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精神世界,促进全面发展 知识点题库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精准扶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抓手。

当前中国扶贫脱贫已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阶段,扶贫脱贫则是全面小康的最后一公里。实施精准扶贫战略,脱贫摘帽要坚持成熟一个摘一个,既防止不思进取,等靠要,又防止揠苗助长,图虚名,促使贫困地区整体脱贫、全面脱贫。

经济贫困背后隐藏着文化的贫困。贫苦地区长期固有的落后的思维方式、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形成所谓贫困文化。这种贫困文化成为制约人们摆脱困境、谋求发展的桎梏,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要把争取和凝聚人心,把教育、科技文化扶贫贯穿始终,把自立更生,艰苦奋斗教育贯穿始终,用自己的勤劳双手建设美好家园,确保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1. (1) 扶贫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后一公里。运用“事物发展的状态”的哲理对此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并运用“文化与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扶贫先扶精气神”以解决贫困文化的理由。

  3. (3) 扶贫先扶精气神,既要管好“肚子”,更要管好“脑子”。请就扶贫脱贫拟两条宣传标语。(要求主题鲜明、朗朗上口,每条限16个字以内)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古便是有识之士所遵从的信条。

自2014年度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家风”系列报道后,引起了网友们的热烈讨论。

  1. (1) 运用文化生活分析,为什么要重视良好家风建设?
  2. (2) 请你运用传统文化的相关知识,完成下表。

    网友观点

    体现的道理

    甲:中国传统家庭教育中诗礼传家的内涵会随时代变化,但不管如何,诚信、正直、勤奋等核心的价值观念应被长久坚守。


    乙:社会在发展,家风可以注入新的元素和时代精神。


    丙:传统的家风强调长幼尊卑的秩序和礼节,但将这些礼节苛求后辈都做到,则容易引起他们的反感。

古人削桐为琴,纳万物之声,琴音松沉旷远,能让人雪燥静心,琴乐洁净清澈,能让人感发心志,升华心灵意境,古琴名曲《流水》表现了生命与自然的和谐,被录入特制唱片,搭载美国太空飞船向茫茫宇宙转达人类智慧和文明。古琴音乐(  )

①因其古老性,方成就其世界性

②通过人们的自觉欣赏,主动接受,能转化成人的精神力量

③不受社会历史条件的限制,能满足人类共同的文化需要

④《流水》作为优秀文化的代表,增强了中华文化影响力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近年来,全国各地学校都十分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旨在树立良好的校风、班风、学风,引导学生参与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生活,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化节活动是同学们精神凝聚、智慧整合、能力展示和素质提升的过程。此外,很多学校每年还举办体育节、艺术节、英语周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这些活动,为校园增添了文化气息,也营造了团结、和谐、文明的校园文化氛围。

材料二:2015年10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公开发布,为“文艺繁荣发展大计”垒基砌阶、立柱支梁.

《意见》指出,当前我国文艺创作生产活跃,涌现了一大批人民喜爱的优秀作品,呈现出百花竞放、蓬勃发展的生动景象。同时,文艺创作生产存在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抄袭模仿、千篇一律、粗制滥造等问题,推出精品力作的任务依然繁重。

《意见》要求,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正确反映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史、中国人民近代以来斗争史、中国共.产.党奋斗史……旗帜鲜明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反对以洋为尊、唯洋是从,不断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拓展爱国主义题材的表现空间,不断丰富形式,使文艺更加符合时代进步潮流,更好引领社会风尚。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的影响的知识分析说明学校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的依据。
  2. (2) 分析材料中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的做法是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
  3. (3) 《意见》要求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根据此要求,设计两条宣传标语。(要求:朗朗上口,短小精悍,每条限20字以内)
“石城湖上美人居,桃花片片涌莫愁。”莫愁村位于“世界长寿之乡”湖北钟祥,是湖北首个可以深度体验“地道乡土民俗、浪漫荆楚民艺、多元文化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各色非物质文化饮食老店、民间小吃传承大家、传统老式作坊和荆楚地方戏曲演艺等汇集于极具荆楚韵味的古市集和老街巷,为游客带来寻觅乡愁、回归本真的别样旅游体验。这表明(    )

①文化是一种精神力量,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②人们的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

