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体中的信息交流 知识点题库

可用于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的是
①动物的动作 ②动物的声音 ③动物的气味 ④性外激素 ⑤动物的体温

A . ①②③⑤ B . ①②③④ C . ②③④⑤ D . ①③④⑤
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  ,成员之间有明确的 ,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猫捉老鼠”是天经地义的事,然而有人却发现正在哺育后代的母猫也能接受并喂养刚出生的小老鼠(其体表涂有猫的尿液),而且还不伤害它们.

  1. (1) 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母猫喂养小老鼠的行为是行为,产生这种行为的物质基础是.而“猫捉老鼠”实际上是一种行为,这是在的基础上,通过的作用,由而获取的行为.

  2. (2) 小老鼠体表的“猫尿”起到了作用.

在农业上常采用在田间释放一定量的性引诱剂的方法来达到控制害虫数量的目的,你认为这样的道理是(  )

①干扰雌雄虫的通讯,使雄虫无法找到雌虫进行交配

②雄虫不喜欢性引诱剂的味道而逃走

③雄虫依靠“气味”语言,用触角上的嗅觉感受器来寻找配偶

④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环境.

A . ①②③④ B . ②③④ C . ①③④ D . ①④
人们为了让哺乳期的一只母猪代替另外一只有病的母猪喂养几只小猪,往往要先在这几只小猪身上抹一些这只哺乳期母猪的尿液,这种交流信息的方式是通过动物的(   )
A . 动作 B . 声音 C . 气味 D . 触觉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B .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和肌肉组成 C . 动物强大的运动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存活和繁殖机会 D . 动物群体间的信息交流只发生在有社会行为的动物个体之间
蝗虫有群居型和散居型两种,与散居型蝗虫相比,群居型蝗虫往往聚集成灾,这其中的秘密是什么?科研人员从飞行能力、信息交流、抵御天敌、抗感染蝗绿僵菌 (该真菌对蝗虫有致病性)等各方面对群居型和散居型蝗虫进行对比实验,请分析回答:

  1. (1) 如图是测定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在一定时间内飞行圈数的装置和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因此群居型蝗虫危害范围更广。
  2. (2) 研究发现,群居型蝗虫产生的某种挥发性物质远高于散居型蝗虫,该物质促进群居型蝗虫间的,有利于其迅速聚集。
  3. (3) 科研人员依次将群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黑色〉和散居型跳蝻(背面体色为绿色)、大山雀放入底部为小麦苗的笼子里,一段时间后发现大山雀首先啄食群居型跳蝻,但啄了几口后放弃,转而啄食散居型跳蝻。进一步研究发现,群居型跳蝻被大山雀捕食时,体内会产生某种毒害大山雀的物质,从行为获得的途径来看,后来大山雀看到群居型跳纗不再啄食的行为是行为,蝗虫的跳蝻由受精卵孵化而成,它经过5次蜕皮发育成能飞的成虫,蝗虫的这一发育过程属于,发育中蜕掉的皮是
  4. (4) 蝗绿僵菌通过产生大量绿色的来繁殖后代.将含有该绿色结构的液体分別注入到群居型蝗虫和散居型蝗虫体内,三天后群居型蝗虫的死亡率明显低于散居型蝗虫,从抗感染能力分析,群居型蝗虫比散居型蝗虫
麦收前夕,枣花盛开,蜜蜂常常围着枣树飞来飞去。下列对蜜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 . 蜜蜂群体中蜂王、雄蜂、工蜂,有明确的职能分工 B . 蜜蜂的社会行为有利于种族的延续和个体生存 C . 蜜蜂个体之间可以通过舞蹈等交流信息 D . 工蜂忙碌着采集花蜜是一种后天形成的学习行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黄鼬在遇到敌害追击时会释放一种“臭气”,利用这种气体将敌害“击退”或“击晕”该行为既是先天性行为也是攻击行为 B . 杜鹃自己的卵产到别的小鸟巢中,这种行为是由遗传物质决定的 C . 猫捉老鼠是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而获得行为 D . 蚊子飞行时发出的“嗡嗡”声是动物之间进行动作信息交流
下列现象中,体现了动物具有信息交流行为的是(   )
A . 飞蛾扑火 B . 蚂蚁搬家 C . 青蛙游泳 D . 麻雀觅食
下列关于动物运动和行为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一块骨骼肌一般包括肌腱和肌腹两部分 B . 失去雏鸟的红雀饲喂小金鱼的行为是先天性行为 C . 动物的学习行为一旦形成就不会改变 D . 具有社会行为的蜜蜂利用舞蹈传递信息
动物的动作、声音的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下列各种现象不是通过群体内信息传递来完成的是(   )
A . 雌性美国白蛾分泌性外激素吸引雄蛾 B . 狼通过灵敏的嗅觉追踪猎物 C . 蚂蚁根据同伴分泌的化学物质的指引找到食物 D . 蜜蜂通过舞蹈告知同伴蜜源的方向
某同学经常看到蚂蚁吃饼干之类的含糖食物,但从来没有看到它们吃酸味、辣味的食物,他想知道蚂蚁是否吃辣的东西,于是设计了以下实验: 材料用具:一小窝蚂蚁,纸盒一个,滴管两支,消毒棉花团若干,辣椒汁、清水各一份。实验步骤:

