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点题库

在图所示装置的试管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片刻后,U型管中左侧液面将(填“上升”、“下降”或“不变”),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若用代替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中液面也会出现同样现象.

下列物质溶于水时,没有明显放热的是                              (      )


A . 烧碱 B . 浓硫酸 C . 生石灰 D . 氯化钙

 如图一是A和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结合图形回答下列问题:

(1)70℃时B物质的溶解度为  .

(2)图中P点的含义是   

(3)将40℃时的A的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可以采用的方法之一是  

(4)某同学配制了20℃的A的饱和溶液,利用图二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观察到左边的试管中没有晶体析出.甲物质为(填序号)  .

①浓硫酸  ②氢氧化钠  ③水   ④氧化钙.

 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形成溶液的溶质都是固态物质 B . 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大 C . 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 D . 所有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都要吸收热量

 如图所示,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浓硫酸.

请回答:

(1)可观察到饱和澄清石灰水

(2)U形管中a、b液面变化情况是 (选填序号).

A.a液面上升,b液面下降   B.a液面下降,b液面上升.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凡是均一稳定的液体一定是溶液 B . 溶液一定是无色的,且溶剂一定是水 C . 硝酸铵溶于水时温度降低 D . 只有固体、气体可以作为溶质
下列变化中,没有热量放出的是(   )
A . 氢气燃烧 B . 硝酸铵(NH4NO3)晶体溶于水 C . 镁与稀盐酸反应 D . 氢氧化钠(NaOH)固体溶于水
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物质的溶解过程通常会伴随着能量的变化 B . 溶液都是无色透明的液体 C . 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固体物质的溶解度 D . 60℃时硝酸钾的溶解度为110g,其溶液中溶质与溶剂的质量比为11:21
在手心放一些洗衣粉,滴加一些水,发现有明显的放热感觉.下列是同学们对这种现象作出的猜想,其中正确的是(   )
A . 洗衣粉含有少量的生石灰、遇水放热 B . 洗衣粉含磷,暴露在空气中发生氧化而放热 C . 洗衣粉加了发热剂,溶于水能提高水的温度利于洗净衣物 D . 洗衣粉溶解时出现了发热现象
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温度/℃

0

20

40

60

80

溶解度/g

13.3

31.6

63.9

110

169

  1. (1) 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31.6g 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2) 20℃时,向 100g 水中加入 40g 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 (3) 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1)中所得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大烧杯中的水中,不断搅拌,则小烧杯中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的是(填字母)。

    A.冰       B.氢氧化钠       C.硝酸铵       D.干冰       E.生石灰

  4. (4) 通过操作可将上述(3)中析出硝酸钾晶体与硝酸钾溶液 分离。
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含有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另一种物质,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则滴管和烧瓶中所用试剂可能是( )

A . A B . B C . C D . D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甲图中的天气系统,将会带来,降雨、大风和降温天气 B . 乙图中2结构若是传入神经的部分,则可感受外界刺激 C . 丙图往小试管的水中加入硝酸铵,红墨水的液面变成左边低于右边 D . 丁图鼠洞中空气流动方向为B→C→A
仔细阅读下面的探究实验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目的】探究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查阅资料】

①物质溶解于水的过程包括吸收热量(Q)的扩散过程和放出热量(Q)的水合过程.

②实验条件下,水的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

【提出猜想】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的温度可能升高或降低或不变.

【实验探究】某探究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的两种方案.在图2所示方案中,每次加入物质b之前均使用温度计控制热水温度,使之保持在99℃.

 

  1. (1) 【实验结论】

    ①图1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a后,发现玻璃片与烧杯底部之间的水结冰,说明溶液的温度(填“升高”或“降低”或“不变”,下同).

    ②图2所示实验中,若加入物质b后,热水会突然沸腾,说明溶液的温度 .

  2. (2) 【拓展实验】按照图3所示进行实验.若物质c为NaOH,则U型管内的左边液面将(填“高于”或“低于”或“等于”)右边液面.
  3. (3) 【反思交流】

    ①该小组的同学进一步就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变化的原因展开了讨论,分析得出:若Q Q(填“>”或“<”或“=”),则溶液温度下降;若Q吸与Q放的相对大小与之相反,则溶液温度上升.

    ②在图2所示方案中,小张同学对实验现象很感兴趣,他继续向热水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又看到沸腾现象,至烧杯中出现固体物质后,再继续加入相同质量的物质b,就看不到沸腾现象.请解释不再产生沸腾现象的原因 .

某实验小组进行物质溶解实验,20℃时,称取2.5g、5.0g、7.5g氢氧化钠固体,分别加入3个小烧杯中(均已盛装50mL水),均完全溶解。通过数字化实验测得它们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如图所示。

依据该实验,你能获得哪些有关氢氧化钠在水中溶解的实验结论?(写出两点)

;②

氢氧化钠常温下是一种白色晶体,具有强腐蚀性。易溶于水,在生产染料、塑料、药剂等方面也要使用大量的氢氧化钠。试分析:
  1. (1) 将固体氢氧化钠溶于水时产生的现象是(选填:“温度升高”、“温度不变”、“温度降低”)
  2. (2) 若用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化钠溶液(密度为1.2g/cm3)去配制60g质量分数为8%的氢氧化钠溶液,需要质量分数为16%的氢氧钠溶液多少毫升?需要水多少毫升?
为什么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会升温;而有些物质溶于水后,溶液会降温呢?

通过查阅资料,小明同学了解到物质在溶解过程中发生着两种变化:扩散过程(吸收热量)和水合过程(放出热量)。这两种变化的强弱决定了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科学兴趣小组分别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

  1. (1) 小明同学把装有适量水的烧杯放在湿木块上(如图1所示),然后往烧杯里加入某种物质使之溶解,直至饱和,不久后发现烧杯底和木块间的水结冰。小明同学在烧杯中加入的物质可能是 (选填:氯化钠、硝酸铵、蔗糖或硫酸铜晶体)

  2. (2) 小明利用如图2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往试管里中加入适量的氢氧化钠固体,U型管内出现的现象是
  3. (3) 上述两个实验中都没有使用温度计直接测量溶液温度变化,而是通过不同实验的现象得出物质溶解时溶液温度的变化情况,这样的研究方法与下面哪个实验的研究方法类似(     )
    A . 研究人对外界刺激的反应快慢时,通过手捏住尺子的距离来显示反应的快慢 B . 探究串联电路总电阻的大小时,用一个10欧的电阻代替两个5欧的串联电阻 C . 认识电流时,经常把电流和水流相比
  4. (4) 在生活中,当我们用湿手取洗衣粉时,感觉手微微发烫。你能做出合理的解释吗?那是因为
如图所示,锥形瓶中有物质甲,将胶头滴管中的液体乙加入锥形瓶中,若使小气球鼓起,则物质甲和物质乙可能是(    )

 

A

B

C

D

物质甲

氢氧化钠固体

二氧化碳气体

物质乙

稀硫酸

氢氧化钠溶液

浓硫酸

A . A B . B C . C D . D
要使如图装置中的 b 液面下降,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是(  )

A . 石灰石和稀盐酸 B . 铁和稀硫酸 C . 生石灰和水 D . 硝酸铵和水
在蒸馏水中不断加入氢氧化钠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OH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 . 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肯定不相同 C .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如图所示装置,将x滴加到Y中,U型管的液面可能发生变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选项

试剂

A

B

C

D

X

H2O

H2O

H2O

盐酸

Y

NH4NO3

NaCl

生石灰

Na2CO3

液面变化

左高右低

左低右高

左高右低

基本不变

A . A B . B C . C D . 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