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狱与文化专制政策 知识点题库

下列措施严重阻碍社会发展的有(     )

①科举制的创立   ②焚书坑儒   ③八股取士   ④文字狱   ⑤闭关政策

A . ①②③④⑤ B . ②③④⑤ C . ①②③④ D . ①②③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和进步的动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北宋时期,我国印刷术的发展出现了新飞跃。据考古发现,当时采用新印刷术印制的书籍,字体工整,装订精美,但也出现了个别文字方向颠倒的现象,这可能由于排版疏忽所致。

材料二: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经过长时间的努力,写出了一部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著作《本草纲目》.明朝末年,杰出的科学家宋应星总结明代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写了一部《天工开物》,成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材料三: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经济、科技最发达的国家。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

回答:

  1. (1) 材料一中印刷术的新飞跃是指什么?为这一新飞跃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是谁?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明代科技成就的共同特征。

  3. (3) 根据材料三,除材料一中的成就外,还有哪些发明可以说明“明朝以前,中国是世界上科技最发达的国家”。(至少举两例)

  4. (4) 结合所学知识,“中国的科学技术,在明朝中后期与西方相比仍互有长短,但到1840年以后已全面落后于西方了。”这一状况与明清时期统治者在思想文化领域推行的哪些措施有关?

武则天统治时期,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清朝康、雍、乾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实行,制造了大批冤狱。
我国封建社会中,文字狱最为严重的是(    )
A . 秦朝 B . 汉朝 C . 元朝 D . 清朝
清朝许多知识分子不过问政治的主要原因是(    )
A . 接受东林书院议政的教训 B . 反封建的民族思想流行 C . 对残酷的文化专制感到恐惧 D . 受八股取士科举制束缚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是一项贯穿我国封建社会始末的基本政治制度,从秦朝到清朝存在了两千多年。历朝历代统治者均采取各种措施对此加以发展与完善,据此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授权侍卫亲军锦衣卫,兼管对臣民的监视、侦查。

材料二:故宫的导游说:“这个不起眼的‘偏房’,在雍正时代及以后的清朝政治生活中,成了这个王朝的权力中心。

材料三:如图为明朝科举考生看榜图

材料四:乾隆时,朝中大臣胡中藻的诗句有“一把心肠论浊清”,乾隆帝看了后竟说:“加‘浊’字于国号‘清’字之上,是肺腑?”结果,胡中藻和族人被杀,祸及师友。

  1. (1) 材料一记载的是哪位皇帝统治时期的管制变化?请用最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一反映的管制变化。
  2. (2) 材料二中导游所说的“偏房”指的是哪一机构?请你对该机构的设立作简要评价。
  3. (3) 材料三,四反映的是明清统治者为加强君主专制采取的哪些措施?这些措施的共同影响是什么?
  4. (4) 根据上述材料分析,中国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发展的基本趋势是怎样的?
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根本目的是(   )
A . 防止人民反抗 B . 压制知识分子 C . 巩固封建统治 D . 统一思想
人类文明的发展中,制度建设关系到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中国历史是一连绵不断的演进过程,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内聚力不断增强。自春秋战国至清前期,虽曾经历了三次社会大分裂,但最终还是走向了秦汉、隋唐和元明清三次大统一。统一的时间越来越长,统一的规模越来越大,统一的制度基础越来越坚实。

——赵毅《统一于分裂:中国历史的启示》

材料二:(贞观年间) 天下大稔(丰收),流散者咸(阳)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冬至于海,南及五岭,皆户外不闭,行旅不赉(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 摘自《贞观政要》

材料三:两宋期间,我国南方和北方的农业都有发展,但南方的发展速度更快 ,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培育出新的手工行业,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些事实表明,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摘自川教版历史教师教学用书

材料四: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注:普特=16.8千克)

年份

1921年

1925年

粮食产量(普特)

22.13亿

44.24亿

——《历史——经济成长历程》

材料五:罗斯福新政期间,美国出台了700多个法令,建立了几十个委员会和管理局,兴建了许多公共工程,开展了大规模的救济工作,国家支出达350亿美元。

  1. (1) 依据材料一,说出中国历史发展的演进趋势。结合所学知识,说说秦汉、隋唐、元明清时期分别出现了哪些政治制度创新促进了这一趋势的发展?(每个时期只说出一个政治制度即可)
  2. (2) 材料二记载的是哪位皇帝在位时的情景?他在经济上采取什么措施才达到材料所述的“天下大稔”?
  3. (3) 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请你举出一个两宋时期我国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如何理解材料三中所说“中国古代经济已经发生了深远的变化”?
  4. (4) 依据所学知识,说明材料四中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5. (5) 材料五中罗斯福新政的背景和特点各是什么?
  6. (6) 综合上述材料和当今局势谈谈你认为影响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上,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完善,巩固了国家的统治和民族的统一。阅读下列材料,完成相关问题。

