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间关系 知识点题库

科学家近日在印尼婆罗洲发现,蝙蝠栖息在猪笼草的捕虫囊中。猪笼草得益于蝙蝠粪便中的营养素,而蝙蝠则安全的藏匿于植物的捕虫囊中。下列各项最符合两种生物之间关系的是(   )

A . 捕食 B . 竞争 C . 寄生 D . 互利共生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A . 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 . 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 . 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 . 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间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B . 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C .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D . 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下列实例中属于竞争的是(  )    

A . 白蚁和它肠道内的鞭毛虫 B . 蛔虫和人 C . 青霉菌株分泌青霉素抑制其他微生物的生长 D . 狼和兔
下图表示某农田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情况,其中箭头表示能量流动方向,数字为同化能量数值,单位为J/(cm2·a)。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流经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总能量为900 J/(cm2·a) B . 图中第一营养级到第二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15% C . E生物在该食物网中处于最高营养级 D . 图中B和C的种间关系为竞争
最新研究显示,由于南极半岛拉森冰架的崩塌,以海水中微小生物为食物的玻璃海绵的种群数量出现了爆发性的增长.但是,这种海绵可能不会永远在这一深层海域中称霸,因为其他物种可能会对它们产生影响,不过玻璃海绵戏剧性地增长暗示,海底生态环境的变迁比之前预想的要快得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 . 玻璃海绵获得的碳元素是以含碳有机物的形式流入其体内的,玻璃海绵体内的碳还能以CO2的形式进入大气中 B . 玻璃海绵种群数量呈现爆发性增长,推测在一定时间内,其数量增长曲线呈“J”型 C . 推测能影响玻璃海绵霸主地位的其他生物与它的关系可能是捕食、竞争或寄生等 D . 玻璃海绵在南极生态系统中属于生产者,一段时间后的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在光照下,将等细胞数量的衣藻和大肠杆菌分别接种到只含无机盐的培养液中培养,结果是(虚线和实线分别表示大肠杆菌和衣藻的生长曲线)(  )

A . B . C . D .
生物群落甲、乙、丙中含有种1~种8八个物种,每个物种的种群密度不同,如表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数/m2).下列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

群落

种1

种2

种3

种4

种5

种6

种7

种8

92

4

0

0

1

1

1

1

0

25

20

20

20

5

0

0

0

65

10

10

3

2

0

0

A . 甲群落的物种丰富度最大 B . 相同的物种在不同的群落中密度不同,与群落的环境条件密切相关 C . 在生物群落丙中,各个物种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共生和竞争 D . 当受到大规模的害虫袭击时,甲群落受到的影响大于乙群落
图中,能说明A,B两种生物为互利共生关系的是(  )
A . B . C . D .
如图为某一区域M、N两物种的资源利用曲线,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该曲线表明M、N之间为竞争关系 B . b越大表明该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弱 C . d越大表明M与N的竞争越激烈 D . M与N将呈现S型增长
下列对不同生态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苗多欺草,草多欺苗”反映的是共生关系 B . 某种杂草的随机性分布是由种间竞争决定的 C . 当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时,种群数量一定稳定 D . 动物在群落中的垂直分布主要依赖于植物的分布
如图,甲表示某环境的条件变化情况,乙、丙表示该环境中两种动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乙、丙两种动物的种间关系最可能是竞争 B . 环境条件的改变对种群的 K 值影响不大 C . t3 之后,乙种群数量将呈“J”型増长 D . t 1 ~t 2 之间,乙、丙种群数量相对稳定,有赖于正反馈调节机制
野马遇到狼群袭击时,总是公野马掩护母野马和小野马先逃出;有种太阳鱼遇到自己的卵或幼鱼,就将它们吃掉;当美洲灰松鼠引入英国后,当地原有松鼠几乎被灰松鼠所取代。上述事实体现的生物间的关系依次为(   )
A . 互助、斗争、竞争 B . 种内互助、捕食、竞争 C . 种内互助、种内斗争、竞争 D . 种内互助、捕食、种内斗争
三刺鱼根据栖息环境可分为湖泊型和溪流型(如图所示)。科研人员在实验室中让湖泊型和溪流型三刺鱼进行几代杂交,形成一个实验种群。之后将上述实验种群的幼鱼放生到一条没有三刺鱼的天然溪流中。一年后,他们将这条溪流中的三刺鱼重新捕捞上来进行基因检测。发现溪流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增加了约2.5%,而湖泊型标志基因的基因频率则减少了。对上述材料分析,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 . 自然选择可以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但不一定导致新物种的形成 B . 突变和基因重组使种群产生定向变异,导致基因频率改变,为进化提供原材料 C . 溪流型和湖泊型三刺鱼不属于同一物种,两个物种存在竞争关系 D . 溪流型三刺鱼在新环境中繁殖能力增强,导致两种三刺鱼发生协同进化
为防治农田鼠害,研究人员选择若干大小相似、开放的大豆田,在边界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适宜高度的模拟树桩,为肉食性猛禽提供栖息场所。设桩一段时间后,测得大豆田中田鼠种群密度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图片_x0020_836985034

