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点

时间:1640-1688年
根本原因: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阶级矛盾激化。
任务:推翻封建专制统治,发展资本主义。
领导阶级:资产阶级和新贵族。
代表人物:克伦威尔。
革命主力:农民、手工业者与城市贫民。
结果:确立了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专政。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 知识点题库

阅读以下材料,了解西方古代近代关于法律与民主政治的相关知识:

材料一:古代希腊的民主与今天西方的民主不能完全相提并论。在雅典,城邦所有的公民都有可能亲自参加选举和表决,这是直接民主,与我们今天的代议制民主不同。代议制是指公民通过选举代表组成代表机关,间接参政议政,讨论决定国家大事,行使国家权力的一种民主制度和组织形式。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机构是国家立法机关,独立行使立法权,并与其他两权即司法权和行政权相互制约与平衡。

材料二:“凡未经议会同意,以国王权威停止法律或停止法律实施之僭越权力,为非法权力。”“未经议会准许,借口国王特权,为国王而征收,或供国王使用而征收金钱,超过议会准许之时限或方式者,皆为非法,”“议会之选举应是自由的。”

材料三:“本宪法所授与之立法权,均属于由参议院与众议院组成之合众国国会。

众议院以各州人民每二年所选举之议员组织之。……行政权属于合众国大总统。大总统之任期为四年,同任副总统之任期亦然,大总统与副总统,应依照手续选举之。”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古希腊和近代西方的民主政治制度在民主形式、民主范围、参政方式上的不同。
  2. (2) 材料二和材料三分别出自欧美国家的什么政治文献?分析材料二和材料三所在国家民主政治体制的确立对两国发展产生的相同影响。
自光荣革命开始,到19世纪中期,英国的议会主权通过责任内阁制真实地确定下来。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光荣革命建立了“议会至上”的原则,但国王的权力没有立即丧失。国王是政府的总执政官,所有的大臣仍由国王任命,他们是为国王服务的。国王并不经常出席内阁大臣会议,大臣们开会讨论后,将他们的建议汇集起来,通常由财政大臣向国王汇报,征得国王同意后,再将政府的意见传递给议会下院。在这个过程中,财政大臣作为首席大臣,在国王和议会之间扮演沟通者的角色显得更有权势。1722年,沃波尔开始担任王室的首席大臣,并主持政府工作长达20年。在这期间,大臣负责制度开始成型。1741年,当下院的反对势力联合起来,击败他的支持者时,沃波尔知道自己得不到下院多数议员的支持,无法继续在议会推动立法,故于次年辞职。

材料二:1832年的议会改革不仅扩展了选举权,更重要的是,将政党变成了大众政治的工具。因为选举程序中“民意”成分的增加,议会领袖必须是选举获胜的政党领袖,国王不能违背民意任命首席大臣来组阁。维多利亚女王即位后,并不把在缺少王室支持下单靠竞选赢得选举的保守党人皮尔放在眼里。直到1841年,维多利亚女王才被迫接受现实,尊重议会选举的结果邀请皮尔组阁,责任内阁制由此出现。在新的体制下,执法与立法结合起来,将原本属于王室执政辅助工具的内阁变成了议会意愿的代表,使国王成为只有虚名而无实权的君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武寅等《西方国家政治制度》

完成下列要求:

  1. (1) 根据材料一,概述大臣负责制的表现,分析光荣革命后英国内阁的演变。
  2. (2) 责任内阁制与大臣负责制有体制联系,又有本质区别。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其本质区别,概括责任内阁制确立的推动因素。
  3. (3) 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责任内阁制在英国政治史上具有的重要意义。
“当君主式微,议会往往会成为贵族内讧、打击对手的政治平台。”下院议员由各郡推举而非通过恩赐制当选。然而直到14世纪末,立法活动被上院贵族所把持,下议院只能偶尔作为次要角色参与。由材料可知14世纪之前的国王(    )
A . 恩赐官职给身边的人 B . 权力受到议会限制 C . 议会制约君主进行政治恩赐 D . 上下两院联合行动制约国王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前,查理一世因为税收问题和英国议会展开了激烈的斗争,从历史发展趋势来看,该斗争的实质是(  )
A . 议会和国王的权力之争 B . 新兴资产阶级、新贵族与封建势力的斗争 C . 维护英国传统体制之争 D . 议会与国王的经济利益之争
有学者认为,1688年“光荣革命”开辟了一条英国式的发展道路,其基本含义是指“光荣革命”(  )
A . 为现代英国的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B . 以法律制约王权,实行以法治国 C . 以和平方式变革,推动社会进步 D . 克服王权专制,建立议会的主权
[历史一选修 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   自从17世纪以来,有关克伦威尔的著作,源源不断地大量涌现。卷帙浩繁的著作,不但内容广泛,而且思想差异很大。对克伦威尔的评价,更是褒、贬、臧、否,应有尽有,可说是千差万别。颂扬他的人,说他在行动领域中的地位正像莎士比亚在艺术领域中的地位一样,是古往今来英国人中最伟大的人。责骂他的人,说他是世界上曾有过的最臭名昭彰的暴君之一;他之所以成为国家元首,完全是通过他对自由事业的背叛和他对那些曾与他共同为争取自由而战斗过的卓越的爱国者们的卑鄙的和无情的背弃。有人在讲到这样两方面极端的评论时曾说:“没有哪一个人像他这样被人说得更好或被人说得更坏了。”也有很多人把克伦威尔说成是好坏参半的人物。休谟说他在许多方面是“一个优秀的人物,甚至是一个卓越的天才”。然而他却是“靠了欺骗和暴行才使他成为国家第一把手的。”拿克拉兰敦典型的话来说:克伦威尔是一个“勇敢的坏人”。因为他“既有那么多的受到咒骂、应入地狱的罪恶,又有些引起若干人长期怀念的美德”。

