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知识点题库

材料:

乡村振兴战略也要落实“绿色发展”理念。从“重视GDP”的万丈豪情到“协调发展”,再到“绿色”理念的提出,说明党越来越尊重自然,越来越尊重人民的感受。我们有理由相信,在“绿色发展”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脚踏实地、不懈努力,一定能实现给自然留下更多修复空间,给农业留下更多良田,给子孙后代留下天蓝、地绿、水净的美好家园的美好愿景。

结合材料,运用“求索真理的历程”的有关知识,谈谈对“绿色发展”的认识。

每年暑假,博物馆都会迎来人流高峰,文明参观的话题也被一再提起,有人在广东博物馆留言木上质疑工作人员“管得好多啊”,表示:“不让孩子解放天性吗?跑怎么了?跳怎么了?碰恐龙又怎么了?”对此,有网友表示,如果孩子爱玩爱闹就应该去游乐场,不应来博物馆。也有网友在替展品、文物担心,“重点是文物不可复制,坏了就没了”……广东省博物馆回应:在博物馆遵循相关的礼仪规范,也是对他人的尊重。
  1. (1) 请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相关知识分析参观礼仪问题上存在不同理解的原因。
  2. (2) 请你为解决参观时出现的不文明现象提两条可行性建议。
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

材料一   2021年1月1日,位于上海市中心的南昌路100弄2号热闹了起来。100多 年前,这个石库门老弄堂里,进步青年热烈讨论、探索救国救民之路,党的早期组织诞生,中 国革命的火种燃起。如今,一批又一批游人到此瞻仰,驻足流连,既为重温党史,也为放眼 明天、奋斗前行。

2021年2月20日,习.平总书记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强调,我们党的百年历 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 历史充分证明,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

材料二   学史力行,做到知行合一。新长征路上,我们还有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 需要征服。学好党史,就要从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出发,总结运用党在不同 历史时期成功应对风险挑战的丰富经验,做好较长时间应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思想准备和工 作准备,不断在实践中丰富斗争经验、提升斗争本领,切实提高治国理政能力和水平。要把 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

  1. (1)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知识,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2. (2) 结合材料,运用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说明如何做到学史力行,知行合一。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2020年4月30日,中国正式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这是时隔15年后我国再次重返珠峰之巅测高。

6500万年前,青藏高原在板块的碰撞中隆起。这座依旧在剧烈变化的年轻高原,仍在深刻影响着人类的生活。青藏高原作为气候启动区,塑造了当今亚洲或北半球的气候环境格局,其抬升或下降,对大气环流和气候环境格局将产生不同影响。2015年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其对珠峰高程的影响在国际学术界仍存争议。

2020年5月27日,中国科研人员登上世界海拔最高的珠穆朗玛峰峰顶。此次测量数据可用于地球动力学板块运动等领域研究,为冰川监测、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等。世界期待中国给出“世界高度”新答案与精确的峰顶雪深、气象和风速等新数据。

结合材抖,运用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的相关知识,分析中国启动2020珠峰高程测量的驱动因素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国家卫生健康委组织专家对医疗救治工作不断进行分析、研判、总结,先后制修订和发布7版新冠肺炎诊疗方案,为保卫人民生命健康提供了重要保障。第1版方案较简单,主要包括病原学特点、病例特点、病例定义、鉴别诊断、病例发现与报告、治疗等方面内容。第3版方案细化了中医治疗方案等内容。第7版方案增加病理改变内容,增补和调整临床表现、诊断标准、治疗方法和出院标准等,并纳入无症状感染者可能具有感染性、康复者恢复期血浆治疗等新发现,形成了包括13个方面内容的比较完整的诊疗体系。

中医药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彰显了独特的价值和魅力。坚持中西医结合、中西药并用,发挥中医药治未病、辩证施治、多靶点干预的独特优势,全程参与深度介入疫情防控,形成了覆盖诊疗过程的中医诊疗规范和技术方案,在全国推广使用,有效降低了发病率、转重率、病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加快了恢复期康复。中医药还走出国门助力全球抗疫,中方专家线上线下与日本、韩国、意大利、柬埔寨等国专家分享救治经验,将新冠肺炎中医药诊疗方案译成英文并发布在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与世界各国共享。

