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书坑儒”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异同 知识点题库

史实与推论:科学全面地解读史料,可以得出正确的历史推论。
请对下面表格中的推论作出判断。

史实推论正确与否
(1)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摘自《汉书·董仲舒传》
从此,各家学说在汉代绝迹。  
(2)洋务派认为:“泰两各国,一切政事皆无足取法,唯武备则力讲求,武备也无足取法,唯船坚炮利四字则精益求精。”这说明洋务派在学习西方的过程中抓住了本质。  
(3)1997年7月1日,香港正式回归祖国。l999年12月20日,澳门也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一国两制”为完成祖国统一大业指明了正确的道路。  
(4)“自然界的美,大部分是由选择作用所致”。
——达尔文
否定了神学创世说,是生物学发展史上的一次革命,对中国的维新变法思想也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5)“美国在世界上处于领导地位。……凯撒、成吉思汗、路易十四、拿破仑或其他任何一个伟大的领袖所担负的责任,都不能同美国总统今天所担负的责任相比拟。”
——1945年4月16日杜鲁门总统的谈话
材料表明的是杜鲁门主义,它是冷战开始的标志。  
(6)20世纪90年代以后,世界格局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多极化趋势正加速发展。有利于抵制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社会的发展演变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请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臣请吏官非秦记皆烧之……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使御史悉案问诸生……犯禁者四百六十余人,皆坑之咸阳,使天下知之以惩后。”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邪辟之说灭息,然后统纪可一,而法度可明,民知所从矣。”   ——《汉书·董仲舒传》
材料三:美国加州把9月28日定为“孔子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孔子奖”,奖励在世界范围内对教育文化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的人士;1971年,美国参众两院曾经立法确定孔子的诞辰9月28日为美国的教师节。   ——《建议将孔子诞辰作为中国的教师节》
请回答:
(1)材料一节选自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品。请问它的作者是谁?
(2)根据材料一、二回答,秦始皇、汉武帝关于儒学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结合所学知识总结,这两项不同措施的相似之处是什么?
(3)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孔子对中国古代教育有哪些杰出的贡献?
(4)历史链接现实,今天的我们应该如何正确地对待以儒家思想为主的传统文化呢?

秦始皇“焚书坑儒”和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共同点是(    )

A . 为了巩固大一统的格局 B . 为了加强王权 C . 为了加强思想控制 D . 削弱了诸侯封国势力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提出“以德治国”的政治主张。孔子的思想以“仁”和“礼”为核心。

材料二:为了加强思想控制,秦始皇下令除朝廷外民间只许收藏秦史、医药、占卜、种树的书,其他的书籍一律销毁。秦始皇还把指责他的儒生和方士活埋。

——岳麓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重视教育,在中央兴办太学,在地方兴办国学。

——川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四:……现代国家固然需要强调依法治国,但也要强调以德治国。法治与德治必须结合。法可厚德,德可固法……只有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德治和法治统一,自律和他律并重,社会才能稳定有序。

——《中国传统德治思想的现代选择》

请回答:

  1. (1) 根据材料一,说一说孔子的政治和思想主张分别是什么?

  2. (2) 材料二反映了什么史实?这一史实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3. (3) 材料二和材料三反映出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态度,但其目的相同,他们的目的是什么?

  4. (4) 根据材料四,请现代化治国的方略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对待中国传统思想文化?

从秦朝“焚书坑儒”到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在社会中的地位发生了重大变化。下列关于这两种文化政策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 二者确立的统治思想不同 B . 二者都适应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C . 二者都属于思想文化专制统治 D . 政治制度决定思想文化的不同命运
人们总把“秦皇汉武”并称,他们都是杰出的帝王,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做出过巨大贡献,但他们二人在以下哪个问题上采取了相反的措施(  )
A . 中央集权 B . 经济发展 C . 外族入侵 D . 儒家学说
孔子的言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精神”的重要内容。但在不同时期孔子被赋予了不同的象征意义。请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知及之(凭借聪明才智得到它),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

——孔子《论语》

材料二:孔子被古代帝王奉为圣人,对孔子的追封自西汉平帝始(公元元年),历代加封,直至清朝为“大成至圣文宣先师”。

材料三:袁世凯窃国,登上民国总统之位,定孔教为国教,提倡尊孔读经。……陈独秀召青年:“以彻底之觉悟,猛勇之决心,塞绝与新社会、新国家、新信仰不可相容之孔教。”