——查尔斯·弗思著《克伦威尔传》

  1. (1) 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史实分别说明克伦威尔是“最伟大的人”“最莫名昭彰的暴君”。
  2. (2) 同是一个历史人物,对克伦威尔的评价为什么有如此大的分歧?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原则有哪些?
“文明的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今日中国应用发展的眼光、世界的眼光审视人类各种不同的文明模式。”

探究一、中国的传统

中国发展模式的价值内容,源于延续几千年的政治传统。这种传统达到西方难以企及的历史高度:一是历史上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而非欧洲那样由封建领主或教会掌握;二是高度的行政管理体制,官员由公正、普遍的考试制度选拔,而非西方或中东那样由世袭或门第操纵;三是政治对人民负责,体现“民本主义”。

﹣﹣俞邃《关于“中国模式”之我见》

探究二、雅典模式

“我们(雅典)的制度被称作民主政治,那是千真万确的,因为政权不是在少数人手中,而是在多数人手里。”

﹣﹣《希腊伯罗奔尼撒战争史》

探究三、英美模式

英国“光荣革命”(实际上是一场政变)大概是我心目中最完美的一次政治设计。它在一个长期专制统治的国家找到了一个摆脱革命与专制的循环,能有效地控制“控制者”的办法。……这大概是改造专制制度以进行制度创新、摆脱专制的革命循环、走向长治久安的最完美的例子。这个例子对中国有意义,而美国在英国民主制度的基础上发展民主制度的历史对中国意义不大,因为中国不是像美国这类“没有历史的国家”。

﹣﹣杨小凯《中国政治随想录》

请回答:

  1. (1) 依据探究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政治传统的特点。
  2. (2) 依据探究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雅典民主的特点。
  3. (3) “光荣革命”创造了什么完美的政治设计?该设计是如何有效控制“控制者”的?
  4. (4) 美国是个“没有历史的国家”指什么?为了克服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美国在政治制度上做出了哪些重大改变?
1716年,辉格党人为长期霸占议会,通过“七年法案”,将每届议会延长到七年。但以后国王经常“扯皮”,干扰它的正常执行。从1784年到1832年,共召开十三届议会,平均每届历时三年零七个月。这表明当时英国(    )
A .   权力之争导致政局不稳 B . 君主立宪制度尚待完善 C . 议会地位仍处王权之下 D . 政党竞争利于王权扩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1832年的议会改革,将选举权从身份资格转向财产资格,改革后的选民人数从总人口比例的2.5%增长到3.3%;中等阶级主体获得了选举权,进入到政权体系之中。英国的贵族寡头制度开始分崩离析,资本主义民主大厦的根基建立起来,用和平的渐进改革方式来推行政治民主化,演变成为英国的一种传统。改革大门一旦打开,就不可能再关上,英国在1867、1884和1918年继续进行了议会改革。

——摘编自刘金源《议会改革与英国的政治现代化历程》

材料二

1906年,清廷“仿行立宪”的谕令颁布后,编制馆按照三权分立的原则,递交了组建新式中央政府的方案:设立带有议会性质的资政院,掌立法;裁撤内阁与军机处,组新内阁,设十一部,“行政之事专属内阁各部大臣”;“司法之权则专属立法部,以大理院任审判,而法部监督之”。这一方案遭到顽固派的强烈反对,清政府故而要求编制馆遵行“五不议”,即:军机处不议、八旗事不议、内务府事不议、翰林院不议、太监事不议。中央官制由此逐渐厘定。

