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的物质性 知识点题库

2014年5月,云南省民政厅统计:由于2014年降水少、河道来水少、气温高、蒸发大,导致目前楚雄、保山等7个州市34个县遭受旱灾,共119.97万人受旱,31.73万人因旱需救助、21.07万人因旱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89.44千公顷、绝收5.2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73亿元。这说明( )

A . 人与自然界是难以和谐相处的 B . 人在自然界面前是无能为力的 C . 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是客观的 D . 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韩非子·说林上》记载:一年春天,管仲跟随齐桓公去打仗,冬天返回时迷失了路。管仲说:“老马之智可用也。”于是,他们让老马在前面走,军队在后面跟着,果然顺利地找到了返回的路。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

①老马的识图功能的客观实在性取决于人的发现

②正确认识老马识途的功能是解决迷路问题的关键

③用老马找到返回的路体现了人的意识活动的能动性

④老马之“智”与人之“智”归根到底都源于实践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下列属于物质范畴的有(   )。

①法律              ②党的十三五规划

③科学发展观        ④生产力

A . ①④ B . ①③② C . ①③ D .
有人说:“纸箱是物质,被火烧后变成灰;树木是物质,人们可以把它加工成家具、纸张。这说明物质是可以改变的。”这句话的片面性在于(   )。

A . 看到了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可以改变的 B . 承认了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的联系 C . 把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混为一谈 D . 否认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
2016年2月11日,LIGD宣布人类首次探测到引力波,证实了爱因斯坦100年前所做的预测,但引力波带来的认知革命绝不止于此。每次人类获得新的观测工具时,都会发现意想不到的东西,引力波探测器必然会推动物理学进一步发展。材料进一步佐证了(  )

①实践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这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因素

②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③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④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的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的事物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人民银行决定,自2015年5月11日起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0.25个百分点。随着通胀回落、经济下滑,货币政策的重心已经从预防通货膨胀转向预防通货紧缩。国家货币政策的转变表明(  )

A .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B . 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C . 树立创新意识是唯物辩证法的要求 D . 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下图是某同学在听课时所撰写的课堂笔记。下列说法能够论证课堂笔记中哲学观点的正确顺序是(    )

①人病则忧惧,忧惧见鬼出

②流水不腐,户枢不蠹

③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

④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

A . ①→②→④→③ B . ②→①→④→③ C . ①→③→②→④ D . ④→③→②→①
一首小诗《见与不见》:“你见,或者不见我/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下列与这句诗所蕴含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

A .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 B . 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 C . 金银天然不是货币,货币天然是金银 D . 夜晚,太阳存在.我抬头看不见太阳,因为是夜晚
气候变化攸关国计民生,深刻影响人类社会的生存与发展。当前气候变化已成为全球性挑战,需要各国通力合作,积极应对。这表明(    )

①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稳定的

②自然界处在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过程中

③世界是一幅种种联系交织起来的画面

④地理环境是构成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客观要素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________,根本属性是________(    )
A . 主观能动性   运动 B . 相对独立性   联系 C . 客观实在性   联系 D . 客观实在性   运动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诗云:“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该诗所蕴含的辩证唯物论道理是(    )

A . 事物是运动变化发展的,应该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B . 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C . 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而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D . 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存在和发展是客观的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运用计算机仿真系统创建多源信息融合的交互式三维动态实景以及动作仿真的技术,可以给使用者提供沉浸性、多感知性、交互性的互动体验,虚拟现实技术所构造的虚拟环境说明(   )

①物质世界不再具有客观实在性

②物质世界的存在形式具有多样性

③信息是独立于物质和意识的第三种存在状态

④人们可以通过实践创造出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东西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在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这需要我们(    )

①不断推翻原有的理论,超越规律

②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

③反对改造自然的活动,促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④反对安于现状、无所作为的思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深刻指出:“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会对我们进行报复。”恩格斯这段话意在强调(   )

①人类给自然界打上了实践活动的印迹

②自然界有其自身存在和发展的固有规律

③应该减少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改造活动

④人作为自然界的一部分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19年10月14日,我国核聚变反应研究中最具代表性项目——“人造太阳”取得了颠覆性突破,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中国科学家这一里程碑式的突破反映出(   )
A . 规律一旦被科学发现便具有客观性 B . 科技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C . 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己否定自己 D . 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2020年1月至2月,全国共发生地质灾害83起,这些地质灾害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人定胜天”仍没有成为现实,地质灾害突如其来,使人们损失惨重。我们只有加强科学防治,积极应对,才能减轻地质灾害带来的损失。这是基于

①科学防治能消除人与自然的矛盾

②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③自然界的形成与发展有其固有的规律,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④顺从自然才能有效地防范自然灾害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9年4月10日21点整,天文学家召开全球新闻发布会,宣布首次直接拍摄到黑洞的照片。为了得到这张照片,天文学家动用了遍布全球的8个毫米/亚毫米波射电望远镜,连续进行了数天的联合观测和近2年的数据分析。可见(    )

①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②现代科技的进步促进了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认识一切事物

④人类在改造主观世界的同时也改造客观世界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在南非的矿洞中,科学家发现了一种碳物质,经过长时间的检测和分析,发现这种碳物质并非是现代的产物,而是来自于33亿年前。这佐证了(      )
A . 物质因人的发现而存在 B . 世界的真正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C . 碳元素是一切事物的共同本质 D . 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善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孟子》)2020年夏季以来,在“草木畅茂,禽善繁殖”的盛夏季节,中国南方地区普降暴雨,导致洪水泛滥、河水漫溢、“五谷不登”;长江与淮河流域广泛的“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水逆行,泛滥于中国”。

为了根治淮河中下游每年季节性的水灾,从新中国建立之初到现在,我国陆续在淮河中、下游修建了蒙洼、城西湖、城东湖、瓦埠湖、姜家湖、寿西湖、荆山湖等行洪控制工程10处,总蓄泄量达280亿立方米。至2020年7月24日,为了控制淮河干流水位,保障淮河流域沿线人们生命财产的安全,淮河干流沿线先后启用了蒙洼、南润段、邱家湖、上六坊堤,下六坊堤、姜唐湖、董峰湖和荆山湖等八个行蓄洪区。

  1. (1) 运用探究世界的本质的知识,谈谈你对长江与淮河流域“水逆行,泛滥于中国”的认识。
  2. (2) 从规律的角度,说明在淮河干流沿线修建和启用蒙洼等八个行蓄洪区给我们的哲学启示。
2021年10月12日,国家主席习.平在《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领导人峰会上指出,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当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当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也是无情的。这告诉我们(   )

①要尊重自然、顺应和保护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②必须尊重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而不能违背规律

③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改造规律能够造福人类

④发挥主观能动性是尊重客观规律的重要前提和保证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