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建设社会主义的实践 知识点题库

下表是沙俄、苏俄、苏联粮食作物耕作面积、粮食作物产量示意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 . 四年大战和三年国内战争时期,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产量呈现下降趋势 B . 新经济政策时期呈现上升趋势,粮食作物耕作面积、产量仍未达到一战前水平 C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能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所以粮食作物产量有所上升 D . 重点发展重工业造成粮食作物耕作面积有所下降、粮食作物产量增幅不大
列宁在20世纪20年代曾指出:“小业主合作社的实现,能够把社会主义以前的各种经济关系彻底根除,合作制政策施行成功,就会使小经济发展起来,并使小经济易于在相当期间内,在自愿结合的基础上过渡到大生产。“列宁实际上在强调(  )
A . 十月革命为现代化建设开辟道路 B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利于实现大生产 C . 苏联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紧迫性 D . 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向社会主义过渡
列宁在《十月革命四周年》里指出:“我们计划用无产阶级国家直接下命令的办法在一个小农国家里按共产主义原则来调整国家的产品生产和分配。现实生活说明我们错了。”为此,列宁(   )
A . 推行余粮收集制 B . 实施固定粮食税 C . 建立农业集体化 D . 取消义务交售制
下表反映了苏联不同年份城市人口占全国总人口比重的变化,其中1926~1939年变化的主要原因应是 (    )

图片_x0020_100004

A .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全面实施 B . 新经济政策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C . 计划经济加快了工业化进程 D . “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社会主义史上,列宁第一次提出了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思想。列宁认为19世纪末20世纪初,“有一种力量胜过任何一个跟我们敌对的政府或阶级的愿望、意志和决心,这种力量就是全世界共同的经济关系。”同时,由于垄断资本对高额利润的贪欲和帝国主义各国各集团之间存在着矛盾,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是完全可能的。

——卞玉岭《列宁的对外开放思想及启示》

材料二 1921年6月,列宁邀请哈默来克里姆林宫会面,谈到“我们希望建立一种给外国人以工商业承租权的制度,来加速我们的经济发展。它将为你们提供很好的机会。”哈默成为第一个在苏俄经营租让企业的美国人。

——邓异凡《一个大国的崛起与崩溃》

材料三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扩大国际经济合作和技术交流,允许外国公司、企业和其它经济组织或个人,按照平等互利的原则,经中国政府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同中国的公司、企业或其它经济组织共同举办合营企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1979年7月1日

材料四外国投资者(可以)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设立外商投资企业;外国投资者(可以)单独或者与其他投资者共同在中国境内投资新建项目…

国家对外商投资实行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指国家规定在特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施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管理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2019年3月15日

  1. (1) 材料一中,列宁认为社会主义国家对外开放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一个大国”的什么政策哪一内容?该政策的实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
  3. (3) 材料三表明20世纪70年代末,我国制定“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的主要目的是什么?
  4. (4) 与材料三相比,材料四反映出我国在扩大对外开放上的举措有哪些发展?
1920年12月,列宁在一次讲话中说:“不实行租让,我们就不能实行我们的纲领和国家电气化;没有租让,就不能在10年内恢复我国的经济,而只有我们恢复了经济,我们才不会被资本打败”。这一讲话体现出列宁(   )
A . 致力于新的社会主义探索 B . 继续强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C . 努力实现国家工业化目标 D . 认识到国家资本主义的价值
从1953年到1963年,苏联大幅度提高了农产品收购价格,农畜产品共提价6次。从1965年到1979年,农产品收购价格共提价7次。1990年国营店的鸡蛋便宜得几乎等于白送,但是要买到定额的十个鸡蛋,必须排队四五个小时。由此可知苏联 (    )
A . 政府注重保护市场秩序 B . 经济体制的活力逐渐丧失 C . 城市体制改革取得突破 D . 农村经济取得了一定发展
在1921年至1927年间,苏俄(联)农业总产值每年以16.9%的速度递增,到1926至1927年,已经恢复或超过了战前水平,根本缓解了国家一度面临的粮食困难。苏俄(联)农业迅速恢复的主要原因,在于苏俄(联)政府(   )
A . 在农村实行粮食税 B . 普遍建立集体农庄 C . 全面推行余粮收集制 D . 推行第一个五年计划
围绕新经济政策,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层展开了激烈的争论(下表)。斯大林模式最终获得胜利说明(    )

对立观点

不同诠释

回归还足创断

①并非新政策,而是1918年春政策的重复和继续;

②社会主又理论史上具有开创性的意义。名副其实的新的经济政策。

退却还是透攻

①是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一种暂时退却,对农民的让步和安协;

②不是永远的,到一定阶段就应该有进攻。社会主义战胜资本主义。

市场机制和行政命令

①政策的决定性因素是存在市场关原。要通过市场关系走向社会主义;

②不断扩大计划原则。通过计划和强制手段推进社会主义建设。

A . 新经济政策的历史使命已完成 B . 社会主义发展模式的转变势在必行  C . 找到了适合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习 D . 对社会主义过渡的长期性认识不足
“社会主义建设是否可能,就全看我们能否在一定的过渡时期内,用向外国资本交纳一些贡赋的办法保护自己国内经济的独立。”十月革命后,在这一思想指导下制定的经济政策(   )
A . 提高了公有化程度 B . 加速了工业化进程 C . 确立了计划经济体制 D . 促进了经济的恢复
列宁曾指出:“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工业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共产主义过渡是可能的……而以小农经济占优势的俄国,很明显不具备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经济基础。”基于这一认识,列宁在苏俄(    )
A . 领导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 B . 实施新经济政策 C . 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 . 建立指令性计划经济体制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在第二个五年计划的1937年,苏联的工业产量比战前的1913年几乎增长5倍,工业产值在工农业总产值中的比重,由1913年的42%上升到77%。从1932年到1940年,工人的数量增加了数百万,但是用于住房的总授资却在1929年之后有所下降。在1928年到19410年之间,工业上的实际收入也下降了43%,甚至还出现了严格的法律,限制工人的迁徙自由。随着快速工业化的进程,农业集体化也以同样的连度开展起来。斯大林的计划遭到了农民的强烈反对,他们采取园积粮食和杀掉牲口等方式加以抵制。1933-1940年间粮食平均年产量还赶不上1913年的水平。

