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和主要内容 知识点题库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根本任务是(   )。

A . 大力发展教育科学事业,从根本上提升广大人民的综合素质 B . 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C . 发展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思想境界 D . 培育“四有”公民,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2011年12月1日在第23个“艾滋病日”到来之际,广大青年志愿者以各种形式宣扬“红丝带”精神,宣传艾滋病预防知识,宣传平等对待艾滋病患者,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这表明(  )

①广大青年学生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 ②青年学生为培育文明风尚作贡献 ③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可以有丰富的形式 ④离开了社会主义实践,文化建设就会迷失方向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为了追求新生活,垌头村民爱唱歌……”近年来,河南省登封市垌头村实施“文化兴村”战略,以唱红歌的形式对村民进行爱国、爱集体的思想教育,让这个村庄的民风村貌变得越来越好。小村庄唱出大发展,这说明(    )

①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是人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生动实践

②农村的发展在一定条件下以精神文明建设为基础

③要大力发展各种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基本文化需求

④加强公民思想道德建设是培育农村文明风尚的重要途径

A . ①③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②④
2015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和《国家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标准(2015—2020年)》,主要围绕读书看报、收听广播、观看电视、观赏电影、观看演出、参加文体活动和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等提出了具体的项目、内容和指导标准,明确了服务范围、程度和质量要求。免费使用公共文化设施(    )

①有利于发挥先进文化的经济价值      

②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③是大力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举措      

④有利于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A . ①③ B . ②④ C . ①② D . ③④
“书,改变了世界;书,丰富着人生;书,蓬勃着活力。读书,启发人类智慧;读书,塑造高尚人格;读书,滋养浩然之气……”。2014年4月19日下午,北京房山,3000余人集体朗诵序诗《书香中国》,共同迎接第19个世界读书日,同时拉开了2014年书香中国暨北京阅读季的大幕。近年来,全国各地积极开展“书香中国万里行”、“书法进课堂”等文化活动,引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该活动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引领良好风尚的形成和发展,提升了人们的素质和境界,推进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力地推进了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

结合材料,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说明我国开展全民阅读活动的意义。

“中国好人榜”评选活动自2008年开展以来,影响不断扩大。今年8月,群众举荐的好人好事线索超过93万条,参与活动人次超过3800万。好人好事的广泛传播、人民群众的热情参与,弘扬了中华传统美德,提升了国民道德素质。这表明(  )

①精神文明重在建设            ②文明风尚需要引导

③传统道德得到全面继承        ④国民素质已经全面提高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③ D . ②④
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南京市2016年在全市开展宣传推选出了50个最美志愿者、30个最佳志愿服务组织、20个最美志愿服务社区等志愿服务先进典型活动。材料表明(  )

A . 弘扬主旋律是先进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 B . 提高思想道德修养能促进科学文化修养 C . 志愿者的行动丰富了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D . 思想道德建设是文化建设的中心环节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7年3月6日,十二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举行新闻发布会,大会发言人傅莹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表示,今后我国将努力采取措施,促进公共文化服务的均等化,提高公共文化设施的使用效能,争取能够实现无论在城市还是在乡村,都应该能够公平的享受到政府提供的基本文化服务,更好地传播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材料二:随着政府对公共文化事业的重视程度不断提升,在绝大多数农村基层,乡镇文化站、农家书屋撰写的基础性,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也日渐完备。这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功能齐全,但常常门庭冷落,原因就在于不少基层群众只喜欢麻将室而不喜欢图书室。因此,做好公共文化服务这篇大文章,我们应该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从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侧和享受公共文化服务的需求端两方面发力,千方百计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激发基层群众享受公共文化服务需求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这样才能实现公共文化服务供需的有效对接,进一步提升农村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水平和能力,为建设文化强国奠定基础。

  1. (1) 结合材料一,运用《政治生活》的相关知识,分析我国政府促进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依据。

  2. (2) 结合材料二,运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相关知识,结合农村公共文化事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3. (3) 作为一名公民,就“如何提高公共文化服务的吸引力”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向有关部门建言献策?

山东文化资源灿若星辰,“鲁”字号金字文化招牌比比皆是:吕剧《苦菜花》,电视剧《闯关东》《南下》《沂蒙》等屡获大奖,享誉全国;《齐鲁晚报》位列去年世界日报发行量百强榜第22位,“好客山东”文化旅游品牌在全国叫响;孔子国际文化节、潍坊国际风筝节等文化节会品牌享誉国内外。这表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    )

A . 积极发展文化产业 B . 大力加强科学基础设施建设 C . 坚持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并重 D . 支持和发展文化公益事业
在知识经济迅猛发展的今天,新农村建设要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不仅抓好农村中的文化事业,也要抓好农村中的文化产业。发展文化产业(   )

①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要求 ②是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有效途径 ③是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④是壮大我国文化整体实力的必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③④
“鸿古余音——早期中国文明展”于2017年1月至3月在上海博物馆举行。与上博以往的展览模式相比,本次特展打破了既定的文物门类,以历史信息为线索,强调对早期中国文明这一核心主题的文化演绎,上博官方微信平台还推出了此次展览的“专家讲解”,由研究人员对各个展柜的内容进行专业导览。此次展览(    )

