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 知识点题库

罗斯福新政期间组建民间资源保护队。它的建立①为众多失业青年提供了就业机会  ②是“以工代赈”的重要举措   ③导致大批森林遭受砍伐,破坏了生态资源   ④既保护了森林资源,又促进基础设施建设

A . ①②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②③ D . ①③④
重农抑商政策曾推动秦国走向强盛,到了清末却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绊脚石。在中外历史上与此类似的典型经济政策还有(      )
①美国曾经实行的自由放任政策   ②列宁提出并实施的新经济政策
③斯大林时期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 ④中国农村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②③ D . ①③
1935年7月,美国记者李普曼说:“人民交给罗斯福先生一把尚方宝剑,以使他能够在一场特殊的战斗中率领他们。现在战斗业已结束,宝剑应该入鞘了。”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 “尚方宝剑”指新政时期总统获得了立法权 B . “宝剑应该入鞘”指应该限制总统在新政时膨胀的权力 C . “战斗业已结束”指美国经济已经全面恢复 D . 美国民主政治的根基在新政中遭到破坏
阅读材料:

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1949年

以苏联为首的经济互助委员会成立

……

……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1. (1) 据上述材料,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结合当时的国际形势分析变化的主要原因。

  2. (2) 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说明这一观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判断历史的功绩,不是根据历史活动家没有提供现代所要求的东西,而是根据他们比他们的前辈提供了新的东西。”

——列宁

材料二 对于罗斯福新政,当时的美国、中国都颇有看法,以下看法较具代表性:

美国

这样的一天总会到来:USA再加上一个S,变成美利坚苏维埃。土地归农民所有,工人是工厂的主人,我们掌握了大权,USA变成USSA。

——美国某艺术家的歌曲(1934年前后)

中国

罗斯福的经济控制主张,实际上并未离开美国的传统政策,其结果是“不会有几分收成的”、“是不能乐观的”。它恐怕“连许多经济的坏习和制度的缺点”都无力或不敢加以改革。

——刘觉民:《罗斯福的经济复兴计划与美国的经济控制政策》(1933年)

材料三 长期以来,人们对李鸿章的评价众说纷纭。1949年—1978年,我国史学界不重视对李鸿章的研究,在为数不多的论著中,以否定为主。改革开放以来,多持肯定态度,对其评价更加客观、全面。

——戴仕军:《李鸿章研究概述》,首都师范大学学报,2003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西方民主与古希腊雅典民主相比,它提供了哪些“新东西”?

  2. (2) 以罗斯福新政中“新东西”为出发点,分析材料二中两种看法的局限性。

  3. (3) 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推断1978年前后我国史学界对李鸿章评价的各自依据,并分析对其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

社会主义右派认为英国福利制度“已经走到了通往莫斯科的半路上”,社会主义左派则认为它“将人们的注意力从社会革命的实质问题上引开”。上述评价说明福利制度(   )

A . 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新形式       B . 有利于工人阶级参与政权 C . 有利干缓和社会矛盾冲突       D . 实现了社会的公平和公正
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开展,欧美资本主义国家出现了一系列新现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现象一:文官制度

随着社会化大工业及城市的发展,社会生活日趋复杂化、多样化,国家事务千头万绪,必须加强政治管理的专业化、科学化,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了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只有具备一定的科学文化与专业知识的人才能担任官吏;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

——程西筠《从恩赐官职到择优录取》

现象二:劳工福利

1878年英国实行“工厂与工场法”,限定了工人的最高工作时间。

1897年英国制定工人赔偿法。

1908年英国制定关于老年津贴的法律。

1911年英国制定了“国民保险法”。

——丹尼斯·谢尔曼等《西方文明史》

现象三:帝国主义

下图是《欧洲人对帝国主义的一个幻象》,它揭示了西方人对于帝国主义的理想化看法。图中一位白人修女教乌干达女孩怎样使用缝纫机。画面明确地将虔诚的、美丽的欧洲妇女和谦卑、举止端方的孩子们进行对比。

  1. (1) 概述英美文官制度改革的合理性。

  2. (2) 概括这一时期英国劳工福利政策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

  3. (3) 结合所学知识评述材料中的观点。

香港凤凰卫视这样描述北欧福利国家:“最穷的和最富有的,在交税前,可以相差17倍,但是纳完税后,它可以小到3倍,就是说我这个富人,比你就多3倍的钱。”对此理解错误的是(    )
A . 福利制度可消除贫富差距 B . 体现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好处 C . 福利制度可缓和社会矛盾 D . 这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结果
罗斯福新政期间,国会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相应法案。下列项中,既反映美国工人运动赢得的胜利,也是政府为缓和劳资矛盾而实施的法案是(    )
A . 《农业调整法》 B . 《紧急银行法》 C . 《社会保险法》 D . 《公平劳动标准法》
二战后英国形成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形成计划指导型经济模式,联邦德国形成“社会市场经济”,1992年中国则提出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表明市场是(    )
A .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B . 经济发展的手段 C . 社会主义经济的本质特征 D . 经济恢复的政策
1929年10月,一场以股票市场大崩溃为先导的经济危机,在美国本土爆发。这场危机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因素包括(    )

①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激化

②实行“自由放任”政策

③贫富悬殊

④狂热的股票投机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②③ D . ①②③④
1933年罗斯福宣誓就任总统,在短短的一年中成为美国最受欢迎的总统。这得益于他(    )