③人们对古市老街等乡土文化有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④传统文化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材料:近年来在网络等媒体中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声音,有些人打着“还原真相”的旗号,恶意剪裁历史或编造谎言,采用“戏说”“爆料““揭秘”之类的手段,肆意歪曲长征历史,抹黑红军的英勇事迹.如:质疑“二万五千里长征”的真实性,否定红军“飞夺泸定桥”等极大地混淆了人们的视听,别有用心者还借题发挥,大肆炒作,造成了极坏的影响,对这种历史虚无主义倾向必须予以有力批驳,我们要还历史以真相,洗刷泼向长征伟大壮举上的污水,让长征精神永放光彩,永远成为激励我们前行的精神力量。
  1. (1) 结合材料,运用“意识”的相关知识,对歪曲长征的历史虚无主义加以批驳。
  2. (2) 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每一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请为走好自己的长征路设计一个班会主题,并列举一个文化或哲学依据。
2017年3月7日上午,市教育局、市文新广局、市戏剧研究院在市教育局三楼会议室联合召开桂林市戏曲进校园专题研讨会,贯彻落实广西“戏曲进校园”活动有关文件精神,把“戏曲进校园”活动作为我市传承优秀传统文化, 实现立德树人的重要任务,“戏曲进校园”活动先后走进了桂林市的中学、小学。

请回答:优秀文化是怎样塑造人生的?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企业家是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源泉。

    古有陶朱、猗顿四通货物而积巨财,白圭观时变而治生产;今有成千上万的创业者投身创业创新大潮,中国企业家站到世界舞台中央。千百年来,中国从不缺乏企业家的基因。但千百年来,企业家从未受到当前这般重视与尊重。企业家是社会经济活动的重要主体。企业家精神中的务实、创新精神,十分契合当下“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要求,也是中国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急需的精神资源。当下,民间投资的活力要进一步增强,民营经济要进一步发展壮大,国有企业要大力开展混合所有制改革,都离不开企业家精神的滋养。

    然而,回顾历史,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由于文化的导向是“重农抑商”,中国的商业文化并不发达,企业家精神更是偏居一隅,暗淡无光。新中国成立后,尤其是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涌现出了一大批知名企业和企业家,无论是民营企业,还是国有企业,企业家们纷纷抢抓机遇,开拓市场,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解决了无数家庭的就业问题,也创造了优秀的精神财富,企业家们的精神,已是中国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当下进一步彰显企业家精神,明确企业家精神的价值和地位,有利于进一步激发中国经济的创新动力和发展活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提升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

  1. (1) 有文化学者认为,“有什么样的企业家精神,就有什么样的企业。”你如何评价这种观点?请运用意识作用的原理说明理由。
  2. (2) 运用文化作用的知识并结合材料,说明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对于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的作用。
  3. (3) 请以“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为主题,设计两句公益广告词。(4分,每句广告词不超过15个字)
在唐诗里,我们可遇见忧思中的李白,登上凤凰台一抒惆怅;在宋词里,我们可跟随辛弃疾的步伐,感受沙场秋点兵;在元曲里,我们可在关汉卿的锐利目光下,观察世间百态。由此可见(    )

①文化具有丰富人们精神生活的功能

②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精神力量

③文化能对人产生深远持久的影响

④文艺作品中蕴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2016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一本好书是一本财富,好的文学作品像蓝天上的阳光、春季里的清风一样可以净化人的灵魂,培养人的健全人格。这形象地说明(    )

①文化是人类社会赖以存在、发展的基础

②文化对人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

③优秀文化塑造人生,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④文化引导着人们的世界观,传递正能量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小岗首创“大包干”后,在一段时间里发展却滞后了。“一夜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如今,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小岗人再度开启改革新局面。“国家5A旅游景区、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国内知名特色小镇、皖北乡村旅游典范”,这是小岗村在新时代的“乡村振兴”蓝图。这说明(   )

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促进社会发展

②在综合国力竞争中,文化是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安全的重要精神武器

③优秀文化以其特有的感染力和感召力使人们深受震撼、力量倍增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

A . ①② B . ②④ C . ①③ D . ③④
2016年12月12日,第一届全国文明家庭表彰大会在京举行。这些文明家庭有的崇尚文明、积极进取;有的夫妻恩爱、相敬如宾、相互提携、尊老爱幼;有的团结和睦、遵纪守法、相信科学、乐于助人……习.平总书记在会上指出,要在家庭中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积极传播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推动人们在为家庭谋幸福、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的过程中提高精神境界、培育文明风尚。
  1. (1)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2) 请就如何开展“向文明家庭学习”的活动提两条建议。
大型电视纪录片《我们一起走过——致敬改革开放40周年》选取我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发展变迁故事,呈现40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宏伟实践。观众从故事中找到自己相同的经历,看到自己当年的影子,产生强烈的共鸣。材料表明(    )