诊疗方案的变化反映了对新冠肺炎认识的发展,运用认识论原理加以分析。

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 . 感性认识依赖于理性认识 B . 感性认识必须以理性认识为基础 C . 理性认识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是认识的高级阶段 D .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是辩证统一的,统一的基础是实践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疫苗关系人民生命健康,也关系公共卫生安全和国家安全。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了《疫苗管理法》,这是我国首次就疫苗管理单独立法。疫苗的研发对生物安全有着重要意义。2020年12月初,已经有好几种新冠疫苗宣布大规模临床测试的好成绩,还有多种疫苗前景可期。但是这一成绩得益于长期的科研铺垫。研究人员对相关的冠状病毒的关注由来已久(这类病毒曾导致非典和中东呼吸综合征疫情)。例如,最早一批问世的两种疫苗辉瑞和莫德纳疫苗——都是采用的mRNA(信使核糖核酸)来解码刺突蛋白,后者是新冠病毒赖以侵入人体细胞的工具。而RNA(核糖核酸)疫苗的进展得益于10到15年的高强度研究。这种技术正好在合适的时间成熟了;如果新冠肺炎疫情早5年出现,RNA疫苗技术还没有一战之力。疫苗研发过程中最慢的部分不是寻找有效的候选疗法,而是测试它们,这常常需要数年之久。人体临床测试要求进行三期,每一期测试者数量都会增加,成本也相应上升,即便进入人体试验环节,后续研发也极其漫长并充满变数。有关专家表示,在疫苗的研发进展上公众一定要保持理性。

“在疫苗的研发进展上公众一定要保持理性。”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角度,为该观点提供理论支撑。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兰州大学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李建功教授团队用20年时间,研制出制备韧性氧化铝陶瓷的原料——刚玉纳米颗粒。纳米陶瓷颗粒领域的共识是:比表面积越大、颗粒尺寸越小,催化性能越好,致密化得到的陶瓷性能也越好。2019年德国马普学会煤炭研究所所长、德国自然科学研究基金会副主席、催化及材料研究领域知名科学家Ferdi Schuth教授团队成功研制比表面积140 m2/g、平均颗粒尺寸13纳米的刚玉纳米颗粒,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称至今尚无人制备出比表面积高于100 m2/g的刚玉纳米颗粒。然而,李建功团队早在2015~2018年就先后研制出尺寸小于5纳米、比表面积161 m2/g~253 m2/g的刚玉纳米颗粒。2020年5月,李建功团队的评论文章在Science上发表,报道了该团队先后开发的三种高效制备方法。李建功团队制备的刚玉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均高于100 m2/g,也高于Schuth团队报道的140 m2/g。评论文章还指出,Schuth团队研制的材料其实是30~200纳米的硬团聚体,而非13纳米的纳米颗粒,并分析了其颗粒粗大但比表面积较高的原因。目前,李建功团队正在以超细刚玉纳米颗粒为原料,与国内外合作,通过超高压热压技术,朝着致密度99%以上和平均晶粒尺寸15纳米以下的细晶氧化铝纳米晶陶瓷发起冲击。

  1. (1) 结合材料,运用“在实践中追求和发展真理”的知识,分析李建功教授团队是如何取得成功的。
  2. (2) 请你为李建功团队向细晶氧化铝纳米晶陶瓷发起冲击提两条方法论建议。
人类认知珠峰的历史在某种程度上是一部测绘史。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顶峰竖起了测量觇标,测得珠峰高度为8848.13米;2005年,中国采用GPS测量系统、冰雪深雷达探测仪等技术手段测得珠峰准确高度为海拔8844.43米;2020年5月6日,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携带全球卫星导航系统、重力仪等设备开启珠峰高程登顶测量。中国的珠峰测量史证明了( )

①谬误的存在是认识反复性的根本原因

②科学技术的进步推动人类认识的发展

③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使认识超越客观条件

④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人类永恒使命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过去科学家们对5-羟色胺家族受体的精细结构了解甚少,使得新型靶向药物的研发十分困难。为了开发更有效且毒副作用更低的治疗药物,研究人员解析了三种5-羟色胺受体结合不同配体的冷冻电镜结构,明确了5-羟色胺的分子结构和功能机制,为抑郁症和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类疾病的治疗带来新的希望。由此可见(    ) 

 ①改造客观世界是科学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   ②实践能把人们观念的存在变为现实的存在 