材料一  统一的第一个时期,大体是西周到秦。西周有一个中央政权,在中国北方黄河流域的范围之内发号施令,让自己的功臣、周室宗亲等等各种各样的人到东方去开辟土地。与周代的制度相比,秦汉所形成的统一否定了周的这个政治制度,但是又不是绝对否定。

——田余庆《中国古代史上的国家统一问题》

材料二  汉兴之初,海内新定,同姓寡少,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剖裂疆土,立二等之爵。功臣侯者,百有余邑;尊王子弟,大启九国……藩国大者,跨州兼郡,连城数十。然诸侯原本以大,末流滥以致溢,小者淫荒越法,大者睽孤横逆,以害身丧国 。

——《汉书》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宋代只不过是残唐五代的延续,宋代之所以国祚长久,没有短命而亡,只是因为宋太祖断绝了武人专政的传统……宋代的中央政府管理体系多头分权,效率并不很高。

——许倬云《大国霸业的兴废》

材料四 “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分理天下庶务,彼此颉颃(注:互相抗衡),不敢相压。事皆朝廷总之,所以稳当。”

——《明太祖实录》

  1. (1) 材料一中,西周政权依靠什么政治制度开发了黄河流域的东部地区?秦朝统一后否定了这个制度,在全国推行什么制度?
  2. (2) 根据材料二指出汉初的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这一变化造成了严重弊端,对此,汉武帝采取了什么有效措施?
  3. (3) 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宋太祖为断绝“武人专政的传统”采取的政策。据材料三,指出这一政策的弊端。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深刻影响着生产力各要素,已成为现代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根据要求,完成下面相关问题。

  1. (1) 中国古代取得了辉煌的科技成就,出现了大量极具代表性的科学技术著作。请写出下列两部农学著作的作者、朝代,并说明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2. (2) 根据下列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中国明清时期、英国17世纪科技发展的趋势及原因。
  3. (3) 请给下列图片拟一个最为恰当的标题。
明清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这一时期政治、经济、思想的变化对中国社会历史发展进程产生了深远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科目者,沿唐、宋之旧,而稍变其试士之法,专取四子书及《易》《书》《诗》《春秋》《礼记》五经命题试士。盖太祖与刘基所定。其文略仿宋经义,然代古人语气为之,体用排偶,谓之八股,通谓之制义。

——《明史·选举志》

材料二:在清朝残酷的文化压迫下,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雍正十一年,清政府下诏征举士人,想学康熙重开博学鸿儒科,谁知响应了了,只得作罢。人才凋零,文治废弛,以至于此,其消极影响于此可见。

材料三:17世纪是中英两国发展的分水岭。英国选择了民主,而中国选择了专制;英国选择了海洋,而中国选择了陆地…

材料四:明代最重要的特种镇压部门是锦衣卫和东西厂,合称厂卫。锦衣卫本来是直属皇帝的亲卫军,不属都督府,它一方面负责侍卫皇帝、掌管仪仗的工作,另一方面,又经常直接根据皇帝的命令侦察官民的“不轨妖言”,可以不经过外廷法定的手续逮捕和审问官民人等。

——韦庆远《中国政治制度史》

材料五:(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即军机大臣只是传达抄写皇帝的旨意,而不能把自己的意见夹杂进去)。

——赵翼《檐曝杂记》

  1. (1) 据材料一,指出明朝科举考试发生的变化,并分析其弊端。
  2. (2) 材料二中清朝实行了什么政策使中华文化受到严重的摧残?这一政策有着怎样的消极影响?
  3. (3) 你如何理解材料三中的“中国选择了陆地”?这一选择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消极影响?
  4. (4) 根据材料四,指出明朝最具特色的统治机构是什么。
  5. (5) 结合材料五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军机处是哪位皇帝设置的。起到了什么作用?
某电视台拟拍一部有关清朝文化专制的电视专题片,下列题材中能入选的是(    )
A . 成立东厂和西厂 B . 设立军机处 C . “文字狱”和禁书毁书 D . 闭关锁国
清朝翰林官徐俊在奏章里把“陛下”的“陛”字错写成“狴”。雍正帝因此将其革职,

