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知识点题库

下列对课本中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 . 电解水实验能说明水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B .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实验能说明化学变化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C . 黄豆与芝麻混合的实验能说明分子之间有空隙 D . 二氧化碳灭火实验能说明二氧化碳不助燃、不可燃、密度大于空气
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 。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

建立宏观和微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 . 白色的无水硫酸铜遇水变蓝色,是因为CuSO4遇H2O转化为CuSO4•5H2O B . 警用缉毒犬能根据气味发现毒品,是因为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5mL酒精和5mL水混合后体积小于10mL,是因为混合过程中分子变小了 D . 不同种酸的化学性质有所不同,与酸电离生成的阴离子不同有关
 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增强,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汽车已走进千家万户.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汽车轴承和骨架是由合金制成,轮胎是由合成橡胶制成 B . 汽车改用压缩天然气或液化石油气做燃料,可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 C . 少开私家车,多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符合“节能减碳”的环保理念 D . 在加油站附近能闻到汽油的气味,是因为分子间存在一定的距离
 把磨得很光滑的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在室温下放置5年后再将它们切开,可以看到它们相互渗入约1mm深.这个现象说明(  )

A . 固体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B . 温度越高,固体分子运动越剧烈 C . 固体分子之间存在着引力和斥力 D . 固体分子之间只有引力,没有斥力
 化学就在我们身边.请你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将50mL酒精和50mL水混合,得到溶液的体积小于100mL.试从微观的角度解释这一宏观现象:

(2)在农村广泛使用沼气(主要成分是CH4),既可以改善人居环境,又使废弃物得到充分利用.请写出沼气充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3)在焊接钢管时,工人师傅通常用稀盐酸先将其表面的铁锈除去,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向盛有水的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品红在静置的水中扩散,从分子的角度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 . 分子是可分的 C . 品红分子发生变化 D . 分子体积极小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及其变化规律.请回答下列关于水与过氧化氢(H2O2)的问题:

(1)H2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 .

(2)1个过氧化氢分子中含有  个H, 个O.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①水通电后分解:  ;②过氧化氢分解:  .

(4)下列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填编号).

①水、过氧化氢组成元素相同,化学性质也相同

②过氧化氢溶于水得到的物质仍然属于纯净物

③水是生物体内重要的组成物质

④硬水可以使肥皂水产生更多的泡沫.

 “一滴水中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说明了(  )


A . 分子很小 B . 分子间可以再分 C . 分子之间有间隔  D . 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江西不仅山清水秀、景色迷人,特色美食更是遍布各地令各路“吃货”流连忘返.

(1)南昌“藜蒿炒腊肉”风味独特,清香扑鼻.从分子角度解释“清香扑鼻”的原因是

(2)赣州“斋婆柚”汁多味美,齿颊生津.柚子皮还可以吸附室内异味,写出一种具有同样性质的化学物质名称

(3)吉安“安福火腿”营养丰富,历史悠久.“火腿”中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一种营养素是

(4)宜春“丰城冻米糖”松脆香甜,誉满江南.“冻米糖”中蔗糖的化学式为C12H22O11 , 其中氢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 .

(5)九江“茶饼”酥香可口,茶食精点.“茶饼”中所含锌元素的部分信息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填序号).

A.锌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8g    B.锌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为8

C.锌原子在反应中容易得到电子    D.锌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0.

下图表示封闭在某容器中的少量液态水的微观示意图(该容器的活塞可以左右移动)。煮沸后,液态水变成水蒸气。对于这一现象的微观解释,可用选项中的哪个图表示(    )

A . B . C . D .

从微观的角度认识物质及其变化,更有助于了解物质组成及变化的本质。从如图1所示图片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

A . 构成物质的粒子之间有间隔 B . 硅原子是由原子核和电子构成的 C . 受热水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D .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
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中错误的是(   )
A . 热胀冷缩,说明分子的大小随温度升降而改变 B . “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C . 10毫升酒精和10毫升水混合后,体积小于20毫升,说明分子间有空隙 D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说明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在一端封闭的细长玻璃管中,先注入半管清水后,再慢慢注入酒精,直至装满玻璃管.然后用手指按住开口端,来回颠倒数次后,再将玻璃管竖直放置,手指脱离开口端,观察到管内液面下降了,如图所示.这个实验现象说明了分子间有。可推测,分子间有(选填“斥力”或“引力”)。

用所学知识填空。
  1. (1) 水与酒精混合,总体积会变小,是因为分子间有。以下事实也能说明上述结论的是 。

    A.两块底面干净、平整的铅块紧压在一起,两个铅块就会结合在一起

    B.黄豆和芝麻混合后总体积小于混合前的总体积

    C.对厚壁钢瓶内的油施加高压后,瓶内的油会从瓶壁渗出

  2. (2) 分别在冷水杯和热水杯中滴一滴墨水,热水中的墨水扩散快,说明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快慢与有关。
自然界中的物质大多以固、液、气三种状态存在。历史上,奥地利科学家莱尼茨尔于1888年发现了-种奇特的物质。他将这种物质的固态晶体加热到145℃时,便熔成液体,不过是浑浊的,继续加热到175℃时,它似乎再次熔化,变成清澈的液体。该物质在加热过程,仿佛出现两次熔化过程、有两个熔点。其实,莱尼茨尔发现的就是一种介于固态和液态之间的物质的第四种状态,叫做液晶,广泛应用于计算器、电脑等显示器的制作。

  1. (1) 如图甲是小明绘制的某物质固、液、气三种状态的分子排列示意图。其中表示气态的是 (填字母)。
  2. (2) 小明根据题中莱尼茨尔的发现,绘制了该物质加热过程中第一次熔化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如图乙。

    ①乙图中表示该固体熔化过程的是段 (用字母表示)。

    ②请在答题卷中补充画出该物质继续加热时的温度变化趋势示意图

为了认识和理解一些不能被直接观察到或者复杂事物的形态、特征和本质,“模拟实验”是   一种常用的科学研究方法,以下实验不属于该方法的是(   )

A.地球形状实验

B.分子之间存在空隙

C.地球板块碰撞

D.气体扩散实验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 . 甲图能探究温度高低对分子运动快慢的影响 B . 乙图实验能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 . 丙图实验可以探究分子的运动 D . 丁图是比较空气与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正确的是(   )
A . 热胀冷缩是因为分子大小随温度而改变 B . 蔗糖能溶于水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 C . 气体易被压缩说明分子间间隔很小 D . 石灰石能被粉碎成粉末说明分子很小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下列生活中的现象,其解释不合理的是(   )
A . 50 mL水与50 mL酒精混合后,总体积小于100 mL——分子之间有空隙 B . 八月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运动 C . 一滴水中含有1.67×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D . 尘土飞扬、炊烟袅袅——分子在不断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