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知识点题库

习.平强调,面对层出不穷的新问题、新挑战,我们要“知行相资以为用”,不断深化认识、总结经验,实现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良性互动,把党和国家事业推向新的高度。下列古语与“知行相资以为用”蕴含的哲理一致的是(   )

①行有不慊于心,则馁矣(《孟子·公孙丑上》)

②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尚书引义·说命中》)

③知行常相须,如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朱子语类》卷九)

④事莫明于有效,论莫明于有证。空言虚语,虽得道心;人尤不信(《论衡·薄葬篇》)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既是“社会生活的百科全书”,也是权利保障的宣言书。

2020年5月28日,十三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是新中国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开创了我国法典编纂立法的先河,具有里程碑意义。从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编纂民法典,到2017年民法总则通过,再到2019年12月“完整版”民法典草案亮相,民法典编纂稳步推进。这部法律通过对我国现行的民事法律制度规范进行系统整合、编订纂修,形成了一部适应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例科学、结构严谨、规范合理、内容完整并协调一致的法典,对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推进国家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都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说明民法典的编纂过程。

习.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强调,我们党历来重视党史学习教育,注重用党的奋斗历程和伟大成就鼓舞斗志、明确方向,用党的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坚定信念、凝聚力量,用党的实践创造和历史经验启迪智慧、砥砺品格。上述论断蕴含的哲学道理是(   )

①意识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促进作用

②认识世界是目的,改造世界服务于认识世界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④意识对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中国共.产.党人在一百年的奋斗中,始终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把握历史大势,正确处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善于抓住和用好各种历史机遇,顽强拼搏、不懈奋斗,形成了一系列伟大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习.平总书记强调“在庆祝我们党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我们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学习党史,从党的非凡历程中深刻认识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进一步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学党史,要树立大历史观,进一步把握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创造性。学党史,要大力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鼓起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把14亿中国人民凝聚成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1. (1)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学习党史对传承红色基因,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的意义。
  2.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知识,说明“在全党集中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正当其时,十分必要。”
  3. (3) 习.平总书记指出:“在全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是党的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请为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开展写两条宣传标语。
中医理论彰显天人合一、辨证论治的哲学智慧。它饱含着中国传统哲学的精华,又在世世代代的医疗实践中不断丰富发展着哲学的认知。这坚持了(   )

①量变和质变的统一                     ②肯定和否定的统一

③个人和社会的统一                     ④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当前,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模式、产业业态以及增长动力都已发生深刻变化,过往“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轻视质量和效益、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的传统经济发展理念,弊端逐渐呈现。面对新形势,中央提出要适应“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思路,实现“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变”“从主要依靠要素和投资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从片面强调速度向重视结构优化升级转变”。新思路不仅是发展理念上的重大解放,更是对经济发展阶段变化规律的进一步把握,这必将推动中国经济健康、稳定、持续发展。

结合材料,分析中央关于经济发展新思路的认识论依据。

习.平总书记在中央党校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强调,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基本功。年轻干部要提高调查研究能力,在调查研究中提高工作本领。这一论断蕴含的认识论道理是(   )

①通过调查研究获得的认识才是正确的认识

②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③经过实践检验的正确认识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调查研究可以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

A . ②④ B . ①③ C . ①②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1年2月,习.平总书记总结脱贫攻坚取得的重大历史性成就: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断,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昔日特困下山溪,山高路险乌迹稀;早出挑柴换油盐,晓归家门日落西”反映了“中国扶贫第一村”福建省宁德地区赤溪村的贫困状况。赤溪村扶贫最初的思路是“输血”——为22户村民平均每户送来3只羊和树苗、鸡苗,然而这种救济式扶贫的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要脱贫就要换血除根,赤溪村放弃“输血”转为“造血",长久帮助村民脱贫增收。赤溪村经历十年“输血”就地扶贫、十年“换血”搬迁扶贫、十年“造血”产业扶贫,努力走出一条具有闽东特色的乡村产业振兴之路。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分析赤溪村扶贫思路从“输血”转为“造血”的原因。