①实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有机结合

②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包容性

③有利于保障人民大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④是文化交流的一种重要途径

A . ①② B . ①③ C . ②④ D . ③④
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在为我国文化建设提供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对社会主义文化造成冲击。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多样化需求;一些网上传播的信息失真,夸大负面信息;一些网络使用者违反道德规范,散布谣言,传播色情;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虽然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也使得一些网民尤其是青少年追捧西方文化,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

请运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知识,结合材料谈谈我国政府应怎样应对互联网时代的文化冲击。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培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与社会主义新农村设相适应的优良家风、文明乡风和新乡贤文化。这有利于(    )

①提升农村居民的思想道德素质

②保障农村居民的基本文化权益

③进一步推进农村神文明建设

④加强农村科学基础设施的建设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
中国杭州获得2022年亚运会举办权。亚运会不仅是一场体育盛会,也将是一场文化盛会,通过亚运会的举办、会让城市面貌、人民体魄和民众心情都发生巨大变化,文明和谐新风遍吹,市民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提高。这笔财富不仅能造福杭州,也会给中国社会带来诸多影响。这说明(    )

①文虎对社会发展和个人成长具有促进作用

②举办亚运会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

③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

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

A . ①② B . ①④ C . ③④ D . ②④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文化作为一种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为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智慧支持、精神激励和文化滋养。江苏省徐州市贾汪区的马庄村演绎出激活文化元素、实现乡村振兴的动人故事。改革开放走过的第一个10年,马庄村农民的温饱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头脑空虚、思想混乱等问题随之而来。村党支部和村委会带领全村村民挖掘村庄历史和民俗、非遗中药香包等资源,发展特色文化产业,修建综合性农家乐体验中心,焕发经济活力。追寻民间文化的思想价值,评选“好婆婆”“好媳妇”“最美家庭”,焕发家风、乡风文明风尚。举办科学文化知识讲座,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村庄旧貌换新颜,村民生活丰富多彩,集体经济蓬勃发展,马庄村实现了华丽转身,被誉为“华夏文明一枝花”。

  1. (1) 激活文化元素是马庄村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经验,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加以阐述。
  2. (2) 某班级以“文化的力量有多大”为议题,探究乡村文化的影响力。假如你是该班同学,请就此活动提出两种可行的探究途径。
《窗边的小豆豆》中,学生在废弃电车中学习、看书的画面曾令无数人艳羨。如今在浙江“遍地开花”的汽车图书馆中,这一场景已变为现实。汽车图书馆成为浙江迈向“文化惠民”道路的有力实践。这有利于(     )
A . 满足偏远地区人们各种文化需求 B . 推进我省文化产业的深入发展 C . 展现浙江新风尚、弘扬时代新风 D . 提升浙江人民的思想道德素养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乡村振兴乡,风文明是重要标志。

M村多措并举推进乡风文明建设。吊脚楼是中国南方干栏式建筑的活化石,具有很高的民族建筑艺术研究价值、历史文化保护价值和旅游开发价值,M村存在吊桥楼200多栋,该村遵循保护为主,兼顾开发的原则,编制了传统古村落保护和发展规划,并积极争取上级保护资金用于传统古村落的修缮维护;实施文化设施工程,建设“九佬18匠”非物质文化陈列馆、村史馆和新时代农民讲习所;大力支持民间草根文化队伍建设,定期举办农耕文化节,发现和整合了具有当地特色的民间技艺、戏剧、习俗;深耕“巴盐古道”、“盛家南戏”军事文化、移民文化等特别文化元素,不断丰富乡村旅游业态和产品,促进生态文化旅游优势叠加;坚持乡贤带领推进诚信建设,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深入开展立家规传家训活动,开展“四美五好”评选表彰和宣传教育活动,对“好婆媳”“好心人”“最美脱贫标兵”“最美院落”等群众自己选出来的“四美五好”典型进行表彰,坚决遏制大操大办、厚葬薄养、人情攀比等陈规陋习。

2020年3月,农业农村部对全国村级乡风文明建设优秀典型案例名单进行了公示,M村成功入围,成为H省唯一入选的村庄。

  1. (1) M村的做法为乡村乡风文明建设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运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加以说明。
  2. (2) 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分析M村是如何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
  3. (3) 借鉴M村经验,就如何记住乡、留住乡韵提出两条建议。
河南信阳充分利用大别山区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引导党员干部用革命文化的思想精髓精神特质浸润心灵,并努力使红色文化从党员干部的“心头”传递到人民群众的“地头”。促进红色文化资源从“心头” 到“地头”,要求(   )

①努力改造腐朽文化,坚决抵制和打击落后文化

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文化创新作为根本途径

③不断增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④开展积极健康、形式多样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A . ①② B . ②③ C . ①④ D . ③④
“微公益”,强调人人从微不足道的事情着手,用自己的善举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将人们的爱心汇集起来,形成一股强大的社会力量。“微公益”(   )
A . 集中体现了中华文化特有的包容性 B . 丰富了群众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形式 C . 决定了社会主义文化的前进方向 D . 决定了公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
2021年2月,文化和旅游部在全国范围内部署开展网络文化市场集中执法检查,重点检查低俗庸俗媚俗、炫富拜金、危害社会公德等禁止内容问题,切实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这一举措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启示是(   ) 

 ①要规范文化市场,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 

 ②要净化网络环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③要加强引导管理,消除文化市场传媒的商业性 

 ④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 

A . ①③ B . ①④ C . ②③ D . ②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