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制的创立与完善 知识点题库

唐朝的读书人为了实现“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理想,最佳途径应该是(   )

A . 参加科举考试 B . 辛勤耕作 C . 作战立功 D . 经商致富
唐朝是中国古代繁荣与开放的朝代,它政策开明,经济繁荣,文化发达,声名远播四海,是中国历史上令人振奋的一段时期。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有关唐朝历史主题的探究并回答相关问题。
【贞观之治】
材料一  “秦始皇平六国,隋炀帝富有四海,既骄且逸,一朝而败,吾亦何得自骄也?言念于此,不觉惕焉震惧。”
——吴兢《贞观政要》                                    
 【和同一家】
材料二  贞观十五年(641年)正月,……松赞干布亲自到柏海迎接公主。回到吐蕃后,他对亲近的人说:“我祖、父未有通婚上国者,今我得尚大唐公主,为幸实多。”
——选自《中华上下五千年》
 
【制度创新】
 材料三 日本晁衡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
——李白《哭晁衡卿》
 【开放交流】
材料四  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
——均选自人教自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1. (1) 材料一中“吾”指的是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 “吾”是如何避免“一朝而败”的?

  2. (2) 吐蕃人是今天哪个少数民族的祖先?材料中的“公主”是指谁?

  3. (3) 根据右图回答材料二中松赞干布的求亲使者来到了长安,唐朝政府具体应由六部中哪个部门负责接待?

  4. (4) 材料三中晁衡是遣唐使中比较突出的代表,日本的大化改新就是由留学唐朝回国的人
    策动的。唐代新政中选拔人才的制度是什么?

  5. (5) 试举两例唐朝时主动对外交往的事例。你从他们的身上感悟最深的精神品质是什么?

唐朝时期,教育事业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这是因为(  )

A . 科举制的推动 B . 唐朝经济繁荣 C . 中外交流频繁 D . 迎合统治者的喜好
下列对科举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 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学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B . 促进了文学艺术、教育事业发展 C . 为高门权贵打开了做官之门 D . 对世界产生了深远影响
科举制度在我国延续了一千三百多年,始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的皇帝是(    )

A . 隋文帝 B . 隋炀帝 C . 唐太宗 D . 武则天
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我国科举制正式诞生于(    )

A . 唐玄宗时 B . 武则天时 C . 唐太宗时 D . 隋炀帝时
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与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相关的制度是(    )

A . 禅让制 B . 世袭制 C . 科举制 D . 选举制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对人类进步做出了伟大贺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1. (1) 【制度创新】科举制正式确立的标志是什么?元朝时创立的行政区划与管理的制度是什么?写出中书省的管辖范围。

  2. (2) 【边疆管理】写出元朝在我国东南和西南地区设置的行政机构。

  3. (3) 【综合国力】分析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商业贸易、海外贸易方面举例说明(各一例即可)宋朝“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

        (宋代中国)现代化程度令人吃惊…中国是当时世界首屈一指的国家,其发达足以自豪地认为世界其他各地皆为“化外之邦”

                                      ——(法国)谢和耐《南宋社会生活史》

  4. (4)     今天的新疆西藏云南,东北广大地区台湾及南海诸岛,都在元朝的统治范围之内,元朝的版图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

    写出元朝的疆域四至;以下是某同学对七年级下册第一、二单元学习进行总结的标题。

    ①制度创新 ②民族政策 ③少数民族帝王 ④生活习俗

      隋朝      唐朝     契丹、党项、女真  宋代节目

    请根据以上内容,写一篇历史小短文。

    要求:

    1)自拟题目。

    2)文中需包含与各标题内容一致的史实(①②③的史实一一对应,各写一点,④写三例)进行说明,并谈谈你的感悟。

    3)史实准确,表达清晰流畅,150字左右。

有诗“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隋朝时期科举制的创立,一方面选拔了大批有能力的人当官,另一方面也将官吏选拔的权力从地方集中到朝廷。上述材料反映了科举制度(    )
A . 促进了中外交流 B . 加强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C . 促进了民族交融 D . 巩固了封建国家的统治
“秦以后中国的文化曾遭受到三次厄运:一次是秦始皇的焚书,一次是汉武帝的罢黜百家,又一次是明初的科举制度。”明初的科举制度成为中国文化“厄运”的原因是(    )
A . 注重考查诗赋 B . 打破门第限制 C . 采用八股取士 D . 考生任意发挥自己的见解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

材料二:有位美国外交官参观武后陵墓,看到侍立在两旁的各国使节的石像时感慨地说:“当时我们美国在哪里?”千余年前,中国国际交往如此频繁,难怪后人要叹为观止了。

材料三: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狼,远行不劳吉日出。

  1. (1) 以上三则材料分别与唐朝历史上三位皇帝有关,他们分别是谁?这三位皇帝也是中国古代一项考试制度的关键完善者,这项考试制度叫作什么?该制度的创立又与哪个皇帝有关?
  2. (2) 材料一要表达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唐太宗出现这种思想的主要原因是什么?正是因为前面的因素,他的统治中出现了怎样的治世局面?
  3. (3) 材料二中“武后”的统治时期为唐朝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材料三中的“开元”时期的统治达到了唐朝的鼎盛时期,该时期经济繁荣,政治清明,社会稳定,因此被称为什么?
  4. (4) 跨越时空,回到唐朝,如果你是唐朝的一位皇帝,你将会怎样统治你的国家?
制度建设是国家发展的根基。

