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时的吸热或放热现象 知识点题库

 某化学社团的同学发现,不同物质的变化常伴随着相同的实验现象,但从化学的角度去研究,会发现其有本质的区别.


  1. (1) 【现象分析】

    实验一: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固体的试管里加入一定量的水,迅速用带导管的橡皮塞塞紧试管口,并将导管另一端通入盛有水的试管中,振荡左侧试管(如图).

    实验二:用氧化钙代替氢氧化钠重复一次上述实验.

    上述两个实验的相同现象之一是  ;

    上述两个实验中,其中一个实验发生了化学变化,其化学方程式是  ;

    另一个实验没有发生化学变化.

  2. (2)

    【本质归纳】

    相同的实验现象,既可以由物理变化引起,也可以由化学变化引起.

    【探究运用】

    在探究白色粉末的组成时,要研究相同实验现象的本质区别.

    实验三:有一包白色粉末可能含有硫酸钡、碳酸钾和氢氧化钡中的一种或几种,取一定量该粉末加入到盛有足量水的烧杯中,搅拌、静置,观察到烧杯中有白色不溶物.

    小明同学认为,白色粉末中一定含有硫酸钡;

    小意同学认为,小明的结论不准确,其理由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   .

    针对上述两位同学的观点,小燕同学进一步设计如下实验方案进行探究:

    (1)步骤②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是  .

    (2)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无色,则原白色粉末的组成是  (填化学式,下同);

    步骤③中加入酚酞溶液后,若溶液E为红色,则滤液A中一定含有的溶质是  ,原白色粉末的可能组成是  ;

    (3)小鹏同学认为,只需取少量滤渣B,加入过量的稀硝酸,若看到的现象是  ,就足以说明原白色粉末中只含有碳酸钾和氢氧化钡.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B . 饱和溶液就是不能再溶解任何物质的溶液 C . 溶质在溶解的过程中,有的放出热量,有的吸收热量 D . 溶质的溶解度都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
如图所示,向小试管中加入适量下列物质,U形管中a、b液面出现高度差,且澄清石灰水(饱和氢氧化钙溶液)变浑浊的是(    )


A . 氢氧化钠 B . 蔗糖 C . 硝酸铵 D . 氯化钠
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一定量的水,试管中盛有一定量的硝酸钾饱和溶液(并有少量固体存在),在饱和溶液中悬浮着一只塑料小球,现向水中加入少量的NaOH固体,则试管中的小球会(   )

A . 上浮 B . 下降 C . 位置不变 D . 无法确定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若两个粒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B . 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 .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存在较大差异是由于碳原子排列方式不同 D . 硝酸铵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天然气燃烧吸收热量
某初中一次课外活动举行了一次有趣的比赛:“谁的四轮车一次运行的距离最远”。初三化学兴趣小组制作了如图所示的一辆小车,他们往试管中加入两试种剂,塞紧塞子,通过产生的气体喷出时的反冲力,使小车向前运动了。(可选择的试剂:①碳酸钙,②生石灰,③10%的稀盐酸,④10%的稀硫酸)

  1. (1) 测得10%的稀盐酸比10%的稀硫酸pH小,则10%的稀盐酸酸性更(填“强”或“弱”)。
  2. (2) 理论上,在加入的两种试剂总质量相同的条件下,小组选择的最符合比赛要求的试剂应是(填序号)。
  3. (3) 另一小组根据同样的推进原理,也能使小车运动。他们向盛有水的试管中加入的物质可以是(填化学式)。
如图所示装置气密性良好、要使注射器中的活塞向右移动,使用的液体M和固体N可能是(   )

①盐酸和石灰石         ②稀硫酸和锌  ③水和固体氢氧化钠     ④双氧水和二氧化锰

A . ①②③④ B . ①②③ C . ①②④ D . ②③④
下列数据是硝酸钾固体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

图片_x0020_7

  1. (1)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31.6g硝酸钾,充分溶解后得到(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2. (2) 20℃时,向100g水中加入40g硝酸钾,若使硝酸钾完全溶解,可以采用的方法是
  3. (3) 如图所示,小烧杯中盛放的是上述(1)中所得硝酸钾溶液,若将少量的下列物质分别放入大烧杯中的水中,不断搅拌,则小烧杯中一定有硝酸钾晶体析出的是           (填字母)。

    _x0000_i1058

    A . B . 氢氧化钠 C . 硝酸按 D . 干冰
某兴趣小组设计实验探究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过程中的放、吸热情况.操作步骤为:①向试剂1中加入试剂2,搅拌、测温;②静置、测温;③再加入试剂3,搅拌、测温、记录.得到了如下数据:

