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物质循环 知识点题库

提高居民生活品质,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更美丽的桂林.

(1)林业发展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植树造林,可以产生大量的 ,它在空气中的体积百分含量约为 .

(2)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措施.在全国率先创出的别具特色的“养殖﹣沼气﹣种植”三位一体“恭城模式”,值得各地大力推广,写出沼气的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

化学源于生活,化学改变生活,请你根据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 (1) 倡导“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下列举措能达到“低碳”目的是         
    A . 提倡使用节能灯 B . 广泛使用一次性筷子 C . 利用和开发太阳能、风能等能源 D . 选择步行、骑自行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等方式出行
  2. (2) “材料创新”标志着人类文明的进步,“神舟十号”飞船的发射让航天员再次访问“天宫一号”,资源舱舱段使用了铝锂合金材料代替传统材料,铝锂合金属于材料(“金属”或“合成”或“复合”).
  3. (3) “科学认识”确保健康,生活中的下列做法,你认为合理的是      
    A . 家居装饰好后可使用活性炭吸附一些有异味的物质 B . 发霉的大米蒸熟后可放心食用 C . 市售香烟通常装有过滤嘴,所以吸烟对人体无害 D . 合格的火腿肠中含有防腐剂亚硝酸钠,因此也不能食用
  4. (4) “安全意识”在我们心中要警钟长鸣、天然气或沼气已在城乡普遍入户,为了及时发现漏气,可在厨房墙壁的方安装报警器(填“上”或“下”).
  5. (5) 有些村庄需打深井取用地下水,可用区分地下水是软水还是硬水,生活中为降低水的硬度并杀灭水中病原生物,可采用的方法是
  6. (6) 2016年“欧洲杯”足球赛正在法国举行,运动员剧烈运动大量出汗后,你建议他们饮用含的运动饮料(填六大营养素之一).为维护足球场地草坪,可使用含硝酸钾的营养液,硝酸钾属于肥.
初中化学学习了几种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水的天然循环中水分子和水分子的能量都不变 B .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化学变化来实现 C .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主要是通过物理变化来实现 D . 二氧化碳的循环与大自然的森林绿化面积无关
研究自然界碳元素的循环,有利于解决全球变暖问题.如图为大自然中碳循环的局部示意图.

  1. (1) 为了解决全球变暖问题,提倡低碳生活,其中“碳”的含义是       (填字母序号).
    A . 自然界中的碳元素 B . 生活用品中的碳单质 C . 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2. (2) 二氧化碳是参与碳循环的主要物质,固态的二氧化碳叫做,常用于人工降雨.
  3. (3) 上图中,向大气中释放二氧化碳的途径是(填数字序号).
  4. (4) 海水能够吸收大量CO2 , 吸收过程中发生的反应之一为(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 (5) 有研究表明:赤道附近的海洋温度较高,吸收的CO2小于释放的CO2;高纬度地区的海洋温度较低,吸收的CO2大于释放的CO2 . 其原因可能是
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 (1) “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 (2) 图1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填标号).
    A . 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B . 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C . 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D . 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3. (3)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甲和乙中含有碳元素,丙能做干燥剂.它们之间有如图2所示的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则甲的化学式为;丙转化为丁的化学方程式为
  4. (4) 图3是某趣味实验装置图.挤压胶头滴管后,可观察到气球胀大的现象.请分析其原因,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5. (5) 利用如图装置可做CO还原Fe2O3 , 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生成的气体产物.已知由A装置制取的CO气体中混有少量的CO2

    ①CO与Fe2O3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气体通过装置的顺序是A→(装置不能重复使用).

    ③从环保角度考虑,对以上装置的改进措施是

  6. (6) 称取12.5g石灰石(主要成分是CaCO3 , 杂质不参加反应)放人烧杯中,向其中加入50g稀盐酸,二者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结束后称量烧杯中剩余物质的总质量为58.1g(不包括烧杯的质量,且气体的溶解忽略不计).试计算石灰石中杂质的质量分数.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方法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于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 . 用含有氧元素的物质反应才有可能产生氧气 D .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在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反应中,加入的二氧化锰加快了反应速率,起催化作用 B . 氧气的化学性质很活泼,在常温下能与所有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C . 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D . 森林是个“大氧吧”,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保持空气中氧气含量相对稳定
如图是自然界中碳循环示意图,请回答:

  1. (1) 自然界中CO2的来源途径有(写一种,下同).
  2. (2) 大气中的CO2含量不断上升引起的环境问题是
  3. (3) 科学家采用新技术,将二氧化碳和氢气以一定比例混合,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了如下反应:2CO2+6H2=4H2O+X,则X的化学式为
  4. (4) 为减缓大气中CO2含量的增加,你的建议
下列关于产生氧气的方法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
A . 空气中的氧气主要来自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 B . 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的方法制取氧气是分解反应 C . 实验室常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 D . 在常温下可用5%的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混合制取
大气中二氧化碳的产生途径有(   )