A . 该生态系统中田鼠的种群密度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迁入率和迁出率决定的 B . b点以后田鼠种群密度大幅度上升,其可能的原因是株冠形成有利于躲避天敌 C . 与曲线Ⅱ相比,曲线Ⅰ所示环境中猛禽的密度更大 D . 大豆田中田鼠的种群数量增长方式的数学模型总体上符合Nt=N0·λt
甲种群与乙种群存在生殖隔离,下图表示甲、乙个体数量比随时间变化的坐标图。据图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A . 甲、乙两种群的种间关系为捕食,其中乙为捕食者 B . 甲、乙两种群均为“J”型增长,增长不受本身密度制约 C . 甲、乙两种群为竞争关系,乙种群在t时刻的数量不一定最大 D . 0—t时间范围内,甲种群出生率小于乙种群的出生率
下列有关种间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两种生物种群之间的捕食关系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研究获得的 B . 蚜虫吸取树的汁液、蝗虫啃食植物叶片都属于寄生关系 C . 同一区域的两种动物之间没有共同的食物,则二者不存在竞争关系 D . 互利共生的关系体现在某个种群内的不同个体之间
我国淡水鱼塘养殖的四大家鱼分别为青鱼、草鱼、鲢鱼、鳙鱼。青鱼生活于水体的底层,主要以螺,鲲、蚌等软体动物为食;草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主要以高等水生植物如苦草、黑藻等为食,有时也游弋到岸边吃一些陆生植物,如芦苇等;鲢鱼生活于水体的上层,主要以硅藻、绿藻等浮游植物为食;鳙鱼生活于水体的中上层。主要以水蚤、原生动物等浮游动物为食。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 池塘中所有的鱼类构成一个生物群落 B . 该群落中只有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C . 生活在同一池塘中的四大家鱼之间竞争关系 D . 养殖鱼塘中进入生物群落的能量均来自生产者的光合作用
白头鹤是世界珍稀鸟类,上海崇明岛是我国境内其重要迁徙栖息地。为更好保护白头鹤,研究人员开展系列调查。请回答:
  1. (1) 在调查白头鹤的种群密度时,常采用的方法是 ;影响该区域白头鹤种群密度的直接因素有迁入率和迁出率、
  2. (2) 近年来互花米草侵入该地区,由于其增长速率过快,已成为单优势种群,从种间关系分析原因是。互花米草的迅速扩散影响了当地的植被,进而影响了白头鹤的,对其生存造成威胁。
  3. (3) 对该地区实施互花米草治理,采用了人工拔除、药物治理等措施,以上措施包括防治。治理后的区域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是白头鹤的重要自然保护区,这种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措施属于保护。
下图中的三个曲线图表示种间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 图中①②③表示的种间关系分别是竞争、捕食、互利共生 B . 图中②可以表示草原上野狗和鬣狗之间的关系 C . 图中③可以表示白蚁和其肠道内的鞭毛虫的关系 D . 图③中环境发生变化后,b种群数量可能会超过a种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