图片_x0020_100006

(a)取两小块大小相同的棉花团,分别滴入辣椒汁和清水,放置在纸盒的一侧。

(b)将一小窝蚂蚁饿饲后(不喂水和其它食物),放在纸盒的另一侧。

请根据实验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 (1) 这个实验研究的问题是:
  2. (2) 滴入清水的一组起作用,选用一窝蚂蚁而不是一只蚂蚁来做实验的目的是
  3. (3) 蚂蚁具有对触角,对足,身体和附肢都,属于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
  4. (4) 若加辣椒水棉花团周围几乎没有蚂蚁,则说明
  5. (5) 蚂蚁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它们的群体内部形成一定的,成员之间有明确的,群体成员之间也有信息的交流,它们主要是通过交流。
一只蚂蚁发现食物后,会迅速返回巢穴。不一会一大群蚂蚁排着长长的队伍奔向食物所在的地点,它们传递信息的方式是(   )
A . 动作 B . 气味 C . 声音
如图显示了蜂群的群体组成,其中蜂王是专职的“产卵机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 . 蜜蜂与蝗虫都是完全变态发育的生物 B . 蜜蜂是具有社会行为的动物 C . 蜜蜂体表的外骨骼具有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D . 蜂群中的个体之间会进行信息交流
通过探究可知蚂蚁的通讯主要依靠(  )
A . 气味 B . 声音 C . 表情 D . 舞蹈
有关动物的“语言”的正确叙述是(  )
A . 动物的“语言”就是动物之间有联系作用的信息 B . 动物之间交流思想、感情的信息 C . 动物之间起传递信息作用的动作、声音、气味等信息 D . 动物的各种行为
根据所学知识,完成下列填空。
  1. (1) 一个蜂群中生活着一只蜂王、少数雄蜂和众多工蜂。蜂王的主要职责是产卵。雄蜂同蜂王交尾,工蜂负责采集花粉,酿造花蜜,建造蜂房,饲养幼蜂和蜂王,防御敌害等,蜜蜂的这种行为属于行为,上述句子反映出的群体生活具有、有 、首领的特征。
  2. (2) 一个群体中的动物向其他个体发出某种信息,接受信息的个体产生,这种现象叫做通讯。
  3. (3) 鱼群中一条鱼的身体受伤后,能分一种物质,鱼群中的其他个体察觉到这种物质的气味会迅随逃走,这种物质和它所产生的气味,起到了的作用。
  4. (4) 群体生活的动物传递信息的方式有多种,蝴蝶通过体表腺体分泌的性外激素吸引雄蝶交尾属于依靠传递信息。天鹅通过长鸣提醒同伴有危险情况属于依靠传递信息。
下列属于动物间通讯的是(   )

①蚊子飞行发出的“嗡嗡”声    ②鸟类在逃跑时发出鸣叫声

③蚂蚁外出时用分泌物来标记路线    ④萤火虫发光

A . ①②④ B . ②③ C . ②③④ D . ①②③
用性引诱剂诱杀农业害虫是利用了昆虫的(  )
A . 个体间的通讯 B . 取食行为 C . 学习行为 D . 迁徙行为