又派人查他的诗集,以诽谤朝廷的罪名将其治罪。这反映清朝前期(    )

A . 大兴文字狱 B . 八股取士 C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 . 焚书坑儒
明清时期是封建社会的衰落时期,明清统治者在思想文化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清朝走向衰败的表现有哪些?明清时期,中国封建社会走向衰落的原因有哪些?
清朝李祖陶说:“今人之风,一涉笔惟恐触碍于天下国家……人情忘风觇(看,窥视)景,畏避太甚。见鳝而以为蛇,遇鼠而以为虎。消刚正之气,长柔媚之风。”上述社会现象出现的直接原因是,清王朝实行(    )
A . 廷杖制度 B . 八股取士 C . 锦衣卫 D . “文字狱”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八股取士,唯命是从)

材料一 清代名医徐灵眙作讽刺八股取士的《刺时文》道:读书人,最不济,烂时文,烂如泥。国家本为求才计,谁知道变做了欺人技。三句承题,两句破题,摆尾摇头,便道是圣门高弟。可知道三通四史,是何等文章?汉祖唐宗,是哪一朝皇帝?案头放高头讲章,店里买新科利器。读得来肩背高低,口角嘘啼,甘蔗渣儿,嚼了又嚼,有何滋味?辜负光阴,白白昏迷一世。就教他骗得高官,也算是百姓朝廷的晦气。

(民族交融,共同繁荣)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一部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二 松赞干布完成青藏高原的统一大业,使吐蕃迅速强大起来。松赞干布希望与唐和亲,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双方通过深入交流,唐太宗同意和亲……后继的赞普们也贯彻“同为一家”的修好思想。唐穆宗长庆元年(821年)的“长庆会盟”是唐蕃关系的重大转折点,从此之后,双方友好相处,来往不断。

——摘编自崔明德、马晓丽《吐蕃民族关系思想初探》

材料三 如图

  1. (1) 明朝的科举考试有哪些变化?材料一中作者认为八股取士有何危害?
  2. (2) 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清朝统治者为加强思想控制,采取了哪些措施?
  3. (3) 根据材料二,请指出唐朝民族交往的事件。从中体现出唐朝采取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4. (4) 结合材料三的图及其文字,指出清政府为加强对西藏地区的管辖采取了哪些措施。
秦朝“焚书坑儒”,明朝“八股取士”,清朝大兴“文字狱”的共同目的是(    )
A . 加强思想控制 B . 发展传统文化 C . 鼓励参政议政 D . 选拔忠君官吏
康熙时有人修《明史》,对南明的史事使用了明朝纪年,结果朝廷下令把参与编写、印刷、销售的70多人全部处死,总共处罚了200多人。这反映出清政府(    )
A . 重视文化传承 B . 刑罚十分苛刻 C . 禁止史书编写 D . 实行文化专制
小明找来《康雍乾三朝实录》《论军机处与极权政治》《“文字狱”的研究》三本书,计划写一篇小论文。下列最可能成为这篇论文题目的是(    )
A . 古代中央集权的形成 B . 清代君主专制的强化 C . 浅议秦代的焚书坑儒 D . 明朝的君主专制建立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这三种机械发明曾改变整个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方面,第二种是在战争中,第三种是在航海上,由此又产生了无数变化,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大,以至没有一个帝国,没有一个教派,没有一个赫赫有名的人在人类的事业中产生更深远的力量和影响。

——培根

材料二:

材料三:中国以“四书"五经"为主,结果科学革命无以发生,中国的前现代生产经验试错型技术进步方式,也就无法转化为以科学实验为理论基础的现代技术进步方式,技术进步的停滞,最终导致了中国与西方的差距不断拉大。

——《林毅夫李约琴之谜与中国的兴衰》请回答:

  1. (1) 材料一中,培根说的“这三种机械发明"指的什么?分别对应材料一中所提到的哪个领域?
  2. (2) 从材料二中可以得出什么信息?你得到什么启示?
  3. (3) 结合材料三并依据所学知识,分别从明清时期的教育制度、政治制度或对外关系方面分析,中国逐渐落后于西方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