神经科学家希瑟·卡梅隆通过普通鼠类及无法产生新神经元的鼠类的实验,发现神经发生与遗忘、焦虑、抑郁和注意都存在联系,这让神经科学家们不得不重新思考新神经元和整个海马体在大脑中扮演的角色。这佐证了(   )

①人类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

②人们只有通过科学实验才能正确认识世界

③过往的真理性认识会随实践的发展而被推翻

④实践中提出的新问题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北宋文学家苏轼被贬黄州时发现,“黄州好猪肉,价贱如泥土”,但“贵者不肯吃,贫者不解煮”。于是,他亲自动手烹饪,摸索出了“净洗铛,少著水,柴头罨烟焰不起。待他自熟莫催他,火候足时他自美”的猪肉烹饪方法,这便是江南传统名菜“东坡肉”的做法之精要。下列对此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

①猪肉质优价廉,是“东坡肉”做法问世的决定性条件

②苏轼亲自动手,为“东坡肉”做法的产生提供了基础

③“东坡肉”的做法,遵循了人与客观规律的辩证关系

④“东坡肉”的做法,来自于苏轼文学家的气质和才智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体现了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我国发展规律的新认识。实践提出的新课题、新要求、新变化,必然要求“理念”给予解答,进而对“理念”进行检验、修正与完善。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基础上进行理念创新与制度创新,不仅科学地说明了理念对于实践的依赖性,更有利于推动社会发展和变革。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知识,说明我国发展实践对五大发展理念的作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19年12月,朱有勇被中宣部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他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著名的植物病理学专家,为我国粮食安全和扶贫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能不能找到不用化学农药也能防治农作物病虫害的方法?朱有勇从读研究生时便开始求索这个当时的世界难题。1986年,朱有勇在田间考察,偶然发现“当地农民用杂交稻和糯稻间种,稻田很少发生稻瘟病”。难道稻瘟病发病率跟水稻品种的多样性有关?循着这个思路,他开始了利用生物多样性防治病虫害的研究。此后10多年,他边研究控病机理,边进行了近千次试验,最终确证了作物多样性时空优化配置是有效控制病害的新途径。他的研究成果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在国内外大面积应用累计3亿余亩,减少农药使用60%以上。2015年,时年60岁的朱有勇主动请缨牵头挑起中国工程院结对帮扶澜沧县重担。他创办院士指导班,为云南少数民族贫困地区培养了1000余位科技致富带头人。他带领团队推动多项科技成果成功转化,如发展冬季土豆,为每户增加收入2500元到7000元,把“冬闲田”变“致富田”;发展林下三七产业,采用生物多样性的原理防病害,种三七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每亩产值可迭10万元。扶贫的成果坚定了村民的信心,激励着村民将昔日污水横流的贫瘠山村,变成了绿水青山的富裕村寨。他被当地人亲切称为“农民院士”。

朱有勇的生物多样性防控病虫害技术的研发推广为什么能够取得成功?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生育政策的调整和完善关系千家万户。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推行计划生育,1982年计划生育成为基本国策,之后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下,计划生育工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人口过快增长得到有效控制,人口素质明显提高,进而促进了经济快速发展,不断推动社会进步;党的十八大以来,在新的形势之下,党中央、国务院先后作出单独两孩、全面两孩等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积极成效。实践充分证明,党中央、国务院能够在新的形势之下,在人口结构转变的关键时期,科学把握发展规律,积极回应社会期待,适时作出重大决策调整,适应时代发展。当前,我国正处于人口大国向人力资本强国转变的重大战略机遇期,立足国情,遵循规律,实施了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这能够最大限度发挥人口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动作用,牢牢把握战略主动权,积极应对生育水平持续走低的风险,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

我国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生育政策不断调整完善,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加以说明。

钟南山呼吸疾病防控创新团队获得2020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创新团队殊荣,从“非典”到“新冠”,从肺癌到慢阻肺,他们实事求是、敢医敢言、生命至上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成果不仅在中国挽救了无数生命,也助力我国在全球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发挥了“领头羊”的作用。从哲学角度看,钟南山院士团队的成功表明(   )

