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题库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到处可见.


  1. (1) 合理搭配饮食是我们的健康理念.小明中考期间奶奶计划为他准备食谱如下:主食:米饭;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可以再准备一样 填字母序号);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2. (2) 图所示常见用品中,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 (填字母).根据图A推断金属具有的性质是

  3. (3) 小华同学学习了《化学元素与人体健康》后,知道了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等.这里的锌是指 (选填“原子”、分子、离子、元素).

  4. (4) 化石燃料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空气.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可入肺颗粒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燃烧树叶和秸秆,都会产生PM2.5

    B.虽然PM2.5颗粒很小,但会进入人体血液对健康造成影响

    C.PM2.5的排放会造成白色污染

    D.PM2.5专用口罩中使用了活性炭,是利用了活性炭的吸附性

  5. (5) 下列日常生活中的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节约使用纸张

    B.分类回收处理垃圾

    C.减少使用塑料袋                 

    D.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

下列关于氧气获得方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空气中氧气的主要来源 B . 工业上从液态空气中得到氧气的过程是化学变化 C . 实验室用双氧水制氧气,常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 D . 加热氯酸钾与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可以得到氧气
在初中化学学习中接触过几种循环,下列说法你认为正确的是(  )


A .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 B .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大自然的森林绿化面积无关 C .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实现的 D .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实现的
自然界中氧气的产生与消耗,构成了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下列选项不属于氧气在大自然中消耗的途径的是(  )

A . 物质在空气中的燃烧  B . 人和动物的呼吸作用 C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D . 物质在空气中的缓慢氧化
周末的时光,阅读是小明的最爱.

    碳元素既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元素,也是组成地壳中岩石和化石燃料的主要元素.在自然界中,有硬度极高的金刚石、最软的矿物之一石墨;有植物光合作用所依赖的二氧化碳,也有有毒气体一氧化碳;还有可用作建筑材料的大理石、生命的基石﹣﹣蛋白质等.

    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利用水和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生成葡萄糖并释放出氧气;而动植物的呼吸过程和化石燃料的燃烧则消耗氧气,放出二氧化碳;从而完成了二氧化碳在自然界的循环.

    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化合物氰酸铵(NH4CNO)合成出有机化合物﹣﹣尿素[CO(NH22],由此突破了无机化合物与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界限.继维勒之后,人们以含碳无机化合物为原料,相继合成出大量的有机化合物,满足了人类在能源和材料等方面的需要.

    总之,碳及其化合物间的转化有单质与氧化物、氧化物与酸、氧化物与氧化物、以及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的转化等.

阅读中请我们思考:

  1. (1) 金刚石、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但具有不同的物理性质,其原因是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其原因是 

  2. (2) 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后的生成物可能不同,其原因是 ;二氧化碳和水反应既能生成酸根也能生成葡萄糖,其原因是 

  3. (3) 关于自然界中的碳循环的一点新认识是 ;关于有机物和无机物之间的关系的一点认识是 

参与节能减排是每一位公民应尽的义务.下列做法不符合节能减排要求的是(  )


A . 尽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 . 用布袋代替塑料购物袋 C . 关闭电器后拔掉插头 D . 杜绝自来水的跑、冒、滴、漏现象
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简简单示意图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科技小组设计验证该反应的实验为:取二支试管,分别加入紫色石蕊试液.然后向其中的一支试管里通二氧化碳一段时间,再加热试管,该实验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 .另一支没有通二氧化碳的试管,其作用是

Ⅱ.转化2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生成葡萄糖(C6H12O6)与氧气的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生成的葡萄糖供植物生长,由此推断绿色植物中肯定有的元素是 .

Ⅲ.转化1与转化2两个反应的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Ⅵ.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人类降低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有两个思路:一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另一是  .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二氧化碳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有机物乙烯(C2H4),其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则该反应中作氧化剂的物质 .

为了控制温室效应和改善生存环境,下列措施中切实可行的是(  )

①减少煤等燃料的使用;②禁止使用煤等燃料;③禁止乱砍乱伐;④开发氢能源;⑤利用水力发电;⑥种植花草树木.

