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冰与都江堰 知识点题库

中国是世界上农业的发祥地之一。下面图片与文字体现我国古代农业发展概况的是(  )

          

 ①          ②          ③            ④

A . ①是都江堰。它建成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B . ②体现出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国家 C . ③是司母戊鼎。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早的青铜器 D . ④总结中国农业和药物学的成就
都江堰市街头有一尊李冰父子雕像(下图)。他们得到了人们尊敬的原因是(    )

A . 兴修水利,使关中地区成为沃野 B . 修筑都江堰,消除了岷江水患,造福于人民 C . 改进生产工具,推广牛耕 D . 任秦国蜀郡太守时,清正廉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3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制服了洪水,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和儿子一起,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 (2) 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
  3. (3) 这两位水利专家能够治水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主持修建了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
战国时期的蜀郡郡守李冰主持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造福于民;秦始皇为了抵御匈奴进扰,派大将修筑了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城”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都江堰工程分为鱼嘴、宝瓶口和飞沙堰三个主体工程,它较好地处理鱼嘴分水堤、飞沙堰溢洪道、宝瓶口引水口等主体工程的关系,使其相互依赖、功能互补、巧妙配合、浑然一体,形成布局合理的系统工程,使堤防、分洪、排沙、控流等功效合成为一个系统,发挥出防洪、灌溉、水运等多方面的作用,建立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这座古老的水利工程已有2250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唯一存留的以无坝引水为特征的古代水利系统工程。被全球水利界誉为“人类水利史上的丰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根据人教版统编教材《战国时期的社会变化》内容改编

  1. (1) 该工程是由谁主持修建的?
  2. (2) 阅读以上材料提炼一个观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加以论述。(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
“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文中“它”是指我国古代的哪一著名的水利工程?(    )
A . 都江堰 B . 郑国渠 C . 灵渠 D . 大运河
如下图是一个水利工程示意图,它依自然水势而建,属世界遗产,历经2000多年,依然经受住8.0级的地震,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 (1) 这个水利工程的名称是什么?位于哪条河流上?它使成都平原获得了什么美称?
  2. (2) 它是在什么时期由谁主持修建的?
  3. (3) 这项水利工程的主要功用是什么?
下图为我国发行的《都江堰》纪念邮票。作为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关于都江堰的说法正确的是(    )

①修建于春秋时期

②由李冰主持修建

③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④修筑在岷江上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由于它的修建,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水利工程(    )
A . 大运河 B . 都江堰 C . 郑国渠 D . 灵渠
某著名作家曾经在其作品中有这样的描述“就在秦始皇下令修建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成都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民众输送涓涓清流。”筑这个“了不起工程”的是(    )
A . 大禹 B . 李冰 C . 商鞅 D . 秦始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古代某水利工程示意图

图片_x0020_100010

材料二:秦统一六国以后,派兵征服越族地区,迁徙中原50万人,到那里戍守,和越人杂居。为解决运输困难,秦始皇派人开凿了灵渠,沟通了湘江和漓江,把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连接起来。

——摘编自人教版《中国历史》

  1. (1) 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是谁主持兴建的?
  2. (2) 阅读上述材料后,小历同学认为材料一的中国古代水利工程有利于解决往越族地区运输军资、粮草等物质的困难。这种说法正确吗?请简要说明理由。
史书记载:蜀郡郡守李冰“凿离碓(du),辟沫水之害,穿二江成都之中”。该工程完工后,既可以行舟,又可以灌溉田地,百姓深受其益。该工程是(   )
A . 灵渠 B . 长城 C . 都江堰 D . 阿房宫
“工匠精神”指手艺工人对产品精雕细琢、追求极致的理念。战国时期既演绎成都平原富庶的历史画卷,又体现“工匠精神”的著名工程是(    )
A . 大运河 B . 长城 C . 都江堰 D . 青铜器
判断分析题。
  1. (1) 判断下列史实或观点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①李冰主持修建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

    ②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

    ③中国的改革开放首先是从真理标准问题讨论开始的。(   )

    ④文艺复兴的实质是古代希腊罗马文化的复兴。(   )

    ⑤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都保留了旧制度的残余。(   )

    ⑥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蒸汽时代”。(   )

    ⑦革命与改革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

  2. (2) 先判断下面观点是否正确,然后说明理由。

    《辛丑条约》的签订,标志着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这主要得益于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    )
A . 都江堰 B . 驰道 C . 灵渠 D . 大运河
历史人物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1. (1) 他治水有功,曾三过家门而不入。他是
  2. (2) 他主持修建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他是
  3. (3) 他灭掉六国,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封建国家。他是
  4. (4) 他率领军队“破釜沉舟”,骁勇善战,将秦军主力歼灭。他是
《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使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的水利工程是(   )
A . 郑国渠 B . 都江堰 C . 灵渠 D . 长江三峡
战国后期,秦国蜀郡郡守李冰修建的  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建成之后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唐朝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改进,使用的灌溉工具  以水流作动力,节省了人力。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古时候,洪水泛滥成灾,百姓过着悲惨的生活。A带领人们用疏导的办法治理洪水。他治水10多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解除了水患,让老百姓过上了安定的日子。

材料二:B带领人民化害为利,在岷江流域修建了大型的水利工程,并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

  1. (1) 材料一和材料二中的两位水利专家A和B分别指的是谁?
  2. (2) 材料二中的大型水利工程指的是什么?该工程有什么作用?
  3. (3) 结合材料思考,这两位水利专家治水能够成功的主要原因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