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的宗教改革 知识点题库

路德在宣传他的“信仰得救”思想时说过这样的话:“信徒得救一不靠教皇,二不靠圣礼,只有靠终生悔改,才是基督的正道。”该话的思想本质上

A . 指出了基督教徒的信仰途径 B . 找到了基督徒的正道 C . 体现了新兴资产阶级的要求 D . 升华了欧洲启蒙运动的精神
教皇英诺森三世说:“教皇权力好比太阳,国王权力犹如月亮,它的光是向太阳借来的。”这反映了(  )

A . 封建君主的权力是从教皇的权力中分化出来的 B . 天主教迫使各国统治者听命于教皇,取得政治上的神权统治 C . 罗马教会在思想上统治一切,影响世俗社会的每一个方面 D . 人们既是国家的臣民,也是教会的子民
威克里夫被称为“15世纪天主教中的异类”,他把《圣经》翻译成英文,并系统阐述了“异端”学说,其学说的内容不包括(  )

A . 国家要没收教会财产 B . 信徒和上帝之间不需要中介 C . 人们不需要信仰《圣经》 D . 宗教仪式完全不必要存在
宗教改革后主张勤劳致富来荣耀上帝,从而促进了资本主义茁壮成长的是

A . 路德派 B . 加尔文派 C . 英国国教 D . 东正教
中世纪的欧洲,教堂遍布各地,天主教在人们的社会生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下列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当牧师是中世纪欧洲最理想的职业 B . 中世纪欧洲人的一生都同天主教有密切关系 C . 中世纪的欧洲居民都要研究《圣经》 D . 天主教及其教义严格禁锢着欧洲居民的思想
欧洲中世纪曾经被称为笼罩着宗教灵光的“黑暗时代”。以罗马教廷为首的天主教会处于当时欧洲“万流归宗”的地位。这一时期天主教会势力扩大的措施或因素有(    )

 ①整顿教会拓展势力  ②组织十字军东征 ③封建割据势力强大,王权衰弱  ④教权高于王权

A . ①②④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会是封建主阶级的统治工具,它给封建制度披上了神圣的外衣,为封建统治辩护;天主教会也是各国最有势力的封建领主,它拥有天主教世界地产的1/3;教会还是各国的特权组织,成为西欧国家实现统一的障碍。

天主教会的腐败和搜刮,引起各阶级各阶层的强烈不满。……而教会的欺诈和无耻掠夺,最终落到人民群众身上……他们对天主教会的不满与日俱增。城市市民也不满天主教会的统治,这不仅是因为教会是封建制度的强大支柱,而且因为天主教会的许多清规戒律对工商业发展不利。世俗君主和贵族则垂涎教会的财产,出于个人利益的打算,也站在反对天主教会的行列中来。

材料二    第36条 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第86条教皇是一切富人中的最富有者,为什么不用他自己的钱来建造圣彼得教堂,而必须花费可怜的信徒们的钱呢?

——《九十五条论纲》

  1. (1) 根据材料一,概括天主教会遭到普遍反对的原因有哪些。

  2. (2) 宗教改革前的欧洲人民反封建、反教会斗争为什么以宗教“异端”的形式出现?

德国宗教改革的直接原因是(     )
A . 天主教会到德国兜售赎罪券 B . 马丁·路德提出宗教改革的政治主张 C . 加尔文在瑞士日内瓦进行宗教改革试验 D . 天主教会对德国的压榨
“一个人所以发家致富,不在于他的品德、智慧或勤劳,而完全靠上帝恩赐。……财富本身决不像某些蠢人所想的应予以谴责。这样做就是亵读神明。”材料所体现的是 (    )

A . 彻底否定了天主教的作用 B . 加尔文宗教对许多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 C . 加尔文的先定论思想 D . 符合教俗封建主的利益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6世纪,英国王权得到加强,国王为打击天主教会势力,自上而下地推行宗教改革。规定英国国王为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拥有任免教职和决定教义的大权;教会不再从属于罗马教皇,但天主教的教义、制度和仪式仍然不变;未经国王同意,教会无权召开宗教会议,更不许任意修改和制定教规。 

材料二 17世纪初,斯图亚特王朝开始统治英国。国王詹姆士一世和他的继承者查理一世都宣扬“君权神授”,鼓吹“除上帝以外,国王不对任何人负责”。 他们厉行君主专制,经常触犯资产阶级的利益;又实行宗教专制,迫害非国教徒,要求“纯洁”国教教会的“清教徒”受到的迫害更加严重。这些政策遭到了资产阶级的强烈反对,政治局面日趋紧张,终于在1640年导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著名的清教徒克伦威尔领导英国议会军打败了国王军队。

 请回答: 

  1. (1) 依据材料一,英国宗教改革后,英国教会的名称是什么?为什么称它为新教?

