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12月16-18日在北京召开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习.平总书记在会上高度评价一年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特别是新冠肺炎疫情的严重冲击,以习.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战略定力,准确判断形势,精心谋划部署,果断采取行动,齐心协力,创业维艰,奋斗以成。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立足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概括总结了“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即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这“五个根本”为我们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习.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是经过一年来的实践,深化了对做好新形势下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而得出的结论。

  1. (1) “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为何成为我国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科学指引。请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分析说明。
  2. (2) 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说明“五个根本”的规律性认识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是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
  3. (3) 云南省某校高三年级举行“文化自信”主题班会,请列举两个发言要点。
2020年11月1日零时开始,我国进行第七次人口普查。通过查清人口数量、结构、分布等方面情况,把握人口变化趋势性特征,为完善人口政策体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准确信息。上述材料说明(  )

①物质决定意识,人口问题要与具体政策相统一

②实践决定认识,人口普查为决策提供基础信息

③联系是普遍的,人口问题关系经济发展的全局

④发展是普遍的,人口普查就能推动经济的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端牢“中国饭碗”,在2020年有着特殊意义。新冠疫情对粮食生产、加工物流等造成一定影响,国际粮食市场变动等外部因素也引发对粮食安全的关注。2020年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给国家粮食安全、老百姓端牢饭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气。

把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必须突破种源"卡脖子”问题。近年来,国际种业巨头控制我国种业市场来势凶猛,玉米种子来自美国、蔬菜种子来自韩国、水果种子来自日本……全球种业前十强在内的70多家国际种企进入中国,一大批洋种子渗透到田间地头。2021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解决好种源这个“小问题”,折射出新起点上以新发展格局应对世纪变局的大战略。

  1. (1) 有人认为,我国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是人尊重和改造规律的结果。请你运用哲学知识,简要评析这一观点。
  2. (2) 从认识论角度,说明我国提出解决种源“卡脖子”问题,端牢“中国饭碗”的哲学依据。
习.平总书记善于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来阐述问题,注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坚持实事求是、坚持问题导向、坚持全面协调、坚持调查研究等。上述方法与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对应正确的是(  )
A . 坚持实事求是——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 B . 坚持问题导向——整体与部分的辩证关系 C . 坚持全面协调——物质与运动的辩证关系 D . 坚持调查研究——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地图反映了人们认识世界的程度,地图的变化记录了人们认识世界的过程。

欧洲中世纪时,地图主要由神职人员绘制。当时欧洲的世界地图千篇一律:基督教圣地耶路撒冷居于中心,多瑙河、地中海和顿河呈“T”字型,把世界分割为欧、亚、非三部分。中国古代地图大部分由官方或士大夫绘制,主要用于日常行政事务管理和作为读史的辅助工具。在中国古代绘制的世界地图中,中国占据绝大部分图幅,政区表现较为准确,中国疆域之外则绘制简略,严重失真。

由于人类活动范围的局限,早期地图绘制者认为地球是平的。15.16世纪哥伦布等航海家证实地球是圆的。随着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现在的世界地图日益精准,更好地满足了生产生活的需要。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知识,说明地图绘制过程。

漫画《虚实之间》主要讽刺了(    )

①重精神、轻物质的工作现象       ②夸大意识能动作用的唯意志

主义③缺乏实干精神的形式主义     ④不能坚持实践第一的现象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1年5月15日,执行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的"天问一号"在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这次着陆为我国探测火星的地形地貌、磁场、地下水、十壤成分和分布、火星大气层以及气候变化等提供了珍贵信息,将进一步推动人类"火星事业"的发展。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实践提供的认识工具和手段极大地推动了认识发展

②人们对火星的科学发现源于对火星认识的不断深化

③认识火星的过程是用直接经验验证间接经验的过程

④人们对火星的探索在实践与认识的反复中走向深人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早期人类的生产生活往往依赖河流,视河流为命运之神而顶礼膜拜。工业革命后,人类以河流的主人自居,肆意开发利用河流,遭到了河流的报复。今天,人们重新认识人与河流的关系,致力于追求人与河流的和谐。由此可见(           )

①实践具有目的性,实践的根本目的是获得真理

②实践是物质性的活动,实践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

③因为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所以认识必然打上历史和时代的烙印

④实践具有能动性,认识是促进实践发展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③ D . ③④
过去的“互联网+扶贫”模式,大多用于建立销售渠道,帮村民们售卖农副产品。而在白沙县,村民在“惠农超市”的手机应用上答题就能得积分,“垃圾分类”“移风易俗”也可以得积分。用积分就可以兑换洗衣粉、洗洁精、卫生纸等日常生活用品。以“云”促治,以“智”启民,将科技与先进的治理经验相结合,激发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积极性。材料体现了(  )

