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爱因斯坦 知识点题库

20世纪20年代,郑贞文的独幕话剧《爱之光》曾经在中国风行一时。剧中有4位人物:理学博士、泰谟(Time,男)、石佩姒(space,女)和光神。全剧描写理学博士借“光神”之助,撩开了泰谟和石佩姒面纱,发现他们二人原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这反映了(  )

A . 进化论开始影响中国社会和政治 B .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怀疑“理性”思潮兴起 C . 新文化运动使中国文艺得到复兴 D . 爱因斯坦相对论对艺术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因斯坦创立的相对论与牛顿力学的关系,比较准确的说法是(  )

A . 前者否定了后者 B . 前者概括了后者 C . 前者继承了后者 D . 前者推翻了后者
牛顿临终遗言:“我好像是一个在海边玩耍的孩子,不时为拾到比通常更光滑的石子或更美丽的贝壳而欢欣鼓舞,而展现在我面前的是完全未探明的真理之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石子”“贝壳”是量子理论和电磁学说 B . 其理论深刻揭示了时间、空间的本质属性 C . 牛顿的理论开辟了工业革命时代 D . 牛顿尚未踏入自然科学的“真理之海”
据牛顿的朋友介绍,牛顿是受苹果落地的启发而悟出了万有引力定律的。这反映了牛顿的(  )

A . 善于观察思考的学习习惯 B . 勤奋的探索精神 C . 注重实验的科学研究方法 D . 严肃的科学态度
威斯敏斯特教堂的一块墓碑上写着:自然界和自然界规律隐藏在黑暗中,上帝说,让他出生吧,于是一切都成为光明。其中的“他”是指

A . 巴罗 B . 爱因斯坦 C . 牛顿 D . 伽利略
牛顿是近代物理学的奠基人。牛顿和他的物理学对人类文明造成的巨大影响有

A . “把上帝从有生命的研究领域中驱逐出去了” B . 总结的“归纳—演绎”法,为近代科学发展奠定基础 C . 促进了人们的理性化倾向,推进了启蒙运动的开展 D . 推翻了亚里士多德学说,鼓励人们去探索自然世界
勤奋和善于钻研是牛顿的性格,有人评价他在大学时代取得的某项成就时说:“即使牛顿没有别的成就,仅这个也足以使他在科学史上留下不朽之名。”该人所评价的牛顿的成就是

A . 提出二项式定理 B . 制成折射望远镜 C . 发现天体运行规律 D . 提出万有引力定律
普朗克曾这样评论爱因斯坦的科学成就:“这个原理在物理世界上所引起的革命,只有哥白尼世界体系的引入才能与之相提并论。”文中的“这个原理”是( )

A . 相对论 B . 日心说 C . 量子假说 D . 万有引力定律
20世纪初,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提出是物理学的一场变革。它(  )


A . 否定了经典力学体系 B . 打破了绝对时空观 C . 彻底解决了19世纪以来物理学面临的危机 D . 标志着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开始进入微观粒子世界
图是香港杜莎夫人蜡像馆展示的爱因斯坦蜡像,背景为他提出的“E=mc²”公式。人们展示他的蜡像

主要是由于他:(    )


A . 解释了光电效应 B . 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 C . 发明了互联网技术 D . 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架天文望远镜
右图是1970年英国发行的1英镑纸币上的图案。牛顿身后是一根开花的苹果树枝,身边的桌上是他手制的第一架反射式望远镜。纸币背面左半部分的主要图案,是各种椭圆形的天体运行轨道。钞票上纪念牛顿的贡献除反射式望远镜外还有(  )

A . 机械运动三大定律 B . 万有引力定律 C . 微积分 D . 发现冥王星
“月亮既不会掉下来,也不会离去,那是因为它的运动正好抵消了地球的引力。”说这句话的科学家是

A . 牛顿 B . 波义耳 C . 拉瓦锡 D . 哥白尼
20世纪初,爱因斯坦从相对论出发,提出了著名的质量能量公式,为核开发提供了理论依据。后来,美国首先研制了原子弹,并于1945年在日本广岛、长崎投放,平民伤亡惨重,爱因斯坦非常痛心。以上史实说明(  )


A . 科学技术应用于战争,促进了人类和平: B . 科学技术推动了军事的发展,以暴制暴换取了和平:  C . 科学研究的初衷有时与实际应用效果有较大偏差: D . 科学本身是客观的,不受任何利益集团左右: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都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声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服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的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消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 (1) 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晚年的牛顿开始致力于对神学的研究,他否定哲学的指导作用,虔诚地相信上帝。当他遇到难以解释的天体运动现象时,提出了“神是第一推动力”的观点。他说“上帝统治万物,我们是他的仆人而敬畏他、崇拜他”。根据上述材料,导致牛顿晚年用神学解释自然现象的原因最有可能是(    )
A . 他认为人类理性的能力有限 B . 他认为只有神学才能指导科学 C . 长期超负荷的脑力劳动使他精神失常 D . 事业达到巅峰后思想趋向保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连那些素来不问政治、清高脱俗的教授和学者也加入了“保卫祖国”的大合唱。爱因斯坦本人则公开表明自己是和平主义者,反对一切战争。他认为科学是全世界的,因此像躲避瘟疫一样,避开那些数不清的对炮弹、潜艇和飞机的研究。他说:“在我看来,战争是多么卑鄙、下流!我宁愿被千刀万剐,也不愿参与这种可憎的勾当。”