    18世纪法国法郎士·魁奈认为:“孔子立教的目的在于恢复人类天性,不再为愚昧和情欲所蒙蔽,……应以理性为标准;凡是不合理性的,叫似们勿动,勿思,勿言。”

——摘自张荣明教授在复旦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概括孔子的主要主张。
  2. (2) 材料二中说“对孔子的追封自西汉平帝始”,那么在西汉武帝时期使得儒家学说成为正统思想的最重要举措是什么?
  3. (3) 据材料三,指出袁世凯和法国人对孔子的态度是什么?而陈独秀对儒家思想又是怎样的态度?
  4. (4) 综合上述材料,指出我们应怎样对待传统文化?
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实行,影响深远。为他提出这一建议的是(    )
A . 贾谊 B . 主父偃 C . 董仲舒 D . 晁错
《汉书》写到董仲舒的以下观点,由下表我们可推断(    )

①董仲舒强调用儒家思想加强中央集权

②董仲舒强调以儒家思想教化人民

③董仲舒只强调儒家思想的作用,反对使用“法度”

④董仲舒也一定程度上强调“法治”,把儒法糅合

A . ①②③ B . ①②④ C . ①③④ D . ②③④
认识历史名人,知道他们对历史的发展做出的贡献。阅读下列材料同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为了禁锢人们的思想言论,民间收藏的诸子百家书籍被焚毁,仅留下秦国的史书及医药、种植、占卜之类的书籍,当时非议朝政的460多个儒生和方士都被活埋。

材料三:董仲舒把儒家思想与当时的社会需要相结合,并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理论,创建了一个以儒家为核心的新的思想体系,深得统治者的赞赏。他做官的时间不长,后回家著书讲学,但国家遇到重大的事情,皇帝仍向他请教。

  1. (1) 图一、图二、图三分别指的是谁?图一这位伟大思想家的主要思想是什么?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统治时期,都通过一系列措施,建立和巩固了一个怎样的封建国家?
  2. (2) 结合所学史实,概括材料一和材料三,说明图二和图三两位帝王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
  3. (3) 材料三中的皇帝在政治方面分别采用什么制度来巩固大一统的局面?
在中国古代历史上,秦始皇、汉武帝等一批杰出的帝王,都曾经为各自的朝代作出巨大的贡献。对此,某校七年级(5)班的同学进行了相关问题的探究,请你也参加进来。

(探帝王评述)

评述一:秦始皇是第一个把中国统一起来的人。他统一了中国的……促进了各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

评述二:汉武帝是我国历史上一位很有作为的皇帝。他在位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1. (1) 请结合评述一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了适应国家统一的需要,秦始皇推行了哪些巩固统一的措施?
  2. (2)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汉武帝采取了哪些措施“使西汉出现了‘大一统’的局面”。
  3. (3) (比帝王不同)比较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试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待儒家思想的不同之处。
  4. (4) (赞帝王功绩)请用一句话来评价秦始皇和汉武帝。
中国的先民们早在2500多年前就认识到:“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应势而创的政治制度)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11

——人教版部编教材《中国历史• 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等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应变而生的经济举措)

材料三:“商鞅变法是其地主经济正式诞生的产婆;就全中国的范围而言,商鞅变法在中国社会经济走向封建统一帝国的变革过程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胡寄窗《中国经济思想史》

材料四:

图片_x0020_100012

(应景而用的思想主张)

材料五:华夏民族大一统的国家伟业到了汉武帝时代,完成了从地理空间到精神空间的整合与凝聚,正是这个伟大而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承载着中华文明古往今来的生生不息……

——翦伯赞《中国史十五讲》

(应时而思的感悟体会)

材料六:习.平总书记指出:“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谁排斥变革,谁拒绝创新,谁就会落后于时代,谁就会被历史淘汰”

  1. (1) 根据材料一指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什么?  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这一制度实行的目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概述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内容。
  3. (3) 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变法受益最大的是哪个一阶级?商鞅变法对秦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图片一概括汉武帝统一铸造五铢钱的背景,图片二反映了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措施?
  5. (5) 汉武帝为实现“精神空间的整合”采取了什么措施?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6. (6) 感悟历史,体会习.平总书记的论断,你得到什么启示?
七年级(1)班杨老师为了提升同学们的历史学科素养,对历史人物及事件形成正确的认识和科学的历史解释,组织同学展开丰富多彩的探究体验活动,请你一起完成任务。
  1. (1) 根据以下三幅图片,结合所学知识,说出秦朝为巩固统一采取了哪些措施?

