制政体 D . 反映了早期资产阶级的政治要求
对君臣关系,黄宗羲作了独到的论述:君臣有共同的职责,都是为民谋利。顾炎武则作了全新的解释,君主及其各级官吏,不敢于百姓之上任意妄为以自尊,不敢厚取于民以自我享乐。这些主张(    )
A . 导致经世致用思想盛行 B . 受到西方启蒙思想的影响 C . 动摇了儒家思想的地位 D . 是对儒家思想精华的传承
如表归纳了古代中国不同时期思想家(学派)对“人性之私”的认识。据此可以推知的结论是(   )

时期

观点

战国时期

慎到、荀子、韩非提出:人性是自利自为的,同时也是恶的

宋明时期

理学视“私”为邪恶,强调公私之辨

明清之际

肯定个人物质利益、欲望的合理性,强调个体的价值与地位

A . 文明推动时代的进步和发展 B . 儒学价值观形态较稳固 C . 政治经济发展影响文化变迁 D . 中国人文精神源远流长
王夫之认为:“未有弓矢而无射道,未有车马而无御道,未有子而无父道,未有弟而无兄道,道之可有而且无者多矣。故无其器则无其道,诚然之言也”。这一观点(   )
A . 体现了经世致用的思想 B . 肯定了人私欲的正当性 C . 批判了君主专制的体制 D . 体现了朴素的唯物思想
黄宗羲、顾炎武、王夫之的思想具有民主色彩,这种思想产生的历史条件有(   )

①商品经济的发展  ②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③西学东渐的影响  ④抗清斗争的实践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③④
针对当时的社会弊病,有思想家提出:“孔子删述六经,即伊尹、太公救民水火之心。故日“载诸空言,不如见诸行事”……愚不揣有见于此,凡文之不关于六经之指当世之务者,一切不为。下列各项中与此思想一致的是(        )
A .   慎思明辨,格物致知 B . 愚夫愚妇与圣人同 C . 主张“修己治人之实学” D . 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
材料:陈宏谋作为雍正、乾隆时期的理学名臣,也是一名积极倡导“理学以经世”的经世学者。

陈宏谋所谓的经世是着眼于当下的,而非为后世立法,这从他多次强调士人要关,心“时事”,学者要“援古证今”“酌古宜今”的言论中即可看出。1745年,陈宏谋在陕西发布了著名的《申饬官箴八则檄》,针对当时官场的一些陋习进行了箴规,其后还陆续发布了一些整顿官场陋规的檄文。除了注重对官场陋习、士风的批评与治理外,重视社会教育和书籍的传播亦是其经世思想中一个重要的内容,所谓社会教育,并非一确切概念,或用陈宏谋自己的话说即“宣谕教化”。其教育的对象广泛,从童蒙到仕子,对平时人们所忽视女童、地位低下的胥吏,陈宏谋认为都是可以通过读书教育而改善的。

——摘编自由长海《理学与救世——陈宏谋经世思想探析》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陈宏谋思想的特点。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陈宏谋思想的影响。
清末,中国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和内河沿岸地区,城乡居民的日常生活品很多带有一个洋字,如洋火、洋油、洋布等;而在内陆乡村,农民依然“昼出耕田夜织麻”,靠纺织业和手工作坊来解决生活基本用品带求,这说明当时 (    )
A . 乡村自然经济已经解体 B . 生活方式没有地区差异 C . 社会生活新旧并存 D . 城市仍处封闭状态
明末清初思想家顾炎武说:“□□之害等于焚书,而败坏人才,有甚于咸阳之郊所坑者但四百六十余人也”。“□□”中两字应是(  )
A . 八股 B . 科举 C . 荐举 D . 世袭
有学者认为,明清之际是世界历史发生重要转折的时期。无论是在政治,经济领域还是在思想文化领域,旧的传统的思想观念与新的先进的价值理念在这一时期发生了激烈的冲击和碰撞。以下可以佐证此观点的是(   )
A . 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 B .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 C .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 D . 克服私欲致良知
明清思想家提出了诸多观点,从李贽“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到黄宗羲“天下为主,君为客”;从顾炎武批判“私天下”,到王夫之“孤秦”、“陋宋”论。他们的思想说明这一时期(   )

①君主专制制度受到批判 ②出现了思想活跃的局面

③儒学正统受到冲击 ④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提供思想武器

A . ①③④ B . ①②④ C . ①②③ D . ②③④
明清时期,读书人的视野由《四书集注》转向现实生活,他们认识了程朱理学中不曾有的东西,于是符合商人利益的思想便应运而生了。这种变化折射出(   )
A . 经世致用思想产生 B . 抑商政策的松弛 C . 传统义利观被颠覆 D . 商品经济的发展
明末清初,顾炎武等人以考据来明辨儒家经典之本义,“通经”以“致用”。乾嘉时期的考据家们则穷其毕生精力,“猥以校订之役,穿穴故纸堆中”。这说明(   )
A . 经世致用精神逐渐消亡 B . 政治环境变迁影响学术研究 C . 传统儒学遭遇严重危机 D . 科举制度决定社会价值取向
[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清朝政府在州县设置养济院,收容本籍鳏寡孤独及残疾无告之人,但其运营逐渐难以满足社会需要,还存在严重的贪污腐败、匿藏奸盗问题。由民间筹资兴办的京师普济堂引起了雍正皇帝的重视,叮嘱地方“宜时加奖劝,以鼓舞之。”雍正二年(1724年)开始,普济堂广泛设立。雍正十一年,中央政府进一步许诺捐额多者“加以议叙”,少者“给与匾额、免除差役”,极大地鼓励了地方官员、乡绅、商人和地主富户出资供养,并择当地“身家殷实、才具干练者”管理堂务。一些普济堂不仅要收容老弱贫病,还担负着外地流民安置工作,救济对象不再有额内、额外之分,经费则主要用于保障日常生活,如发放口粮、冬夏给衣、生者给床褥、死者施棺、病者给医等。

——摘编自王卫平《普济的理想与实践--清代普济堂的经营实态》

  1. (1) 简析雍正年间广泛设立普济堂的原因。
  2. (2) 概述雍正年间普济堂经营的特点。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6—18世纪中国与西方方思想、文化对比简表

类别

中国

西欧

思想主张

“人人皆可以为圣”“天下为主,君为客”“经世致用”

“天赋人权”“三权分立”“社会契约”“人民主权”等

文艺作品特征

历史题材、市井风俗、独抒性灵、赋到沧桑

古典主义、千击页族和教会、带有启蒙色彩的文学和艺术

文学、艺术代表作

小说:《聊斋志异》、《儒林外史》、《西游记》等。

绘画:(明)徐渭《牡丹蕉石图》、朱耷《荷花水鸟图》、(清)郑板桥《墨兰图》等。

小说:孟德斯鸠《波斯人信机》、卢梭《爱弥儿》

绘画:大卫《苏格拉底之死》、《马拉之死》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进行中西对比,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要求:论题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

明清之际,反封建思想产生的根本原因是(   )
A . 商品经济的发展 B . 人民的呼声 C . 封建制度衰落 D .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