——摘编自徐爽《1901—1911:旧王朝与新制度——清末立宪改革述论》

  1. (1) 据材料一概括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成效。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英国1832年议会改革的历史背景。
  2. (2) 据材料二概括指出清末立宪改革的主要特征。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英两国改革不同走向折射出的历史启示。
18世纪中后期,英国责任内阁制基本形成,其基本原则是: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每逢议会大选后,由国王任命在大选中取得多数席位的政党的领袖即多数党领袖为首相,由首相组织内阁,行使行政权;内阁对议会负责,受议会监督;当议会通过对内阁的不信任案时,内阁必须集体辞职,或提请国王下令解散议会,重新举行大选,由新议会决定内阁的去留。这表明(   )

①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②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最高权力的象征  

③内阁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④英国成为典型的资产阶级代议制国家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近代西方某思想家曾论述道,“在英国政府中这种可喜的混合:、下院议员、爵士、君主间的合作,是前所未有的。”该思想(   )
A . 体现三权分立的原则 B . 反对君主专制 C . 主张建立民主共和国 D . 批判神权统治
狄更斯小说《穷人的专利权》中,老工人约翰为了给自己的一个发明申请专利,总共经历了三十六道手续,与各色人等打交道,用时近两个月,花费近百英镑(相当于当时一个高级技术工人三年的所有收人)。文中约翰的朋友点评道:“申请专利的过程就是使一个人成为宪章派的捷径。”这种状况主要反映了当时英国(    )
A . 工人工资收入极低 B . 社会制度依然落后 C . 社会等级观念分明 D . 政府体制运行弊端
《大宪章》第12条的内容是:如果国王被俘需要赎金,如果国王为长子举行授爵仪式需要花钱,如果国王为长女出嫁准备嫁妆需要费用,在这三种情况下,国王可以向他的直属附庸征收适当的援助金。除此而外,未经全国公意许可,国王将不得征收任何免服兵役税和援助金。材料表明(   )
A . 保障了平民私有财产权 B . 规范和限制了国王的权利行为 C . 保护贵族的基本利益 D . 一定程度上是平民与国王之妥协
1237年、1300年和1301年,英国国王爱德华一世连续召开议会,确认《大宪章》和《林区宪章》,增加《大宪章》的附加条款,对违反宪章造成民怨的犯禁者处以“罚金、监禁”直至“逐出教会”的绝罚。这一做法(   )
A . 践行了“王在法下”的原则 B . 主要维护市民阶层的利益 C . 体现了“议会至上”的思想 D . 巩固和完善了议会君主制
《权利法案》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中重要的法律性文件,奠定了英国君主立宪政体的理论和法律基础,确立了议会所拥有的权力高于王权的原则,为英国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扫清了道路。据此可知,从社会转型的角度来看,《权利法案》最重大的意义在于(    )
A . 有效保障英国政治环境的稳定 B . 以法律权利代替君主权力 C . 致使英国君主立宪制徒有其形 D . 恢复了英国依法治国传统
1701年英国“嗣位法”规定:国王所作的任何决定,必须由同意该决定的枢密院成员,即政府大臣签署;法官的更动权不再属于国王而属于议会;议会定罪的人,国王不得赦免。这表明当时英国    (    )
A . 行政立法相互监督 B . 议会权力至高无上 C . 国王已“统而不治” D . 司法权独立于王权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以上是欧美近代以来部分大事件简表,请从中提取相关信息,围绕政治变革和社会转型的关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运用表中史实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表述清晰。)

英国1654年前后历史使人费解:1654年,还有许多议员主张削弱护国主权力,可为何不过两年,议员们就变得如此驯服,反过来要求扩大护国主的权力。导致时局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 . 议员们认识到“识时务者为俊杰” B . 克伦威尔施政维护了资产阶级利益 C . 克伦威尔强有力地提高了议会地位 D . 《航海条例》颁布提高了克伦威尔声望
英国国王查理一世狡猾而坚定,他从骨子里认为自己的王权神授,不愿在该问题上作出任何妥协。1647年,查理一世出逃并发动战争,卷土重来。这次克伦威尔再也没有心慈手软。“克伦威尔再也没有心慈手软”的表现有(   )
①平定了王党分子的叛乱     ②斩首处死国王查理一世
③结束了封建王权的统治     ④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②④ D . ①②③④
有学者评论说,英国革命创造的法律制度,虽已初步搭好了现代民主政治的大体框架,但是这个框架的严重缺陷也是明显的,那就是它太缺乏对“平等”价值的关怀。评论者的主要依据应是(    )
A . 国王仍掌握着行政实权 B . 分权制衡机制仍不完备 C . 参政权受财产资格限制 D . 议会的立法权有名无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