①燃料燃烧②光合作用③动植物呼吸④微生物分解作用

A . ①②③ B . ①③④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④
下列做法或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 回收废旧电池,既可节约金属资源又可减少环境污染 B . 用灼烧的方法区别棉花和羊毛 C . “低碳生活”倡导大量使用化石燃料,鼓励人们多开汽车出行 D . 使用可降解塑料代替传统塑料,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
自然界中存在氧循环和碳循环,其中能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氧气的是(   )
A . 燃料燃烧 B . 光合作用 C . 溶洞形成 D . 动物呼吸
“水循环”、“氧循环”和 “碳循环”是自然界存在的三大重要循环。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 (1) 从物质变化及分子角度看,三种循环中有一种与另外两种在变化上有本质的区别,这种循环主要是由的运动引起的;
  2. (2) 用学科观点分析碳循环和氧循环,其中正确的是___(填字母序号);
    A . 变化观:每个人都在参与碳、氧循环 B . 守恒观:碳、氧循环过程中各元素守恒,其化合价不变 C . 平衡观:碳、氧循环有利于维持大气中氧气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对稳定 D . 微粒观:绿色植物的作用是使自然界中的氧原子总数增加
  3. (3) 自然界中的碳循环主要是通过二氧化碳来实现的。图中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有(填数字序号)。近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增加,导致温室效应,因此人类要积极采取措施维持循环体系中二氧化碳的相对平衡;

  4. (4) 为解决日益加剧的温室效应,有科学家提出”绿色自由”构想:把CO2含量高的气体用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然后再通过化学反应在分解池内放出二氧化碳进入合成塔,在合成塔内300℃、200kPa和催化剂条件下使之变为甲醇(CH3OH)和水。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问题

二氧化碳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空气中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1

使人感到气闷、头昏、心悸

4~5

使人感到气喘、头痛、眩晕

10

使人神态不清、呼吸停止,以致死亡


二氧化碳在生活和生产中具有广泛的用途如图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传播“低碳”理念,倡导“低碳”生活。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从一点一滴做起,努力减少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为保护地球尽一份责任。

  1. (1) 二氧化碳毒性(填“有”或“无”);
  2. (2) 对比上面的材料可以得到的信息是
  3. (3) 二氧化碳造成的环境问题是;造成此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请写出对应的治理措施为
  4. (4) 材料中的“低碳”指
下列关于二氧化碳的自述中,你认为不符合事实的是(  )
A . 我是灭火英雄 B . 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离不开我 C . 全球气候变暖与我无关 D . 固态时我是人工降雨的功臣
下列实验进行探究:
  1. (1) a.小刚设计了如图所示的装置。请和小刚一起探究下列问题。

    实验时,小刚把广口瓶应用不透光的黑纸包住,其目的是()为了防止瓶内的植物进行作用,对实验产生干扰。

  2. (2) 经过一段时间后,可以看到细玻璃管中的红墨水(填“左移”、“右移”或“不动”)。当揭去广口瓶外的黑纸时,可以观察到广口瓶中的澄清石灰水浑浊,写出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来证明了植物能够进行呼吸作用。
  3. (3) b.小明看了小刚的方案后,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来研究植物的光合作用,具体的操作是:取一只大烧杯,向其中装入大半杯清澈的河水,在烧杯底部放一些新鲜水草,并通人一定量的二氧化碳气体。静置一段时间后,用漏斗罩住水草,然后将一只盛满水的小试管倒置于漏斗上。过较长时间后,试管里收集到部分X气体。

    X气体应该是(填写物质的化学式);

  4. (4) 漏斗的作用是
  5. (5) 如图所示,小试管内汇集的气体压强比外界的大气压(填“大”“小”或“相等”)。
自然界中的氧循环如图所示。

图片_x0020_657278302

  1. (1) 图示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填序号)。

    A、 O2  B、 H2O C、 CO2

  2. (2) 自然界中产生氧气的主要途径为
燃料在使用的过程中的碳循环示意图如图:

  1. (1) 除了燃料燃烧释放大量CO2外,常见释放CO2的途径还有
  2. (2) 消耗二氧化碳的途径主要有海水吸收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前者海水吸收CO2时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后者绿色植物吸收太阳光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葡萄糖,同时放出氧气。 同样是二氧化碳与水的反应,产物却完全不同,原因是
  3. (3) 生物燃料(如酒精)可来源于植物体,结合如图信息,从碳循环角度说出生物燃料的优点有(写出一点即可)。
俗话说:“雷雨发庄稼”,以下是雷雨天气下形成硝酸(HNO3)的过程(其中A和B分别是空气中体积分数排前两位的气体):

  1. (1) B物质是。(填物质名称)
  2. (2) 反应③除了生成了HNO3外,还有一氧化氮生成,试着写出该反应的方程式:
  3. (3) 物质所含元素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氧化还原反应,反应③(填“属于”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4. (4) 工业上采用NH3和HNO3制备硝酸铵(NH4NO3),该反应的方程式为:
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平在气候峰会上发表的重要讲话中提到,中国 将釆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即“碳达峰”; 争取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即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 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我国对全世界宣布“碳中和”目标,彰显了大国的责任和担当。根据此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 (1) “碳”排放:

    ①化石燃料的燃烧是CO2排放的主要因素。化石燃料主要包括煤炭、和天然气。

    ②下列燃料在O2中燃烧时,不会产生CO2的是(填序号)。

    A.天然气                  B.氢气                              C.腓(N2H4)                                           D.石蜡(C19H40

  2. (2) “碳"吸收。自然界有多种途径吸收CO2

    ①绿色植物通过作用吸收CO2

    ②风化的岩石如CaCO3粉末可吸收空气中的CO2和H2O转化为Ca(HCO3)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实验室用氧氧化钠溶液吸收CO2 , 用氢氧化钙溶液检验CO2的存在,吸收CO2时不用氢氧化钙的原因是

  3. (3) “碳”利用。将CO2作为资源是实现碳中和的有效方法。以CO2和H2为原料,再一定条件下可以合成C2H6O,该产物C2H6O中,C、H、O的质量比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