 ③来源于实践的认识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实践的需要推动人们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愿以吾辈之青春,守护这盛世之中华”,这是一位战疫一线护士日记中记录的心愿,也是很多年轻人的共同心愿。他们用奋斗和奉献诠释了当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人们更加坚信,中国青年一定能,中国一定行!这是因为(   ) 

 ①实践是按照主观内在本性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②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能动的物质性活动 

 ③实践是处在主客观交汇点上的直接现实活动  

 ④实践是人类改造世界的有效合理的适应性活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史前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类改造环境作用微弱,人与环境是恐惧和依赖关系。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类以牺牲自然为代价积累巨大财富,出现全球性的环境问题。由此,人们重新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追求人地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的演变可知(   )

①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认识是对时代的反映

②实践是有目的活动,认识的最终目的是形成理性认识

③实践是有意识的活动,认识的变化可推动实践的发展

④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医学研究人员公布了一项新型科研成果——无针头注射器。它是一种喷射注射器,在没有针头的情况下,利用高速压力能够令药物穿透皮肤打进身体内,这颠覆了人们的传统认识,是喷射注射系统技术的重大改进,能让患者告别打针之痛。这一事例说明了(   ) 

 ①实践的需要推动认识发展       

 ②实践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物质活动 

 ③科学实验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④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2021年10月16日0时23分,“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取得圆满成功,进一步证实了我国载人航天技术以及中国空间站的建设取得重大突破与进展,这是在“神舟十二号”任务的基础上,为此次发射任务提供了丰富的成功经验。值得欣慰的是,实施任务的飞船、火箭均在发射场直接由应急待命的备份状态转为发射状态,这也完成了人类历史上的第一次壮举。届时,中国空间站将实现核心舱、两艘货运飞船、一艘载人飞船共4个飞行器组合运行,这也为未来的航天计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结合材料,说明“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发射如何体现实践是认识的基础的。 

科技部召开的国内顶级人工智能专家会议决定,人工智能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将围绕国家战略产业和模式行业加强研发,并加强发挥重大科学问题导向项目的作用。这体现了(   ) 

①实践决定认识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③认识具有反复性    ④认识具有无限性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习.平总书记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的说明中提到:我们党历来高度注重总结历史经验。现在,距离第一个历史决议制定已经过去了76年,距离第二个历史决议制定也过去了40年。40年来,党和国家事业大大向前发展了,党的理论和实践也大大向前发展了。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的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既有客观需要,也具备主观条件。党中央认为,在党成立一百周年的重要历史时刻,在党和人民胜利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在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的重大历史关头,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对推动全党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伟大胜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结合“认识论”相关知识,谈谈党的十九届六中会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必要性。

研究发现,无糖饮料只是“看上去很美”,很多无糖饮料之所以比有糖饮料还甜,是因为添加了非糖类的甜味剂。而甜味剂的原理就是欺骗大脑,当大脑接收到了甜味信号,却发现血糖没有上升,反而会增加对真糖的渴望。这说明( )

①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②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

③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④人脑是产生错误意识的源泉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英国剑桥大学科学家与来自世界各地的20家医院及医药公司联手,首次利用人工智能技术(AI)和机器学习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预测新冠肺炎患者的氧气需求,准确率高达95%。这一新方法为科学家和医务人员应对未来的疫情以及其他健康挑战提供了新思路。材料说明了(   )

①人工智能能预见事物发展的趋势,推动事物发展

②应对未知事物的挑战离不开发挥人的主动创造性

③根据人的意愿进行科学研究,能够不断获得真理性的认识

④人工智能的应用可提升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水平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于火星预选着陆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茫茫宇宙,我们的地球是不是唯一存在生命的星球?其他星球上是否存在、或者曾经存在生命物质?人类的重重追问,希望能到火星.上寻找到答案。下列观点合理的是(   )

①能否在火星上找到答案受到人类的实践水平的制约

②探测器在预选着陆区成功着陆说明实践具有能动性

③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说明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人类的重重追问说明推动认识不断发展就能揭示真相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相关国家对火星进行了多次探测,但人类对火星的认识还是很有限。在近百年的不断探索中,我们认识到火星是一颗沙漠行星,表面多是沙丘和砾石,大气稀薄且存在液态水痕迹。随着“天问一号”等探测器对火星开展探测,我们对火星的认识会越来越深入。这表明(   )

①追求真理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过程      

②认识工具对推动认识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③认识在实践基础上不断深化和发展    

④揭示宇宙奥秘是我们认识不断发展的动力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②④ D . ①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