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 知识点题库

在“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若使放射性同位素主要分布在离心管的沉淀物中,则获得侵染噬菌体的方法是[   ]

A . 用含35S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B . 用含32P的培养基直接培养噬菌体 C . 用含35S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D . 用含32P的培养基培养细菌,再用此细菌培养噬菌体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 . 分别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35S和放射性同位素32P的培养基培养噬菌体 B . 分别用35S和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C .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搅拌不充分所致 D . 噬菌体繁殖利用噬菌体的脱氧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过程中,能说明DNA分子是遗传物质的关键步骤是(    )
①T2噬菌体只将自己的DNA分子注入到大肠杆菌体内 
②T2噬菌体的DNA利用大肠杆菌内的成分复制出自身DNA和合成蛋白质外壳 
③新合成的DNA和蛋白质外壳组装成子代T2噬菌体
④释放与亲代完全相同的子代T2噬菌体

A . ①②   B . ③④ C . ①④ D . ②③

如下图所示,用同位素32P、35S分别标记噬菌体的DNA和大肠杆菌的氨基酸,然后进行“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子代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中应含有的标记元素是(    ) 

A . 31P、32P和32S B . 31P、32P和35S C . 31P、32P和32S、35S D . 32P和32S、35S

赫尔希和蔡斯做了“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图中亲代噬菌体已用32P标记,A、C中的方框代表大肠杆菌.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若达到实验目的,还要设计一组用35S标记噬菌体的实验,两组都是实验组 B . 图中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来培养大肠杆菌,其内的营养成分中要加入32P标记的无机盐 C . 噬菌体的遗传不遵循基因分离定律,而大肠杆菌的遗传遵循基因分离定律 D . 若本组实验B(上清液)中出现放射性,则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主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 真核细胞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C . 真核细胞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D . 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 (1) 他们指出“噬菌体在分子生物学的地位就相当于氢原子在玻尔量子力学模型中的地位一样”.这句话指出了噬菌体作实验材料在结构和成分上具有的特点.
  2. (2) 通过的方法分别获得被32P和35S标记的噬菌体,用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从而追踪在侵染过程中变化.
  3. (3) 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机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搅拌的目的是:,所以搅拌时间少于1分钟时,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足够长以后,上清液中的35S和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80%和30%,证明.图中“被侵染的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否则细胞外放射性会增高.

某研究人员模拟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适宜时间后进行离心,检测到沉淀物和上清液都有明显的放射性。则出现上述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  )
A . 15N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B . 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 C .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 D . 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
艾弗里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和赫尔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都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这两个实验的研究方法可能有:①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研究各自的效应;②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者都运用了①和② B . 前者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② C . 前者只运用了②,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D . 前者只运用了①,后者运用了①和②
下面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 选择噬菌体作为实验材料主要是因为它能侵染宿主细胞 B . 为确认何种物质注入细菌体内,可用32P、35S共同标记一组噬菌体的DNA和蛋白质 C . 35S标记噬菌体的侵染实验中,沉淀物中存在少量放射性可能是35S进入了宿主细胞 D . 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比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更具说服力
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5个步骤:

①噬菌体侵染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

②含35S和32P噬菌体分别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

③培养具有标记的大肠杆菌   

④离心分离

⑤放射性检测

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应该是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①④③⑤ C . ③①②④⑤ D . ④②①⑤③
在探究遗传的物质基础的历程中,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可以说明(    )
A . 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 B .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 . 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下列关于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需要先标记T2噬菌体的宿主细胞 B .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证明了DNA是T2噬菌体的遗传物质 C . 32P标记的一组实验可确定DNA与蛋白质是否进入了细菌 D . T2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保温和搅拌时间都会影响实验现象
某研究人员模拟赫尔希和蔡斯关于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进行了如下4个实验:①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②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5S标记的细菌;③用14C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细菌;④用未标记的噬菌体侵染3H标记的细菌。以上4个实验,经短时间保温、离心后,能检测到放射性的主要部分是(  )
A . 沉淀物、上清液、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B .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 C . 上清液、上清液、沉淀物和上清液、上清液 D . 沉淀物、沉淀物、沉淀物和上清液、沉淀物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实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B . 摩尔根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证实了基因位于染色体上 C . 镰刀型贫血病的根本原因是肽链上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 D . 自然选择可以导致不同种群基因库的明显差异,进而形成生殖隔离
下列关于遗传物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因为所有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所以DNA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B . 肺炎双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 C . 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中,每组实验放射性只出现在上清液或沉淀物中 D . 遗传物质会在生物繁殖过程中传递给子代
关于“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实验中可用15N代替32P标记DNA B . 培养基中的32P经大肠杆菌摄取后可出现在T2噬菌体的核酸中 C . 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被标记的大肠杆菌时,应进行长时间的保温培养 D . 离心前应充分搅拌使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
下列关于用35S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保温培养时间过长会导致悬浮液中放射性增强 B . 该实验中离心的目的是将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蛋白质分层 C . 噬菌体在大肠杆菌内繁殖的过程中存在氢键的断裂和形成 D . 子一代噬菌体的蛋白质由大肠杆菌的DNA编码,所以外壳中只有少部分含35S
下图为用32P标记的T2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的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锥形瓶中的培养液用于培养大肠杆菌,其中应不含32P B . 搅拌的目的是使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与大肠杆菌分离 C . 若实验操作正确,放射性主要集中在上清液中 D . 仅凭图示实验并不能证明DNA是遗传物质,还需一组用35S标记蛋白质的实验
下图甲是肺炎链球菌的体内转化实验,图乙是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关于这两个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   )

A . 图甲中R型细菌转化的实质是在S型细菌糖蛋白的诱导下发生突变产生的 B . 图乙中搅拌的目的是提供给大肠杆菌更多的氧气,离心的目的是促进大肠杆菌和噬菌体分离 C . 图甲中BC段R型细菌数量下降是由于大量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的结果 D . 若用无放射性标记的噬菌体,侵染体内含35S标记的细菌,离心后放射性主要分布在沉淀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