——摘编自杰克逊·皮尔福格尔《世界历史》

  1. (1)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价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苏联社会主义建设中民生问题的认识。
苏俄人民委员会颁布的一个法令称:“如无供给委员会的证明而私自运输、买卖产品者,应当没收其全部财产,判处半年以上的监禁,并强迫其劳动。”这一做法造成(   )
A . 物价高涨,只能凭证供应物资 B . 劳动力减少,工业化受到阻碍 C . 政府加强干预,计划经济形成 D . 产能低下,只好引进西方资金
20世纪30年代初,苏联中央主管经济的部门有5个,到1939年增加到34个,1941年增加 到37个。部门的不断增多反映出苏联(   )
A . 经济管理体制高度集中 B . 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 C . 公有制经济占优势地位 D . 国民经济总量显著增加
下表是1951年-1980年苏联国民收入年均增长情况表。

时间

1951-1960年

1961-1970年

1971-1980 年

国民收入增长率

10.25%

6.45%

4.95%

表中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

A . 国民经济的持续衰退 B . 人民生活水平下降 C . 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 D . 国民经济比例失调
阅读下列材料并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清两代锁海或海禁之时,正逢西方史学家所说的“商业革命”,时间为公元1300年至1700年。西方经济思想史学家亦认为1500一1750年为重商主义时期,18世纪更进入工业所导出的资本主义时代,西方国家尤其是英国,正在积极寻求贸易尤其是自由贸易,而明清两代政府还在变本加厉地闭关自守,尤其是昏庸的道光皇帝更作许多不合理的人身限制,终而酿成鸦片战争,成为一连串不平等条约的始点。

——候家驹《中国经济史》(下)

材料二:仅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头一年,就有一万家企业租了出去,其中大部分都转到了私人手上。按其规模说,这都是些工人不超过5人的小作坊;它们通常利用本地的原料,生产日用必需品。……和新经济政策以前时期相较,对照是令人惊讶的,因为在苏雏埃政权的初年私人贸易是被禁止的,而对工人的剥削是绝对不允许的。

——B.C.列利丘克著《苏联工业化:历史、经验、问题》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与西方实行的贸易政策及其对本国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新经济政策的特点。
  3. (3) 根据材料一、二说明经济政策对经济发展的作用,并简要阐述对中国当今世界形势下的经济发展有什么借鉴意义?
列宁指出,发展商品经济、实行租让制、租借制等,其本身就有危险性。……谁能找到没有危险的革命道路、革命阶段和革命方法吗?据此可知,列宁认为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
A . 要循序渐进统筹规划分步到位 B . 能最大限度地提高社会生产力 C . 克服了苏俄经济体制的危险性 D . 体现了战胜资本主义的艰巨性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指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不可避免的。经济危机时资本主义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旧的生产平衡破坏的结果.又反过来成为解决原有冲突的力量,为生产力的新发展扫清道路。

材料二:20世纪20—30年代,社会主义苏联在短短十几年里,成功地把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建设成为世界第二大工业国,走完了西方几乎花二百年才走完的路程……1929—1933年期间,苏联大批引进先进技术设备,高薪聘请大批外国专家和技工,派遣2000多人出国考察、学习和留学。

——《苏联兴亡史》

材料三:从世界历史的实践看,几乎每一次面时经济危机,资本主义都在进行自我调整。面叶20世纪30年代大危机,罗斯福总统一上台便立即实施“新政”,采取扩大政府开支、在一定程度上顾及民生等调节措施.取得了明显成效。……罗斯福采取的政策遭到大资产阶级的反对。大垄断财团称罗斯福是“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讽刺罗斯福抄袭了《共.产.党宣言》,甚至批判他是“本阶级的背板者”。

——孟庆龙《从世界历史看当前金融危机的重大影响》

  1. (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的美国历史,指出维系“旧的生产平衡”的经济政策和“解决原有冲突”的经济模式。
  2. (2) 依据材料二,概括苏联取得巨大成就的原因。
  3. (3) 依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罗斯福新政中“顾及民生”的措施及罗斯福被指责为“赤色总统”、“共产主义代理人”的根本原因。
乌克兰地区是苏联国内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表2为1930年到1932年乌克兰地区的粮食生产与征购情况

年份

生产量(万吨)

征购量(万吨)

1930

2290

780

1931

1760

770

1932

1280

700

这反映了苏联(   )

A . 变革经济体制的局限性 B . 取消余粮收集的紧迫性 C . 遭受经济危机的严重性 D . 推行集体农业的必要性
斯大林一再强调,苏联不能走“通常的”工业化道路,他依靠农民“贡税”来积累资金。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从农业吸收的资金占用于发展工业所需资金的1/3以上。由此可知斯大林所指的工业化道路是(    )
A . 让工业反哺农业 B . 实行计划管理体制 C . 优先发展重工业 D . 利用商品价值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