① 树立辩证否定意识,用新的扶贫模式取代旧的扶贫模式

② 在实践的基础上,认识不断向前发展

③ 发挥主观能动性,建立科技与扶贫之间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④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茶叶因生长环境的差异而带有不同的味道,一些品茶专家根据多年的经验品一品便知茶叶的产区在哪里。这表明(   )

①一事物区别于它事物就在于矛盾的特殊性

②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具有自觉反映的特性

③人的认识是在实践中不断的深化和发展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形成后不在人的意识之外。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现代工业对重金属的需求量日益增大,但重金属的主要获得途径——采矿作业正在严重破坏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最近,科学家开始从植物中开采金属,这既能满足一部分对金属的需求,又不会对环境造成损害,甚至还能净化被污染的土壤。材料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实践不断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②人类追求真理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

③源自实践的认识能推动生态环境的发展

④实践的内容、形式和水平在不断地变化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劳动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此举(   )

①有利于促使学生参与实践,促进“知行合一”

②目的是验证所学知识的真理性,不断追求真理

③有利于使学生理解劳动精神创造了人类社会的观点

④有利于抵制不劳而获、贪图享乐、崇尚暴富等错误观念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2021年6月,中科院青藏高原所研究人员基于10余年野外调查工作,首次获取了2009年至2019年期间青藏高原大范围湖泊实测水质参数。这为湖泊水环境参数的尺度变换和时空变化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基础数据,有助于深入认识气候变化下青藏高原的湖泊水环境、水生态和水资源的关系。这蕴含的哲学道理有(    ) 

 ①科学发现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             ②真理性认识是科学实践的基础 

 ③实践有利于人们获得正确认识                 ④实践是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过渡时期法制”到改革开放之后的“社会主义法制”,再到后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及党的十八大之后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中国共.产.党不断开创中国法治的新征程与新境界。这说明(   )

①科学原理来源于认识的不断深化和积累       ②真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③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④历史条件发生变化,真理也随之丰富发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0年10月26日至29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十四五”规划);2020年10月31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十四五”规划《纲要草案》编制工作领导小组会议,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按照全会《建议》,精心编制纲要草案,并通过互联网向全社会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2021年3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决议》。

中国制定经济社会发展五年规划有一个发展过程:从第一个到第五个五年计划的探索,到第六个开始改为经济社会发展计划;再从第十一个五年计划,随着中国由计划经济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计划改为规划。

  1. (1) 十四五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如何体现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优势?
  2. (2) 结合材料,说明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到“规划”转变的认识论依据。
鞠婧祎访问呼伦贝尔寻找文化灵魂和人生真谛完成新歌《过去完成时》,因为深刻反映社会生活本质的作品更有价值。
民法典物权编规定了自然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对民事主体行使用益物权提出了绿色环保要求。侵权责任编设立了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侵权的惩罚性赔偿制度。民法典中这些绿色条款,将生态文明理念落实到民事主体的日常生产生活中,实现法治与新发展理念同频共振。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 

 ①法律法规的完善是实现绿色发展的动力     

 ②实践发展的新需求推动法律法规的完善 

 ③绿色原则是民法典确立的一项基本原则     

 ④民法典中的条款体现原有的真理被推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百年前吉布斯等人提出的经典成核理论预言的许多推论被不断证实。日前,中国科学院研究员王健君等人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水结冰过程中“临界冰核”的存在,并给出了“临界冰核”的尺寸和过冷温度的关系,再一次证实经典成核理论的预言。由此可见(   )

①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②不成功的实践也能推动人们的认识

③认识只有经过实践检验才是正确的              ④实践可以确定真理的适用条件和范围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21年11月,党的+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全会提出,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积累了宝贵的历史经验: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人民至上,坚持独立自主,坚持自我革命,这是党和人民共同创造的精神财富,必须长期坚持,并在新时代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告诉我们(   )

①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源泉,要坚持群众观点

②实践是获得认识的唯-途径,要坚持实践观点

③必须坚持辩证否定观,不断提升自身能力和水平

④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

✧1981年6月,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提出,必须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同时发挥市场调节的辅助作用。

✧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1987年10月,党的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

✧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①  体制,以利于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部署,明确  ②  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成就。

经济体制改革究竟确定什么目标,关系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局。问题的核心在于正确认识、处理计划和市场的关系。中国共.产.党经过艰辛探索,大胆突破僵化认识,最终摆脱传统观念束缚,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经济社会体制机制。回顾这一历程,我们可以看到: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

将①②补充完整并从哲学角度阐释“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解放思想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