  2. (2) 根据材料二,简要说明英国为什么会出现清教徒?清教徒的出现有何意义?

  3. (3) 由以上两则材料,说明英国宗教改革有什么特点?

下列各项中从思想上为宗教改革奠定基础的有(  )

①宗教“异端”思想的盛行 ②文艺复兴运动的推动 ③民族国家的发展 ④资本主义萌芽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
马丁·路德说:“一个信奉基督的人不受任何事物的束缚,为了……得救,他无须做任何事情,只要信奉上帝就可以丰厚地得到这些礼物。”马丁·路德说这些话的目的是为了宣扬(  )


A . 上帝的权威 B . 因行称义 C . 因信称义 D . 先定论
赫·乔·韦尔斯认为:“他们反对教皇不是因为他是世界的宗教领袖,而是因为他不是这样的领袖;因为他本应该是他们的精神领袖,而他却是一个富有的世俗君主。”由此可见,宗教改革从本质上说是(  )


A . 反教皇的宗教斗争 B . 反君主的民主革命 C . 反宗教的民族革命 D . 反封建的政治斗争
下列有关对“因信称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 . 核心内容是“信仰耶稣即可得救” B . 主张通过阅读《圣经》,虔诚地信仰,直接与上帝沟通,获得拯救 C . 《圣经》是人们唯一信仰的神圣权威 D . 主张通过教堂、宗教仪式由教士引导信仰上帝,从而获救
1525年7月,路德与一位曾经当过修女的姑娘喜结良缘。这个消息传开以后,引起轩然大波。在罗马,人们怒不可遏。路德的一位朋友也担心这一举动可能损害他的威信。但是,路德就这样跨出了转向市民生活的第一步,不少宗教界人士随之纷纷仿效。这不能说明(    )

A .   路德主张神职人员也可以结婚生子 B . 路德具有坚强的毅力和非凡的胆识 C . 宗教改革改变了人们的生活 D . 宗教改革后,宗教不复存在
马丁路德说:“我日夜思考,直到有一天看到了‘上帝的正义’和另一表述‘正义者因信而活’之间的联系。然后我明白了上帝的正义是一种正义,凭借它,通过恩赐和纯粹的仁慈,上帝通过信仰而给我们正义。于是我感觉自己获得了再生,并通过敞开的大门进入了天堂,整本圣经呈现出全新的含义。”(节选自《西方文明史读本》丹尼斯•舍尔曼)据此可知,马丁路德认为(   )
A . 信徒遵守教会的仪轨必然能获救 B . 信徒可以因信仰而直接成为义人 C . 有正义行为的人就能被上帝拯救 D . 遵守人间司法正义就是上帝正义
14至16世纪,西欧社会从中世纪向近代过渡,拉开宗教改革序幕的标志是(    )
A . 英国通过《权利法案》 B . 《九十五条论纲》 C . 德国签署《奥格斯堡宗教和约》 D . 法国颁布《南特赦令》
有关加尔文宗教改革中“选民”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是“先定论”的内容之一 B . 人在出生之前,上帝就先定了他是应该沉沦的“选民” C . “选民”获得上帝赐予的智慧 D . “选民”注定会发财致富
以下是某学习小组在学习“封建时代的欧洲”这一单元时的交流内容,其中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 . 西欧主要国家的历史是从法兰克王国开始的 B . 封君与封臣是以血缘为纽带形成的封建制度 C . 西欧中世纪乡村的典型组织形式是庄园 D . “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是中世纪时形容城市的谚语
九年级四班的同学自编了一场小话剧来模拟西欧庄园法庭。下列情景不符合史实的是(   )
A . 法庭的市判官是一位德高望重的老佃户 B . 法庭临时开庭 C . 法庭设置在庄园里的大树下 D . 被审判者纳的罚款全部上缴领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