    图片_x0020_100010

  2. (2) 图四中的人物于哪一年统一中国,建立秦朝?并依据图四说出该历史人物最重要的历史功绩?

    图片_x0020_100011

  3. (3) 图五中,反映西汉初期中央面临什么问题?汉武帝为强化中央集权采取什么措施解决这一问题?

    图片_x0020_100012

  4. (4) 请依据下面两幅图说说秦始皇与汉武帝对儒家的不同态度。

    图片_x0020_100013

儒家思想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乃至世界产生了重要影响。请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革图治的理论武器。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这一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对当时和日后社会发展,起了巨大推动作用。

材料二  “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材料三  儒家最终追求的是一个以“仁”为核心、以“和谐”为目标的境界。因此,千百年来贯穿儒家文化的一个始终不变的特征就是“和”,“和”的首义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人和”处在突出位置。“天人合一”强调的是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表明人最终要顺应自然规律。数千年来,这种和谐理念逐渐渗透于中国的社会生活,使中华民族成为一个爱好和平的民族。

材料四  孔子学院是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与国学的教育和文化交流机构,它秉承“和为贵”“和而不同”的理念,推动中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截至目前,中国已在13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500所孔子学院和1000个孔子课堂,学员总数达190万人。

  1. (1) 依据材料一写出“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的两个因素。材料一中“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空前的活跃局面”指的是什么?
  2. (2) 材料二中,“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是春秋战国时期哪个重要人物的观点?请简要说出这个人物的历史地位。如果我们要了解更多他的思想,可以查阅那本书?
  3. (3) 材料三中“仁”的含义是什么?其中儒家所强调的“和”指的是哪两种“和谐”?
  4. (4) 结合材料四,指出孔子学院在中外交流方面起到了什么作用?综合上述材料,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以儒家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
公元前60年,今新疆及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归属西汉中央政权。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开始于(   )
A . 张骞出使西域 B . 西域都护的设置 C . 班超出使西域 D . 丝绸之路的开辟
公元前127年,汉武帝下令嫡长子只可继承封地的一半,余下的封地分给其他子弟。这样,诸侯王的封地越来越小,势力大为减弱。材料中的措施是(   )
A . 推行郡县制 B . 实行分封制 C . 颁布推恩令 D . 实行禅让制
材料一:汉武帝即位初,一些比较大的诸侯国拥有数十甚至上百的城池,封地一千里。他们在自己的封地培植军队,对中央的命令公然抗命不尊。

材料二: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规定诸侯王可以将封地再次分封给其子弟作为侯国,由皇帝制定封号,这样诸侯国的封地和势力越来越小。

材料三: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后,“孔子之术”受到尊崇。

  1. (1) 材料一说明汉武帝面临怎样的政治局面?
  2. (2) 材料二反映了汉武帝的哪一项措施?这项措施的目的是什么?
  3. (3) 材料三中的“孔子之术”指什么?为全面推行“孔子之术”,汉武帝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4. (4) 综合以上材料,指出汉武帝这些措施的作用。
某班同学以“我看汉武帝”为主题举行探究活动。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1. (1) [层层推恩抑诸侯]

    为了削弱诸侯王的势力,汉武帝实行“推恩”政策,这是采纳谁的建议实施的?

  2. (2) [儒学至上耀长安]

    汉武帝接受谁的建议,把儒家学说立为正统思想?为了培养统治阶级需要的儒学人才,汉武帝还在长安兴办了什么学校?

  3. (3) [经济命脉归中央]

    为加强朝廷对社会经济的控制,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制造、发行钱币。他还把地方的哪些经营权收归中央?(写出一例)

  4. (4) [痛击匈奴拓版图]

    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出击匈奴的著名战争?

  5. (5) 请你用一句话评价汉武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