①获取科学的研究成果是实践的目的

②科学实验是推动认识不断发展的重要动力

③价值观正确与否是衡量实践活动成功与否的标准

④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曾经热火朝天的校外培训行业,解决了小学放学和公司下班的时间断档问题,提供了多种多样的课外辅导服务,受到家长的追捧。但商家利用“内卷式”营销策略,不断推高家长和学生对校外培训的需求和依赖,使得不少学生失去童年、失去自主。面对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视力急剧下降,心理问题低龄化严重等问题,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即“双减”政策,重拳整治教育培训行业,全面规范校外培训行为。一方面,不允许教师布置太多的作业;另一方面,不允许校外出现学科内的培训机构。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有关知识,谈谈如何看待“双减”政策的出台。 

太空出舱是航天员在太空活动的必备“技能”,重达100多公斤的舱外服,就是航天员出舱的“铠甲”。针对出舱需求,我国航天团队研发的第二代“飞天”舱外服改变了结构设计、提高了服装使用寿命和性能,可以最大限度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助力其顺利完成出舱任务。这说明(   )

①舱外航天服的研发活动及结果具有社会历史性

②太空出舱的实践是人类应对环境的适应性活动

③航天员在太空中的出舱活动受其主观因素制约

④航天团队的研发升级体现实践是认识发展动力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我国科学家利用新一代测序技术成功测定并分析出了世界首例古小麦全基因组序列。该项研究提出了普通小麦从青藏高原边缘到长江流域的扩散路线,为中国种植的现存小麦地方品种的栽培起源、扩散和遗传改良提供了重要信息,对现代小麦育种具有重要意义。这表明(   )

①意识能否正确反映客观存在取决于反映者的知识水平

②意识是对物质的能动的反映,又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③只有反映了事物本质和规律的认识才是正确的  

④现代科技推动了基因组研究的突破性进展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习.平总书记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指出:“改革开放铸就的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极大丰富了民族精神内涵,成为当代中国人民最鲜明的精神标识!”这一科学论断首次提出了一个重大的理论和实践命题﹣伟大改革开放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是丰富的、磅礴的、鲜活的,它包含着勇于开拓的首创精神、革故鼎新的突破精神、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不知疲倦的奋斗精神、善于借鉴的学习精神……40年砥砺前行,孕育了改革开放精神,也得益于改革开放精神。

材料二:改革开放是顺势而为、积极应变、主动求变、开拓创新的实践探索。新时代改革开放面对很多新情况、新矛盾、新挑战,弘扬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我们就要不断与时俱进,继续大胆试、大胆闯,不怕犯错,同时要增强辩证思维、创新思维、底线思维。改革开放没有完成时,只有不断丰富和发展改革开放精神,才能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飞跃。

    阅读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分析新时代我们丰富和发展伟大的改革开放精神的原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神舟腾起气如虹,浩瀚夜空飞天梦。

自古以来,飞离地球、遨游太空就是中华民族的梦想之一。为了圆梦,一代代中国航天人在实践中探索着飞天之路。

2003年,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在发射过程中,火箭和飞船产生了共振,经过科技工作者认真研究,改进技术工艺,完善了相关的航天系统,获得了大量宝贵的经验和数据,推进我国航天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2021年6月17日,中国航天员乘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顺利进驻天和核心舱,这标志着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是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又一个里程碑。

2021年10月16日凌晨,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顺利将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送入太空,将开展舱段转位及空间科学实验与技术试验等工作,进一步验证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再生生保(再生式生命保障)等一系列关键技术。中国航天事业由此进入新纪元。

我们不会停止对太空的探索,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中国航天人将弘扬航天精神,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航天力量,使更多人享受航天新发展带来的福祉。

  1. (1) 结合材料,运用认识论的知识,说明中国航天取得成就的实践基础。
  2. (2) 班级召开“我为航天人点个赞”主题班会,请就青年学生如何向航天人学习列出两条发言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