材料一:唐朝沿用并发展了隋朝的科举制。贞观年间,增加了考试科目,以进士、明经两科为主。明经科主要测试考生记诵儒家经典的能力,进士科考查考生处理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开元年间,诗赋成为进士科主要的考试内容。唐朝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有两种人:一是中央到地方各级学校的在读生员;二是身家清白符合报名条件经由州县审查合格的普通百姓,打破了官僚世家垄断仕途的局面。

材料二:如图是一位同学复习“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扩展及发展历程”专题的笔记。

材料三:维新变法历程大事年表(部分)

材料四:

时间

宪法名称

宪法内容

1787年

  

美国是联邦制国家。根据三权分立原则把国家职权分为立法、司法和行政三个部门,分别由国会、最高法院和总统执掌。国会议员和总统由选举产生。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享有人身、言论、著作、结社、迁移等项自由和请愿、诉讼、选举及被选举等项权利。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司法权由法院独立行使。

材料五: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我国人民在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伟大斗争中已经结成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的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的广泛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1. (1) 依据材料一,概括唐朝科举制的特点。
  2. (2) 结合所学,分别写出示意图中促成阶段二和阶段三转变的重大历史事件名称。
  3. (3) 请用材料三的史实证明下列观点。(填写序号即可)

    维新派重视宣传维新思想:

    维新派提出用改良手段实现奋斗目标:

  4. (4) 将材料四表格中①②补充完整。依据材料四,说出两部宪法的共同点。
  5. (5)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建立了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依据材料五并结合所学,谈谈三大政治制度的作用。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说:“唐代制度,在下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在上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材料中“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是指(   )
A . 分封制 B . 三省六部制 C . 科举制 D . 八股取士
在中国古代历史中,政治制度的变革一直占据很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科举的创新之处就在不仅为社会底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持续流动的可能,而且将其制度化。……科举制度的最大合理性在于它那“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式的“机会均等”……的机制,对知识分子的社会心理是一种塑造,客观上激励了个人的奋斗精神。

——薛明扬《中国传统文化概论》

材料二  宋初,始置诸州通判,凡兵民、钱谷、户口、赋税、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知州等地方长官)通签书施行……故常与知州争权。

——《宋史》

材料三  元朝疆域图

请回答:

  1. (1) 据材料一,说一说科举的“创新之处”和“最大合理性”分别是什么。
  2. (2) 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朝设置通判的目的。为控制地方财赋宋朝还设置了什么官职?这些措施起到了什么作用?
  3. (3) 据材料三,指出元朝实行的地方行政制度和西藏地区的管理机构分别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元朝采取这种地方行政制度的原因。
  4. (4) 综合上述材料,说一说这些制度变革的历史给我们今天国家建设带来了什么启示?
央视《国宝档案》曾介绍过青州博物馆“镇馆之宝”﹣﹣赵秉忠状元卷。“状元”这一称号源于(  )
A . 百家争鸣 B . 商鞅变法 C . 刺史制度 D . 科举制度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片_x0020_100003

材料二  科举制度自产生之日起就确定了由政府出面招生,考生“皆怀牒自列于州县”的自由报考原则,考生几乎没有身份、阶层、职业等限制……广大下层民众有了入仕机会。

  1. (1) 材料一所示的大运河的开凿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积极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概括科举制的特点,并简要指出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3. (3) 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简单评价一下隋炀帝。
历史发展一般都具有阶段性特征。隋唐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 . 统一国家建立 B .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C . 民族政权并立 D . 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
“大一统”观念决定着中华民族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是中华民族凝聚力的重要体现。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直到隋唐时期,统治者们才摸索出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由于科举成为步入仕途、求取富贵的最主要手段,有志从政者就必须接受同样的经书、文学教育,从而使全国在思想文化上也形成大一统的局面。——摘自[美国]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

材料二:贞观王朝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开放王朝,外国人入境和中国人出境并没有太严格的限制,既不担心中国人出去后忘本忘祖,也不担心外国人进来后喧宾夺主。仅这一点就说明贞观王朝的高度自信,深信自己的国家是世界上最文明富强的土地,不担心外来文化把自己淹没。贞观王朝的国民素质是如此之高,对外国侨民既不歧视也不逢迎,既不盲目排外也不“拿来主义”,一副不卑不亢的大国民气度和王者风范。

——高峰《唐太宗的治世之道》

材料三:如图是10世纪到14世纪中期的中国历史纪年表

材料四:就中国内部而言,清朝把封建社会推进到最后一个发展高峰,即史称康雍乾盛世。它开疆拓土,破天荒撤长城之限,实现了自秦以来所不曾有过的“大一统”,真正建立了空前规模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全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础。

——摘自李治亭《南明史辨——评<南明史>》

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的“一套防止富室贵族垄断权力的官僚制度”指什么?根据材料一,概括推行这一制度产生的影响。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贞观王朝国民素质高"的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贞观王朝高度自信”的原因。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图中①和②分别指哪一政权?概括这一时期在政治上的发展趋势。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哪一朝代“全面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础"?该朝代为“建立空前规模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在台湾采取了什么措施?
  5. (5) 综合上述材料,谈谈大一统观念对我国历史发展的积极作用。
成语“连中三元”的意思是接连在乡试、会试、殿试中考中第一名。与之有关的制度是(    )
A . 九品中正制 B . 郡县制 C . 察举制 D . 科举制
唐代诗人刘得仁系皇亲国戚,其兄弟为达官显贵,而他“出入举场三十年,竟无所成”;唐宗室子弟李洞屡考不中,竟想去皇陵哭诉。两人的经历反映了唐代(    )
A . 科举取士体现公平公正 B . 选官制度阻断贵族入仕 C . 中央政府剥夺宗室特权 D . 科举考试不重考生诗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