A . ①③④⑤⑥    B . ①②③④⑤⑥ C . ③④⑤⑥ D . ①②④
“低碳”是一种生活理念,也是一种生活态度.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
A . 少用或不用塑料袋 B . 大量使用化石燃料 C .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D .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在如图所示装置的烧杯中放有金鱼藻,用该装置可以收集到某种气体.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 该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B . 该反应把光能转化成了化学能 C . 该气体一个重要的用途是制取碳酸饮料 D . 图示试管内气体的压强小于外界大气压
下列做法不符合“低碳” 要求的是(   )
A . 推广利用太阳能 B . 提倡使用节能技术和节能产品 C . 家庭电器长期处于待机状态 D . 尽量乘坐公交车或骑自行车出行
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
  1. (1) “低碳”中的“碳”指的是______。
    A . 碳元素  B . 碳单质 C . 一氧化碳 D . 二氧化碳
  2. (2) 下列做法与“低碳”理念无关的是____。
    A . 教科书循环使用 B . 多使用电子邮箱、QQ等即时通讯工具 C . 使用无磷洗衣粉 D . 提倡乘坐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等出行方式
  3. (3) 请举一例说明你在生活中倡导低碳的措施(不能与以上内容相同)
“水循环”、“氧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
  2. (2)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_;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D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O2和CO2含量的相对稳定
  3. (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CO2 来实现的。图中a是自然界中消耗CO2 的主要途径,其名称为光合作用。除此以外,自然界中消耗CO2的另一主要途径为海水吸收,此过程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如图是利用缺铁性氧化物[Fe1yO]进行CO2再资源化研究的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片_x0020_100012

A . 如该研究成熟并广泛应用,能缓解温室效应 B . 涉及的反应类型有置换反应和分解反应 C . 理论上,每消耗44g CO2 , 最终能得到32g O2 D . 反应①提高了铁的氧化物中铁的质量分数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食品包装袋最中充入氧气可延长时间的保质期 B . 空气质量指数越高,空气质量越好 C . 氧循环对维持自然界中物质、能量及生态的平衡有重要意义 D . 分离液态空气得到氧气和氮气的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A、B均为纯净物,C、D、E均为混合物:①~⑤五条途径(见下图)都会产生气体M,实验室可利用途径①、②、③反应来制取M,工业上可通过途径④来生产M,自然界可通过途径⑤来提供M;途径①、②、③反应类型相同,途径①反应生成的一种物质N可作为途径②、③反应的催化剂。

图中部分物质未写出,请回答下列问题:

  1. (1) M的名称为,A的名称是
  2. (2) 常温下,A、B为固体,C为液体,写出途径②反应的文字或符与表达式,属于(填反应基本类型);
  3. (3) 通过途径⑤提供M在自然界中被称为
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 (1) 稀土元素铕(Eu)是激光及原子能应用的重要材料,已知氯化铕的化学式为EuCl3(铕元素部分信息如图所示)。

    ①铕元素属于元素(填“金属”或“非金属”),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②氯化铕中铕元素的化合价为

  2. (2) 如图表示水、二氧化碳和氧气的循环图。

    ①从宏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的组成中都含有(填“氧原子”或“氧元素”),从微观角度看,图中三种物质都是由(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

    ②写出图中实现b转化的化学方程式是:

  3. (3) 如图表示氯元素和溴元素(Br)的原子结构示意图。由图可知,氯和溴具有相似化学性质,原因是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的71%,通常每1000g海水中含氯化钠等盐类约35g。在自然条件下,海水蒸发可以变成淡水“跑”到陆地上来,实现部分水的天然循环。人们从海水中获得淡水称为“海水淡化”。
  1. (1) 水的天然循环是通过水的实现的,从微观角度来讲,主要是由于水分子的造成的,为水分子提供能量。
  2. (2) 下列方法,能使海水淡化得到淡水的是

    A将海水静置沉降                B将海水用滤纸过滤

    C往海水中加入活性炭            D将海水蒸馏

  3. (3) 海水淡化可采用膜分离技术。如图所示,对淡化膜右侧加压,即可在左侧得到淡水。请你从微观角度分析该淡化膜作用的原理是

近年来,研究人员提出利用含硫物质热化学循环实现太阳能的转化与储存,过程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整个流程最终实现太阳能转化为电能 B . 反应Ⅰ属于分解反应,有三种物质生成 C . 反应Ⅱ中催化剂在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D . 反应Ⅲ中发出蓝紫色火焰,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甲烷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利用太阳能可将甲烷在高温熔融盐环境中转化为H2 , 反应原理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整个过程中,只有Zn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B . 过程①的化学反应为 C . 理论上过程①与过程②中产生H2的质量比为2:1 D . 当参加反应的CH4与H2O质量比为8:9时,理论上可不补充Z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