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题库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 . 水变成水蒸气 B . 动植物的呼吸 C . 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化石的燃料的燃烧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A . 光合作用 B . 水的吸收 C . 动植物的呼吸 D . 石油的燃烧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    

A . 干电池工作的时候释放电能 B . 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C . 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D . 燃料燃烧时发生化学变化并放出热量
下列有关碳循环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 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吸收CO2释放O2 B . 动、植物呼吸作用吸收O2释放CO2 C . 用石灰水吸收空气中过量的CO2 , 以解决温室效应 D . 提倡“低碳生活”,大力推广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
第四届国际低碳地球峰会于2014年9月21﹣23日在中国青岛举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 低碳是指减少碳元素 B . 只有二氧化碳才能造成温室效应 C . 双面使用纸张符合低碳理念 D . 使用一次性塑料袋购物
下列关于O2、CO2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都含有氧分子 B . 植物的光合作用可将O2转化成CO2 C . CO2可用于灭火 D . 鱼类能在水中生活,证明氧气极易溶于水
“低能耗、低废弃物”是低碳理念的重要内涵,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回收有机垃圾用于生产沼气 B . 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C . 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D . 一水多用
化学式与生活息息相关.
  1. (1) 下列节水措施正确的是       
    A . 农业上改大水漫灌为滴灌 B . 用淘米水浇花 C . 使用节水龙头 D . 用大量的水冲洗汽车
  2. (2) 过多的二氧化碳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而绿色植物的却吸收二氧化碳.为减缓温室效应,你的建议是(写一条).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图1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从微观角度看,图1中三种物质都是由构成的;

    ②写出图1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

  2. (2) 图2表示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试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下列做法不利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是(   )
A . 低碳生活,节约能源 B . 大量使用农药、化肥、增加粮食产量 C . 将秸秆粉碎后制作板材 D . 大力开发利用风能,替代化石燃料
某同学为研究动物的呼吸作用,用如图所示的方式进行实验.实验过程中发现澄清石灰水,红墨水向(填“左”或“右”)移动,实验结束后将燃着的木条放到瓶中,木条熄灭.说明动物呼吸时吸进气体,呼出气体.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 . 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时,反应前后二氧化锰的质量和性质没有改变 D .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如图是自然界中氧的部分循环示意图.

  1. (1) 从①~⑥中选择序号填空,消耗氧气的有,产生氧气的有
  2. (2)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填字母标号)

    a.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永远不变;        b.空气中的氧处于动态平衡;

    c.空气中氧气的浓度越高越好;        d.氧气有百利而无一害.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袁越).

二氧化碳是著名的温室气体,它能让太阳光顺利通过,却会阻止地表热量的散失.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太阳的辐射强度只有现在的四分之一,为什么那时的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呢?最新的理论认为,液态的水(比如降雨)能够溶解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再把它变为碳酸盐,沉积到岩石层中.同时,地球的内部很热,沉积在地壳中的碳经常会随着火山喷发而重新变为二氧化碳释放到大气中,这就形成了一个碳循环.经过几亿年的时间,这个碳循环逐渐达到了某种平衡,使大气中的二氧化碳保持一定的含量.正是由于这些二氧化碳产生的温室效应,使得地球的温度不至于太冷.

生命的诞生促成了另一个碳循环.众所周知,生命的基础是光合作用,就是利用太阳提供的能量,把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提取出来,连接成一条长短不一的碳链.这样的碳链被称为“有机碳”,因为它既能作为生命的“建筑材料”,搭建成生命所需的各种有机分子(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氨基酸等),又能“燃烧自己”,产生能量供生命使用.有机碳的燃烧过程又可以称之为“氧化反应”,其产物就是二氧化碳和水.

南极冰钻的结果证明,地球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在过去的1万年里基本保持稳定.但自工业化以来,由于化石燃料的大量使用,二氧化碳浓度开始逐年上升,同时段内地球大气层的平均温度也发生了变化.(如图一和如图二)

目前燃烧化石能源而产生的二氧化碳,大气中的实际含量比理论计算值少一倍.有证据显示,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的提高加快了森林的生长速度,促进了土壤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这说明大自然正在努力地试图平衡人类带来的影响.但是,大自然的平衡能力是有限的,面对突然多出来的这些“碳”,大自然一时也应付不过来了,所以人类必须自己想办法.如图三是当前人类为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所采取的措施.(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 (1) 在地球形成的初期,地球没有被冻成冰球的原因是
  2. (2) 人类使用化石燃料使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逐年上升.下列物质中,属于化石燃料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 . 天然气 B . C . 酒精 D . 石油
  3. (3) 观察图一和图二后,小德认为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加导致地球大气层平均温度持续升高,但小威却不同意他的观点.下列不同年份间数据变化的总趋势能支持小威说法的是       
    A . 1900~1910 B . 1910~1940 C . 1940~1980 D . 1980以后
  4. (4) 人类为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浓度采取的措施有:开发新能源、植树造林、(写出一条即可)等.
  5. (5) 关于碳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对人类的生活有害无利 B . 保持自然界的碳循环处于平衡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C . 人类过多的工业活动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打破了碳循环的平衡 D . 当碳循环的平衡状态被破坏时,大自然完全具有自我修复的能力.
硝酸钠溶液可能含氯化钙、硝酸钙、氯化钠、硫酸钠杂质中的一种或者多种,为确定其组成,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硝酸钠溶液中一定不含有的物质是,理由是
  2. (2) 实验过程中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有
  3. (3) 产生白色沉淀C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
  4. (4) 硝酸钠溶液中的杂质最多有种(填1、2、3、4)。
二氧化碳占空气总体积的0.034%,正常情况下能维持这个含量基本不变,是因为自然界存在如图所示的循环过程,图中A处不包括(    )

图片_x0020_100008

A . 人和动物的呼吸 B . 植物的呼吸作用 C . 作燃料驱动火箭 D . 含碳燃料的燃烧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下列从学科观点对碳循环和氧循环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氧原子总数增加 D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相对稳定,消耗二氧化碳途径有①和⑥
化学辩论组的同学们在参加了有关“碳氧水循环”的辩论赛后,构建了“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的循环示意图。

 

  1.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 (填“物理变化”或“化学变化”)引起的。
  2. (2) 从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

    A变化观:我们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 积极植树造林,有利于降低空气中的CO2含量 B . 白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C . 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并得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4/5的结论 D .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过程如图所示。

  1. (1) 碳循环中的“碳”是指(填“碳元素”或“碳单质”)。
  2. (2) 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的重要来源,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