①果断放弃自由放任主义政策

②以“炉边谈话”的形式解释新政

③迂回前进又敢于突破的作风

④建立社会保障体系助推社会稳定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20世纪70年代,美国有些经济学家倡导“既然危机如同人体感冒发烧一样,感冒本来是排毒,是人体的自然调整,感冒一来就上抗生素,表面上看好了,但深层次的矛盾却被掩盖了……正是说明面对危机不能反应过度”。下列主张与该材料观点一致的是(    )
A . 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B . 完善福利国家制度,缩减社会贫富差距 C . 增大自由经济比率,削减国有化比重 D . 充分发挥计划杠杆,收缩市场经济调节
1937年罗斯福试图通过国会立法增加自由派大法官人数的方式来“填塞”联邦最高法院以便施政。“填塞法院”计划最后被国会否决,但无形的压力使法官们开始支持新政措施,这被称为“拯救了最高法院的及时易帜”。这反映了当时美国(   )
A . 权力尚未形成真正制衡 B . 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 C . 总统权力高于司法权力 D . 行政权扩大影响司法权
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期间,俄亥俄州的示威者喊出了“我们必须夺取政权,建立工农共和国”的口号。这最能说明这次危机(   )
A . 对经济的破坏十分严重 B . 使人民生活十分困苦 C . 引起了政治危机 D . 促使政府调整政策
有人概括战后美国经济迅猛发展的原因是“基础殷实,决策正确,动力巨大,高新技术”。下列图示中比较符合二战后美国经济发展状况的是(   )
A . B . C . D .
危机也是机遇,对危机不同的应对方式对一个国家民族影响深远。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即便新政刚刚开始,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反映出新政已经改变了自由的内容……在退休将军、同时也是商人的休・约翰逊的领导下,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很快制定了规则,在纺织、钢铁、采矿和汽车等产业内建立了生产、价格和工资的标准。约翰逊发起了一场公关活动,来宣传工业复兴管理局和它的蓝色秃头鹰的标志……但经历了最初的公众拥戴之后,工业复兴管理局陷入了备受争议的困境之中……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既没有带来经济的复苏,也没有带来雇主与工人之间的和平。

——[美]埃里克·方纳《美国历史理想与现实》

材料二  1931年苏联接收技术引进的项目达到 124 个,总值为 8300 万卢布。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立的一大批现代化骨干企业,多是利用西方先进设备技术……1931 年苏联进口的机器设备占美国出口设备总额的 50 ,1932 年英国机器出口总量的 90 是销往苏联,苏联成为世界上机器设备的最大买主……与大规模的如火如荼的经济建设相比,苏联人才仍然相   当匮乏,苏联利用经济危机中西方专家和技术人员过剩的有利时机,大量招聘人才到苏联工   作……为恢复国民经济,筹集资金,苏联积极与其他国家进行贸易,扩大出口,还积极吸引   国外贷款。1933 年底,苏联获得的贷款总计已达 14 亿卢布。

——摘编自苏栋《苏联利用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问题研究》

材料三  德国……在经济危机中遭受了沉重打击。工人失业与农民破产交织在一起,造成德国国内矛盾空前尖锐。而当时的德国政府对消除危机束手无策。垄断资产阶级对此极为不满,   越来越倾向于建立独裁政府。德国极右翼势力趁机抬头。……亚洲的日本由于经济基础薄弱,   国内市场狭小,受到经济危机的打击十分沉重。工人失业、农民破产、职员减薪,造成严重的社会动荡。日本的法西斯势力乘机而起。

——人教版历史选修三

  1. (1) 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全国工业复兴管理局的积极作用和局限性。指出罗斯  福新政最深远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归纳苏联利用西方经济危机发展本国经济的具体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概  括苏联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时国民经济结构发生的根本变化。
  3. (3) 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德日法西斯统治建立的标志事件。根据以上三则材料,谈谈你对应  对经济危机的认知。
1937年5月,罗斯福在向国会递交的咨文中承认“我国1/3的人口,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而这些人绝大多数在农业和工业中”;“我们必须铭记我们的目标是要改善而不是损害那些现在营养不良,穿得不好,住得很糟的那些人的生活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美国国会通过的法令是(   )
A . 《联邦紧急救济法》 B . 《全国劳工关系法》 C . 《公平劳动标准法》 D . 《社会保险法》
为应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胡佛继续增加联邦政府对公共工程建设的投入,鼓励各地扩大在修建水坝、桥梁及清除贫民窟等方面的贷款;允许各州银行实行“银行休假”。其后入主白宫的罗斯福实行“新政”,整顿银行、调整工业生产、调节农业、实行社会救济和以工代赈等。两者的差异主要在于(   )
A . 关注的社会问题不同 B . 追求的根本目标不同 C . 遵循的法律程序不同 D . 推行的行政力度不同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爆发,各国匆忙应对的措施如下表。这些做法(    )

美国

英国

法国

1930年通过了《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案》,将2万多种产品的进口关税大幅度提高,平均税率达53%

1931年颁布《紧急进口税条例》,对进口货物征税50%

在提高关税的同时,率先在对外贸易中实行大规模进口配额制度

A .   践行了自由主义经济学说 B . 有利于各国对外商品输出 C . 具有贸易保护主义色彩 D . 一定程度缓和了经济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