进入三十年代以后,爱因斯坦逐渐转变为积极的和平主义者。1933年4月,有人请求他出面援助因拒绝兵役而被捕的比利时青年,他发表公开信回答说:“如果我是比利时人,在目前的形势下,我不会拒绝服兵役。我将愉快会参军。我相信,这将有助于拯救欧洲。”后来爱因斯坦移居美国。在得知希特勒动员力量进行核研究的消息后,他毅然给罗斯福总统写信,建议美国加快研究。

1945年,美国在长崎和广岛投掷了原子弹。爱因斯坦悔恨地认为是自己“按了按钮”,并表示如果知道德国人不会成功地制造原子弹,就一点忙都不会去帮了。他认为,清除原子弹对人类生存的威胁已经成为今天最迫切的问题,因而积极投身到反战和平运动中。

——摘编自布恩《爱因斯坦大传》

  1. (1) 根据材料,指出爱因斯坦和平主义思想的变化。
  2. (2)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析爱因斯坦关于科学与战争关系的基本观点。
牛顿、詹天佑都是杰出的科学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因为像他这样一个人,只有把他的一生看作是为寻求永恒真理而斗争的舞台上的一幕,才能理解他。在牛顿以前很久,已经有一些有胆识的思想家认为,从简单的物理假说出发,通过纯逻辑的演绎,应当有可能对感官所能知觉的现象作出令人信服的解释。但是,是牛顿才第一个成功地找到了一个用公式清楚表述的基础,从这基础出发,他能用数学的思维,逻辑地、定量地演绎出范围很广的现象,并且能同经验相符合。

——《爱因斯坦文集·第一卷》

材料二:积久利兴,获有盈余,然其修路之款,实贷自英,修路之人,亦聘于英。更不得不力任其难,勉负重望。于是昼则手胼足胝,夜则绘图计工,困苦经营,其成功之迟速利钝,初何暇计耶?……前尘回首,如在梦寐中!盖始则几忘其难,继则不敢畏难,且直欲自秘其难。浸假中道而废,其不贻笑于邻国者几希!

——詹天佑《京张铁路工程纪略·序》

  1. (1) 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牛顿的科学研究方法及其主要特点。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詹天佑主持修筑京张铁路须克服的困难?在施工过程中进行的技术创新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二人科研特点不同的社会原因。
英国广播公司在一次全球性的评选最伟大的英国人活动当中,牛顿被评为最伟大的英国人之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正是在物理学领域,牛顿进行了最有意义的研究。在这方面,他以伽利略的研究为基础,将后者的成果发展到辉煌的顶点。牛顿的一个朋友叙述了这位伟大的科学家是如何在观察果园里的苹果从果树上掉下来时,受到解决这一难题的暗示。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材料二:牛顿遇到许多非同寻常的技术难题。但是,他发明微积分,又采用法国人测量地球大小所得的新数值,并利用荷兰人惠更斯有关摆钟圆周运动的实验成果之后,终于如愿以偿,完成他的计算,于1687年出版了他的著作《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这场起于哥白尼、讫于牛顿的革命,或许对思想界影响最深。据称,这是人类迄今作出的最伟大的精神调整……宇宙万物似乎都是人的理性可以领会的。

——[美]R.R.帕尔默《现代世界史》

材料三:1689年,他被选为英国议会中的大学代表。作为议会议员,他开始逐渐疏远给他带来巨大成就的科学,并把兴趣转向政治和神学等问题。

——人民出版社《中外历史人物评说》(2009年版)

请回答:

  1. (1)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解决这一难题”的定律是什么?牛顿的研究成果对科学发展具有怎样的意义?
  2. (2) 据材料二,指出牛顿研究物理学的基本方法和这场科学革命“对思想界影响最深”的核心理念分别是什么?
  3. (3) 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评价牛顿。
“1687年,他出版了著名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一书,用数学方式解释了哥白尼的学说和天体运动的现象,提出了物体运动三大定律和万有引力定律等。”这句话中的“他”指的是(   )
A . 伽利略 B . 牛顿 C . 爱因斯坦 D . 普朗克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763—1914年的一个半世纪,欧洲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革。这些变革并不是平行或独立地进行的。它们互相依赖,相互之间不断起作用。这种连锁反应如下图所示: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对图中“一系列重大变革”中的一对关系或多个关系的内在联系,拟定一个论题,并进行简要阐述。(要求:表述成文,史论结合,论述充分,逻辑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