①受众共鸣是大众文化的特征

②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

③优秀文化作品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④文化是社会实践的产物,是对政治、经济的反映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清华大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南京大学的“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北京师范大学的“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等校训影响着一代代莘莘学子。这说明优秀文化能够(    )

①促进社会全面进步

②丰富人的精神世界

③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④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③
2020年央视举办了一场别样的元宵节晚会,主打“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鼓励信 心、为武汉加油、打赢阻击战”理念。据此完成问题。
  1. (1) “你的样子,就是中国的样子!明天我也是你。你什么样,中国就什么样!”伴随情景报告《你 的样子》的讲述,一幅幅画面浮现无数平凡英雄的模样,穿插在新闻故事、连线采访中,朴素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深情的表达,传递中国温度。由此可见(   )

    ①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②人们在实践中创造和享用文化
    ③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     ④文化是人全面成长的精神食粮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2. (2)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发生后,广大文艺工作者在第一时间用心中的爱、手中的笔,投入这场 看不见硝烟的战斗,为大爱发声、为冲锋定格、为英雄塑像、为国家祈福。晚会主创团队过年 期间数易其稿、精心筹备,每一位演职人员的真诚付出、努力表演,引发荧屏前无数观众为之 动情、好评不断。这给文化创作的启示是(   )

    ①从群众实践中寻找文化创作的灵感     ②用优秀文化引领时代风潮
    ③发挥文化对社会与 人的促进作用     ④投身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某党支部通过举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读书班,党员的党性修养水平不断提高,党支部的战斗堡垒、党员的排头兵作用越来越凸显。主题教育读书班的成效证明了(   )

①一个民族在物质上不能贫困,在精神上同样不能贫困

②人们在社会实践中创造的文化能够促进社会实践发展

③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可以在实践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④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继《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之后,纪录片《如果国宝会说话》热播再度让文物成为“网红”:文化遗产走出博物馆,通过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走入百姓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插上“共享经济”“体验经济”翅膀,开辟出产业发展新天地……近年来,历史文化遗产保护有抓手、传承有新路。这反映了(    )

①优秀文化能给人以丰厚的精神滋养  ②传统文化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和动力

③文化遗产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    ④文化与经济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著名作家王蒙说:“读书不仅仅是一种获取知识的手段,更是一种享受,一种生活态度。”中国人历来重视阅读,书籍对于人,对于社会,对于国家,都是进步的阶梯,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要从读书开始。

中华民族历来崇尚读书,尊崇书香门第。譬如苏秦悬梁刺股,匡衡凿壁偷光,更有孙康映雪、车胤囊萤、李密挂角等等,不胜枚举。可以说书香一直伴随着中华民族的成长与发展。而当今社会,读书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却日渐成为一种奢望。远离了阅读,就远离了与思想的对话。很多好的思想和观念就无法入心、入脑,内化为能量。可以说,一个缺乏阅读精神和书香气息的社会,是功利、浮躁的社会,也是缺乏创新和活力的社会。

“提供更多优秀文艺作品,倡导全民阅读,建设书香社会。”继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倡导全民阅读”之后,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首次提出了“建设书香社会”。营造全民阅读的社会氛围,用好氛围为书香社会添活力,让书香为社会存正气,为发展增底蕴,为时代聚精神。

从“文化作用”的角度谈谈我国政府倡导“建设书香社会”的理由。

红色经典《白毛女》经久不衰,在让老观众回首旧日岁月、往昔之情的同时,也给年轻观众带来了一段历史、一份新景。这表明(   )

① 优秀文化产生的精神力量往往经久不衰

② 优秀文化作品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感召力

③ 文化对每个人产生的影响都是一样的

④ 文化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A . ①③ B . ①② C . ②③④ D . ①③④
某校把古诗词诵读与学农活动融合起来开展劳动教育。学生在参与务农实践时唱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等古诗词,既能领略诗词意境之美,又能深刻体会到劳动的艰辛。此项活动(    )

①是弘扬中华优秀文化的有益尝试        ②促使学生达成认识与实践的统一

③能够变革教育方式实现教育创新        ④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