试剂1

试剂2  温度/℃

溶解后

温度/℃

静置后

温度/℃

试剂3   温度/℃

混合后

温度/℃

0.5gNa2CO3

10mLH2O 20.0

23.3

20.0

10mL HCl(20%)20.0

23.7

0.5gNaHCO3

10mLH2O 20.0

18.5

20.0

10mL HCl(20%)20.0

20.8

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Na2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放出热量 B . NaHCO3在溶于水的过程中吸收热量 C . 其它条件相同时,碳酸氢钠溶液与盐酸混合过程中放出的热量更多 D . 实验中,若同一列试剂的温度及所取的量不同,则实验结论的可信度降低
下列物质放入水中,能使水温明显上升的是(    )
A . 硝酸铵 B . 氢氧化钠 C . 蔗糖 D . 食盐
下列各组物质能按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当胶头滴管中的液体是水,把水滴入瓶中,U型管中的液面发生明显变化。若a处液面下降,符合此现象的物质是(  )

A . 氢氧化钠 B . 蔗糖 C . 硝酸铵 D . 食盐
要使右下图装置中的b液面下降,则使用的固体和液体的组合是(    )

A . 石灰石和盐酸 B . 铁和稀硫酸 C . 生石灰和水 D . 硝酸铵和水
“物质在水中的溶解”实验中,一同学发现:将氢氧化钠固体加入水中,并不断搅拌,颗粒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该同学利用温度传感器记录了溶解过程中的温度变化并绘制成图。请结合图像利用所学知识,对实验中“固体快速消失,但一段时间后烧杯底部又出现固体”这一现象进行解释。

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颗粒,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如图。a、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NaOH固体溶于水是放热过程 B . a、c两点时,NaOH的溶解度相同 C .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D . c点时的溶剂质量等于a点时的溶剂质量
某兴趣小组利用家中的材料研究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实验步骤设计如下:

Ⅰ.称取六份冰糖和一份食盐,每10克为一份,并将其中五份冰糖研磨成粉末。

Ⅱ.按照下表进行实验(实验所需仪器略)。

第一组

第二组

第三组

第四组

实验温度

20 ℃

20 ℃

20 ℃

20 ℃

20 ℃

20 ℃

80 ℃

固体种类

冰糖

冰糖

冰糖

(粉末)

冰糖

(块状)

冰糖

食盐

冰糖

(粉末)

固体质量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溶剂种类

植物油

溶剂质量

50克

5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10克

请你对他们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1. (1) 根据上述设计,你认为他们准备研究的影响因素有,其中不影响物质溶解性的因素是
  2. (2) 请你预测一下,冰糖溶解速率最快的是第组。
在蒸馏水中加入NaOH固体,不断搅拌,用温度传感器记录溶解过程的温度变化,图b、c两点观察到溶液中有固体存在,b点固体完全消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NaOH固体溶于水是吸热过程 B . a、c两点时,NaOH溶解度肯定不相同 C . b点时,该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D . d点时,该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
你见过冬天能自发热,夏天能自制冷的罐装饮料吗?如图1是“玛吉克牌”一摇冰功能饮料。根据所给资料,请仔细回答:

  1. (1) “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填字母)。
    A . 氢氧化钠 B . 硝酸铵 C . 氯化钠
  2. (2) 罐身旋钮开关下方有一个特别提示:“……务必倒置摇晃2分钟”,为什么要“倒置”呢?
  3. (3) 我们在喝饮料(含有CO2气体)后,常出现打嗝现象,是因为气体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填“增大”或“减小”)。
  4. (4) 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加热蒸发掉2克水。冷却到20℃,有2克晶体析出,此时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64.3%,则20℃时该物质的溶解度为克。(计算结果保留整数)
  5. (5) 我市已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应将罐体放入收集容
一摇冰是一种夏天能自冷的罐装饮料,其内部结构如下图所示。

  1. (1) “一摇冰”饮料在炎热的夏天解渴,其罐底的固体是    
    A . 氢氧化钠 B . 硝酸铵 C . 氯化钠
  2. (2) 如图甲所示,用弹簧测力计悬挂一罐装饮料,保持静止,当浸没在水中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求:

    A.该物体浸没在水中受到的浮力为

    B.该物体浸没在水中时排开水的体积是多少

  3. (3) 小科喝完饮料后,取出罐体底部的水溶液50克,测得其溶质质量分数为64%,则这50克溶液中有溶质多少克,水多少克?
关于如图所示实验的相关判断错误的是(   )

A . 固体X可能是氢氧化钠 B . 固体X可能是硝酸铵  C . 氢氧化钙溶解度:①>② D . 氢氧化钙溶液质量分数:①=③
水和溶液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密切相关。
  1. (1) 电解水实验可证明水是由组成;
  2. (2) 如图是探究物质溶解过程中能量变化的实验示意图。在盛有水的烧杯中放入一支装有饱和氢氧化钙溶液的试管,向水中加入足量饱和氢氧物质X,搅拌。如果物质X为固体,试管中会有晶体析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